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央視資訊 > 正文

《第七日》——老百姓喜愛的“平民”節目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6日 21:20)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已于2004年6月28日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作為成立後舉辦的第一個大型活動,首屆中國電視十大名欄目名主持講壇6月30日-7月4日在京舉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第七日》主持人元元、製片人王昱斌就《第七日》的經驗也做了主題講演。7月6日晚19:00他們做客CCTV.com,與大家一起聊聊他們的《第七日》,談談本屆論壇的感受。以下為本次在線的精彩內容,供網友欣賞析。

  【主持人元元】開場白:朋友們大家好,您吃了麼?今天我和我們的製片人王昱斌在這兒和您聊聊天,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希望我們能聊得愉快!

  【製片人王昱斌】開場白:網友們大家好,我是《第七日》的副製片人王昱斌,非常高興在網上和你們聊聊。我是1998到的北京電視臺,一來北京電視臺就在元元的麾下做電視,現在已經是6年了。

  關於節目:《第七日》——一個説實話的“好人”


《第七日》主持人元元、副製片人王昱斌做客CCTV.com

  【我愛水均益6】兩位嘉賓在這次論壇中你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對以後節目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主持人元元】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只是在論壇當中做了一個為時半天的發言和間斷的交流,基本上是回答大家的問題,很遺憾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聽其他的主持人和製片人的講座,所以我想,直接的收穫可能不多,但是我覺得給我這種鼓舞是非常大的,這次十大名牌欄目和十大主持人的評選,我們能入選,首先就是對我們的鼓勵,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對我們節目的喜愛和了解,真是出乎我們的意料,所以對我們來説這也是一種激勵。

  【網絡主持人】王昱斌先生:能不能對《第七日》和同樣在這次論壇上獲得名欄目之一的《南京零距離》做一個比較?分析一下成功的共同之處?

  【製片人王昱斌】我們平常非常愛看《南京零距離》這個節目,我們的共同之處在於:一、本土化;二、主持人的風格;三、和觀眾的距離,《南京零距離》是跟觀眾零距離,我們也是跟觀眾親密無間。

  【貝殼010】節目的播出時間變的不好。

  【製片人王昱斌】對此我想回答的是,沒有黃金的時段,只有黃金的節目。在《第七日》剛開播的時候,時段也不好,是每週日中午的12:30,但是我們創造了一個收視奇跡,同時甚至改變了大家的收視習慣,就是一邊吃著中午飯,一邊看電視。

  【weidongpei】建議第七日的節目經常出現在央視的《本週》欄目中,目前各電視臺也紛紛開辦了自己的類似“第七日”的欄目,下一步有沒有打算把《第七日》與其他同類型節目搞成一個聯合體,然後作成雜誌或報紙類型的欄目。我們很遺憾看不到BTV-7的節目。《七日七頻道》是否就是這個形式的呢?

  【製片人王昱斌】《本週》欄目是我們非常喜歡看的一個節目,它經常把我們的一些有趣有意思的節目放到他們的欄目進行重播。第一我們是想希望通過《本週》這樣一個收視率很高的一個節目擴大我們欄目在全國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想跟《本週》這樣一個欄目進行一些比較和比對。大家共同進步。


  【愛芮】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十分喜歡你的節目。我想知道,在北京你對於老百姓的生活有什麼更深刻的感悟?還有,我十分喜歡JJ你的節目啊!

  【主持人元元】我們現在的節目其實就是力圖通過每一件小事尋求它背後的感悟,就是你可以看到現在的節目它不是就事論事,我們講一件事情往往有它的弦外之音,那就是因為我們想通過這件事講它背後的道理,能觸動更多的內心隱衷,可能我不如意的事情不是在生活的硬體上,而是在生活的軟體上,比如説我們並不是像從前那樣房子不夠住了,錢不夠花了,可能我們今天的苦惱是在很多內心方面的感受。比如説兒女跟老人的代溝,夫妻之間不信任等,所以我們現在也是力圖通過身邊的小事,講述更多的生活道理,給更多的人以生活理念上的啟發。

  【愛芮】雖然我是遼寧人,但是我十分喜歡你的節目。我想知道元元姐在主持這個節目的時候最感人的是哪類事情?

