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中國人口 > 正文

為人父母也是一種職業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1日 13:58)

  小剛母親生他時是剖腹産,出生後用牛奶喂養的。不是因為胎兒過大,也不是因為胎位不正,更不是因為母親的骨盆解剖形態問題。而是母親認為這樣生孩子不致破壞自己的形體,乳房不會有鬆弛。小剛出生了,母親的心寬慰了許多,因為小剛沒有任何生理問題,完完整整的一個小人兒,來見父母親了。

  可是,小剛像是哪點兒不對頭,生下來就愛哭,餓時哭,渴時哭,睡醒了哭,周圍沒有人還要哭。哭得他母親不知該怎麼辦了。“那乾脆就讓他哭吧,哭累了,就不哭了。”母親如是説。於是,小剛就更是肆無忌彈地哭起來。小剛的父親性格急躁,兒子生下來他感到自己有了血脈的延續。但這種喜悅並沒有持續多久,更沒有降低他火氣的熱度。聽著兒子沒完沒了而且越聽越像是“嚎”的哭聲,他開始還想:有了孩子就是這樣,既然做了父親就要學會忍耐。每天的壓抑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終於有一天爆發了,面對大哭的兒子,他不顧妻子的拼力阻攔,衝向小剛還沒過30天的小身體,拎起一雙小小的腳丫,把小剛倒提起來。小剛的哭聲暫時停止了,因為他要呼吸。生命在這個時候啟動了他最最微妙的、最最靈敏的終端,他要自救……。感謝生命的頑強,感謝此時大腦神經、大腦所有的細胞的堅守,也感謝小剛那全身器官的鼎立協助。小剛沒有出現生理上的任何問題。他像別的孩子一樣,一天天地、順理成章地成長起來。母親一直在觀察他,沒有發現什麼,只是有一點倔脾氣。在小學,有一次外班的同學找她們班一個男生打架,那男生嚇得躲了起來,平時不太起眼的小剛反到挺身而出。這件事老師都沒想到。在這期間,他學會了繪畫,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15歲的他越發畫得好了。與此同時,他在學習上,感到了困難。父親,仍然要用嚴父的口吻教訓他,母親希望小剛在發展專業的同時,不放棄文化課的學習。在選擇偏重科目的高中時,一所職業的高中和一所有名的大學附中,就擺在了小剛和他父母面前,父母並沒忘記對小剛的暗示。小剛服從了父母,選擇了後者。學到近三個月時,小剛出現了情緒的變化。因為這所學校雖説也有美術課,可一星期只有一天半,其他是文化課,這正是小剛的弱項。他的文化課越來越跟不上了,而他的繪畫水平是一流的。

  此時的小剛將所有的怒火傾向父母。飯桌上一言不發,父親的話換來的是仇視的目光。有幾次他説出恨話:“誰讓你們生我,我恨死你們了!”幾番回合,父親放棄了,“他愛怎樣就怎樣吧。”母親苦勸沒有絲毫的作用,小剛説:“他要上第一所職高,那裏以專業為主,他決定了。”面對小剛,母親似乎沒有任何辦法了。

  應該説小剛這時的表現是青春期的逆反。很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都會出現逆反心理,有輕有重。這與每一個孩子幼時的經歷不無關係。

  一個胚胎在母親的子宮的宮壁上著床,隨著胚胎細胞的不斷分化,形成了胎兒,羊水給了胎兒一個溫暖的生存環境。十個月後嬰兒來到了陌生的世界,就像蛋殼破裂時,小雞伸出毛茸茸的小腦袋,打探外界,看看出來是否安全一樣,嬰兒剛出來就是哭聲。他們是帶著恐懼來到著大千世界的。他們一齣來就在尋找,尋找安全所在。

  凱倫?霍妮曾以文化因素的理論分析:個體早期的生理環境決定了他的性格與行為類型。霍妮認為:幼兒在他很小很小時就形成了一種信念,他能否控制周圍環境。這表現在他哭時,是否有人關愛他。他餓了是否有人喂他。如果他能控制這一切,那麼,他就有了安全感,他對外界就有了信任。也就是説一個溫暖和諧的環境,會使他認為周圍是可以依賴的。這種安全感的建立,對今後的行為性格會有積極的影響。反之,則會有不安全感,産生焦慮、敵意。個體會採取一系列的防禦行為。

  小剛在出生(從醫學角度講小剛的胎兒時期的神經發育過程或許缺少某種微量元素,或許受過某一種就他母親也想不起來的外界刺激。這是更深一層的醫學領域的問題,這裡就不細探討)後的哭聲,從霍妮心理學理論分析,就是在尋找安全感,而此時的他不僅不能躺在母親懷裏吮吸母親的乳汁,還受到父親的暴力。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嬰幼兒在探索陌生世界中感到外邊的世界是危險的,本能告訴他,周圍的一切是不安全的。要採取防禦措施。這種成人的暴力行為常造成兒童期的攻擊性。雖説小剛小時的行為不很明顯,但在小學的那次挺身而出,就是他以此來對自己的不安全感和不適應感進行補償,由此獲得了短暫的權利和其他兒童的尊重。

  小剛選擇繪畫,其實是一種應對。因為這個職業在減少人際交往,應對焦慮不失為好的發展方向。而當不能滿足他繪畫這一要求時,他加倍對文化學習的不接受,這就表現在他在這所高中的不適應,下決心非走不可。這一不滿又發生在他的青春期,此時期性激素的分泌比其發育前增長了8-16倍。成長的加速度就是一種“生理能量”,如果沒有適當的釋放渠道,就可能轉化為一種“心理行為能量”而産生破壞作。在小剛身上,這種“心理行為能量”沒有得到恰當的釋放,在選擇學校的問題上,他服從了父母的意願,這種服從是違心的。實際形成了壓抑,壓抑和著“心理行為能量”的破壞作用。這種破壞作用再與小剛幼時在家庭環境中形成的人格和行為方式,就産生了此時此段的小剛。

  父母的放棄是不應該的。應與小剛談,並告訴他,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上大學不是學業成功的唯一齣路,有時興趣卻可以為成功鋪墊基石。文化課現在看來與繪畫專業沒有更多的聯絡,但文化課是幫助他今後更好地理解、品位畫中酌意的基礎,也是為今後為所畫注入畫魂時感悟的基奠。

  幼兒時期的撫養使小剛出現了人格與行為方式的問題。但後天的環境也可以幫助扭轉,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抑制其負面行為的作用。要給以更多的呵護,更多的自由空間。使他感受到家的溫暖,少一些訓斥,多一些關愛,使他青春期的躁動平緩下來,有利於他情緒緩和,有利他對文化課的認識。

  這個案例也説明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發現問題時才採取措施,而是從孩子出生就要給他一個安全的外界環境。為人父為人母本身就是一種職業。既然是職業就要有職業的道德、操守。這種操守是針對迎接新生命而言的。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