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網評天下精華區

美伊戰爭:性質、樣式、進程和前途(雜學旁搜1)
03月25日 16:20

  性質:毫無疑問,這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不管伊拉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只要它沒有對國際社會造成現實的危害,國際社會又憑什麼要去傷害它呢?何況這場戰爭並沒有聯合國的授權,只是也只能是美英的單邊行動;也不管薩達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畢竟是伊拉克人民自己選擇的領袖。即便他是暴君、獨裁者,也自有而且只應該由伊拉克人民自己去推翻他,何以用得著遠在十萬八千里以外的美國人越俎代庖呢?這不是主持國際正義,而是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強權政治。我們要十分警惕一個新的口號,就是人權大於主權。即便這個口號是多麼的合乎理性,但是在當今的世界上,它至少還遠沒有現實性。在一個還存在著200多個主權國家的現實世界裏,在許多國家還是剛剛擺脫了殖民主義取得獨立沒有幾天的現在,奢談什麼人權大於主權,並借此去干涉別國的內政,不過是新殖民主義妄圖控制別國的一個新的藉口罷了。或許,他們的胃口還要更大些,那就是在這個口號下控制全世界。

  樣式:從大的方面説,這是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不對稱的戰爭。高科技是指美英聯軍,不對稱是指交戰雙方。一方是海陸空天全方位、立體式、遠距離、非接觸式的強勢打擊,另一方則只是裝備落後的、勉強算得上機械化的、基本只有地面部隊的弱勢抵抗;一方是全方位、高精確、傳輸迅捷的信息情報指引下的精確打擊,另一方則是大不了有幾部手提電話,主要依靠傳統方法聯絡和指揮的被動還擊。強弱優劣一目了然。

  從小的方面看,美英聯軍宣稱的是“斬首行動”、“震懾與畏懼”,意在靠精確打擊一舉打掉薩達姆和他的領導核心以及指揮系統,從而震懾和瓦解伊拉克的士氣,然後就可以長驅直入,以較小的代價拿下伊拉克。美英聯軍這次之所以剛打響不久就投入了地面部隊,恐怕就是自認為不會遇到強有力的抵抗,希望儘早拿下巴格達從而結束戰爭。這種意圖從聯軍繞過巴士拉,迫不及待地趕往巴格達就可以看出來。可是他沒有想到,僅僅在烏姆蓋蘇爾這樣一個邊陲小鎮,就已經遭遇了頑強的抵抗。不難預見,今後的地面戰、遭遇戰、甚至是巷戰還會很多,巴格達不會輕易就被攻克的。到了兩軍對壘,真刀真槍面對面打地面戰的時候,美英聯軍的高科技優勢就將不再,或者至少這種優勢將不會那麼明顯。

  進程:我們已經看到了,美英聯軍在多個方向受阻,前兩天那種如入無人之境的快速推進已經不可能了。這説明了什麼?我認為,這正是伊拉克的既定戰略開始發揮作用了。在主要是沙漠、戈壁等平原地形的伊拉克,面對優勢強敵,硬碰硬顯然是要吃虧的,因此伊拉克採取了把敵人放進來打的戰術。從現在開始,美伊之間的膠著狀態將長期存在,即便美英最終取勝,也將付出極大的代價。

  前途:截止目前。伊拉克政府仍在有效運轉,薩達姆頻頻亮相、外長正常出訪、聯合國大使還在不斷的發表聲明、51師師長在半島電視臺辟謠等等,都説明伊拉克沒有被打垮,更沒有被打怕,伊拉克正在戰鬥。美國在政治上、外交上、以至軍事上都沒有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勝利。現在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是布什所謂“決定性的行動”究竟會是什麼,如果他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布什就徹底輸掉了人心,變成了真正的戰爭狂人。那麼,美國即使贏得戰爭,也會徹底輸掉了天下。

  我相信,最後的勝利屬於正義,屬於伊拉克人民。


責編:慕泉   來源: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