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網評天下精華區

我反對把高校外語作為獲得學位的"絕對"條件(瀋陽的王)
02月17日 11:07

  我在現實當中如果辯論的話,可以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我的一般語言表達能力還是很差的,這使我學習英語有很大的難度,我現在的英語水平也只是非常簡單的26個字母和少數單詞。從我個人角度,如果因為我學習英語能力很低而被否定我的認識能力,至少我不能接受這個標準的認定,因此,我對高等教育把外語作為絕對獲得學位的條件是堅決反對的。

  天份人人都有,只是有人能顯示出來,有人處於潛在狀態,如果高等教育僅僅重視語言方面的天份,把語言天份看成一個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標準,這樣的高等教育只能培養出很狹隘的非凡人才,因為它在選材方面就有很多問題,不可能培養出不同類型的非凡人才。現在的教育觀念是把學校教育絕對化,似乎只有科班出身的人才叫人才,只有他們才是最有才華的人,可是如果在人的才智方面有華山論劍的比賽,站在頂峰的那個人未必科班出身。

  學校教育是一種規範教育,它有不可避免的模式化問題,只有少數人能從模式化的共性中走出來,使自己具有個性的才智,而這種才智才能使人有更大的機會出類拔萃。現在高等教育不顧人學習外語能力差異,一味強調和要求都必須掌握一定級別的外語,這跟不分專業學習並沒有什麼差別。我們現在知道分專業,卻不知道把學和不學外語分出來,這種認識上的問題是顯然易見的。我們能認識學習不同專業的能力差異,卻不能認識學習外語的能力差異,這也説明我們高等學校對高等教育的認識存在很多問題。

  我不知道外國大學的學位是否都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門外語,從中國的實際來看,我們沒有必要在高等教育把學習外語作為必須掌握的內容,就算大學生都會外語,他們也未必有機會用到,就算有機會用到也未必能用好。我們的高等教育首先是為我們國家建設需要培養人才,這樣的人才會不會外語不是十分重要的。既然我們與外國人交往的時候,對方並不懂我們的語言,為什麼偏偏我們要去懂對方語言呢?事實上,在對外交往過程中,我們還是要借助外語翻譯,懂外語的人直接與外國人交流溝通也未必沒有順暢。由此看來我們的外語人才還是搞專業化更合適,至於大學生學不學外語,還是根據個人情況來定。

  對中國的高等教育而言,我認為應該把外語作為一門特殊課程,讓學生自己選擇,只要在最後學生畢業證書中反映一個學生的外語情況就行了。當然為了有所區別,可以分外語版和非外語版的學位證書,有這樣的區別就可以了。


責編:于冰   來源: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