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台灣頻道 > 關注連戰參訪大陸 > 正文

從連戰大陸行看兩岸經貿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03日 09:33)

  主持人李紅:在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的行程當中,促進兩岸經貿交流也是他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連戰先生在台灣行政部門任要職期間,曾經提出了一些有利於兩岸經貿交流的政策主張。那麼兩岸經貿交流到底在兩岸交流當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就這一話題,我們邀請到了兩位台灣的嘉賓——台灣“陸委會” 前副主委,中國國民黨智庫委員高孔廉先生和台灣淡江大學的趙春山教授共同來分析。

  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的“和平之旅”,在許多臺商眼裏也是一次充滿希望的經貿之旅。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談後發表的新聞公報中,國、共兩黨達成的第三項願景就具體提出,要促進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解決台灣農産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5月2日,連戰還在上海與臺商進行了座談。

  據台灣媒體透露,中國國民黨訪問團這次特意帶了六箱水果,包括香蕉、鳳梨、番石榴、蓮霧、木瓜和芒果,贈送給大陸的領導人,讓大陸方面對台灣水果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主持人:在短片當中我們也了解到這次連戰先生來大陸訪問還帶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就是台灣本土的水果,包括蓮霧,木瓜還有在台灣很聞名的菠蘿。怎麼來看待這樣一份禮物?

  “陸委會” 前副主委 中國國民黨智庫委員高孔廉:我想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我們就曾經提出來兩岸應該加強農業的交流,雖然這些水果看起來是農業,但實際上它是整體經貿的一環,我們希望透過農業的交流使得經貿交流能夠更為順暢。

  主持人:連戰先生和國民黨在兩岸經貿交流的過程當中都做了哪些事情,落實情況又是怎麼樣的?

  “陸委會” 前副主委 中國國民黨智庫委員高孔廉:我們是在1987年的時候開放兩岸之間的交流的,那時候交流強調的是以文化為主的交流。從1987到1994,大概這一段時間裏面文化交流已經到達一個程度,而經貿交流也開始等於是加速發展的時候,當時就提出來兩岸交流以經貿為主軸。我們就認為兩岸之間經貿的互補性是非常高的,透過這樣一個交流能夠使兩岸達到互補雙贏的一個目的,這是我們當時的一個政策構想。

  主持人:但是我們看到後來的落實和實施的情況並不是像預想的那樣。

  “陸委會” 前副主委 中國國民黨智庫委員高孔廉:1996年李登輝當時就喊出來戒急用忍,用一個戒急用忍,希望來踩剎車,把經貿交流的熱度把它踩下來。

  台灣淡江大學 趙春山教授:李登輝過去提出“戒急用忍”的政策,實際上顧名思義“戒急用忍”就是説你在大陸投資,你都不要太急,你要一步一步來的意思,要漸進的,而不要太急促。可是如果你把“戒急用忍”政策把它無限上綱到我們一般所謂的意識形態挂帥,然後來做為你經濟政策的一個考量的話,我覺得這樣就違反了我們講的經濟規律來辦事這個原則。

  主持人:當時提出戒急用忍的時候,您還是在陸委會工作?

  “陸委會” 前副主委 中國國民黨智庫委員高孔廉:對,我在陸委會工作,那時候他提出來的前面為什麼提這個,是誰給他提的建議,這個我們沒有參與,我們不知道。他宣佈完了以後我們才發覺怎麼政策又突然轉變了?當時有一個很大的廠商,跑來問我,他説你們剛剛前面播出不久就説“以經貿為主軸”,怎麼又變成“戒急用忍”?到時候我們聽誰的?

  “陸委會” 前副主委 中國國民黨智庫委員高孔廉:“戒急用忍”的內容主要是什麼內容?它説禁止5000萬美金以上的投資來中國大陸。這是一個金額方面。第二,它説你不能從事基礎建設,基礎建設就包含公路,包括電廠這些建設,如果各位印象還很深刻的話,當時台灣一個最大的企業集團,我們稱之為台灣塑膠的這個集團,台塑集團有一個計劃就是在福建的漳州要建電廠,本來已經計劃都完成了,預定投資總額三十億美金,預定要由台灣的台塑集團三個企業台塑、南亞、臺化三家各投資一億四千美金,結果後來就是因為“戒急用忍”,所以這個投資計劃就沒有了。

  解説:儘管李登輝極力推行“戒急用忍”政策,但是,在兩岸工商産業界的強烈呼籲和大陸方面長期不懈的務實推動下,兩岸經貿仍然取得了長足發展。據統計,1979年大陸對台灣産品開放市場以後,兩岸貿易額呈現加速增長,從1978年的0.46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780多億美元,增長了1600多倍。目前,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和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僅2004年一年台灣就從大陸獲得近500億美元的出口順差。同時,從1993年開始,大陸就成為臺商對外投資的首選地,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大陸實際利用台資超過400億美元。

  主持人:那我們現在來看從民進黨上臺以後,民進黨也提出説要“積極開發,有效管理”,要實施這樣的經貿政策,但是以二位的親身經歷和所看到的情況來看,是不是真的積極開放了呢?