  【主持人元元】實際上我每天都在感動著,被很多很多的事情感動著,這有很多,比如説有觀眾對我的那種關心和支持,比如説有的記者在採訪我的時候,在報紙上登了元元忙的連買牙膏的時間都沒有,馬上就有一位首鋼的觀眾下了夜班買了一大包牙膏給我送來了;還有一方面的感動,比如説我們做了一些批評性的報道,批評了某些政府職能部門,人家就相當的重視,可能這個政府部門的領導帶著他手下的員工,帶著厚厚的整改方案來找我,説元元我們來向你彙報工作了,我們是怎麼整改的,我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態度非常好,等等這些事情我覺得我每天都在感動著!

  【網絡主持人】王昱斌先生,您認為作為地方檯一檔新聞評述性節目,《第七日》的優勢是什麼?

  【製片人王昱斌】首先我想糾正你一個説法,《第七日》現在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已經不是一個新聞評述類的節目,它是一個生活話題類的節目。我們的優勢恰恰就是作為一個地方檯的本土優勢,包括我們主持人的語言、我們節目的定位、我們的親民性是不可複製的。

  【我愛白岩松4】我是因為看了《本週》之後才發現北京臺還有一個《第七日》的節目,你們是否想過《本週》有抄襲你們節目的可能?

  【製片人王昱斌】沒有這種可能,兩個節目的定位根本就不一樣,而且《第七日》是唯一的,因為元元在。

  【東方子翱】為什麼要給節目起《第七日》這個名字?

  【主持人元元】從當時創辦的定位就是説一週的大事小情,而且又是週日播出,是一週的第七天,所以叫做《第七日》。


  【中國吉祥0】《第七日》的目標是什麼?

  【主持人元元】我們曾經想把它做成全國同類節目中最好的,現在當然我不能説它是最好的,但是它絕對是最有特色的,而且是不能被克隆的。

  【盜版光盤】很多觀眾看《第7日》主要是想聽元元對一件事的評價。她對節目的點評視角獨特,充滿智慧,王昱斌,假如您作為一普通觀眾, 您想看《第7日》什麼?

  【製片人王昱斌】一個是看元元的觀點,還有一個我特別希望《第七日》這樣一個有影響力的節目,它能通過它自身的力量為社會多辦一些實事,這也是我們《第七日》一直追求的。這似乎已經超出了一個媒體的功能,因為媒體只不過是要報道它就完了。但是我們必須有一定的責任感。因為有些話我們説了,有人就聽。普通觀眾講了,他們就不聽。

  【weidongpei】面對各式各樣的“第七日”,第七日該怎麼辦?

  【主持人元元】沒有必要為此緊張,我曾經開玩笑説,我們的節目加密了,別人學不去,學去的只是皮毛,比如説語言上的通俗,或者包裝風格等等。而我認為我們的節目真正打動人心的是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獨到的觀點,以及從凡人小事中發掘的深刻的內涵,這是內功,不是輕易能學到的。

  【不得不提亂】當初,為什麼會想到做這樣一個特別“平民”的節目呢?畢竟那個時候,“平民”市場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明朗和吃香。

  【主持人元元】這可能和我的寫作愛好有關,我從前喜歡寫一些隨筆和散文,基本上也是取材于身邊的平凡小事,以及自己的感悟和感慨,來到北京電視臺以後,最初做記者也是從事這種社會新聞的現場報道,所以從一開始歪打正著就走上了這樣一條路,而且它和我本人的性格也有關係,比較樸實,從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長大,對我身邊這些平民百姓非常的了解,也非常的有感情,所以我也説過,我是找對了適合自己風格的陣地。

  【weidongpei】能否介紹一下《七日七頻道》,《第七日》是不是有可能跟全國同類的節目聯網組成雜誌或報紙式的報道網呢?《第七日》的節目經常出現在《本週》節目裏,《第七日》能否和《本週》結成姊妹欄目呢?

  【製片人王昱斌】《七日七頻道》是《第七日》派生出來的一個姊妹欄目,它在2001年開播,和《第七日》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風格是一樣的,它是一個日播節目,每天播出的時間是早中晚北京七套的7:15。我們往往把我們做得最好的節目拿到《第七日》來播。

  【網絡主持人】請問王昱斌先生,《第七日》的特色之一是“本土化”,因為它的的話題全部來自於北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你們是如何確定入選話題呢?怎樣在保持對百姓生活的近距離關注的同時又不讓話題流於瑣碎?

  【製片人王昱斌】我們選題的標準是有意義的、好玩的、有趣的,或者能夠讓人感動的事情。我覺得話題瑣碎並沒有關係,關鍵是要從瑣碎的生活中提煉出生活的感悟。

  【中國吉祥0】人文內涵是節目創建之初提出來當作定位,還是以後才突現出來?

