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明月清照 高潔詩魂--看黃梅戲電視劇《李清照》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1日 16:03 來源:CCTV.com

  杜 高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讚美古代英雄項羽的名句。短短四句,凸顯了這位失敗英雄凜然可敬的氣概,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寫這首絕句的時候,正當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徽、欽二帝被擄,朝廷南遷,國土淪喪,詩人深懷亡國之痛,激勵人們不可忍辱偷生。它不是一般的悼古傷今之作,它寄託了作者自己的報國之志,充盈著激昂的豪情。

  這才是真正的李清照。新創作的5集黃梅戲電視劇《李清照》(侯露編劇、葛曉、戴蔚安導演、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安徽電視臺聯合攝製),就是用這首詩的精魂貫注李清照的人格生命,塑造出了一個心靈高潔,端莊容與,身處憂患而志不屈的李清照的藝術形象。在這部戲裏,她不只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婉約派女詞人,更是一位飽經摧殘而決不向邪惡屈服的堅強女性。她的品格鑄就了她的詩魂,使她如一輪明月清照千古。

  黃梅戲裏的李清照,性格是柔美的,更是剛毅的;是溫婉的,更是抗爭的;她的愛是忠貞的,更是充盈著理想的;她的哀情是個人的,更是家國的;“生作人傑,死為鬼雄”,是她對親人的激勵,更是自身的誓言。這部悲劇不僅使我們嘆息落淚,更使我們情緒昂奮。我們不僅陶醉在黃梅戲委婉動情的歌唱裏,沉思于李清照幽婉深邃的詞境中,我們更感奮于一位古代女詞人在國破家亡時的昂然挺立,在孤苦無助時堅守著人格節操,看這部戲,我們受到了凈化心靈的藝術感染。

  黃梅戲是優美的。它以李清照的一闋明媚歡快的《如夢令》“常億溪亭日暮”開場,伴奏著她和趙明誠的幸福結合。戲的前兩集,極富情趣地表現著這一對情投意合的夫妻美滿和諧的愛情生活,短暫的分離帶來的相思,和他倆共同的文化追求和理想。趙明誠雖然是貴族公子,但他厭惡官場,沉醉在尋購收集古代文物,整理研究文化遺産,寫一部《金石錄》是他的平生願望。李清照雖出生名門,但“首無明珠翠羽之飾”,節儉樸素,全力支持丈夫。夫妻美滿融洽,相得甚歡。後來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深情地記述了他倆的一些生活趣事,比如:“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決勝負,為飲茶先後。”又比如,被傳為佳話的趙明誠讀了李清照《重陽醉花陰》這首詞後,謝客三天,寫了五十闋詞,把清照的這首也夾在裏面,請友人陸得夫看,陸讀後思之再三,説“只三句絕佳”:“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清照的詞句。這些趣事,都被化作了黃梅戲的生動情節,以表現他倆的儒雅和浪漫。清照未有生育,曾想為明誠納妾,明誠卻對她説:“詩詞就是我們的兒女,金石錄就是我們生命的結晶。”

  “靖康之難”驚碎了他倆的閨閣酬唱,李清照的人生悲劇和朝廷的厄運連在一起。趙明誠把古董文物託付給李清照後,在奔赴湖州上任途中,突然病亡。第二集結尾的兩場戲,石頭城上賞雪,池陽江頭遠望,淋漓酣暢地抒發了夫妻情愛和憂國情懷,也成了他倆的永訣。

  接下來的三集戲,情調、音調和色調,都和前兩集形成強烈對照,把李清照的一生鮮明地劃為歡樂與悲苦的兩截。

  李清照的後半生飽受家破人亡的苦楚,飄泊流浪,孤寡悲寂,她的苦境在流寓臨安後的晚期作品裏有著真切的描述。但是黃梅戲卻更著重于展現她在險惡處境中內心世界的波濤,從歷史的層面刻劃她的性格,深化全劇的主題。

  張汝舟這個人物走進李清照的生活,是她後半生的婚姻悲劇,更是她認識官場腐敗和人性卑劣,激起她以一個女子所有的能力和一個詩人所有的良知,與邪惡的社會勢力進行悲壯的鬥爭。

  張汝舟是一個無恥的小官吏,為了爬上高位,他趁李清照因趙明誠心愛的商代彝文鼎被盜而大病之機,勾結王御醫救治李清照,又以刊刻《漱玉詞》和歸還彝文鼎,騙得了李清照的信任和感激。他具有一個小人用一切辦法去打動一個善良人的絕大本領。把李清照騙到手後,便原形畢露,貪污受賄,再用彝文鼎去換取三級官階。

  趙明誠和張汝舟這兩個男人留在李清照心中永難抹去的印痕,從這兩個朝廷官員品格高下靈魂美醜的對比,使李清照認識到了國家的命運:政權的腐朽造成官吏的腐敗,而官吏的腐敗必然促使朝廷衰亡。她和張汝舟之間已經不止是兩個人的矛盾衝突,而是正義與邪惡兩種社會力量的較量了。凜然正氣使她不顧個人安危,決心告發張汝舟。但依據“大宋刑律”,妻告夫應“徒二年”。李清照無畏地選擇了監牢。

  身著官袍的張汝舟最後走進牢房和李清照的一段對話,寓意深刻,對封建制度的揭露和對無恥官僚的嘲諷,使這部黃梅戲有了更廣泛的涵義和更厚重的思想分量。

  電視劇的導演巧妙地運用院落中一架鞦韆的畫面,寫照李清照的人生境遇,從與趙明誠嬉笑著蕩起鞦韆,到黃葉飄落到孤單的鞦韆上,委婉含蓄,如同品讀李清照的詩詞一樣。

  全劇的尾聲也很耐人尋味。在江畔的亭子裏,一個小女孩正朗讀著開場時的那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時,白髮蒼蒼的李清照走來,問孩子:你想學寫詞麼?孩子答道:詞難寫,我不做李清照!

  這是在告訴我們:李清照的悲劇是歷史的,再不會有第二個李清照了。

  黃梅戲的青年演員孫娟扮演的李清照,留給我們美好的印象。李清照一生有太多太深的愁苦,給表演帶來很大的難度,但孫娟還是給我們塑造出了一位淩風傲霜的女詞人的高貴的形象。

  片頭片尾深沉地吟唱著《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寂寂。”這首詞歷來被人們認為,最典型地表現著作者的“自我”:“自我的感受,自我的心態,乃至自我的生命。”正是這深沉的吟唱,把我們一步步引向歷史深處,引向李清照的悲劇人生……

責編:淩微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