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製片人
主持人
編導
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走近央視主持人之二十三
 
和晶:為了山頂的野花

發佈時間:2003年02月20日 17:03 作者:CCTV.com記者 戴昕 艾中



    一個生在新疆、長在新疆的小女孩,中考之後隨著小夥伴們去爬山。作為新疆長大的孩子,他們沒有城市孩子的娛樂活動,烏魯木齊附近的一座荒山成了他們的目標。對於這座只有石頭的山,爬到山頂向下看一眼,就是這群孩子簡單的樂趣。小女孩隨著朋友們一路爬啊爬,終於爬到了山頂。忽然,三簇艷麗的黃色野花衝進了小女孩的視野,小女孩被驚呆了……

    時至今日,小女孩已過而立之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感慨萬千,“我那時也就十幾歲,沒有豐富的想象和理性的思考,只是被震動了,哎呀,真漂亮!一個簡單的道理在腦子裏形成了,你永遠不要以為山就是你想象的那樣。……我從來沒想到這樣光禿禿的山上會有花啊!這三簇花總是在我不安的時候給我堅持下去的觸動。”

    於是,從新疆到上海再到北京,從主持人到研究生再到主持人,從《智力大沖浪》到《有話大家説》再到《選擇》、《實話實説》,小女孩在不斷地跳躍中成長起來。“我總是覺得我在爬山,我爬山的目的是我相信山頂上有花。”

    坐在《實話實説》的辦公室裏,面對當年的小女孩,素面朝天的她平易、坦誠,眉宇間閃爍著聰慧、堅毅。她就是和晶。

    騰空的火箭帶來的啟迪

    在上海電視臺《智力大沖浪》做了三年主持人,當節目在上海如日中天的時候,她忽然從屏幕上消失了,跑去讀電影史學的研究生;從學校出來後,她承擔起在上海人人都不看好的談話類節目《有話大家説》。談話節目在上海有天然的屏障:上海人有方言,説話不幽默、不直率,顧慮比較多等等。而她卻接下這檔節目,並立下了軍令狀:十期節目之內,觀眾還不認可的話,我就撤出這個組。三年之內,她把《有話大家説》做到了穩居上海電視臺收視率前四的位置。而這個時候,她又辭去了上海的工作,隻身來到北京,做起了CCTV-10全新欄目《選擇》的主持人。直到去年9月份,她接替崔永元,擔當起《實話實説》的主持人,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和晶一次次放棄著,也一步步進步著。她自己只是在不斷尋找著爬山的感覺,“進步就是往上升的感覺,別人説你好沒用,你必須自己知道:我在進步。我做了三年《智力大沖浪》,做得非常遊刃有餘。當我可以不用再花力氣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完了,我沒有進步了。這時候我就有恐慌了,我必須往前走。”

    於是,為了“進步”,和晶去讀了研究生,並在此後接手了《有話大家説》。“三年中,《有話大家説》給我的空間和平臺我已經利用完了,就是説我原來照的鏡子已經模糊了,我需要一面更清楚的鏡子。這個鏡子哪有呢?北京有。”於是,放棄了上海安逸的生活,和晶來到了北京。

    眼看著和晶為了進步,一次次地拋掉原有的成績,那份往前走的執著讓我詫異:“放棄了那麼多,你怎麼知道山上有花呢?”“我是為了進步,只要我在往前走,就值得。”和晶平靜地説,“你丟的那些東西通過你的進步可以再獲得。”

    而和晶的這種自信居然是來自於孩童時觀看的一次火箭升空。很小的時候,家裏就有了一台小電視。有一次,電視上播放咱們國家成功地發射了一枚火箭。小和晶目不轉睛地盯著火箭騰空而起。忽然,火箭在半空中脫下來一截。年幼的和晶疑惑不解,就問爸爸:“這火箭怎麼還壞了?掉了一截。”爸爸耐心地向她解釋:“那是火箭助推器。當它的燃料用完了,它的助推任務就完成了,就成了阻礙火箭升空的廢品,所以要脫掉。然後燃燒第二截,繼續推動,推到一定階段,第二截又會脫掉。”這一印象深深地刻在了小和晶的腦海裏。

    “你不扔掉以前推動你的那段東西,它就會成為你的負擔。我必須把它扔掉,燃燒第二截,再扔掉,一直支持我達到我虛擬中的那個地方。也許最後我的人生到達的地方並不是我今天想到達的地方,但是我已經把該燃燒的都燃燒了,我極力地推動自己往前走,所以最後到達的點就是我生命中該到的點。這些我全部想明白了,OK,沒有問題,阻礙我前進的我都可以拋棄掉。”

    這也許就是和晶“不安分”的表現後面所隱藏的那份生生不息、不斷進取的原動力吧。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