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資訊

解析《幸運52》:一個過氣的明星欄目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23日 14:53




  











  

網友:薛寶海hrbxbh@sina.com

  四年前的一天,李咏跟我説:“有一家出版社找我,問我想不想寫本書。我當時就回絕了,我説‘我寫的書,誰看啊?’”。李咏當作笑談講這個事兒。我理解他説的“誰看啊”是指感覺自己的知名度不夠,的確,那時的《幸運52》剛成立半年多,許多人沒看過,但是,看過幾期的,很多人卻會從此成為忠實觀眾,甚至會成為“李咏迷”。

  現在來看,那家出版社真是有眼光,因為如今的李咏,早已成了中國主持界當之無愧的大明星!

  問題是,隨著李咏的迅速成名,如今的《幸運52》卻逐漸名實不符:節目樣態老化,基本模式三年不變,對題目和遊戲環節的理念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老實説,這些對一檔名牌娛樂節目幾乎是難以想象的。所以,除去李咏的個人魅力不説,如今的《幸運52》跟《東方時空》一樣,成了典型的“過氣明星欄目”。

  以下從幾個方面探討如今的《幸運52》。

  一:演播室

  最初的《幸運52》在央視600米演播大廳,現場能坐300名觀眾,表演區跟觀眾席離的比較近。因為資金緊張,現場道具也比較一般(説來辛酸,我記得當時的後期編輯劉力曾跟我抱怨:“臺裏連特技編輯機都不讓我用,因為咱們是“外面”的節目——所以我經常趁他們不注意溜進去幹活,呵呵!”)

  這個“外面”的節目是指“外包節目”,《幸運52》是其欣然公司“承包”的節目,這是當時央視的大膽探索,很有魄力,也取得了成功。只是最初卻很艱難,我現在還記得當時節目組在科情一樓,我們跟別的欄目共用——有一次節目組例會大家正熱烈討論,忽然裏面辦公室傳來了香甜的鼾聲,大家一愣,這時詹未(《幸運52》的編導,現在是《絕對挑戰》製片人)説“噓,昨天《經濟半小時》有特別節目,趙赫工作到挺晚,大家小聲點兒……”。

  《幸運52》的成功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的!

  在99年秋天,有一段時間演播室緊張,600米排不開——得讓給《綜藝大觀》、《正大綜藝》這些名牌欄目,所以還曾經在400米演播室錄過——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記得當時還有件趣事,一次我不小心走錯了演播室(只顧找小演播室),進來才發現是鞠萍站在一大群亂哄哄的孩子中間在説事情——《大風車》現場,我當時的感慨就是:天哪,這麼多鬧鬨哄的孩子,鞠萍是怎麼做過來的啊?!

  往日的窮小子,經過努力奮鬥,終於取得了成功。再看現在的演播室,闊氣的很,金碧輝煌,然而隨著表演區與觀眾席距離的拉大(娛樂節目最忌諱離現場觀眾遠,因為這是隨時需要互動的節目,你看《猜猜猜》,主持人幾乎就是站在觀眾裏),整個演播室顯得非常“空”,仿佛剛分的大房子,還沒擺滿傢具。而在整個舞臺的地面布景上,居然用了很大比例的淺粉紅色,莫名其妙,這是哪門子的個性啊?!對比剛推出的《非常6+1》,視覺效果明顯有些“土”——這還是2003年7月改版後的結果。

  有了好演播室,一定要利用好啊!

  還有一點,現在觀眾穿統一服裝的節目很少了,對這一點儘管我身邊的人看法不夠一致,但否定統一服裝的佔多數,原因包括“人為痕跡重”,觀眾缺少個性,服裝樣式、顏色俗氣等等,當初推出“紅黃藍”觀眾服時,大家覺得很新鮮,有些人還願意在其他場合穿出來,然而目前很少有人這樣做了。

  《幸運52》還在穿統一服裝,理由或許主要是“現場有明確的支持者,分為三隊”,不過從節目本身來看,僅僅多幾聲吶喊就算是“明確支持”嗎?我感覺總體來看,穿統一服裝,弊大於利。

