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傳奇的土地——滬定橋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3日 15:38 來源:

  這個地方在中國的文學和歷史中被視為聖地、它浸透了戰爭中英雄們灑下的鮮血。這是一塊傳奇的土地。二千年以前,三國時期,這裡是蜀國的領土。毛澤東對蜀國的興衰史和那個時代的故事瞭如指掌。蜀國的五十萬大軍在不斷的征戰中,無數次渡過滬水(現在的大渡河)和金沙江。對蜀國的英雄們、那些巫師出沒的崇山峻嶺和穿山而過的激流,以及蜀國將領們把敵人引入歧途的神奇計謀,沒有人象毛那樣瞭如指掌。現在,他指揮的紅軍就行進在這塊傳奇的土地上。

  踏上了這片土地,就不能不回憶起中國歷史上史詩般的往事。毛髮現自己進入了兒時心愛的書中所描寫的情景,就好象一個英國人突然回到了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的時代一樣。

  在近代史中,這條橫貫四川省的山谷曾經目睹過更加血腥的戰爭。十九世紀中葉,太平天國起義這場偉大的歷史劇在這裡演完了它最後的一幕。太平軍最後一位領袖翼王石達開和四萬士兵就是在這裡全軍覆滅的。幾天幾夜,大渡河水被鮮血染紅了。石達開的妻妾兒女和將領都在大渡河邊自盡,石達開本人被押到成都施以淩遲酷刑處死。

  紅軍裏人人都知道這個故事。第一軍團的先頭部隊到達大渡河的那天晚上,朱德坐在篝火旁,給戰士們講故事,這個故事他兒時在貧窮的四川老家聽過幾十遍。那時,有一個老織布匠每年冬天到他家去,把他母親紡的粗棉線織成毯子。這位老人過去是太平軍的一個士兵。他總是在煙氣騰騰的爐火旁邊講石達開的故事,講得是那樣認真、那樣出神。他説,石達開並沒有死:石達開的四女兒是經他搭救後收留的養女。為此.她曾想撼給石做妾,但石拒絕了。後來嫁給了一個長得酷似石達開的人。太平軍戰敗之後,這位四姑娘説服石達開逃走,而讓她的丈夫做了石達開的替身。石達開在這一帶飄泊了許多年。不少人都看見過他,其中有一個岷江上的船工,在狂風暴雨中落水,幸而遇到石達開,救了他的性命。老織布匠説,在漆黑的夜晚、人們在大渡河邊可以聽到陣亡將士的英魂在哀號、要等到有人為他們報了仇,他們的悲鳴才會停止。老人常常引誦石達開的詩句:

  “只覺蒼天方聵聵,

  欲憑赤手拯元元。”

  朱德對戰士們説,這個故事當然不是真的。石達開在成都淩遲處死,他本來想以自己的生命來換取部下將士們免於一死。但他的部下最後也都遭屠殺。殺害石達開的四川省總督駱炳章的回憶錄裏有這樣一段話:

  十三日,他手領四歲的孩子,和他的數名汞信到大帳

  自首。石達開和另外三人二十五日解往成都,淩遲處

  決。孩子要等長大到規定可以殺頭的年齡再予審處。

  正在講得出神的時候,一個紅軍戰士拿來一些豬下水(一個豬肝和一個豬肚子),大聲地問:“這些東西怎麼做呀? ”朱德收住了故事,轉身答道:“切一切,等一會兒我來炒。這個我會。下次你要再搞到豬肚子,找點醋和辣椒,我幫你炒。”説完,接著講故事。董必武講了中國著名神話裏的孫悟空的故事。他説,孫悟空當年就是經此地西去印度的,他設法繞過了火焰山,可還是燒了尾巴,“所以猴子屁股上沒毛。“那你的屁股怎麼沒被烤焦呢 ?”聽眾裏一個十至十二歲的紅小鬼冒冒失失地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董必武換了話題又講了一個故事。

