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油畫人物志趙友萍》 
——隨心所欲不逾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9日 10:34 來源:《藝術品投資》

     
    [內容速覽]認識方法還有做人的原則,一個藝術品其實就是一個宇宙。它必須地形成一個圓,不是説圓形而是説他之間的關係要形成一個圓。

——趙友萍

 

趙友萍

 

CCTV.com消息(《藝術品投資》):2006年12月13日,中國美術館。作為俄羅斯年的重點項目,《俄羅斯19世紀下半葉現實主義繪畫展》在這裡隆重舉行。展覽匯集了列賓、彼羅夫、克拉姆斯科依、瓦斯涅佐夫、希施金、薩符拉索夫、列維坦等享譽俄羅斯乃至整個世界藝術史的繪畫大師。而這些作品對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美術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入的。在這一代畫家中像趙友萍等成長為20世紀中國油畫界的重要畫家時,我們用歷史的眼光重新審視,其中的積極意義就表現得尤為明顯。

 

趙友萍:在有一個呢就是向蘇聯學習,那時候説實在的,學油畫的人沒有可以看的東西,都是印刷品。所以那時候外文書店就成為我們大傢伙經常往那跑的一個地方。因為那有很多蘇聯出的很多普及的一些美術刊物,畫冊什麼的。

 

趙友萍于194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師從徐悲鴻、吳作人、艾中信等名師。

 

趙友萍:正好我們家鄰居,是國立藝專的教授,他們看了我跟我姐姐的速寫,覺得還可以。他説你們去考藝專吧。我們就去了。

 

中央美術學院

 

在中央美術學院6年的學習,深刻地影響了趙友萍的人生和藝術道路,形成了她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思想和方法,成為她藝術創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趙友萍:學校派我參加那個赴西藏的慰問團,去那以後那當然是,那完全是大開眼界,你沒有辦法不拿油畫的眼睛去看他們,而且感覺那裏面還有銅管是一種交響效果。我去了以後在這方面感受非常非常強)。因為我如果沒有西藏的這些經歷,沒有對他們這樣的接觸,我後來的畫就是不可能的。

 

趙友萍:61年62年這就開始醞釀畫這個。因為一個也是國家也要求,希望我們這樣。一個是自己也有這個衝動。我的一張畫的就是那個《女代表》。這個原型是誰呢,原型是我在農村,在他們的村子裏頭參加民主革命的時候一個婦女代表。

 

《女代表》


趙友萍:
他們的膚色給我的感受是什麼呢,是一種生命力,是一種生命力的美,同時有一種地域的色彩美。太陽都留在他們臉上了感覺。不光是內容西藏的生活給我提供了很豐富的東西。形式也一樣。所以我堅信形式和內容都是從生活裏來的。形式不是自己瞎編的,自己可以有創造,但是他一定有根,他的根就是生活裏頭來的。

 

1983年受中央文化部委派赴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進行了兩年的西方油畫藝術考察。

 

趙友萍:有人就提出來我們學油畫的人,見過油畫原作極少,所以就有人提出來我們可不可以出國,派人去出國看一看這些原作。就讓我去了,系裏也支持讓我去。到那去了以後呢,主要就是兩個,給的任務是臨畫,臨畫完了回來以後要交給國家。

 

在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她潛心研究西方的油畫,並訪問了歐美十國。她一邊臨摹世界大師的作品一邊思考著、對比著中西文化藝術,努力去尋找最佳結合點。

 

趙友萍:我覺得是取其精華,所謂精華是什麼呢?是(能)為自己所用的,所以我主要是吸收他的色彩。其它我感覺就是在那個表現手法的多樣性上這種,有一種收穫。他什麼樣的東西,進入了畫家的眼睛,進入了畫家的感情,他又以什麼方式傳達出來他這個感受。了解這些東西。

 

90年代初期她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在以西畫的經驗基礎上吸收中國畫創作中的畫理、畫論和表現方法和中國潑墨技法,大膽進行實踐,創造出了一批被她稱之為"虛像畫"的作品。

 

趙友萍:有的人乾脆就説:趙友萍搞抽象的了,其實我覺得我挺怨的,我不喜歡抽象,我感覺他承載的東西太少。這也許是我不懂,反正至少我沒到這一步。

 

趙友萍:這個説實在的我畫這個虛像畫啊,也是一種觸發是偶然的,但是積累呢也是必然的,觸發出來的呢就是我聽音樂,90年,聽音樂,聽那個“藍色狂想曲”。

 

  格施溫的“藍色狂想曲”。第一個樂章,讓趙友萍感覺到洶湧澎湃的大海,整個樂曲的氣勢,和對應出的色彩使她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創作衝動。

 

趙友萍:然後我就很想畫我就衝出來了,不管他那個,就乍著膽子,潑了,反正就是覺得要表現大海的話,洶湧澎湃的感覺,我地想個什麼折,後來我就這樣搞一搞試試。這完全是碰上的。

 

趙友萍:他總是心手相師的狀態,因為你不能絕對控制它的走向。太具體了以後你控制不住,因為他總在走動。可能,把你的畫引導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那你就把你腦子裏的感受還有它提示出來的東西把它結合起來再往下畫。

 

  在潑彩的實踐過程中,趙友萍不僅保留了油畫色彩的表現力,同時也向中國的傳統畫理畫論吸取營養。

 

趙友萍:我就覺得那個石濤的《話語錄》第一章,是吾道一以貫之,雖然是孔子説的,但是我感覺他非常準確地概括了,認識方法還有做人的原則,一個藝術品其實就是一個宇宙。它必須地形成一個圓,不是説圓形而是説他之間的關係要形成一個圓。如果他在什麼地方有漏洞的話,那他在藝術的處理上就是不完善的。  

  50多年的繪畫生涯,趙友萍已經進入了“隨心所欲不逾規”的境界,她的虛像畫正是融合了全部人生體驗後與自然結合的完美詩篇。

 

 

責編:張曦健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