  二:節目模式

  1. 猜價格的錯誤“消失”。

  今年改版後的《幸運52》,把第二關的“猜價格”改成了“60秒答題”,徹底告別了“經濟味道”,大家可能想不到,前幾年經濟頻道以及製片公司的領導堅持要把《幸運52》做成“高品位的經濟節目”!而節目組中的一位小人物,毛頭小夥子,因為執著的堅持走“娛樂化、平民化、知識化”的路子,而且還“上書”表達自己的意願,並且在自己分管的領域內大力推進,最後被“革職”。

  這個當年不知深淺的毛頭小夥子就是我。

  現在早都做到了以上的“三化”。不過今年把第二關改成“60秒答題”卻是一個重大的失誤。

  應該説以前的“猜價格”的確“看膩了”,應該換,但“看膩的”只是那種簡單報價、根據主持人的“高了、低了”來修正的玩法,而不是“猜價格”本身,“猜價格”本身是一種充分運用道具的遊戲(單純答題的視覺效果單一),而且也並沒有“玩透”,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比如“讓選手自主選擇商品”。以前的猜價格都是“排到哪個商品,就請選手猜”,剝奪了選手主觀選擇的權利。而在現實生活中,誰都有這種體會,自己如果不喜歡(或者不需要),即使是白給的東西,也沒多少樂趣。而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使花錢,只要代價比想象中的小很多,那麼也會很開心。我就是基於這個“大眾心理”設計的,這個環節可以這樣操作:

  a.三位選手提前抽籤決定本輪的猜價格順序——因為先猜的人可以優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

  b.15件商品當眾擺好,分三個檔次,比如“2000元左右、1000元左右、1000元以下”的(可以做一個三層的道具階梯),每個檔是5件。先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低檔的來猜(這樣由低到高很刺激),猜對再猜中檔的,然後是高檔的,還有剩餘時間,隨便選擇!(控制時長,應該是30秒合適。讓最優秀者也只能猜走4件)

  這只是一種猜價格,還有很多玩法,比如外景中猜價格(《幸運52》一直缺少外景遊戲),限于篇幅以及創意版權,不多説。總之,《幸運52》今年的改版,在《猜價格》環節知難而退,明顯缺乏上進心。

  2.“60秒答題”為何不好。

  《幸運52》現在除了“猜詞”以外,完全變成“知識問答”了,這不接近《開心辭典》了嗎?!特色沒了。原來的節目樣式豐富多彩,而且能夠發揮李咏機智幽默的長處,現在內容過於簡單雷同,會讓人缺少新鮮感,而且李咏的發揮空間越來越少,不看李咏的瀟灑幽默看什麼?看他快速讀題?更糟糕的是“60秒答題”是原來的“決賽樣式”,更適合於“産生結果”,而不關注題目本身(那麼快的念題目,使得再好的題目也只是淪為“道具”,沒有更多的回味空間)。那麼在剛剛第二輪就這樣,意欲何為?多兩枚商標,與少兩枚商標,意義並不是特別大。觀眾也沒有什麼“刺激”,只是覺得眼花繚亂而已。

  另外,如今的“60秒答題”還畫蛇添足的加上了“現場觀眾起鬨”,本以為這樣能增加熱烈緊張的氣氛,可是“選手正在緊張的答題,觀眾卻在起鬨”,這成什麼了?明顯的不尊重選手和主持人嘛,不明白的還以為場上失控了呢,這種低級趣味的“創意”怎麼能運用?!

