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永不褪色的回憶

藝海春秋——孫道臨 
09月17日 11:20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講述了1938年到1949年我地下工作者在上海對敵鬥爭的經過。孫道臨在這部電影中扮演了主人公李俠。

  孫道臨:我記得文革以後在放這個片子的時候觀眾很多,我回家的時候家是在一個樓裏頭,樓下等電梯的地方,小孩都在那兒玩,我走進去,小孩看見我來了假裝沒看見我,同志們永別了。他自言自語眼睛偷偷看我一眼,説明小孩對這印象也很深。我覺得這個片子很感動,在觀眾中引起很大反響。這部片子是1958年拍攝,當時我看了劇本很受感動,我很喜歡這個劇本。

  在很多了解孫道臨的人看來,李俠身上所展現的精神正是孫道臨一生的追求。在孫道臨自己創作的《走進陽光》一書中這樣寫到:如果允許我在物質和精神的富足二者之中選擇其一我寧願放棄前者而選擇後者。當時為了塑造好李俠這個人物形象孫道臨走訪了很多地下工作者。

  孫道臨:他們特別對我提醒説,他是長征時候參加紅軍的這樣一個部隊的幹部,一個很正派的地下工作者,他在任何時候出現都不會裝模作樣的去對付敵人。我是一個中國人,你説什麼我不能承認我是一個地下工作者,這樣就不好了,這就洩露秘密了,也不能裝成一個很可憐的樣子,所以有這樣一個辦法,儘管你用酷刑。當時讓我感受這苦刑,用磚放在腳底下,腳整個小腿彎起來把膝蓋都給反了,膝蓋是往下的,把整個地下墊磚讓我有點感受吧。

  這是位於上海虹口區的李白同志故居,只要有閒暇時間,孫道臨總會到這裡走一走看一看,李白是這部電影主人公李俠的原形。孫道臨説:拍《永不消逝的電波》就是讓今天的人們記住我們生活來之不益。

  孫道臨:這個片子沒有時代意義你幹嗎活著,你活著幹什麼,你的生活是怎麼來的,你現在生活是從哪來的,一個人忘祖是最可怕的,那就是説你有良心沒有。

  解放後,孫道臨在熒幕上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在很多觀眾看來,這些影片總是帶給人們一種深深的震撼。可是在解放之前,孫道臨拍的片子卻並不是這樣。

  孫道臨:在解放前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我從事這個工作,但是應該説我對於新社會對很多生活我是陌生,我接觸更多的是知識分子和一半的市民,我覺得演戲給我一種興趣上的滿足,也可以以此為生覺得可以了。只要我拍這個戲有一點藝術性就覺得不錯了。總是希望自己個人有一種感傷的東西,或者自己趣味性的東西,而不是真正考慮到自己作品怎麼樣為人民服務,所以感覺到必須深入下去。

  孫道臨説,是朝鮮戰場的那次人生經歷改變了他以前的文藝觀。當時他們文藝隊去了13個人,卻只有12個人回來,他們的隊長范正剛在一次戰鬥中犧牲了。至今孫道臨還清楚的記得在去朝鮮的戰場之前隊長對他們説的那些話:只要來的這些同志都有收穫,我就是犧牲了也在所不惜。

  孫道臨:有一天晚上聽見南邊轟炸了,我們靠山的房子玻璃都在搖晃玻璃上都反白光玻璃振動,第二天就知道南邊一個連隊發生事情,我們有一個同志在裏面這個同志是我們的連長。他曾經指導我們,我們學習在一塊,他發言,如果這次同志們來有收穫我就是犧牲了也在所不惜。隊長在這次戰鬥中犧牲了,孫道臨説:這是一生中永遠不能忘記的。

  孫道臨:我們隊長在裏頭犧牲了,所以像這種事情我們就沒法忘記他,為什麼呢?他已經説了你們都有收穫我犧牲也值得。是這樣一種非常純潔為了我們國家為了我們整個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如果不好好搞我們對不起他們,對不起這樣的人。


責編:劉棣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