  【主持人元元】這也是慢慢才形成的,最初的《第七日》可以説是“一生鋒芒,殺將出來”,揭黑打黑,痛快是痛快,但我們也發現很多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它背後可能有著錯綜複雜的背景原因,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以小見大,通過一件事兒讓我們認識到一個生活的道理,所以,現在的《第七日》是成熟的《第七日》。

  【東方子翱】二位今天的成功來之不易,不知道此時此刻你們想對廣大支持和幫助你們的觀眾朋友們説什麼?

  【製片人王昱斌】我們的成功其實就是來自於大家的支持和喜愛,為此我們必須日夜兼程,馬不停蹄。

  【很愛很愛芮】兩位客人好。你們的工作在我們普通觀眾的眼裏有時充滿了神秘,我很想知道你們工作的時候是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樣辛苦?要在節目播出之前做很多的準備工作。謝謝!

  【製片人王昱斌】幹電視就沒有拾閒的時候,你必須24小時的思考。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磨合,我們在播出之前的準備工作已完全能夠做到有條不紊,這只是一個技術問題,關鍵是思考。


  【盜版光盤】製片人王昱斌:能解釋一下獲獎節目《看車大爺》的拍攝思路嗎?

  【製片人王昱斌】這就是我們節目人文內涵的體現,我們看大爺,不止看到他假冒的一面,同時也肯定了他作為一個老人的需要,他就愛看車這個口。作為一個媒體,尤其是像我們《第七日》這樣有影響力的媒體,不光要看到他,報道他,還要解決他。鳳凰衛視的記者呂丘露威,她在報道伊拉克戰爭的時候,曾經説過一段話,她説:我可以看到它,我可以記錄它,但是我不能改變它。戰爭是無法改變的。但是通過我們的力量,為什麼不能改變一個老人的命運呢?這是我們的責任。

  【盜版光盤】王昱斌:《第7日》不是現場直播,但我們盼望有那麼一天,什麼時候能夠現場直播?

  【製片人王昱斌】我們將來的想法不是説每期都是直播,但是我們現在正在探討可以在播出的時候直播某一個板塊,或某一個節目。

  【zlititie】請問王先生,《第七日》現在應該説已經突破地域限制,成為全國觀眾喜愛的一個新聞評述性節目,那麼在開始作這個節目的時候,你們的定位就是面向全國嗎?還是無意而為之呢?

  【製片人王昱斌】沒有特別為面向全國而做什麼,只是想每一個觀眾都喜歡。

  【凝藍若冰】元元的書叫什麼名字?

  【主持人元元】一本小書,不好意思拿出來給大家看,名字叫《20歲進行時》,如果您偶然間發現了,我得聲明一下,不代表我現在的寫作水平,我又進步了。

  【貓貓吳】王昱斌:北京的租房仲介公司很亂,你們有沒想對他們進行一些披露報道?

  【製片人王昱斌】有,我們也在做,而且我們想會同有關部門,來一次大規模的普查,好好整整這個市場。我原來租房也受過騙,後來第二次租房的時候我先把我的名片遞了上去,仲介的人給了我最好的價格,最好的房子。這是不是利用職權?:)

  【墨林】元元是學德語的,你能學以致用嗎?

  【主持人元元】我從92年大學畢業以後就沒有使用過我所學的德語專業,前些日子,碰上了一個德國人,和人家説的幾句話,急出我一身汗來,所以現在我輕易不敢告訴自己是學德語的。那點東西又還給老師了,不過我倒是覺得,上大學並不一定學什麼就要用什麼,上大學實際上是接受一種文化氛圍的熏陶,熏出一種大學味就行了。

  【貓貓吳】王昱斌:請問你們的新聞線索主要怎麼得到?

  【製片人王昱斌】熱線、《第七日》論壇、策劃組策劃、七日觀察員提供、記者自己發現。

  【瑾瑾79】你們的節目線索都是從那裏蒐集到的呢?

  【主持人元元】我們的熱線電話很忙,一天有幾百個,現在有四名接線員早晚倒班,這是我們新聞線索的主要來源;同時,工作壓力很大的記者也每天必須開動所有的感官去搜索和尋找,他們每個月都有任務啊。

  【網絡主持人】王昱斌先生,你們《第七日》在製作中遇到過什麼難題嗎?