  3.“猜詞”樣式四年沒變

  最早《幸運52》推出猜詞時,別的節目也有,就是不分任何門類的。我清楚的記得,99年夏天,有一次郭艷(當時是分管題庫、選手、遊戲內容的編導,我是她的助理。現在她是《開心辭典》的主編)找我説:“把猜詞變換一下,分分類,有別於其他節目”。我先是找了北師大的一位中文系教授,他按“主謂結構、偏正結構”等分了幾類。但郭艷表示:“這樣沒有趣味,你試著按照社會學分一下類”。

  我冥思苦想了多日,忽然産生靈感:球星、影星啊,辦公用品啊什麼的,多有意思!現在我還記得當時自己激動的樣子,為了多收集球星、歌星、影星的名字,我發動其欣然製片組的眾兄弟姐們,讓他們幫我想名字,結果大家都覺得很有趣,很快每個類別都準備了100多個,足夠錄一次了(4期節目)。

  新遊戲肯定是要提前試驗的,我找了幾個人來試驗。記得一對女孩就選了“影星”,場面非常有趣,使我堅定了這種分類方法。由於人物的名字相對容易猜到,所以基本都放到第三檔(唯一例外的是,我把科學家放在了第二檔,因為比較難,而且我覺得這是“崇尚科學精神”)。而把物品類或旅遊景點放在第二檔,最難猜的成語放在第一檔。

  新的“分類猜詞”推出後,很受歡迎,而且以後也沒有太大變動(三檔變兩檔,不算重大變動),直到今天。問題是都四年了,還不做重大修改?!2002年,我在某地方檯策劃的一檔同類節目中,就把“分類猜詞”進行了改造,這裡我還是只説其中一點吧:猜詞的時候,兩個人交叉換位,即猜對一個就“迅速跑著”互換位置,“描述的”變為“猜的”,“猜的”變為“描述”的,這樣現場非常熱鬧,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另外即使在猜詞內容上,也有很多領域可以涉及,比如動物、動作等等,也會更具有娛樂性甚至表演性。

  而且就是目前的分兩檔的猜詞,也有問題,我看了很多期,選手基本都選擇“高獎勵值”的類別來猜,如果是這樣,“低獎勵值”的豈不是成了擺設?這説明設置有問題,策劃人員早應該想到絕大多數選手會選擇“高獎勵值”的,那就應該進一步提高難度,同時認真開發“低獎勵值”的類別。

  遊戲嗎,貴在常變常新。

  4.智力陷阱。

  這是我離開一年以後推出的,我很欣賞這個創意。可惜這個環節也是三年沒變,大家早就看夠了,這裡我又要自吹自擂了,因為我自認為推出了一個比較新穎的“智力陷阱”,説出來供同行參考吧。

  我策劃的初衷是“智力陷阱應該加強複雜的人際關係”,具體來説,就是突出“人的自私性”(《財富大考場》給了我這種靈感)。我設計的智力陷阱是:每位選手,挑選另兩位選手中的一位來出題,選人選題型,如1號選手説:“請3號選手回答足球問題”(3號是女性),題目類型自然提前公示。這裡的妙處不在於題目類型,而在於“他會選誰”,因為按照規則,你選的人如果答對了,扣你一個商標,答錯了,扣答題人一個商標。所以局面就微妙了……

  實際效果如何呢,此環節成了那個節目中最緊張的環節,充滿了不可預測性。每當一位選手要選人時(比如1號),場下觀眾都大喊“選3號!3號”,當然另一隊人馬就高呼“2號——他一直選你啊,選他啊!”作為兼任現場導演的我,此時的心情可想而知了。而且這種“起鬨、混亂”不正是有意義的參與嗎?這種熱烈的氣氛不比選手答題時的熱烈氣氛有價值嗎?

  5.選手人數

  《幸運52》的選手一直是三個人,這也是讓我不滿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做重大調整,生命力難以為繼。但這種調整不應該是調成1對1的《開心辭典》模式,也不是2對1的《世紀攻略》(馬東主持的,兩位選手接受考驗,且互相比試心理承受力)。因為這兩種模式都不利於李咏的發揮,都太“安靜”了,不熱鬧。因為提到《幸運52》,人們就會感到像節日一樣歡樂熱烈,這是它的風格。

  我在自己的節目中做了大膽的嘗試,把選手人數定為6個人,而且必須是三男三女(便於分成男女搭配合作的三組)。我的“靈感”來自於《非常男女》,

  因為我覺得“題目本身”已經沒有更多可以開掘的了,而“微妙的男女合作關係”可以是一個節目的長期的興奮點。這個節目中有兩次選擇搭檔(異性),實際效果不錯,有尷尬的場面(對觀眾而言,娛樂節目中的尷尬,正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看點,而平平淡淡就沒什麼意思了),也有熱烈大方的主動“選美”(第一次女選男,中間男選女,換搭檔)。

