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製片人
主持人
編導
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講述電視臺前幕後的故事(18)
 
以榮譽和成功為核心

發佈時間:2002年12月05日 14:31 作者:CCTV.com記者 戴昕 張敏


    中國電視體育獎,沒有冠名,沒有獎金,沒有大操大辦的虛張聲勢,也沒有轟轟烈烈的封帝封後。難怪有人會在評選之初發出這樣的疑問:我們想象不出,這麼“素”的一個評選怎麼能夠火起來,怎麼能夠有延續下去的生命力?


    然而,今年3月22日,2001年度中國電視體育獎的頒獎盛典上星光閃耀,眾望所歸的體育明星們在領獎臺上一展風采,這樣一個讓體育人振奮的頒獎儀式,通過電視直播讓全國的體育迷們也興奮了起來。今年11月20日,2002年度中國電視體育獎如期開評。中國電視體育獎的全體工作人員以腳踏實地的工作打消了所有人的疑慮。因為他們明白一點:沒有人會拒絕榮譽,沒有人會拒絕成功,而榮譽和成功正是中國電視體育獎的核心。

    那麼,中國電視體育獎首戰告捷的秘訣在哪呢?2002年度的評獎又有哪些新變化和新舉措呢?為此我們走訪了戲稱自己為“領頭羊+勤務兵”的中國電視體育獎製片人——張衛。

    到手的獎盃拿不走


    如果您收看了2001年度中國電視體育獎頒獎盛典的電視直播的話,就應該還記得田亮、蔡振華他們高舉獎盃、笑逐顏開的一幕。可是,別以為他們從頒獎嘉賓手中接下獎盃後,就能抱著它回家了。這些獎盃在頒獎儀式後還要送還工作組,由工作人員負責請人刻上獲獎者的名字後再一一送回他們手中。

    為什麼要如此麻煩呢?因為,直到評選結果公佈的那一刻,工作人員也好,評委、候選人、頒獎嘉賓也罷,沒有人知道獲獎者是誰,獎盃上的名字自然無從刻起了。難怪時隔一個多月之後,在星光獎雙獎頒獎的時候,中國電視研究協會會長仲呈祥會有這樣的評述:我們這個星光獎沒有中國電視體育獎那麼有懸念。正是由於中國電視體育獎將懸念保持到了最後一刻,並且把整個揭曉懸念的過程以電視直播的方式展現給了觀眾,才會得到業界人士如此的肯定。説到去年頒獎典禮的成功,製片人張衛坦言,“我想這是電視直播本身的魅力,同時更是懸念的魅力。這種懸念是同體育競賽一樣的——不到最後時刻你永遠不知道結果如何。”

    那麼總有人是知道評選結果的,不然是誰把獲獎者的姓名裝進信封的呢?難道他就不會泄密嗎?如果您擔心這一點,那您可真是多慮了。擔當中國電視體育獎計票工作的是享有國際聲譽的獨立計票人——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它們有著75年的奧斯卡獎計票經驗,而在中國電視體育獎的計票過程中,他們保持了一貫的符合國際慣例的獨立性。這樣的計票人是無論如何不可能泄密的。今年,中國電視體育獎依然聘請了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擔當獨立計票人,以普華永道的國際信譽保持中國電視體育獎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除此之外,2002年度中國電視體育獎由去年的中央電視臺一家主辦變為了中國奧委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中央電視臺三家聯合主辦。這樣兩家權威機構的加盟無疑增強了這個獎項的含金量,更增強了整個評選活動的品質。

    公平是把雙刃劍

    中國電視體育獎有著和奧斯卡獎一樣的計票人,而它的10個獎項卻不像奧斯卡獎的眾多獎項一樣有輕重之分。奧斯卡獎通常更關注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獎項,頒獎結束後影帝、影后應運而生,倍受矚目。而對於中國電視體獎而言,全部10個獎項是完全平等對待的。為此去年評委會的一些評委和專家向組委會提出了建議,他們認為組委會對所有獎項有一些力量平均分配了。到底那個獎項更突出呢?大家能用什麼特別明顯的符號或標誌記住不同的獎項呢?

    對此,製片人張衛耐心地為我們解釋了個中原委。從客觀上講,第一,在獎項設置之初就沒有孰輕孰重之分;第二,中國體育界存在著“陰盛陽衰”這一不爭的現實,優秀女運動員很多,你也突出不了誰,而優秀男運動員則沒有那麼多,也沒有誰顯得更出色,這就是最佳男/女運動員獎沒有凸現出來的原因;第三,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是短暫的,導致他們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很多,運動員不像演員,越積澱越厚,演技越來越成熟,很可能他今年還輝煌無限,明年就名落孫山,像去年的最佳女運動員王楠,今年的競技成績就不如人意,這樣就很難把當年度獲獎的運動員塑造成一個特別完美的形象。

    從主觀上講,公平、公正的原則從評獎之初就根植于每一個組委會工作人員心中。為了恪守這一原則,組委會甚至為候選者們製作的宣傳片的播出時長都是一致的,並且在頒獎典禮上對每一獎項也是平均施力。這使得體育評選的理性和觀眾、評委的感性之間産生一種難以調和的矛盾。一些觀眾和評委覺得對他們喜愛的運動員介紹得不詳細,看得不過癮。

    而對此,製片人張衛有點“執迷不悟”,他表示,“我們今年依然會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我們會對每一個獎項都加大力度,但還是不想厚此薄彼。可能經過新的一年的組織、宣傳工作之後,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到體育評選的客觀規律,到那時再抓住這個規律給觀眾和社會各界一個滿意的回答。”

    上一屆,組委會恪守的公正原則就從客觀上造就了評選結果的傾斜。這是怎麼回事呢?2001年度中國電視體育獎的評選結果一公佈,中國乒乓球隊一家獨得了10個獎項中的4項,分別是最佳團隊獎、最佳教練獎、最佳女運動員獎、最受歡迎的女運動員獎。有人認為,這樣的評選結果出現在這種全國性的評選中,傾斜性太強了。而這恰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評選體制的公正性。正是由於組委會在評選之初沒有搞任何所謂的平衡,才會有了這種眾望所歸的評選結果。
下一頁>>
相關文章:
  • 中國電視體育獎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