  毛不鼓勵人們講這種故事。國民黨正在宣傳説紅軍會象太平軍一樣覆滅,説這將是他們的最後一仗,大渡河水又要象七十三年前那樣被血染紅了。毛平靜地説,大渡河上絕不會再發生那樣一場大屠殺,對此,他堅信不移。他希望他的部隊不要擔心大渡河水下會有什麼水鬼等著把人拖下去溺死。他指出那只是無稽之談,“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他説,“我們是革命者。時代不同了,我們也不同了。歷史不會重演。”

  湍急的大渡河發源於邊遠的西北青海省,奔流幹起伏的山巒之中,這些山和喜馬拉雅山相連。青海是一片只有高山、沙漠和森林的荒原.居民中漢族不多,一九三五年時還沒有像樣的道路,只有商隊來往的小道。大渡河水流湍急,幾乎是從正北流向正南,然後東折,瀉入成都南邊長江的一大支流岷江。大渡河兩岸峭壁聳立。五月裏,黑色的崖壁上開滿了杜鵑、玫瑰和各種藍色和黃色的花朵,連參加我們一九八四年遠征的業餘植物學家們都叫不出這些花朵的名字。這裡美得出奇。但對—支軍隊來説,又是出奇的艱險——渡江艱險,登攀陡峭山崖上的小路也很艱險。河並不寬,但其流速和多變的流向以及水中的遊渦和礁石令人望而生畏,這是個危險的去處。

  一九三五年,大渡河上只有一座橋——滬定橋。美國一位勇敢的女旅行家一九零八年這樣描寫過瀘定橋:

  瀘定橋是一座著名的鐵索吊橋,建於一七零一年,橋

  長三百七十英尺,橫跨奔騰湍急的大渡河。橋身由十三根

  鐵索組成,橋板放在橋面的鐵索上,兩側的鐵索扶手。

  但是,只要看到鐵索之間的空隙,看到隨便鋪在橋上

  的木板和連接兩側鐵索的零零星星的木柵,看到整座橋好

  象輕輕地挂在翻滾的水面上,就不由得覺得這座橋建得很

  粗糙。不過,印度、西藏、尼泊爾和亞洲高原上其他地方

  來的旅行者都從這人類智慧的産物——單薄得象蛛絲一樣

  的橋上安全地跨過了大渡河。它隱藏在中國的這水偏僻的

  山谷裏,充滿了神秘的魅力。很多人所以要從橋上步行而

  過,就是因為它晃動得厲害。我和鮑勃也走過去了。

  瀘定橋是由一位盧姓工程師在康熙年間建造的,把北京、成都和康定以及拉薩連接起來。當年尼泊爾向北京進貢,那些滿載著財物的車隊就是從這裡經過的。十三條鐵索由碗口粗的巨大鐵環組成,當年,這些鐵環是在炭火上由人工鍛造出來的。橋面是九條鐵索,兩邊各有兩條,幫助人或車保持平衡。鐵索上鋪著木板,男人、婦女、車和牲口都可以毫不費力地過橋。河面在此處不足一百碼寬,鐵索固定在兩端巨大的石墩上。兩岸修著漂亮的琉璃瓦橋樓,頂呈寶塔狀,由柱子支撐。那時(現在也是如此),瓦是赭紅色的。西頭的橋樓幾年前燒燬了,後來又大興土木,重新修復。

  瀘定橋很美。橋身中部下垂,但由於短,所以下垂幅度不大,即使在暴雨季節,離水面也很高。有人過橋時,整個橋就象一張巨大的吊床一樣搖晃。

  多年來,人們根據過橋時的親眼所見和親身感受編出了很多離奇的故事。有人説,翻滾的河水酷似蛟龍,要把過橋人捲入水底。還有人説,這座橋很長很長,足有“一英里多”。

  現實比想象更令人難忘。近三百年了,這座橋依舊為人們提供著方便,只是不再允許車輛和牲口通過了。附近新修了許多小吊橋,還有一兩座能定機動車的公路橋。所以瀘定橋已不再當作一座普通橋梁來使用,而是成了一個吸引遊客的去處。

