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中國人口 > 正文

迎接中國人口的第13億(上)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5日 15:04)


  “今天淩晨我國第12億個小公民順利在北京市婦産醫院降生,這位小公民為男性,體重3700克,他的父母都是北京市的普通公民。”10年後,我們在北京市垡頭小學找到了上小學4年級的趙旭。

  記者: “趙旭你現在幾年級了?”

  趙旭:“四年級。”

  1995年2月15日趙旭出生,中國人口進入12億,2005年1月6日趙旭9歲11個月,中國人口進入13億。從趙旭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這1億人口的增長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2005年1月6日淩晨中國人口將進入13億,那為什麼13億人口的誕生定在2005年1月6日的淩晨?哪位準媽媽會成為第13億個小公民的母親?這些準媽媽目前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怎樣的呢?帶著這些問題中國人口欄目組來到了北京婦産醫院。

  主持人:“各位朋友,第13億人口日馬上就要來到了,在這個時候,今天我們在這個特殊的環境裏我們請來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口研究所的段成榮教授,我們大家就這個話題一塊來探討一下。您好,段教授説到13億人,首先給人的感覺是數很大,但是可能作為一個研究人口方面的專家,您覺得13億人口日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説意味著什麼呢?”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 段成榮:“首先億這個概念對很多人來講不好理解,中國人已經習慣了我們有10幾億人,我們記得跟很多外國朋友交流的時候,告訴他們我們有13億人,首先人家得想半天什麼是億呀,就得想很長時間,當我知道我們今天要紀念13億人口日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這是我們整個人類包括我們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快速發展的一個偉大的成就。因為我們國家在過去幾千年的時間裏,我們人口增長非常緩慢,比如説我們在公元初的時候,我們的全國人口大概是五千多萬,但是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時間,我們人口也一直是五六千萬始終很難增長上去。今天呢隨著整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的提高,我們今天的孩子生一個,長大一個、成活一個、成才一個。所以使得我們今天有這種可能來紀念我們的13億人口日,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社會經濟發展的成就。”

  2005年1月6日我國大陸總人口數達到13億,這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實現了人口再生産類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的歷史新轉變。人口總和生育率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的5點8降到目前的1點8左右。由於我國控制人口和實行計劃生育,使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各推遲了4年,根據國家統計局2004年人口變動情況的抽樣調查,到2004年底,中國大陸人口的數量是十二億九千九百八十八萬人。根據2004年的凈增人口數測算,每天出生人口2。8萬,以此推算,2005年1月6日淩晨,我國人口將達到十三億。

  主持人:“段教授,我們的討論先暫停一會兒,我們的記者告訴我們他們已經到了産科門診,正和那的産婦們正在聊天,我們下面去聽一聽他們在聊些什麼。”

  記者:“您知道現在中國有多少人了嗎?”

  孕婦:“我覺得怎麼也得有14億了。”

  孕婦:“10億吧。”

  孕婦:“12億應該是挺多的。”

  記者:“為什麼呀?”

  孕婦:“從現在上學、住房、消費什麼的都能看出比較多。大概有13億吧。”

  記者:“那您覺得現在中國多少人口合適呀?”

  孕婦:“我覺得一億比較合適,中國土地跟美國是差不多,我們的人口跟美國差不多的話,我們的生活水平很快能達到那樣的狀態。”

  孕婦:“我想應該比這個少,為什麼呀,因為現在人口太多了,你看現在做檢查的這些人,我覺得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

  醫生:“2004年分娩量是很大,從2004年1月份到昨天就是30號下午3點,生了9392(人)。”

  記者:“我現在是在北京婦産醫院的産科門診,剛才採訪産科主任的時候,我們了解到今年一年這家醫院生的小孩將近一萬名,這是我們所知道的北京市一家醫院一年所生的小孩的數量。”

  當然北京婦産醫院是一家醫療條件和技術水平都比較好的醫院,所以選擇來這裡生産的孕婦比較多,再加上2003年的撒司使許多人推遲了懷孕的時間,2004年又是猴年,中國老百姓傳統上比較喜歡這個年份,所以2004年嬰兒出生率比前兩年高一些。但同時中國人口的基數還是過大,即使每年的出生率在降低,但是數量還是較多。

