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油畫人物志王勝利》

 

——高原陽光

CCTV.com  2007年09月14日 09:34  來源:《藝術品投資》  

王勝利作品賞析

1966年初夏,西安市第十中學初中畢業班裏,有一位學生滿懷喜悅,準備報考嚮往已久的西安美術學院附中,但後來因時局發生變化,他的願望落空了。這個學生名叫王勝利,從十歲就開始學習繪畫。

 

兩年後的一天,西北大漠某汽車兵的兵營裏迎來一位有繪畫特長的新戰士,走出校門的王勝利參軍了,他被分配到蘭州軍區某部。

 

時隔三十多年以後,當初沒能進入西安美術學院附中的王勝利,成為了西安美術學院的副院長,著名油畫家。

 

對王勝利而言,當年參軍入伍是他成長道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

 

王勝利:68年底入伍,69年在邊防部隊呆了一年,然後到70年那個時候,部隊要搞這個展覽,我後來就被抽調到這個辦公室,我記得當時是這個69年是珍寶島事件發生以後,我當時就給那個展覽會上畫一張巨幅的那種宣傳畫,當時蘭州軍區的一個後勤部長就是賀長青,一看這麼年輕,而且畫得這麼好,説這是我們部隊的人才,所以他當時就打聽想調到軍區來。

 

展覽結束一年後,由戰士升為排長的王勝利活躍在了軍區政治部文化幹事的崗位上。1975年,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出現了這位來自西北的軍人;當時給王勝利執教的有靳尚誼、詹建俊等著名畫家。第二年,王勝利獲得了一個重要的機遇。

 

王勝利:76年,這個軍事博物館,要畫一些歷史題材的畫,靳尚誼老師當時就是接了軍博的那個《十二月會議》的那張畫,學校派我跟隨先生來跟他學習。

 

 “十二月會議”是1947年12月底,中共中央在陜北米脂楊家溝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接受了創作任務的靳尚誼,在1976年的隆冬時節踏上了陜北這片土地,王勝利有幸跟隨老師一同前往。

 

王勝利跟他一塊體驗生活,從創作開始構思,收集素材、採訪,一直到最後畫素描稿子,最後又去他畫那個油畫的那個場面,對我一生影響非常大,當時打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包括調色板上的冷暖顏色的順序,我到現在還延續,基本上是先生的調色板的那幾種顏色。

 

這幅軍人的肖像是王勝利收到的一份最珍貴的畢業禮物。1977年夏天,在王勝利完成學業之際,他的老師靳尚誼特意為他畫了這幅肖像。

 

王勝利:靳先生當時畫了三個小時,在油畫紙上畫的,畫得非常好,現在有很多人看到以後,都説那個肖像畫得很經典。

 

從中央美院畢業後,王勝利回到了蘭州的部隊,開始了他新的軍旅創作。

 

王勝利《軍校新秀》

1985年,國際青年美展在北京舉行,這幅名為《軍校新秀》的油畫引起了評委們的關注。在這次美展中,獲得三等獎,它的作者是當時34歲的王勝利。這是王勝利從中央美院畢業八年後的第一件獲獎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那一年,正好中國軍人更換了新軍裝,《軍校新秀》由此誕生。

 

王勝利正好當時正規化了以後,剛開始從無沿帽那個老軍裝換成那個新軍裝,大蓋帽,很有風采,我説怎麼樣來把它畫成一張畫,選取什麼樣的特定的人物,於是我就選當時這個軍醫學校的這種年輕教員。這個模特就是我愛人,因為她當時也在軍醫工作。

 

在獲得國際青年美展大獎的第二年,王勝利考取了西安美術學院的研究生。1989年3月,他開始準備自己的畢業作品。那麼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題材呢?十七世紀荷蘭著名畫家維米爾創作的一些靜物,使他受到啟發。

 

王勝利:因為荷蘭從中國當時傳去一些瓷器,很早就傳到這個荷蘭,那麼維米爾是荷蘭畫家,他看到這瓷器裏面,黃藍兩種,中國清代瓷器裏面黃藍兩種顏色很突出,那麼他就受到這種影響,他也吸取在了他的作品裏面。我很喜歡維米爾畫的。我也想試圖用這些方法,來畫中國的這種工藝精品。

 

這是西安規模比較大的一家景泰藍工藝品店,1989年初春的一天,王勝利在這裡找到了他想表現的東西。

 

