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京胡的新生(2007.9)
——中央電視臺《走近科學》欄目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30日 15:00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京胡,俗稱胡琴兒,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民樂樂器。它在很多戲曲劇種裏,尤其在有國粹之稱的京劇的伴奏中,是擔當挑大梁重任的主奏樂器,而且從另一個更高的角度上看,它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表達著我們中華民族古老而樸素的音樂夢想。但是昂貴、易損,尤其是需不時更換蒙皮,卻給廣大專業人士和京胡愛好者帶來了不少的煩惱。
專題:《走近科學》雜誌

    中國戲曲學院的琴師劉正輝精通京胡的演奏技法,製作的京胡也頗為考究,因此登門拜訪的京胡愛好者是絡繹不絕。其中雖有來買琴的,但大多是來修琴的;而在修琴的人中,主要是來更換蒙皮的。

    這是為什麼呢?

    路在何方?

1.傳統的京胡都是以野生蛇皮來蒙制的。雖然中看、中聽,但蒙皮與琴身卻不能“長相廝守”

    自從200餘年前京劇登上歷史的舞臺,京胡便以其上佳的聲音效果,毋庸置疑地坐上了京劇演奏的第一把交椅。而這,很大程度上是仰仗琴身下竹筒上蒙的那塊野生蛇皮(圖1)。一是只有蛇皮和竹筒的結合所産生的共鳴,才能達到西皮高音琴的清脆明亮和二黃低音調門的寬厚圓潤;二是由於奏琴時所發琴聲的音頻恰處於人的聽覺神經最為敏感的範圍內,所以聽起來音質效果獨特,音色十分柔美。因此,自打有了京胡它就沒蒙過別的皮子,非野生蛇皮不可。

2. 蒙皮開裂的京胡及更換新蒙皮後正在聚精會神調琴的劉正輝

    但是,野生蛇皮也有它一大致命弱點,就是易損。即便是經過處理的蛇皮,但它畢竟還是動物性原材料,在濕熱等環境下便會有微生物大量滋生,進而將直接導致皮子的腐敗或老化開裂(圖2)。補救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重新蒙皮。令人無奈的是,用新蛇皮蒙制的京胡,壽命同樣是短暫的。

    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全國有20萬名京胡愛好者。由於京胡的特點是一個琴一個調,所以一個京胡愛好者多要有五六把琴,每把琴都要面對不斷更換蒙皮的事實。此外,如二胡、三弦等民樂器也都需用蛇皮來蒙制。這樣計算起來,每年需要的蛇皮數量是極其巨大的。隨著國家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僅在老劉的工作室,每年能進到的300多張成年野生蛇皮根本入不敷出。

    因此,與京胡打了20多年交道的老劉一直在琢磨:能不能有朝一日,用一種新的材料來替代蛇皮?這樣既傳承了古老的中國文化、發揚了國粹,又保護了野生動物,豈不兩全其美?

1/3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