  幾年前,一隊士兵過橋時,一個鐵環斷裂了。幸好沒有人受傷。從那以後,木板下面用鋼纜加固。不過從上邊看不到這些鋼纜。

  毛和他的部隊本來打算從安順場而不是瀘定橋過河,安順場是人們從西岸去東岸時常用的渡口。他們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淩晨到達安順場。拂曉前,他們對這個只有百餘戶人家的小村發起了進攻。天下著雨,通往河邊的小路很滑。但是第一軍團一師一團團長楊得志率兵很輕易地拿下了安順場。一團一連進行了這次戰鬥,但大失所望,只搞到一條小船。十七個人自告奮勇乘這條唯一的船過江。每個戰士帶了一支衝鋒槍和七八顆手榴彈。船由八個當地的船工駕駛。在這麼湍急的河流中行船要花很大的力氣。紅軍向船工們保證,萬一齣了事,他們的家屬會得到很好的照顧。

  船剛剛駛離岸邊,敵人就開火了。一團有位百發百中的神炮手,叫趙成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曾在法國打過仗。而這時,他只有四發迫擊炮彈:但他就用這四發炮彈摧毀了敵人的四門炮。後來,紅軍在下游又找到兩條船,於是點起篝火晝夜擺渡。但光靠這幾條船,顯然完不成任務。

  紅軍必須迅速過河。他們不能光靠這幾條船一次次來回擺渡,這樣要一兩個星期才能全部過去。他們沒有忘記石達開的放事:延誤時機是他慘敗的原因。石達開為了祝賀夫人生了個男孩,命令部下安營紮寨慶祝三天,等他重新開拔時,河水已經上漲,清軍也追了上來。

  毛髮誓,決不讓紅軍遭到同一命運。他召集朱德、周恩來、林彪及彭德懷開會,決定改變原來計劃,不從安順場過河,而派突擊隊循著幾乎看不出來的小路沿西岸而上,奪取瀘定橋,然後從這個出人意料的地方過河。從來沒有人走過這條路。過往的人通常是從東邊一百二十五英里處的成都出發,沿大渡河東岸而上,過瀘定橋到西岸,繼續西行到西藏和拉薩。或者從拉薩來,沿相同的路線反向而行。

  毛和往常一樣,再次挑選了出人意料的、幾乎無法行走的路線。會上決定紅四團當突擊隊,由團政委(現在是上將)楊成武率領進行突襲。

  一切都取決於四團能不能在敵人猜到毛的意圖之前,通過大渡河岸邊峭壁上的崎嶇小路趕到瀘定橋。在這裡,河水的流向是從北向南,和從成都到西藏的大路形成一個“丁”形。

  由於雪山擋路,從南面很難到達大渡河,要踏上從瀘定橋去西藏的西行道路也不容易。山太高了——高達二萬英尺。

  毛關於行軍路線的一些決定曾引起爭議,決定沿西岸上行到瀘定橋就是其中之一。又如毛選擇皎平渡過金沙江,而沒有選擇第二方面軍後來使用的一個比較容易的渡口。第二方面軍毫不費力地就過了江。後來作出的過雪山、草地的決定也有爭論。缺乏可靠的情報恐伯是一個因素。指揮員中,只有朱德曾經走過瀘定橋,那是一九二二年,他還在四川一個軍閥部隊裏打仗,他和幾個同伴僥倖從雲南跑回四川。他們就是過了金沙江和瀘定橋後才到達安全地帶的。

