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電視指南
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製片人
主持人
編導
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講述電視臺前幕後的故事(15)
 
記者與部長們面對面

發佈時間:2002年11月14日 13:47 作者:盧小波 孫嶺 孟慶海


    在黨的十六大召開之際,反映五年來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展現各地前瞻性的改革措施、闡釋二十一世紀中國經濟全新形象的大型系列報道《中國實錄——省部長訪談》在《經濟半小時》播出後,立即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觀眾説“節目讓我看到了部長真實的、不為常人所知的一面。”

    記者與部長們面對面時有著什麼樣的感受,一期期節目成功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波折?讓我們聽聽《經濟半小時》記者與部長們親密接觸的故事。


    
面對交通部部長:我為他樸實的情懷而感動



    10月17日晚10:05分,當《中國實錄——省部長訪談之黃鎮東》在《經濟半小時》順利播完時,守在電視機前的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回想這幾天的採訪歷程,感慨萬千。且不説這次採訪機會的來之不易,採訪提綱的數易其稿,為做好採訪準備而通宵達旦的辛勞,還有後期編輯的多次審改等等諸多的不易,這一切,在節目播出的那一剎那,就化成了一種幸福的感覺,融化在心裏了,而縈繞在心頭久久不散的,我想,應該是部長那樸實真摯的情懷。

    一、20張小卡片

    在節目中,黃部長自我評價,他是一個舉輕若重的人,也就是説,對待每一件事情,他都感到是一個責任問題,事必躬親,一定要把它做好,落實到實處。這一點,在做這次節目的許多細節中都得到了體現。

    初次見黃部長,是9月24日下午,節目的編導到交通部去協商採訪事宜,按通常慣例,聯絡採訪到接受採訪一般要等好長時間,本以為黃部長也會推遲,誰知黃部長翻了翻這幾天的日程表,見9月26日下午沒有具體安排,就很爽快地將採訪時間定在了26日下午,這倒令我們有點措手不及,繼而欣喜若狂了。其實現在想起,這也符合黃部長務實的性格:辦事果斷,決不拖拉。

    我們見黃部長,已是9月26日的下午2點種,在約定的時間裏,黃部長準時來到了我們的演播室,同我們每一個編導握手。大大的眼鏡片後面透露出可親的笑容,態度和藹,他給我們的感覺是一位慈祥的長者。

    在演播室錄像之前,照例,主持人和我們一起要跟黃部長進行溝通,這時,黃部長從隨身的秘書手裏,接過近20張小卡片,每張卡片上,是用藍色墨水寫的一行行鋼筆字。事後,隨行的秘書跟我們講,這些卡片,都是黃部長本人為這次採訪親自準備的。我們聽了很感動,這些事情其實不必部長親自去做的。但正因為如此,這些卡片體現的不僅是部長對我們節目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從這些小事中顯示出來的部長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

    二、演播室裏的真情流露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訪談中,黃部長既不褒揚成績,也不回避問題,談得很實在。其中最為精彩的,要數黃部長本人的個性化的內容。

    當主持人問到黃部長在這12年來感到最欣慰的是什麼時,黃部長答道:“清清白白地做官,堂堂正正地做人,實實在在地做事”。

    我想看過節目的人都應該知道,這不是空喊口號。這幾年我國交通的飛速發展正是黃部長人生格言的證明。“為人民做點實事,讓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是我最大的心願”。這既是部長髮自肺腑的心聲,也是對他掌管交通部這12年來的總結。

    三、電梯口的送別

    在節目錄製完了之後,黃部長沒有停留,微笑著與我們一一握手,然後走出演播室。到了電梯口時,黃部長就堅決不讓大家陪同送別了,在邁進電梯後,向我們揮了揮手,道聲謝謝,輕車簡從地離開了。我想這也符合黃部長的性格——樸實、不張揚。而他對待下屬的要求也是:少説多幹,只幹不説。

    我想,有這樣一個身體力行的部長,我國交通建設用十幾年的時間完成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的路程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節目播出的第二天,我們接到交通部打來的電話,説對節目感到非常滿意。各大網站也紛紛轉載了這次訪談的文字稿。我想,這應該是對黃部長樸實真摯情懷的最好報答。

    (《經濟半小時》記者 盧小波)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