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油畫人物志沈行工》 
——心靈的風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5日 13:41 來源:《藝術品投資》

     
    [內容速覽]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它的主要元素就是形體和色彩這是它的兩個主要的,形和色,形體和色彩。

——沈行工

沈行工

CCTV.com消息(《藝術品投資》):1980年,初春的江南小鎮,小橋流水,黛瓦粉墻的景色,伴著古老的水鄉船歌,深深地打動了一個畫家的心,煙雨朦朧的詩意江南,在他的畫布中甦醒。當年的沈行工是南京藝術學院油畫係的研究生,就是這次江南小鎮的寫生活動,讓沈行工開始了他的主題性江南系列作品的創作,從此“江南”,成為了他作品的永恒主題。

 

沈行工:我祖籍是浙江寧波,對江南的生活還是很熟悉,因為受母親的影響,母親喜歡畫畫,我小時候看到她年輕時候畫的畫。

 

母親畫中的江南,啟迪了少年沈行工最早的藝術之夢。1963年,沈行工考取了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在此期間,他遇見仰慕已久的油畫大師蘇天賜先生,蘇先生那凝練、質樸的繪畫語言,在年輕的沈行工心中埋下了一個油畫家的夢想。

 

沈行工:我選擇油畫,其中有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對色彩很感興趣,繪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它的主要元素就是形體和色彩這是它的兩個主要的,形和色,形體和色彩。

 

1966年,大學畢業的沈行工被分配到南通藝術館,從事群眾美術輔導工作。然而,油畫,那油的氣息,繃緊的白畫布,讓沈行工由衷地喜歡。十年後,已經35歲的沈行工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回母校報考油畫大師蘇天賜先生的研究生,沈行工的這一決定,被周圍人稱作是“捧著金飯碗要飯”。

 

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陳世寧:因為他當時在南通有很好的房子,有很好的社會待遇,而且是南通市人大代表。

 

  沈行工重又背起畫箱,跟隨導師蘇先生,在太湖邊轉悠,畫水鄉的山水,景物、建築、街巷,江南水鄉特有的風土人情使他怦然心動。

 

沈行工:一便在畫一些寫生,一便就在考慮創作的一些構思,住在街旁邊的小樓上,清晨起來,就可以看見街上已經滿滿的都是一些來趕早市的人。

 

回到學校,在研究生宿舍裏,沈行工開始了他第一幅主題性油畫《月橋鎮的早市》的創作。這時的沈行工更多考慮的是,如何用繪畫的表現力去反映生動的現實生活。

 

《月橋鎮的早市》

沈行工:在畫的過程中就覺得這個人物的形像是非常重要的,是第一位的.在我看來,所以後來就多次的去,不斷的去蒐集一些很好的形象。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尚輝:在某種意義上來説也是他早期的一個成名作,那麼在整個80年代實際上他的創作還是帶有一些當時政治思想的影響,具有很濃厚的主題性創作的色彩,

 

沈行工完成了《月橋鎮的早市》之後的10年裏,他的畫筆沿著小鎮深處,在田間地頭轉悠,他仔細地尋找,在生活的海洋淘洗出顆顆明珠,饒有興致地編結出一串珠鏈,在期間瀰漫著濃郁的鄉土風情。1984年,沈行工的油畫《小鎮春深》,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

 

《小鎮春深》

沈行工:雖然她是背影,但實際上你可以看出她們都是非常的愛美,人們在那個時候已經可以理直氣壯的去表達自己,希望自己更美一點的願望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尚輝:這麼一個很有寓意的,也是日常化的一個場景,來構想整個八十年代人們那種,整個國家,人們這種精神情緒上的變化。

 

對沈行工來説,色彩不僅僅是一種興趣,更是一種有待開掘和提升的潛質。隨著時間的推移,沈行工作品中的主題在漸漸地隱退,情節也在慢慢地消解,而油畫語言本身所具有的視覺魅力得到了肆意的展現。在《渡口細雨》中,沈行工撇開了陽光明媚的景致,而著意去挖掘江南陰天蔽日裏的豐富色彩。

 

《渡口細雨》

沈行工:在江南的農村或者小鎮上看到愛用那種油布傘,那油布傘是黃色的,黃顏色的油布傘,他們身上經常穿那種士林藍,衣服的藍色和黃色這個對比還是很明確的一種對比關係。

 

沈行工對於色彩的選擇和運用,已不再拘泥于如實的再現性描繪,充分利用色彩的純度、色相、冷暖這些因素的對比,在《冬暖》中,他找到了兩種特殊的顏色。

 

《冬暖》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尚輝:春天剛剛來到那種綠色的感覺,而除了這種綠,還有中國紅,那種紅不是大紅,有一點兒偏冷,他把那種紅和春天的綠融合在一起,他找到了能夠概括江南地域色彩的這種色調。

 

也許,在一般人眼裏,綠色只能分辨出十余種,而在沈行工的調色板上,綠色可以變幻到百餘種。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尚輝:綠顏色是一個問題,是一個最難進入的,一般的就是幾種顏色而已,就把這個綠樹就概括了,那麼你要能在這個綠裏頭髮現很多微妙綠色的變化,一般的畫家我看是比較難找到。

 

這一時期,綠色成為了沈行工最擅長處理的一種江南色調,這些畫面的綠色不僅鮮有雷同,而且變化豐富。油畫色彩強烈容易,而剖析色彩微差最難,沈行工可以説,在豐富的綠色微差中彈奏著一曲江南的情歌。

 