  一個軍事行動就要開始.它後來成為一個傳奇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先頭部隊一軍團二師四團政委楊成武。一九八四年,七十歲的楊成武看上去還很健康。這個故事他雖然己講過多次,但再講時仍舊興致勃勃,而且不時地揮動三個細長的手指來加重語氣。他有時翻一翻他寫的《憶長征》,查找日期或人名。他得意地回憶説,當時國民黨飛機撒傳單説什麼紅軍的末日就要到了,紅軍將象石達開一樣,血染大渡河,等等。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五月二十七日午夜以後,楊接到命令,要他從安順場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約九十英里,奪取瀘定橋。他必須在三天之內完成任務。部隊出發了。他記得他們走的是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向右望去,大渡河在懸崖腳下奔流。沿河走了約九英里光景,他們遭到對岸敵人的射擊。這裡河面很窄。於是他決定爬山抄近路。他們走的根本不能算路,有時不得不停下來挖一個站腳的地方,才能站穩再邁一步。出發前的兩天裏部隊已經跑了二三百里路,所以現在還沒出發,他們就已疲憊不堪了。

  在大渡河上遊十六英里的葉達頂.四團擊潰了一支一百人的守衛部隊,然後翻過一座高山。山那邊有一條小河,流速很大,木橋已被毀掉。四團戰士就地砍樹架橋,繼續向前走。部隊下山時,一個偵察員報告,國民黨二十四師在一個叫菩薩岡的村莊外的懸崖上部署了一個營。道路很窄,國民黨部隊的防地山高坡陡、坡後邊下去就是大渡河。楊成武派一小股部隊迂迴到敵人側背,爬上山頂從後面進攻敵人。一小時後,他們趕走了國民黨部隊,繼續前進。夜幕降臨,他們駐紮在石月亭,休息了一夜。這時,他們已走了二十五英里坎坷不平的小路,一路上打了兩仗。

  五月二十八日清晨四點,戰士們被叫醒。五點,他們已吃完早飯又上路了。剛走出村子一二英里,一個通信員匆匆趕到,帶來了新的命令。楊成武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道:

  “軍委來電,限左路軍于二十五日前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速度的行軍力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任務。我們預祝你們勝利。”

  命令是由林彪簽署的。

  當然,電報的這份抄件搞錯了。完成任務的日期是五月二十九日,而不是五月二十五日。

  五月二十九日!楊成武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就是明天!他們第—天走了二十五英里。他們還要走差不多七十英里,而且一路上還要打仗。平時用兩天時間完成這個任務都很困難,更何況一天呢!

  但是,正象楊成武簡潔地指出的那樣:“命令就是命令。”時間已不允許他們象往常那樣大張旗鼓進行宣傳教育了,也沒有時間做任何準備。隊伍急速前進。戰士們沿著狹窄的道路爬上滑下,政委們邊走邊同戰士們説上幾句話。他們必須趕在二十九日早上六點之前到達瀘定橋。

  隊伍開始爬猛虎岡時,大霧越來越濃。山頂上駐守著國民黨的一個營。紅軍戰士借著大霧的掩護,悄悄摸到敵軍陣地。一陣手榴彈和短兵相接之後,國民黨守軍潰退了。紅軍緊追不捨,下午二時到達摩西面村。四個小時之後,他們到達奎武。這時已是下午六點,還剩下三十五英里。敵人無影無蹤。紅軍繼續前進。道路在霧氣和濛濛細雨中變得很滑,戰士們砍下竹子當柺棍。夜幕降臨了,紅軍在黑暗中行軍。

  大渡河的這段河面很窄。對岸是國民黨軍隊的增援部隊,他們和紅軍一樣,也正朝瀘定橋撲去。雙方有時都能互相望得見。紅軍沒有時間停下來吃飯,戰士們空著肚子行軍,餓了就嚼口冷飯糰子。夜越來越深了。晚上十一點,在一個叫作楚梅的地方,楊成武看見對岸有火光。那是國民黨的一個營,點著火把在趕路。怎麼辦? 楊政委大膽決定利用剛繳獲的國民黨部隊的番號和聯絡信號。他讓號兵吹號,告訴對岸,他們也是國民黨部隊,剛消滅了一股赤匪。那邊的國民黨部隊回答了他們。楊成武命令部隊也點上松竹做成的火把。就這樣,兩支隊伍隔河並行了十來英里。“我們把他們給騙了。”楊成武笑著説。過了一陣,國民黨軍停下宿營了。四團仍繼續趕路。

