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網評天下精華區

清明感懷之排列順序(金達欣)
04月09日 16:59

  清明去了都市陵園,祭掃己故親人。雖然掃墓者如潮,但給人感覺這裡仍是一個寧靜安謐的地方,它排除了人世間的一切紛繁嘈雜。

  這裡的墓地分區域,並排了編號順序,便於人們尋找。當然這裡的編號順序與主人生前身份無關。但各人可按自己的要求為逝者選擇各式各樣的墓穴。豪華的墓地不乏常葬者普通人,而簡陋的墓地中有時卻安息著不朽的靈魂。人世間也就如此,墓穴的豪華與簡陋與主人生前的價值無關,如同錦衣豐食並不能代表生命的價值。

  我們生活在講究名份的世俗中,人們比較看重排列順序。如見報名字排列、主席臺的坐序、出場次序、署名順序等等。不便排順序的,只得以姓氏筆劃為序。甚至以前購買飛機票和火車軟臥,還要出示相關的身份級別證明。

  順序有時還可從權力上看出來。紅頭文件管制度,領導批條比文件管用,也都不鮮見。為了爭名次順序,反而被顛倒順序的人也大有人在。有時順序排列得並不順序,如作品的第一作者,有時反而排在後面,其中起扛桿作用的仍是順序。當然順序生不帶來,死不去,生命的哲學就是如此。

  我還徜徉過另一些墓地,如北大校園內的斯諾墓,龍門石窟旁的李白墓,昆明西山的聶耳墓等等。有的墓地在旅遊點的順序上並未排上,但值得一去。只讀一下那簡略碑文,便感到如謀其面,感受到心靈的洗滌與震撼!

  時值清明,聯想到周恩來總理無墓可尋,讓人惆悵。無論職位和在人們心中的位子,他都排在前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説:“他可能有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句話用來評價周總理是十分恰當的。周總理是一面鏡子,尤其是那些排得上名次的人的一面鏡子。

  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在小品《心病》中説:“想開吧,人生在世屈指算頂多就是36500天,冢有房屋千萬所,睡覺就須三尺寬……”。這當然是小品,但仁者見仁。 (作者 金達欣)


  來源: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