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追蹤製片人的足跡之十
 
鄭蔚:讓你開心不容易

發佈時間:2003年03月17日 11:04 作者:CCTV.com記者 戴昕



    堆滿文件的辦公桌、寫滿日程的臺曆、不斷響起的兩部手機和一部電話,她,是一個工作繁忙的女人;電視頂上排排坐著的小玩具,辦公桌邊點綴著小花的手提袋,她,是一個有生活情趣的女人;玻璃板下襬滿了家人的照片,她,是一個注重親情的女人。作為CCTV-2《開心辭典》的製片人,眼前的鄭蔚嬌小平易,利落的短髮、大大的耳環、素面朝天,雖然她乾脆利落地接聽著每一個電話,其果斷絕不亞於一名男性,但還是讓我們懷疑,以如此瘦小的肩膀,她是如何扛起《開心辭典》這塊招牌的?

    
經濟部學歷最高的秘書


    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畢業之後,鄭蔚回到了家鄉寧波,在寧波電視臺一幹就是兩年。然而,兩年之後,她忽然警覺到,“我工作了兩年,就可以看到我60歲的時候生活是怎樣的。生活的未知性太少,而既定的東西太多。我覺得做傳媒的話,空間還是很重要的。所以當時我就想,是不是還是應該再學習一下。”

    為了尋求生活的未知性和更大的發展空間,鄭蔚離開了安逸舒適的工作環境,考回了北京廣播學院電視係,攻讀碩士學位。1994年,鄭蔚研究生畢業,順利地進入了中央電視臺,成為經濟部學歷最高的秘書。

    在部辦當秘書的那段時間,鄭蔚也困惑過,“我現在還能記得我第一次去發勞保的時候,我當時感覺很恍惚,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鄭蔚終於從日常瑣碎的工作中有所感悟,“我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培養的是一個作為記者的基礎素質。然而,對於媒體來説,除了媒體製作之外,還有對媒體的管理、經營。這些學科也在逐漸地細分。我在部辦學到很多宏觀的東西。這些東西對我現在的工作也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作為部辦秘書,鄭蔚經常一天要接上百個電話,繁瑣的工作在潛移默化中磨練著她的性格,“你在那必須學會有極好的耐心。因為你一天可能要接200個電話,當你接到第199個電話的時候,你就控制不住地語調會提高,語速會加快。但是,時間長了,你必須訓練自己。部辦是窗口行業,你必須考慮到你會給大家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印象。很可能打電話的這個人你並不熟悉,也不認識,但他肯定認識你,你無心當中給一個陌生人留下了一個什麼樣的印象,當你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強行地規範自己,這對自己也是一個磨練。”

    
“我越來越喜歡《開心辭典》了”


    剛進中央電視臺的時候,鄭蔚還是一個實習生。實習的第一天,她就被拉到了劇組,參與拍攝一檔名為《我向家人報平安》的節目。“這是一個春節前播出的節目,其中全國各行各業、各種人群,因為各種原因在春節回不了家,通過我們這個電視節目讓他們的親人看到他們的近況,同時也傳遞給他的親人春節的祝福和問候,很有親情。”鄭蔚津津有味地回味著當年的小試身手。

    雖然,鄭蔚一直在中央電視臺經濟部工作,1999年擔任大型直播節目《1999科技下鄉》總導演;2000年擔任《商界名家》春節特別節目“高朋滿座”總撰稿,並多次參加經濟部頻道改版策劃工作,但説到經濟類節目,鄭蔚坦言:“我還是比較適合做社會類的節目,經濟類節目,第一,我不太了解;第二,我興趣也不是特別夠。”

    2000年,經濟部所有欄目整體改版,鄭蔚所負責的策劃組承擔起所有改版的整體方案,鄭蔚本人直接承擔了的兩個欄目的創辦工作,那就是《開心辭典》和《對話》。比較起兩個欄目,鄭蔚坦言,自己其實曾經一度傾心於《對話》,“當時在兩個欄目之間選擇的時候,我其實更傾向於做《對話》。因為,我比較喜歡做人物。從我自己的性格出發,我天生對人有著一種好奇心,也願意接近人和了解人。從我學紀錄片的經歷出發,我覺得跟其他節目種類比起來,可能做人物類節目相對來説是我的強項。”

    當《對話》已經播出了兩個月的時候,鄭蔚服從工作安排,離開《對話》製片人的工作,繼續擔任《開心辭典》製片人。如今你再問她,她會開心地告訴你,“做了《開心辭典》之後,我現在越來越喜歡它了。作為一檔娛樂型節目,要讓別人快樂其實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對《開心辭典》的喜愛,使我更關注于益智類節目。《開心辭典》就是我的職業,它需要我傾注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去面對它,對它負責。”
下一頁>>
相關文章:
  • 追蹤製片人的足跡之九:楊繼紅的焦點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