這些照片拍攝于十八年前,是該店當時的面貌。畫面中琳瑯滿目的景泰藍工藝品和年輕漂亮的女售貨員,是王勝利選取的素材。三個多月後,在他的畫室裏出現了這幅《瑰寶》。作品不僅順利通過了畢業考核,而且入選 “第七屆全國美展”,並一舉獲得銅獎。這是陜西在全國美展中獲得的第一枚油畫獎牌。當時《瑰寶》被評價為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油畫。

 

王勝利《瑰寶》

王勝利:我那個畫面上表現前景是,在那個櫃臺上頭上那個景泰藍的作品,唐三彩的馬,背景的那些瓶瓶罐罐它是在透過玻璃來體現出來的,來體現它那個輝煌。然後這個主體的人物一個女售貨員,她在打著算盤,我是精心地去刻畫那個手。後來有些評論家評論説,能聽出來那個撥算盤的那個聲音。

 

畫面中年輕女售貨員的原型就是這位叫魯艷玲的女士,一晃快二十年了,如今她依然在這家店裏工作。當年她因《瑰寶》在西安為不少人所熟悉。而王勝利則以《瑰寶》向世人證明了一個具有藝術潛質的油畫家的水準。

 

1991年在法國秋季沙龍,出現了來自中國的《瑰寶》。作品展出後,引起轟動,意大利著名的《美術》雜誌刊登專文,介紹了《瑰寶》以及它的作者。許多人還提出要購買這幅畫。

 

王勝利:雷正民(美協)書記説:為什麼會引起反響,許多人還提出購買,凡是能夠體現中國民族特色的東西,越能引起人家的關注。

 

《瑰寶》獲獎以後,脫去軍裝的王勝利開始了在西安美術學院的執教生涯。隨著藝術實踐的深入,他不斷嘗試著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油畫語言,而民風淳樸的陜北黃土高原一直是他最喜歡去的地方。

 

實際上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王勝利幾乎每年都來這裡,黃土地的所見常使他激動不已。而早年獲得的一些寫生印象,成為他後來重要的創作題材。

 

王勝利:85年的時候,我到陜北去體驗生活,當時去安塞,我在這兒就發現一個老漢的形象,老遠當時就一下子很衝擊我,一般的這個扎著這個毛巾這個農民形象,在80年代還是很多的,一般的煙袋鍋都是插在腰間,但這個人是很長的一個長煙袋鍋,插在脖子上,扎一個毛巾,那個造型非常好,我當時就非常感興趣。也畫了寫生。

 

王勝利很想把這個陜北老漢的形像落在畫布上,但是應該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塑造這個人物呢?

 

王勝利:後來想來想去,就在這個構思裏頭,你要畫這類的畫無非就是這個老漢後面牽著一個毛驢,馱著一些東西,後邊是陜北高原,但是老覺得這個構思很平常。

 

於是這個創作計劃被擱置下來,直到十年後的一天,當王勝利來到嚮往已久的一個地方時,突然間,裝在心裏的那位老漢的形象被呼喚而出。

 

王勝利:1996年,我到壺口,其實你看我在陜北去了那麼長時間,但是我就一直沒去過壺口,一到壺口,那個震撼,那個黃河,咆哮的黃河,所以當時在那兒,我就一下子想起安塞這個老漢的形象,我才感覺到,這個背景應該是黃河,應該是這個母親河,於是我當時腦海裏面,就想起了一首那個陜北民歌,古老的民歌,(吟唱)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

  

構思了十年的典型形象終於找到了歸宿。王勝利畫出了這幅《黃河謠》。作品入選1996年 “中國油畫肖像百年展”,獲得廣泛好評。

 

王勝利《黃河謠》

中國油畫學會副主席、著名油畫家尚揚有這樣的評語:“這是一幅使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看到王勝利所畫的這位陜北老人,我感到如此熟悉,我似乎能叫得出老人的名字。寓巧于拙的寫實風格比那些風格華美的作品更能使人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這一年,《黃河謠》還在上海藝術博覽會展出,許多人為之感動,當地畫家對王勝利説:《黃河謠》給上海吹來了強勁的西部風。

 

在創作了《黃河謠》以後,王勝利於1998年10月,又到黃河沿岸的陜北采風。

 

王勝利:到黃河邊那個佳縣的河灘以後,大面積的棗林承包以後,很多婦女在那裏收棗,哎呀那個場面非常感人,紅紅火火大面積的棗,我就想,能夠畫一幅這樣的場面的一個作品。

 

 1999年正好是全國舉辦第九屆美展的日子,王勝利希望這幅畫完成後,能參加第二年的全國美展。

 