  楊成武當時不知道.一軍團一師的同志們正在他後面不遠的地方沿右岸而上。右岸的路很好,是條主要的車馬通道。五月中旬,道路兩旁景色宜人:梨花雖已凋謝,有的果樹依舊開著花,葡萄園一片新綠。房屋很堅實,石頭地基,泥笆墻,紅瓦頂,很有點歐洲巴斯克地區風味。

  行進在右岸的一師的戰士一路也打了幾仗,雖然因大雨耽擱了一會兒,但進展還是很快。大渡河在這裡形成一個V字形,窄的地方河面只有一百碼,聲音可以輕易傳到對岸。從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左岸四團走過的小路,並不象戰士們傳説的那麼高,有些地方只比河面高出二三百英尺。

  雨住雲散,繁星閃爍。夜深人靜,戰士們沉重的“呼哧呼哧”的喘息聲,和間或踩落一塊石頭髮出“咕隆隆”的滾動聲,都清晰可聞。有些戰士走著走著就睡著了。有的從路旁摔了下去。還有的戰士乾脆解下綁帶,一條一條接起來,互相連在一起,這樣,即使倒下去,也會被拉著走。

  這一夜,四團徹底輕裝,只帶了槍支和彈藥。所有的揹包、食物和不必要的東西部被丟在路邊。戰士們手裏拿著槍,一路小跑。

  破曉時分,他們來到桑田壩,離滬定橋只有兩英里了。他們終於及時趕到了。但是怎樣才能奪取滬定橋呢?

  天亮了,周圍景色秀麗。五月底的四川,到處是粉紅色的有甜味的櫻桃,把整個山谷裝點得絢麗多彩。這時正值批把和櫻桃的收穫季節,西紅柿也熟了。夾竹桃花鮮紅似火,馬鈴薯花雪白一片,蜜蜂成群地飛來飛去,山坡上粉色的杜鵑正在怒放。但是,楊成武從陣地裏看出去卻是另一種景象:橋那邊是骯髒的瀘定小鎮,白色的橋樓和輕輕搖晃的橋身。橋這邊國民黨兵力很少,對岸卻駐守著幾百人——假如曾同他們一起點著火把隔河並行的國民黨增援部隊已經趕到,對岸的兵力就更多了。

  四團佔領了橋這邊僅有的幾所房子和一個天主教小教堂,官兵們在這裡進行了戰前動員。敵人間或從對岸打過來一、兩發迫擊炮彈,彈片和碎磚亂石四處亂飛。

  廖大珠的二連被選為突擊隊,三連跟進負責鋪橋板。楊成武從望遠鏡裏看到,橋上的大部分木板都被拿掉了。

  楊成武認為戰士們吃飽飯才好打仗,他命令連隊炊事員做一餐好飯。戰士們整裝待命。攻擊將於下午四時開始。楊成武把重機槍佈置在橋後面的制高點,掩護部隊行動。步槍用來加強火力。他們沒有迫擊炮和大炮。

  廖大珠連長率領又十一個戰士組成了突擊隊。每人帶一支衝鋒槍或手槍、一把大刀和十幾個手榴彈。他們必須在滔滔河水上方順著沒有橋板的搖搖晃晃的粗大鐵索匍匐前進。四團的號兵一齊吹響了衝鋒號。機關槍開火了。二十二個戰士開始冒著危險向前爬行。正在這時,只見對岸火光沖天,原來敵人把橋樓點著了。