  【製片人王昱斌】有的時候我們認為挺好的節目,觀眾沒什麼反應。可是很一般的節目,反響卻很強烈,我一直搞不懂這是為什麼?

  【凝藍若冰】《第七日》是否因揭露某些社會黑暗而受到威脅?

  【製片人王昱斌】這是肯定的,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第七日》記者,首先要保護自己,這不是膽小怕事,而是我們培養一個好記者很難很難。還有,他如果因為受到威脅而傷及自身,那麼説明他還不夠聰明。《第七日》的記者在報道黑暗事件的時候,必須學會偽裝自己,給自己一個合適的角色。

  【~我愛音樂~】王昱斌:有人説《第七日》是説實話做好人,是嗎?

  【製片人王昱斌】總結的非常精闢。

  【纓子14】我最欣賞的就是元元的思維方式,總是能給人一個又一個的驚喜,你的新聞落點和其他人的不同,請問你是怎麼做到的?

  【主持人元元】一種思維方式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形成的,我依然覺得這和我生長的這塊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了解,北京人特別是底層的北京人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視角的問題,你能不能站在一個平民的視角去看問題、想問題,就像是現在,有時候冬天的早晨我開車上班,看到窗外一位母親騎著自行車,自行車後面帶著孩子,迎著寒風在往前騎,那一刻我心裏有一種觸動,了解他們的疾苦,才能在節目裏真正的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包括我們的很多記者來到節目組以後,我覺得培養大家的關鍵問題也是在培養一種思維方式。

  【不得不提亂】兩位講講自己尷尬的事兒,讓俺們笑笑,好慰問一下肚肚。

  【製片人王昱斌】元元最厲害的時候就是她認為記者寫稿寫得最不好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記者都不敢正視她的眼睛,後來記者們就琢磨,以後再給元元交稿的時候就拿根竹竿把稿子挑到她面前。開句玩笑!:)

  【主持人元元】兩年前北京下了一場大雪造成大堵車那次,相信大家都還有印象,那天我也很背,在西北三環七輛車追尾,把我夾在中間了,問題是我的車剛買了十天,還沒來得及上牌照,就被撞的這麼慘,當時,那種心疼啊,不説大家也知道,那天我站在三環路大街上就哭了,警察也不好意思勸我,過往的很多車輛都有司機探出頭來好奇的看我,事後把這件事學給周圍的朋友聽,他們説,你哪還像個著名的主持人啊?怎麼也得忍著點兒回家再哭啊!


  關於主持:幸運的是,我找到了自己的風格

  【host12】北京臺是個美女如雲的地方,在這樣的臺裏站住腳並成為名牌主持,你憑的是什麼?是機會還是自己特別的才華?

  【主持人元元】兩者都有,但是還得加一條,努力、執著,我認為自己最大的長處是執著。

  【好名11】你認為你的節目能持續多久?

  【製片人王昱斌】《第七日》已經五年了,元元有一句話説得特別好,因為她喜歡動物,她就拿《第七日》跟小貓小狗做了一個比較,説貓的一年相當於人的五年,這麼算來《第七日》才25歲,還年輕著呢。我們想幹到60退休才算完。

  【host12】一個主持人能找到自己才華得意發揮的節目不容易,你認為你找到了嗎?《第七日》的風格是不是太有些家長裏短了?你願意讓自己在這樣平民的狀態繼續發展還是會考慮到轉型?

  【主持人元元】我覺得我很幸運,我覺得自己找到了特別適合自己的一個節目風格,我想我的風格是永遠也不會變的。

  【凝藍若冰】元元,你好。請問一週中你會花多少時間來準備《第七日》?而且你每天都有節目,會不會很累呀?

  【主持人元元】我覺得電視有這麼一個特點,就是很難分清它的具體工作時間有多長,可以説它是無時無刻的不盤踞在你的腦海裏,只要你思維停下來的時候你就會想我這期節目要説什麼話題,要做哪些事情,我怎麼説,我怎麼才能説出彩兒,怎麼才能説到位,所以有時候自己非常羨慕八小時上班的人,起碼我比如五點鐘下班以後可以幹自己的事情,可以不在想工作,可以回家看看電視,逛逛商場,但是我們的工作雖然不坐班但是你的腦子沒有一刻能讓你停下來,每天一睜開眼就開始著急,就像出租車司機一睜眼就欠人車份一樣,所以我覺得我的工作更多的是累心。

  【很愛很愛芮】元元姐,我想知道,非播音專業的從事這個行業,和專業出身的人相比,是不是很難突破,很難取得與你們相同的成績?想要超越,是不是更加不可能?

