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油畫人物志•陳堅》

 

——聚焦歷史瞬間

CCTV.com  2007年10月11日 11:01  來源:藝術品投資  

  

陳堅作品賞析

 

1987年仲夏的一天,北京王府井書店,從南方出差到這裡的一位軍人買到了一本書,書名叫《中外記者筆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書中收錄有一篇報道《日軍簽降一幕》。報道中有這樣一段文字:“1945999時到920分,是中國歷史上最光榮最肅穆的20分鐘。在這20分鐘內,日將岡村寧次在南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簽訂了中國戰區及皖南百萬日軍的投降書”。反復閱讀這篇報道內容後,這位軍人受到啟發,不久,他開始了一個重要計劃的醞釀與實施。

 

在時隔十六年後的2003年,中國畫壇出現了反映《日軍簽降一幕》的巨幅油畫,《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時南京》。這幅油畫的作者就是當年在王府井書店買書的那位軍人、油畫家陳堅。

陳堅《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時.南京》

陳堅現就職于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當時他並沒有想到,那本書裏的一篇報道,會讓他獲得一個重要的題材,最後創作出了一幅大型油畫作品。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我是搞創作的,基本上喜歡收集一些跟創作有關的資料吧。買到了這本書。其中《日軍簽降一幕》。當時我翻了一下,翻了一下看了一下內容,這篇稿子不長,但是我感覺到,好像能畫一幅畫。

 

20041210,全國第十屆美術展覽的授獎儀式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陳堅的這幅油畫榮獲金獎。作品以氣勢恢宏的整體構架、細膩嫻熟的藝術技巧和真實筆觸,將南京日軍投降儀式的歷史瞬間展現給世人。

 

    然而令人們想不到的是,這幅作品的醞釀以及前期準備工作竟長達六年,從動筆到完成又歷經十年,並先後兩易其稿。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那麼前六年主要就是收集創作素材,包括收集到這些當年受降檔案的這些資料,文字資料、圖片資料。然後6年以後,應該説是1993年,1993年開始去搞,那麼從開始正式動手創作到第二稿完成,這個時間段是10年。那麼中間畫過兩稿,平均一稿是5年,如果這樣算的話是16年。

 

陳堅《天津保衛戰》

 

陳堅在當今畫壇的影響,與一幅幅優秀的歷史題材的巨幅油畫緊密相連。南京太平天國博物館有他創作的《天京保衛戰》,南京中國近代史博物館有他創作的《1949年春:進駐總統府》,天津平津戰役紀念館有他創作的《攻佔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校史館有他創作的《毛主席與抗大教員談話》、《鄧小平在二野軍大講話》等。

 

陳堅《1949年春進駐總統府》

 

陳堅《攻佔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

 

陳堅《毛主席與抗大教員談話》

 

陳堅《鄧小平在二野軍大講話》

 

然而作為創作了這樣一批重大歷史題材作品的油畫家,陳堅當初卻是憑藉一幅小小的木刻版畫而成名的。那是1972年,陳堅還在江蘇省軍區工作的時候。當時他所在的部隊擔負著南京長江大橋的守衛任務。陳堅創作了這幅版畫《夜巡》,它表現的是大橋守衛者們在江面巡邏的場面。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油畫家陳堅:我當時就在南京長江大橋那個護橋部隊生活一段時間,當時主要這張畫的畫面效果,就是是取了一個從江面這個角度,抬頭這個看長江大橋這麼一種角度。當時在所有反映長江大橋攝影作品以後,還有其它美術作品也好,這種角度是很少用的。

 

陳堅《夜巡》

 

當年這幅《夜巡》,參加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舉辦的中國美術作品展覽,之後,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陳堅因此在部隊聞名,人們認識了這位來自江南水鄉的年輕戰士。

 

故鄉無錫,是陳堅受到繪畫啟蒙的地方,當年家鄉流行一種碳粉畫,陳堅祖父的一位朋友就是從事碳粉畫創作的。童年時代的陳堅,經常被祖父帶去看那位朋友作畫。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那個年代,因為照片放大還不太普及,就是請人家用碳粉畫來放大人像,大部分都是畫遺像。所以正好我爺爺有這麼一個朋友,所以我好像是在這個時候,就是喜歡上這個畫了。回來反正也就是在我們家的地板上,就畫一些,用粉筆畫一些,我在白天,在馬路上見到的一些情景,包括畫汽車啊,畫一些人啊,馬啊,包括我能畫一些各種各樣的帽子。