  這是個好天氣。雨停了,太陽也出來了。但是很熱。戰士們渾身淌著汗水,伏在鐵索上一節一節地向橋那邊爬去,誰也不去看下面翻滾著的激流。一節又一節,一尺又一尺,艱難地向前移動著。楊政委焦急繼望著。三連的戰士拿著新木板跟在突擊隊員後面,一邊往前爬,一邊把木板往橋上鋪。前面,國民黨士兵把煤油澆在沒有撤去的木板上,燃起熊熊大火。但是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突擊隊員,他們繼續向前。到了橋的那一端,他們爬上敵人來不及抽走的橋板,在濃煙和烈火中發起了強攻。他們一邊跑,一邊端著衝鋒槍猛射。當被煙熏黑、衣服也著了火的紅軍戰士衝上對岸時,國民黨守軍逃跑了。

  在這場拼死的攻擊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來了,而且沒有受傷。這次勇敢的行動保證了毛的艱難的長征將以勝利、而不是以失敗告終。

  肅清殘敵工作迅速展開。兩小時之內,瀘定鎮和瀘定橋已牢牢掌握在紅軍手中了。

  國民黨軍丟棄了又一個堅固的陣地。國民黨指揮官李全山有兩個營的兵力( 其中一個就是和四團隔河齊頭並進的那支隊伍 )。但是他只用了一個營守衛橋頭,而把另一個營部署在河岸上,結果一點也沒用上。

  “那天晚上真緊張,”楊成武回憶説。他時刻提防著敵人的反攻。他派了一個巡邏隊順著左岸向下游安順場方向警戒,巡邏隊很快帶回來一個一師的傷員。他們立刻意識到在安順場渡河的紅軍大部隊離他們很近了。果然,半夜時分,劉伯承和聶榮臻就已趕到,楊成武把他們帶到橋邊。劉伯承默默地站了—會兒,然後看著河面仁輕輕搖動的鐵索橋説:“瀘定橋,瀘定橋 !我們勝利了。但是我們作了多麼大的棲牲啊!”

  他們走過橋去,看到橋頭豎著一塊建橋人盧氏留下來的石碑,上面刻著:

  瀘定橋邊萬重山,

  高峰入雲千里長。

  一九三五年,紅軍來到安順場時,安順場有一位九十歲的老人,是清未的秀才,叫宋大順。石達開在的時候,他還是個青年人。紅軍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訪問了他。李富春問,石達開為什麼失敗了?

  老人回答:因為貽誤了時機。石達開被大渡河擋住了去路,過不了河,也不能向左轉,因為彝人毀了松林河上的橋,而清兵的追擊又使他不得南下。

  李富春又問,紅軍和太平軍哪個強?老人説,都好,但紅軍更勝一籌。

  人們傳説,太平軍是由所謂“神兵”組成的,也就是説,他們刀槍不入。然而,在大渡河,他們卻一敗塗地。後來人們把紅軍説成是天兵天將。據戴正啟醫生回憶,他參加了整個長征,不過他那時不是醫生,只是個十七歲的衛生員,可能就是在那個時候,他開始聽到人們把紅軍叫作天兵天將。在那以前,他從未聽説過這種稱呼。

  幾年前,有人問一個曾在瀘定橋打過仗的原國民黨軍官,為什麼紅軍在奪取瀘定橋的時候傷亡那樣少 ?他説,因為國民黨的槍支太陳舊,子彈都潮濕發黴了,大部分打不到河對岸。

  毛澤東到底把多少人帶過了瀘定橋和大渡河? 沒有精確的統計數字。過於都河時,他有八萬六千人。過大渡河時估計不過二萬人左右。

  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們受到了獎賞。他們每人得到了一套列寧服、一個日記本、一支鋼筆、一個搪瓷碗、一個搪瓷盤和一雙筷子。楊成武將軍不好意思地説:“我也得到了這些獎品。”

  這是紅軍戰士所能得到的最高獎賞——比金質獎章要好得多。

  (來源:四川在線)

責編:王麗華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