  主持人: “剛才我們了解到我們現在此時此刻正在做訪談的這個地方就是北京婦産醫院,

  這個地方2004年光一年當中就接生了一萬多個孩子,所以感覺到這個數目是特別的龐大,我不知道您是不是感覺到從這點説明我們的人口還是一個挺大的量,可以這麼理解嗎?”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 段成榮:“對,這個問題分幾個方面説,首先我們提到最近30年少生了3億多人,實際上從全國人口數量上的增長上有一個很好的反映,比如説我們從1964年全國人口在7億左右,到1969年我們增加到8億增加一個億,只用了5年的時間,到1974年我們全國人口增加了9億,這一次增加了一個億,又只用了5年的時間,這一次從1995年的12億到今天的13億這一億的人口的增加量,只用了10年的時間,所以總的來講我們人口增長還是明顯的減慢了。”

  主持人:“段教授,剛才我們記者告訴我們他們已經到了産科病房,正在和明天即將分娩的準媽媽們在那交談,他們當中出生的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我們正在討論第13億個我們國家的小公民,但是是誰呢?我不知道。”

  您看醫生和護士們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而醫院臨時接待的急診孕婦也有可能成為第13億小公民的媽媽。

  在這個産科病房裏,住著兩位孕婦已經過了預産期,但是寶寶還沒有什麼動靜,她們已經在這裡等待了兩天了,她們還不知道自己也有可能成為第13億小公民的媽媽。

  記者:“我現在是在北京婦産醫院的産科病房,從今天開始住進醫院的孕婦將可能成為中國第13億中國小公民的媽媽了,在1月6號那天淩晨人口就會達到13億,那麼你們知道不知道有一家醫院它出生的小孩就會定為是第13億的小公民,您知道是哪一家醫院嗎?”

  孕婦:“有可能是這家吧,因為它屬於比較專業一點的婦産醫院。”

  記者:“那你的預産在哪一天呀?

  孕婦:“我們的預産期都過了,但是現在小寶寶還沒有動靜。”

  記者:“你呢?”

  孕婦:“我也是。”

  記者:“那你們倆都有可能成為第13億小公民的媽媽。”

  孕婦:“有可能。”

  記者:“以後你的寶寶不管是上學呀,還是各方面東西有沒有想過,你對他的希望,希望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活呢?帶來的一些麻煩有沒有想過?”

  孕婦:“人口肯定越來越多,尤其今年是猴年肯定人挺多的,上學競爭比較厲害,但是已經這樣了,我覺得只能是從自身的素質上希望他能在一個比較舒服的環境下,不要人口特別的密集或者説升學以後上學都特別擁擠的那種環境。”

  孕婦:“當然是希望他們比較順利了,不希望他們有那麼多的壓力。但是我想政府他們會解決一些問題人口壓力的問題。

  這間産科病房的兩位準媽媽,好象已經開始有動靜了,談到即將出生的寶寶,她們考慮最多的是由於人口眾多在就業上面臨的壓力。

  孕婦:“競爭比較大就業可能也會比較難,然後我會對他要求可能會比較多一點,也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競爭,但是現在最重要的希望他比較健康的出來,以後可能會對他有更多的要求吧。”

  孕婦:“覺得以後孩子肯定要比現在比我們困難多了,因為他本身負擔也重,壓力也大,所以當時要小孩的時候也想到了,覺得在出來以後肯定是在社會上壓力比較大。”

  這間産科病房的準媽媽是剛住進來的,聽到13億這個數家長首先考慮的是

  丈夫:“我以為啥事呢,趕緊跑過來,碰上13億了,沒準第13億個小孩。經濟方面的困難,另一方面就是説即使是考上了上學了,有這個能力上大學的話,對以後就業的問題怎麼辦?怎麼處理這些問題,因為人口太多了存在一個就業壓力。”

  所有的準媽媽都希望她們的孩子生長在一個人口少一點、環境好一點、競爭壓力不那麼大的社會中。

  主持人:“第13億人口日到來了,我們國家已經有13億人口,數很大那麼這個日子過了以後,對我們國家來説可能是會增加呢,還是可能會出現一個減緩的趨勢呢?”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 段成榮:“我想我們國家,我們本身的基數比較大,再一個過去很多年一直保持比較高速的增長,儘管這種增長速度本身在下降,就像你剛才來的時候路上開車前面來一個行人,你要踩剎車還要往前走一段,這是開車時候的,慣性人口的增長也有慣性,因為這樣的慣性的作用,我們的人口達到13億人口後,根據很多研究機構的預測,我們還會在未來的20到30年的時間裏,還會繼續保持增長,還會繼續增加,也許是將近1個億的人口,到那個時候人口也許會慢慢開始下降。”

  主持人:“您這麼説我想大家就可能比較容易理解了,剛才的記者告訴我他們已經到了産房,他們正在向有關醫護人員了解第13億個小公民的出生需要哪些條件才可以確定呢?