  【主持人元元】你這個問題真是問對了,因為我就是非專業出身,我曾經是學德語的,但是在上學期間非常喜歡主持各種活動及演出,那時候在學生會也經常組織講演比賽、文藝會演等等,就覺得能在電視上做主持那當然更好,也覺得這個工作沒什麼難的,所以來到電視臺以後,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需要自己跨越的障礙,即使主持人有表演的成分,但我覺得他也應該是個本色演員,你在節目中表現出來的就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人品、性格必然會在他的節目當中表現出來。

  【weidongpei】元元現在是每天都主持節目嗎?如果臨時有事情的話,誰是你的替補呢?

  【主持人元元】現在有兩位同事李向顯、王群和我輪班主持每天的《七日七頻道》,而每週日播出的《第七日》一直是我在主持,到現在已經開播五年多了,我沒有在任何一期節目裏面缺席過,回頭一看也挺驚訝的,自己怎麼堅持下來的呀!

  【不得不提亂】“元元”是你的真名麼?你認為自己漂亮嗎?有網友剛才問《第七日》的目標,我想問問元元的目標?“金話筒”握過了麼?

  【主持人元元】元元是我的真名,確切的説是我的小名,很多人問我姓什麼,全名劉元元,記住了,不是陳元元。我從來沒認為自己漂亮,而且恰恰因為不漂亮,還成為從事主持人工作上的一個巨大的障礙,讓我費了很多時間、繞了很多彎路才讓人相信我能作為一個好主持人。我曾經的目標就是做一個好主持人,讓大家認識我,喜歡我的節目,按説這個目標已經實現了,但是我覺得一點兒也不輕鬆,能夠在這個隊伍當中不掉隊,能讓大家最我們的節目保持永遠的熱情,我認為是一件很艱巨的事情,我感覺壓力很大。另外2001年年末,我已經得過“金話筒”獎。

  【小甜甜10】請問元元,你做節目時背稿嗎?還是只看大綱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説出來,我覺得這挺不容易的,説話誰都會,可説成誰都愛聽就太難了。

  【主持人元元】我做節目是先寫文稿,然後按照文稿的意思背著説,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那種背課文,在説的同時可能會有一些細節上的用詞的調整,但是大的觀點不會變。


  【ame25】我記得元元原來是做編輯的,我覺得你面對觀眾似乎有更好的發揮,你更喜歡哪個呢?

  【主持人元元】因為有時候看其他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時候,我就會想如果這句話讓我來説,我怎麼説,如果我説,我會換個説法可能效果更好,那麼無疑做主持人能夠把自己想説的話淋漓盡致發揮出來、表達出來,這也是一種表達的快感。

  【不得不提亂】表現欲或者説是表達欲,對於一個主持人的成功有多大作用?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主持人還應該有哪些素質?

  【主持人元元】我覺得這兩者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它並不佔很大的成分,我覺得天賦很重要,努力也很重要,缺一不可。

  【host12】抓住一個特點就可以讓自己一生受益嗎?現在的你確實很幸運,可是有沒有考慮到適當的改變?

  【主持人元元】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問題要看變的是什麼,不變的是什麼,我覺得風格是不能變的,比如我的語言特色,要變的是我們那種思想的深度應該不斷地提高,業務的純屬應該不斷地提高,以及對於一個節目樣式、包裝怎麼能更加迎合觀眾的口味,我覺得要與時俱進吧!

  【zlititie】元元你好,作為主持人,最基本的素質便是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但是你的普通話卻很有特點京腔很濃,你是故意以此作為自己的風格嗎?

  【主持人元元】如果説有的話,並不是有意的,我説過了,從小在北京的四合院里長大,父母也都是老北京人,從小的語言環境就是這樣,但其實我認為我在節目裏説的並不是北京話,或者説北京方言,大家之所以覺得有很濃的北京味這種感覺可能來源與我在節目裏表達的內容,我所説的那些話體現了一個北京人觀察事物的角度,他們的思維習慣以及表達技巧上的特點,從這些北京特色的烙印上讓大家感覺到是有北京味的。但實際上北京話和北京方言是不能直接運用到節目裏去的,肯定要經過精細的加工,確切地説我在節目中使用的是經過精細加工過的口語。

  【不得不提亂】很多主持人在獲得成功之後,要麼,激流勇退,要麼,急於轉型,要麼,按兵不動,你怎麼看,元元,你會選擇哪一種?難道不想嘗試別的節目類型了麼(別被誤導)?