 

上學以後,陳堅在美術課上的習作,經常會得到老師的誇獎。陳堅的祖父似乎看出了陳堅具有繪畫方面的天賦,因此對他寄予厚望。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我爺爺跟我説,拿了一本那個豐子愷畫冊,他説你應該畫這樣的畫,畫國畫,幾筆就能畫出來了。

 

但陳堅沒有按照祖父的願望去發展,他的興趣轉向了油畫。讀書之餘,他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臨摹別人的油畫。後來到蘇北農村插隊,陳堅開始了油畫創作上的一些初步嘗試,領袖像是他在那一時期接觸最多的題材。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這些都是當時的一種時尚,(畫)很大的主席像,挂在墻上。給一些農村的一些單位,也畫了一些主席像吧。所以鍛鍊很大,對我現在回想起來,對我以後畫大畫,畫油畫,還是有鍛鍊的。

 

1970年底,在江蘇省軍區錄取的文藝兵名單上,一位來自蘇北農村的知青,名列其中,他就是陳堅。

 

入伍兩年後,陳堅第一幅産生影響的作品《夜巡》便問世了。

 

陳堅《我為祖國守大橋》

 

1973年,這位軍人的英姿出現在江蘇省發行的新年年曆上,走進了千家萬戶,它是陳堅所創作的油畫作品《我為祖國守大橋》。帶著這份收穫,陳堅于第二年來到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學習。

 

陳堅《淮海大戰》

 

畢業後,他走進了南京軍區的機關大院。這是紫金山下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大院,曾是劉伯承元帥主掌的解放軍軍事學院所在地。在這裡,陳堅開始接受一些重大軍事歷史題材的創作任務。《淮海大戰》就是他在這個時期創作的。這幅作品通過眾多的人物形象,再現了當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當時是按照我們這種學校的一些方法,就是每個人物都應該按照這個找模特進行製作。所以在那個條件下,就是有時候自己穿上這個衣服,對著鏡子自己畫速寫,自己畫寫生。然後再畫到畫面上去

 

這幅完成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五十週年之際的作品,榮獲首屆解放軍文藝獎。接下來他創作的《平津戰役》,也以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受到美術界同行的高度評價。

 

這是陳列于中國國防大學的油畫《毛主席與抗大教員談話》,創作于1990年。在這幅作品中,陳堅除了對毛澤東的神態舉止進行精心刻畫外,還對解放區以及來自國統區教員的形象,做了生動描繪。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怎麼能區分國統區的這些來的這些教員,所以我就看了一些資料,最後我發現在我這個單位裏,有一個人,那個頭髮也比較長一點,它是往後梳的,很光亮,符合這種好像國統區來的這種教員。所以我見了他以後,發現這個問題,解決了,而且我給他(模特)處理一個側背。應該説我以後創作具體人物刻畫的時候,好像從我個人來講,找到了一種方法或者路子

 

把淮海戰役指揮者的形象,用油畫表現,是陳堅心中由來已久的一個情節。1997年的一天,在翻閱淮海戰役的相關資料時,當他看到五位總前委的照片後,陳堅形成了一個構思。這一年,他創作出了這幅冬雪,在這幅作品中,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位指揮員的形象同時出現在了一起。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其實,淮海戰役這個五個總前委,整個在戰役期間,沒有在一塊從事這個這種指揮工作,我這張畫主要想通過淮海戰役總前委他們五個領導人以外,包括粟裕指戰員、張震當時是副參謀長,然後是參謀長陳士榘,再加上這個就是劉伯承的參謀長李達,所以我想把他們這幾位這個形象也展現給這個觀眾。

 

陳堅《冬雪》

 

1999年,在全國第九屆美展上,冬雪》摘取了銅獎。這是陳堅在全國美展上獲得的第一枚獎牌2007年初,冬雪》的複製品被送到粟裕夫人楚青面前,老人看後非常激動。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她一下看出,這是劉帥,然後你再看一下呢,哎呀,這是小平,然後你再看呢,她就笑了,這是粟裕。然後人家就跟我説,他説,那你人家看畫怎麼沒有一下子看到粟裕呢?我説那這就對了,她看得這個程序正好是符合我需要人家看得程序。