  我們一塊來聽一聽。”

  2005年1月6日零時起誰第一個推開這扇門進入産房,順利的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這個寶寶就確定為我國大陸的第13億個公民。

  記者:“我們確定是這樣,是2005年1月6號零點以後第一個孩子出生,就是自然分娩的孩子定為13億小公民。”

  醫生:“當時不會是她一個人待産,會有丈夫跟前陪著,還有一個産婦也不一定是她一個,産婦我們備了好幾個,不一定是誰生的前頭。因為這個時間不是特別好,特別恰當的生孩子,不是那麼不好估計的,這個不能控制的事。”

  記者:“這個就是那間産房?”

  醫生:“對,這是那天分娩用的大産房。”

  記者:“這是産床,就在這,我想問一下剛才您所説有的很多産婦,是不是誰趕上第一個零點以後的第一個,我想問一下比如説剖腹産這種算?”

  醫生:“不算剖腹産的,不算要純自然分娩的。”

  記者:“我生著生著,突然不行了,比如説有問題需要再剖腹産,這種算嗎?”

  醫生:“也不應該算。”

  記者:“也不應該算,那是不是母嬰都要健康的。”

  醫生:“對,最好是母嬰身體全都健康是這樣的情況。”

  記者:“我理解的就是説那天還是有很多附加的條件的,零時之後的第一個而且是要純自然分娩,而且還要母嬰健康這樣的第一個小孩才是中國的第13億個小公民,看來不容易。”

  現在産房一切準備就緒,在産房中我們看到現在産婦的生産條件比過去提高很多,這説明經濟水平提高了,人口數量控制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婦産醫院還會陸續迎來一些待産的孕婦,那麼這個第13億小公民的母親有可能是目前已經住院的,也有可能是這十個小時內來到醫院待産的,那麼這個孩子在零時以後什麼時刻出生,他來自什麼樣的家庭,他是個男孩還是女孩,我們將繼續關注。

  主持人:“我們説到人的時候,恐怕還有一點人們現在特別關心的一家一戶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能培養成什麼樣,一個術語叫就是素質怎麼樣,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 段成榮:“我自己體會我們這些年隨著有效的控制人口數量過快的增長,本身就給我們的人口素質提高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條件。比如説從全國總的來講因為每年新增小孩數不斷減少以後,我們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用來發展教育事業,更多的資源用來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同時每個孩子分享的教育資源,每個孩子分享的健康衛生的資源也越來越多。所以這樣可以保證孩子可以更好的健康的成長,長大成人。因為從家庭內部講,

  過去一個家庭三個孩子、五個孩子,父母就算是想讓孩子多受一些教育或者多享受一些發展的條件,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現在一個家庭就有一個孩子,或者最多兩個孩子,這個時候有可能把更多的資源、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樣比較少的孩子身上,也為我們孩子的素質提高創造一個比較好的條件,一個有利的條件。”

  記者:“我現在是在北京婦産醫院的嬰兒游泳中心,在這很多家長把一歲以下的孩子領來,來做各方面的運動、四肢的運動,我想問一個家長,現在身邊有一個家長,問問他為什麼把孩子送到這來。”

  家長:“因為我們生完小孩,包括醫院的介紹,小孩在早期的這種游泳運動當中能把身體的心、腹 包括四肢的協調和大腦的發展都很多的益處,所以在目前來説我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覺得還能接受這個活動的項目,而且我們作為一個家長對以後孩子的成長也是比較關心的。”

  家長:“現在孩子也不多了,就是一個,所以智力的開發很重要,包括智力和思維,包括以後的發展,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做早期的這些投入也是一個必要的。”

  現在的家長有能力、也願意為孩子提供更多的資金放在素質培養上,同時社會也有能力提供這樣的條件,我們在採訪中看到了,今天孩子一齣生就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條件、就能享受到健康的服務,他們一齣生就受到大家的關注和愛護,他們一齣生父母就要為他們將來成為優秀的人才而積蓄力量,我們看到中國在控制了人口數量的同時,提高了人口素質。

  主持人:“觀眾朋友,再有不到十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國家第13億個公民就要出生了,和大家一樣我們都非常期待這個時間的到來,我們想知道他是誰?我們將在下期中國人口節目當中為您揭開這個謎底,同時為您介紹這背後的故事,歡迎您到時候收看。”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