王勝利:當時我就想,畫一張大一點的畫,這個畫我畫了將近1.8米左右大的一個場面,已經基本上都畫三分之二了,大部分人説,這張畫不錯,裏面的老人,老太太,婦女、小孩都有,場面非常這個歡慶,豐收的那種景象,我自己當時也覺得這個不錯。

 

  在西安美術學院舉行的創作觀摩會上,這幅畫獲得了多數專家的好評與認可,但王勝利研究生時期的導師諶北新教授卻提出了一個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意見。

 

王勝利:他當時就説,畫面還是太雜,你這麼多眾多的人物,又是棗林子,又是棗,你想表現的東西太多,想要的東西太多,主題反倒淡化了,不突出,不鮮明,這當時對我是腦子裏面感覺到刺激很大,我就覺得很要命。

  

  這時離全國美展截稿的日子只有一個半月,王勝利顯得十分矛盾。

 

王勝利:到底是在這個上面深加工,再進行去修改,還是推倒重來,那當時,那還是思想鬥爭了,最後我經過思考,我説,與其這樣子修改了下去以後,勉勉強強拿去只是參展,你最後也拿不到獎,不能成為一件優秀作品,我想還是推倒重來。

 

王勝利再次深入下去蒐集素材,進行重新構思。他放棄原來的主題和表現形式,把農家窯洞前晾曬紅棗的場面,作為典型環境,通過對核心人物的刻畫,來反映陜北紅棗的豐收景象。

 

王勝利:我就想最後濃縮概括提練,鎖定成兩個人,誰出來作為主角人物,後來我到榆林市以後,聽他們説,藝校有一些從農村剛招來的姑娘,那我説我到藝校去看看,一到藝校看,跟那農村的希望小學一樣,都是一些窯洞,然後聽説我要來,挑一些形象畫畫,校長高興,後來我就選定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大概十七八歲的一個姑娘,然後還有一個十四五歲的小的。

 

王勝利《紅棗》原作品

王勝利《紅棗》新作品

以這兩位姑娘為原型,王勝利開始了再度創作。在臨近美展的截稿日期,他完成了這幅《紅棗》。畫面中穿著花布衣服的兩位姑娘,表現為不同的神態,跟前堆滿了大紅棗,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這幅作品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並獲得了銅獎。接著《紅棗》被帶到香港、日本,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的國際巡展。

 

王勝利:我印像是展出了將近兩年,這個畫才還到我手裏。

 

這一時期,王勝利在他的作品中,描繪了一批生活勞作的陜北鄉村女子的形象,由此他把自己的繪畫語言命名為“陜北女子系列”。這些油畫標誌著王勝利的探索逐漸走向成熟。

 

    2003年,已經是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的王勝利,擔任了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的評委,他的《六月的陽光》作為評委作品展出獲得好評;2004年第十屆全國美展,王勝利成為二十二位評委之一,他的新作《秋陽》作為評委作品展出,體現了他創作上的又一個新變化。

 

王勝利:《秋陽》為什麼説又是一個變化,就是畫外光。從紅棗開始,我就開始畫外光了,但有的地方有陽光的有的地方沒有陽光,到《六月陽光》,就是一個逆光的,純逆光,是一個草原,《秋陽》也是一樣的,後邊是那個逆光下那個陜北的那個遠山,這是我在刻意追求。

 

王勝利《秋陽》

這些寫實作品,被評論譽為,汲取了印象主義的某些外光技巧,甚至嘗試融入一些中國畫的寫意性語言,它預示著王勝利將進入一個創作的黃金時期。

 

王勝利説,他關注的是兩個高原的人文狀態,一個是陜北高原,一個就是青藏高原。

  

這是王勝利近年深入藏區創作的代表作,這些作品與他所畫的眾多陜北題材的作品一樣,描寫的是人們親切熟悉的生活,畫面中沒有通常意義的沉重感,始終洋溢著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

 

王勝利:我跟其他畫藏民畫家的不一樣的,我是關注時代帶給他們的一種精神面貌,和他的生存條件的改變,所以我的畫裏頭表現的我不追求,那個蓬頭垢面,所謂的那種藏味。

 

這些作品引起了美術界許多人士持續的關注,被認為展示了王勝利作品陽光燦爛的新面貌。

 

王勝利現在所畫和構思的新作,還是高原陽光下的普通人們,難怪評論家稱他的油畫具有鮮明的“平民性”。對王勝利來説,他未來的藝術探索之路,仍將在這些父老鄉親們生活的高原陽光下延伸。他的藝術活動已深深植根于這片土地。

 

 

責編:張曦健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