  “陸委會” 前副主委 中國國民黨智庫委員高孔廉:它的開放可以説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甚至是有一點點倒退的。例如在公元2000年以後高科技的電子業來這邊投資的很多,台灣有兩個很大的廠商,一個臺積電,一個聯電。都是晶園代工的,那麼晶園代工能不能來中國大陸投資,這個案子結果在他們內部討論的非常久,包括多少寸,後來規定説8寸可以,12寸的不可以,厚度方面,0.25以上的可以,0.18以下的不可以,類似像這樣子定了很多規範,可是事實上電子業它是速度,時間非常重要的,你把它稍微減緩速度壓制它的速度的話,對它的發展來説有很大的影響。也因為這個因素,所以另外在浦東地區,上海的浦東有一個中芯電子,因此而興起。台灣的電子業,很多人,電子的業者在台灣捶胸頓足,我們失去了這樣一個先機。所以我説你這樣一個當局的政策,實際上是綁住企業的腳步,那麼限制了它的發展。我們再檢討一下還有其他的開放措施,好比説開放大陸人士到台灣去觀光,最先這個話題炒得很熱,台灣的旅遊業者非常興奮,旅館業者,餐廳業者、遊覽車的業者都很興奮,大陸人士能夠到台灣觀光的話,不是他們增加很多的業績嗎?結果事實上再一看它公佈出來的結果,我的天啦,開放的好像是外國人來,是使得大陸人士在海外居住取得居留權的人來,等於是一個門開了一個小縫而已。後來又稍微擴大一點,大陸人士到海外去了以後,也可以去。可是真正來説不是從大陸直接到台灣去觀光的,對不對,所以效果是相當有限。我舉這些例子它開的門,你不能説它沒有開,它都開了,大家也以為它開了,可是實質上你真正要做的時候才發覺到只是一個門縫而已,這個就是他所謂積極開放,有效管理,造成的現象就變成這個樣子。

  台灣淡江大學 趙春山教授:不僅是商人感覺,你像我們剛才提到的“三通”,很多的外商他們都講得很清楚了,像美國商會也好,台北歐洲商會,他們提到你除非你將來開放“三通”,你當局採取更開放的措施,否則他們不太願意在台灣投資,他們情願找別的地方投資,轉移投資的地方,甚至於很多,你也了解都到大陸來投資,所以這樣失去很多商機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你要擺脫意識形態這樣一個束縛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在島內可以説是興起了“大陸熱”,但是就在4月5號陳水扁也召開了高層會議,並提出七點結論,他還再次強調説兩岸的經貿政策不能一味的開放。我們怎麼來看待陳水扁這種非常明顯的表態?

  “陸委會” 前副主委 中國國民黨智庫委員高孔廉:我認為兩點,他們應該好好思考。第一,你必須依照WTO的規範來做事,對不對。第二個問題,就是時機對於企業的經營來説非常非常的重要,我這兒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這裡台灣有一個廠商在這裡生産康師傅,大家都非常熟悉,康師傅早年進來的時候非常早,在1989的時候就進來了。可是當時台灣最大的這種泡麵的廠商,速食麵的廠商是誰,是統一企業,統一企業當時它是因為是一個上市公司,當局限制它不能來投資,所以它沒有動。沒有動等到一直到1993年才來,注意落後大概三年多,四年的時間,可是來了以後就非常辛苦,它要去搶佔康師傅的市場佔有率,非常非常辛苦,這點證明“進入時機”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我們知道現在香港和大陸也建立了一种經貿合作機制,那麼從二位的觀察來看,兩岸之間有沒有可能建立這种經貿合作機制?

  “陸委會” 前副主委 中國國民黨智庫委員高孔廉:香港經濟最近這一、兩年是稍微有復蘇,有復蘇裏面很重要的原因一個跟CEPA有關。因為香港相對於中國大陸經濟體是比較小的一方,它會獲利比較大。你以這樣的情況來推論台灣跟中國大陸情況也是類似的,也是類似,台灣的經濟體規模雖然比香港大很多,但是比中國大陸還是小。包括GDP總産值來説的話,我曉得大陸方面已經達到大概15000億美金的樣子,台灣大概才3000多億美金的樣子,所以這個規模的差距還是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兩岸之間能夠交流的話,更為開放來交流的話,其實是能夠獲利。所以我一直希望兩岸之間能夠好好坐下來談,建立一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這個名稱大家可以好好討論,或者用大家通用的名稱“自由貿易區”,或者用“兩岸經濟共同體”等等,都是可以考慮的範圍。

  主持人:如果兩岸進一步加強經貿交流的話,其實是一個雙贏的好事情,當然我們也希望兩岸之間的經貿交流和經貿合作能夠更加地緊密。非常感謝二位的分析,謝謝。好,觀眾朋友,今天的《海峽兩岸》就到這兒,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編導 :賀亞莉 汪朝暉 攝像:雷昊 孔河)

責編:王京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