 

在《冬雪》獲獎的那一年,反映《日軍簽降一幕》的油畫,也在緊張地創作中。其實在1995年,這幅作品的第一稿就完成了,但陳堅當時覺得尺寸比較小,衝擊力不夠,所以沒有急於拿出來發表。1998年,他開始畫第二稿,歷時五年後終於完成。

 

這是南京軍區的大禮堂,陳堅的畫室正好位於它的旁邊。這座禮堂具有極不尋常的意義,1945年,中國戰區的日軍投降大典,就是在禮堂內舉行的。然而出現在陳堅作品中的受降儀式,是在禮堂的外面。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我給它做了調整,把它調到室外,調到這個禮堂的門樓前面廣場上,它是有八根柱子吧,立柱。它有一種中華民族這種站立起來的一種感覺吧,所以我們後面需要有這麼一個東西來象徵。

 

莊嚴雄偉的建築下,是受降雙方的主要人物、擔負警戒的中國軍人、進行採訪的中外記者和各界人士,共計二百多人,它們的大小近似于真人,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懸挂于陳堅畫室裏的這些色彩各異的旗子,也是他在這幅作品裏表現的重點內容之一。史料記載:當年受降會場上有聯合國五十二個國家的國旗,依次排列。為了準確反映這個場面,陳堅求證了這些國旗在1945年時樣式,然後製作出了這些實物。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你憑想像是沒法畫的,所以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自己做,買了一些白布。按照圖案自己畫了一下,然後再按照我的那種角度,那種旗幟的這種方式,往上畫。包括雙方軍人的這些軍銜、領章。本身它這個受降大典特有的這個標記,臂章,還有一些軍人的這些胸標,都得自己做。這樣呢反映就是通過繪畫,通過觀覽反映就很真實。

 

南京博物院,陳列著當年投降席和受降席的複製品,包括桌椅等。經過考察,陳堅發現,中國將領面前的受降席,比投降席大一倍,他們坐的是帶扶手的太師椅,而日軍降將坐的是帆布墊的高背木椅。這些細節,陳堅在作品中都一一進行了表現。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中方5個人,坐的椅子是太師椅,太師椅按照中國傳統的,上面有花紋的太師椅。投降席總共是當時是7個人,7把椅子,它是一般的靠背椅,靠背椅下面的那個坐墊可能是裏邊有彈簧的,但是上面是一層那個帆布,細帆布。這是一個靠背椅,比較簡單。

 

這位老人叫王楚英,家住南京,今年八十四歲,他與陳堅在一次紀念抗戰的活動中識。當得知陳堅創作的這幅油畫即將完成時,老人專門到陳堅的畫室來觀看。那麼他為什麼對這幅作品如此關心呢?原來王楚英親歷了南京日軍投降的那一時刻。1942年初,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19歲的王楚英擔任史迪威將軍的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長,時隔三年後的194599,他又以另一個特殊身份出現在日軍受降現場。

 

對於王楚英老人的建議,陳堅十分重視,他查證了一些歷史照片,雖然沒有找到相關的依據,但陳堅還是採納了王楚英老人的意見,他認為,裝備的完整,對於表現中國軍人的威武形象,更有幫助。

 

南京軍區文藝創作室、一級美術師、油畫家陳堅起碼在這個會場上,他有一種軍事上面的這種威懾力。所以我就不厭其煩,就是用自己的軍毯裹了一下,做成揹包,固定在揹包上也重新按照這個模特,也重新在畫面上做了一些調整。現在看來,他的意見,也是很對的,對畫面的這種氣氛,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2003年,這幅兩米二、長六米全景式的史詩性畫作推出,震驚了畫壇。2005年,抗戰勝利六十週年之際,北京盧溝橋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這幅油畫在醒目位置展出,當時觀眾如潮,每個看過他畫作的人都感到震撼。

 

2006年,這幅作品被授予南京市文化精品的稱號。

 

 

陳堅作品

 

在這幅作品之後,2007年,陳堅創作的大型油畫《褪》、《兵.上將許世友》等又相繼完成,最近它們已出現在了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七十週年的全軍八一美展上,陳堅筆下所産生的這種震撼還將繼續。

 

 

 

責編:張曦健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