  【主持人元元】我想電視是我選擇的終身職業,如果不做電視,我還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所以對於激流勇退或者轉行從來沒有過這種打算,但是我確實覺得任何一個人再能幹,都不能一刻不停地跑下來,他總得有調整和提高的時候,我非常渴望能有這樣學習提高的一段時間,至於主持其他類型的節目,我覺得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説主持一個女人節目,我覺得我也有信心把它做得非常好。

  【凝藍若冰】元元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不會走向幕後?

  【主持人元元】幾年前,《中國廣播電視報》曾經做過一個民意調查,觀眾的答卷當中認為可以一直做到老的主持人有崔永元和我,當時我看了特別受鼓舞,我覺得只要觀眾看不夠,我就能一直堅持下去,畢竟我覺得這個工作很有樂趣。

  【host12】我總是覺得你主持的時候缺少一點女人味,話語都很中性,這也是你可以打造的風格嗎?

  【主持人元元】前兩天還有人誇我,説我越來越有女人味了,我覺得關鍵得看什麼才是女人味,除去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溫柔、文靜之外,是不是應該還要有智慧和犀利呢?

  【host12】比方説,有6000多愛你的觀眾在這裡明確告訴你我們都很愛你,希望你變得更好更漂亮,希望你可以改變一下髮型,把你心愛的發夾收藏起來。你是會執著己見呢?還是會酌情改變?

  【主持人元元】發卡現在我想摘也摘不掉了,我們領導已經告訴我,發卡是一定不能摘的,這是你的標誌。如果您對我的髮型有更好的建議,也希望您告訴我,我曾經也為尋找到一個合適的髮型苦惱了很久。

  【隨心所欲】元元你好,你的主持風格十分平民化,主持的時候就想在嘮家常,似乎一切就是在我們的身邊發生的。《第七日》的節目十分有代表性,大都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事情,讓我們在觀看節目的同時也提高了警惕性,我會繼續支持你們的。加油!

  【主持人元元】我覺得最要不得的就是在主持節目的時候端架子,一個好的主持人應該在節目裏真聽、真看、真思索。就是像平常嘮家常一樣,謝謝你的支持!

  【最喜歡小丫】你覺得你最大的優點是什麼?你還能繼續保持嗎?保持多久,最大的缺點又是什麼呢?

  【主持人元元】我覺得我最大的長項就是語言風格,這可能得益於以前的寫作基礎,以及寫東西的人愛思考的一種習慣,我想,這種思維方式是不會老的,我能夠長期的把它保持下去,我認為自己的缺點是知識面還不是特別的寬泛,尤其是對自己不特別感興趣的領域很少觸及,這在我的節目主持過程中也給我帶來了一些麻煩,比如説我不太喜歡體育,我太關心足球賽事,有時候就顯得很不入流,評論起這些事情來也很沒底氣。

  【host12】給自己一個改變的理由,創造一個改變自己的機會。主持人的生命常青就是要適時的改變。不能讓元元只是我們這一代的大姐,也是所有北京人的朋友。

  【主持人元元】對於改變,是要慎重的,包括名牌節目也不應該頻繁的改版,主持人我想也是一樣,我希望自己能變得更成熟、思想更豐滿,變得大家都不認識了也麻煩。

  【超級寶寶】 您對觀眾的讚美和批評,或是品頭論足是怎麼看的呢?

  【主持人元元】不論讚美和批評我都想聽,尤其很多觀眾愛跟我抬杠,我覺得是我最感興趣的,經常我在節目裏談到一個什麼觀點,馬上就會有很多電話打過來,發表不同的意見,這讓我感覺到跟大家沒有距離,並不是我説什麼他們聽什麼,而是我的話啟發了他們的思考和爭鳴,這讓我覺得很欣慰。

  今晚元元和製片人王昱斌都不遺餘力地回答了網友們的問題,非常辛苦,兩位老師跟各位網友依依不捨告別!

  【製片人王昱斌】結束語:還是剛才那句話,為了你們,我們必須日夜兼程、馬不停蹄。謝謝各位。

  【主持人元元】結束語:時間過得真快,今天聊到這兒吧,有很多朋友是不是像我一樣還沒吃飯吧?快去慰勞肚肚吧!還是那句老話:“生活就是一個7日接著又一個7日。”祝願大家生活愉快!再見!

  

責編:王一如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