生長在江南的沈行工,對油畫色彩有著其獨特的語境,湖藍色,是沈行工童年夢想的基調色,在幼年時代,他最喜歡的是那支湖藍色的蠟筆。在《秋晴》中,沈行工將這“藍色情結”,轉換成他畫面中的主色調。

 

《秋晴》

沈行工:我這個題目叫秋晴,但是我並沒有在這幅畫上畫明顯的陽光和光線,而是更多的還是強調色彩的因素,我始終覺得她們穿的藍顏色其實是很鮮艷的,很強烈的。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尚輝:他找到了兩種比較重要的顏色,一種是藍顏色,一種是秋天的這種土地上已經沒有綠色植被之後,所呈現那種灰褐色,或者叫暖黃色的兩種色調。

 

沈行工:其實你也可以畫白色的床單,或者是樸素一點的色彩的床單,但是我為了加強那種色彩感,和她這件身上的藍顏色能呼應起來,所以我就考慮後面傳單的顏色也用了相當強烈的色塊。

 

多年以來,沈行工十分慶倖自己能夠專心致志地從事繪畫創作與教學。他始終認為,人生是在不停頓的選擇與定位之中度過的,能潛心於油畫藝術創作,對他而言真可以説是如願以償。然而一旦步入艱辛的繪畫創作之旅,又會不斷面臨種種新的選擇。

 

沈行工:我自己始終有一種,隱約當中有一種感覺,我覺得我還沒有畫出我真正想畫的那種畫。

 

漸漸的沈行工油畫的題材開始從人物轉向了風景和景物,當作品似乎開始顯現出簡潔輕鬆的風貌時,沈行工卻發現,作畫的難度越來越大了。

 

沈行工:比我想像的要困難的多,人家好像覺得比較爽朗的筆觸,但是其實我可能已經經過好多次的反復,可能有的地方已經重畫好幾遍了。

 

一幅畫的製作時間也許少了些,但動筆前的構思和作畫過程中斟酌推敲的時間卻增加了許多,畫家的心智與能力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沈行工:我中途也會停下來畫一張色彩稿,但是又不能畫的太細了,會影響我在大畫上的發揮,我在大畫上要做一些即興的發揮,要保持它的寫意性。

 

在沈行工的風景油畫中,地域的特徵有了明顯的減弱,不再是江南水鄉的真實摹寫,更多的是以一個一般意義的景致為基礎,再根據自己對畫面預期的美感要求,在其中增加許多主觀因素。

 

沈行工:我認為並不是人們過去概念當中小橋流水那個,那個是一種特點,某一種特點,但不是所有的,其實在江南有很多,也有相當開闊的地帶,也有很開闊的景色,我想把我這種感受融合到我新的風景畫創作裏去。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尚輝:他的油畫看似很寫實,實際上你看看他那個寫生的場景和他看到的景色以及他的畫面這幾者的關係實際上並不完全統一,實際上就是我剛才説的他把主觀的東西,主觀的那種記憶、印象都融化到一個畫面中。

 

沈行工:我經常到南京的郊外去,我會看到那種丘陵蜿蜒起伏的這種丘陵,有時候在不同的季節去你會有不同的感受,我覺得雖然是江南的景色,但是仍然有一種氣勢,也有一種開闊的感覺,所以我就嘗試來這樣做。

 

風景題材的創作,為沈行工的色彩運用帶來了更大的自由,他認為,繪畫意義上的色彩和構圖,是靠想像力而不是觀察力來完成的,無論是畫面的形體或色彩,都不僅需要提煉和概括,甚至還要某種改變和偏離。

 

沈行工:我把我印象當中,把我心目當中那種江南的景色的特點融合在裏面,那種遠處的山坡、河流,近處的房屋、村莊,這些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具有了某種江南那個特點。

 

2003年,《藍色江南風景》獲第三屆中國油畫展優秀作品獎。在沈行工的筆下,秋冬之際的江南更多地呈現著灰藍色的景致。他將澄江如練的河水誇張為靛藍和群青,而且色調純正飽滿,微微泛著些暖意的黃褐色的秋樹,只不過是這些藍色旋律中的一種變奏。

 

《藍色江南風景》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尚輝:我給他總結是上虛下虛只有中間那個顏色是實的,上虛下虛就是他在處理對象這個輪廓的時候也是濛濛朧朧的,你看天空和山的這種交界的地方,他絕對不會像畫北方那樣非常鮮明,對比非常強烈,他畫的是意猶未盡,然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擺脫了描繪性的束縛,沈行工對於色彩的選擇和運用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在《雪後藍色江南風景》裏,對於雪地的處理,不是扎眼的白色,而是溫和的灰綠色。這樣的雪景有別於北方雪地的寒凍質感,是江南雪地裏透著綠色的真實寫照。

 

《雪後藍色江南風景》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尚輝:他在畫雪景的時候,他不是單純去畫雪景,他肯定會找到雪景裏頭的河,然後還有樹的這種關係,雪是白顏色的,但是你看沈行工老師他的這個雪不是單純的白顏色,那裏頭有豐富的一種灰色的這種變化。

 

沈行工:我們繼續往前走又會遇到新問題,我相信一個就是説,一個希望自己能夠不斷畫下去的畫家,他會一直面臨這樣的問題,始終要面臨新的課題的。

 

作畫如吐心曲,沈行工通過繪畫,用他那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與外界交流,並將畫境與心境融為一體。他心中的江南風景,像風一樣從指間穿過,在紙上流淌,從一個季節到另一個季節。

 

 

 

責編:張曦健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