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網評天下精華區

“感動中國”——我們緣何感動?(貓咪mm)
01月28日 15:32

  一段時間以來,看《東方時空東方之子》欄目連續播出的“感動中國——2002年度人物”候選人物系列,頗有一些感觸。

  “感動中國”——我們為什麼感動?在感動的那一刻,它讓我們想起什麼,思考什麼?

  每看一個人物,我內心都很不平靜,因為我感受到來自心靈的震撼,來自他們給我的情感衝擊。

  每個人物,都會給我留下某個印象很深很深的畫面......

  有這樣一個場面,是新疆烏魯木齊市小西門派出所教導員趙新民,面對身纏炸藥的歹徒,他知道他走過去就是走向死亡的邊緣,然而他走過去了,因為他知道他是一個人民警察,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是他的職責。當電視畫面閃現爆炸的那一瞬間,我驚呆了,雖然心裏早有準備,但依然無法接受,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失去,我流淚了......

  記憶中還有這樣一個片段,那是為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者打官司的中國受害者訴訟原告團團長王選,畫面裏,年已50的王選,當談到在日本尋訪二戰老兵作證所遭受的冷遇和艱辛時,紅著眼哽咽著説“我只是想和他們好好談談......”那一刻,我動容了,為她的執著,為她的艱難,也為那些可憐的受害者......

  而這樣的片段在記憶中還有很多,我從不知道原來自己感情這麼脆弱,然而他們讓我一次又一次的落淚......

  看鄭培民,我感動,是因為他讓我想起自己曾經在黨旗下莊嚴的宣誓,我不知道,也沒去計算在這些人物裏有多少共産黨員,也許我們很普通,不會象鄭培民一樣成為一個地方的領導,但我們在平凡中做好每一件小事,那就對得起自己的誓言,對得起自己的信仰......黨內的腐敗也就不會成為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現象,而我們的黨才能健康的發展。

  看張瑞敏,我感動,是因為我佩服他領導一個企業的能力,把一個吃大鍋飯的毫無生氣的國企發展成一個國內最大的家電龍頭,國際知名的品牌,他的努力,他的艱辛,我們不難想象。看看那些經營不善,把好端端的國企給葬送了的廠長、經理,就因為他們心裏裝的不是企業,不是職工,不是國家,他們只考慮自己的眼前利益,只計較個人得失。如果每個領導者也能象張瑞敏一樣兢兢業業,國企改革和發展就能取得更大成績,也許下崗、失業的人數就不會那麼多......

  看張楠,我感動,是因為她對父母的孝順,還有那濃濃的家庭親情。她和父母住在低矮的平房,簡陋的生活條件沒有改變她對生活的樂觀和對夢想的追求。一如她自己説言“小屋雖然簡陋,但很溫暖”,相信當她成就世界冠軍夢想的時候,依然擁有這難得的質樸。

  還有治沙的石光銀,打破藍田神話的劉姝威,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韌,為養女尋找親生父母的天津下崗送奶工趙玉聲......

  他們、她們來自祖國各地,從事著截然不同的事業,然而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人格的力量”。被他們感動,正是這種力量的作用。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多一分對他人的關心,多一份對社會的責任感,那怕就是給老弱病殘的人們讓個座位,彼此的心裏都會暖暖的,這不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嗎?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能做些什麼?我們能對社會有什麼貢獻?我們能對別人有什麼幫助?正義是什麼?......看完這些“感動中國”的侯選人介紹,我們不妨多問自己幾個“什麼”吧。

  借用評選標準的話來説,“評選對象身份各異,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經歷, 有的可能曾經見諸媒體,有的也許還不為人知,但在過去的一年裏,他們的所作所為,感動了公眾,感動了中國。他們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詮釋著一個人對這個國家、對這個社會,應該擔當起怎樣的責任,以堅強的民族精神挺起國人的民族脊梁;他們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讀人與人之間應該有著怎樣的情感,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衝擊。”

  是的,2002年,因為有了他們的故事,我們的心靈被一次次打動;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世界被一次次照亮。

  讓我們記住這一個又一個被感動的瞬間,記住這些感動著我們,感動著中國的人們......


責編:任今航   來源:CCTV.com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