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永不褪色的回憶

永不褪色的記憶之洪湖情緣 
09月16日 11:54

  60年代拍攝的電影《洪湖赤衛隊》,它反映了洪湖人民跟隨紅軍鬧革命的故事,影片塑造了一個英雄人物韓英。她是根據當年賀龍的姐姐賀英的革命故事改編的。韓英的扮演者王玉珍因為塑造了這個角色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王玉珍:洪湖赤衛隊這個戲,是43年前,也就是我們為新中國成立十週年獻禮的節目創作演出的,到北京來演出以後,受到黨中央和北京市人民的喜愛,特別是拍成電影以後,那影響就更廣了。碰上這麼個劇本,是我塑造了這個人物,奠定了我的人生,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電影《洪湖赤衛隊》是根據同名歌劇改編的,影片中塑造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至今還讓人記憶猶新,特別是韓英這個巾幗英雄的成功塑造,成為影片中的亮點。

  王玉珍:當時我接受的時候,我感到挺茫然,我説怎麼樣演這樣一個革命的風貌,巾幗英雄這樣的形象,當時接受的時候,團裏還有懷疑,她演古典歌劇還可以,演現代戲可能不行吧,所以這都是擺在我面前的困難。我寫了這些東西只是手段,這些手段去演革命先烈們的革命風貌,那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必須從民歌小調那種纏綿的委婉的,必須從戲劇的程式裏脫潁出來。記得錢英同志曾經跟我説過一句話,她説我們那時候女同志就像男同志一樣,把頭髮用八角帽一戴,從後面看就像男同志,她説我們帶兵就是這樣的,我們帶到一個地方,沒地方睡了,就説男同志睡左邊,女同志睡右邊,我睡中間,就是這樣的風貌,所以這些東西,給我很好的形象,我要塑造這個人物,我要颯爽英姿。

  從塑造古典人物到塑造英雄人物,王玉珍面臨一種全新的嘗試,她開始從平時走路上找一種革命者的灑脫,找一种女英雄的氣概。當王玉珍聽賀龍元帥講了革命的殘酷,帶給她的是另一種全新的領悟。

  王玉珍:特別是賀龍元帥跟我説了一件事,震驚了我的靈魂,他説你到過風口河嗎?湖北洪湖地區有一條河,叫風口河,他説那時候,敵人把我們同志的頭殺掉滾到河裏,那條河都變紅了,那個鬥爭之殘酷呀。

  王玉珍:聽到這些烈士的故事之後,我覺得每一句臺詞,每一句話,都不是口號,或是一種臺詞,甚至是用他們鬥爭的鮮血來凝成的,比如説“革命的人民你們是殺不盡的”,就跟那個説的,“你殺我一千,不要我一天,你殺我一萬,不要我一轉”,就是他們的豪言壯語。所以我覺得再演這個角色,有時候下午開座談會,馬上接著就要晚上演出,我們的眼淚都沒有擦乾,就馬上化粧演出,我們就感覺到事跡給我們以震撼,所以感覺就不一樣了,我感覺豐滿了,我用我的心去貼近這個角色。

  後來劇組下到洪湖地區體驗生活,他們聽到老赤衛隊員講的革命鬥爭故事,讓他們對當年的革命有了更新的認識。

  王玉珍:每句臺詞,每句都不是憑空寫的,不是一種口號,我覺得是他們內心的吶喊,誰不嚮往美好的生活,他們在最艱苦的時候,都是很嚮往美好的生活的。所以那些戲,過去我覺得,這個好像預設的,實際上是他們當時的人,就是這麼想的。為什麼他們革命呀,不就是為了過好生活嘛,平白地去拋頭露,灑熱血,但是這有一種追求,追求要改善我自己,只有跟著共産黨走。

  開始不懂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到發自內心的融入英雄角色的悲歡離合,王玉珍在銀幕上、舞臺上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全新的自我。當她明白革命的真正意義時,她自然而然的表達出一種真摯的熱情。

  王玉珍:演這個戲的時候,給我很大的教育,當時自己覺得我沒有這樣的經歷,我又不是個黨員。但是呢,我可以學含英,做含英,演含英,而且自己去做含英,那時候,因為劇團是流動的,我時常到車站、碼頭、食堂、招待所,無處不唱。只要有群眾要求,我就要唱,我曉得,都是一個人,那麼烈士們拋頭露,灑熱血,能做到的事情,我這個演員,就這麼點小事,怎麼不能做到。雖然搞藝術是疲勞的,我晚上還要演出,白天要跟農民在一起,他們需要我唱我就唱。

  王玉珍在電影《洪湖赤衛隊》中不僅僅塑造了一個英雄形象韓英,她在電影中唱的《洪湖水浪打浪》的歌曲已經成為一首膾炙人口革命抒情歌曲。

  王玉珍:周總理當年65歲,曾經在北京飯店,他説我活了65歲,才找到一首革命的抒情歌曲,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歌曲,一個時代有一種精神,人就是要靠這種精神,為什麼人家懷念,就是懷念那個時代的精神。


責編:劉棣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