  其實還有很多種選擇,我始終覺得只要用心去琢磨,肯定就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新模式産生。

  三.關於問答題

  《幸運52》誕生後,全國掀起了益智節目熱,到處是此類節目,不過從題庫水平看,只有《開心辭典》始終是最優秀的,既雅俗共賞,又很機智巧妙。而《幸運52》的題庫水平卻每況愈下,不過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這種“知識問答”的模式本身已經過時了。

  英國的《百萬富翁》是全世界“知識問答”節目的代表作,然而這個節目的最大賣點是“鉅額獎勵”,並不是知識題,更不是主持人,顯然這是高明的定位。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李咏、王小丫的個人魅力,《幸運52》、《開心辭典》是否能堅持到今天?!

  我們做不到高額獎勵,幸好還有優秀的主持人!

  但是有了好的主持人,還要讓節目“給主持人足夠的空間以及量體裁衣”,這才能充分展示主持人的魅力,節目才能長盛不衰。而目前的《幸運52》卻定位不準,根本沒有多少李咏的發揮空間,還固守著“商標”、“題目”,然而作為觀眾,你是否覺得,那些題目越來越雷同、越來越沒有趣味、越來越離我們的生活很遠?《茶花女》的主人公手裏經常拿的是“紅色茶花”還是“白色茶花”?歐•亨利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説是什麼?這些題目知不知道又能如何?

  最初我們接受“知識問答”不僅是感覺到有“知識積累”,還感受到了快樂——有人在臺上用知識換來了財富,有些題目出得很有趣,這種表述方式沒見過等等。可這種快樂被日復一日的模式化消磨掉了,知識與快樂分離,多一份知識卻沒有多一份快樂,而這些知識多半也是可有可無的,現在他們都是完全以“純知識”的面孔出現——那麼在“直接得到知識”和“直接得到快樂”的選擇中,作為電視觀眾,有多少人會執著的選擇“直接得到知識”?

  怎麼樣讓觀眾更“直接的得到快樂”呢?

  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最後説一個近期節目的“小敗筆”,我一向認為以小能見大,細微處的疏忽最能説明問題,尤其是那些完全能避免的疏忽。

  這明顯是一個前期策劃不週的典範。

  12月18日的《幸運52》,請來的三位選手都是出國人士,開場時,每人都有紀念品展示,第一位還“送”給了李咏(是李咏開玩笑中討要來的),有意思的是第三位卻首先説不能送給李咏。這個開場讓我看的莫名其妙,這不明顯讓李咏露怯了嗎?

  而且前面收了禮物,卻沒準備回贈的禮物,多尷尬。理想的效果應該是每人拿一件可以送的紀念品,當場送李咏(這是“秀”,沒人當真的),而李咏也“似乎無意”的準備了一些很個人化的小禮物,比如李咏的小挂像,節目組特製的紀念品等等(《幸運52》成名多年,不會連特製的紀念品都沒有開發吧?!),這樣皆大歡喜,“無意”中又創意了一個新穎的開場。

  我對《幸運52》一直是懷著複雜感情的,我關注它的每一步成長,它也曾給了我一定的創作空間,儘管當年我只是小人物,我仍然非常感謝它。記得當年我曾對一些節目組的夥伴們説過:等咱們收視率(二套)第一的那一天,我先請大家吃飯!而在前年我跟《幸運52》的幾位老同事們聚會時,還開玩笑的説:“看,99年我一走,咱們收視率就第一了!”。

  “是啊,你要早走早就第一了!”兄弟們在打趣我。

  我還記得在99年7月份,我在研究收視率的時候驚喜地發現,儘管我們還不是二套第一,但在每週日上午《幸運52》首播的時候,我們的收視率居然超過了同一時間的中央一套!這簡直就是二套的奇跡啊!

  《幸運52》,你真的甘心成為“過氣明星”嗎?

(編輯:蔡麗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