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威海《遠逝的漁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6日 09:09 來源:CCTV.com

  編導:韋紅雨 攝像:張文田

  洪濤:觀眾朋友您好,您現在收看的是《走遍中國》,今天我們要帶觀眾朋友去看一個漁村,可能有觀眾朋友會問了,不就一個漁村嗎,也就打打魚。但是您可別小看了這個打魚,裏面的學問可有很多。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今天到我們演播室,作客的嘉賓是來自威海的詞作家曲波先生,曲先生您好。

  曲波:您好。

  洪濤:曲先生我聽説,您是在海邊長大的,我想您對漁民生活的一些習俗,有一定的了解是不是?

  曲波:是啊,我的家鄉是一個著名的漁鄉,它一面和陸地接壤,其他全是和大海相連,我是常年生活和創作,在那個地方經常和朋友一塊去趕小海,釣魚,撈蝦,應該説是我對漁民的生活,還有風俗習慣比較了解漁民的生活。

  洪濤:漁民出去捕魚是有很多風險的,在他捕魚的時候,一定有很多的習俗風俗。

  曲波:是,你像當地的漁民,在過去出海之前,主要就是滿懷虔誠的心情,還點燃香火,放起鞭炮,而且他們還擂響,自己做的大鼓,場面非常的壯觀。

  洪濤:祈求平安。

  曲波:他們在祈求平安,當然漁民他們回來的時候,他們也擂響大鼓,在慶祝自己的豐收。

  洪濤:我知道了您説的這個,是不是就是很有名,也很獨特的漁家大鼓。

  這冬冬的大鼓聲震撼著人們的心,也震撼著滔滔的海水。在榮成漁民過去的記憶中,大海是慷慨的,但同時大海也是無情的。它既是漁民的生活來源,也是無數悲劇的起因。為了一個幸福的家,為了平安歸來,漁民在出海前擂響了大鼓。


  據史料記載,大約在三百五十多年以前,從大陸來了一批批逃難的農民。他們看到了大海,也看到了希望,便開始在這裡以打魚為生。家鄉的一些風俗,也隨著他們的繁衍生息漸漸在海邊流傳起來。這漁家大鼓便是從農民喜慶鑼鼓中演化而來的。

  一年往復一年,漁家大鼓的鼓聲沒有變,但所表達的內涵卻變了。現代的漁民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撈蝦捕魚,他們要遠航,要進行現代化的漁業生産。生産力的提高,讓漁民成為了大海的主人。漁家大鼓也成為漁民戰勝大海,慶祝豐收的最好表達方式。

  洪濤:曲先生,我們剛才看這個漁家大鼓,它能夠保留至今,而且看起來和以前,也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但是就它的內涵來講,肯定是和過去不一樣,説到漁家的風俗,還有什麼其他的風俗嗎?

  曲波:有啊,像什麼父子不同船。

  洪濤:父子不同船。

  曲波:對。

  洪濤:為什麼呢。

  曲波:因為過去咱們捕魚的工具,都比較原始和簡陋,而且都是靠手工來完成的,大家只有協作才能夠在海上生存。漁船在海上作業的時候,經常受到大自然的擺布,一旦要是有風浪打來的時候,就很容易遭受全船覆沒這種危險,父子不同船甚至同胞兄弟不同船,就是要避免這種慘劇的發生,但是這種習俗久而久之,也就改變了過去那種,以一家一戶為生産單位的舊有的生産模式,變成了現在的開放型的,社會化的一種生産。

  洪濤:現在説漁業生産,相對來説安全很多了,這種父子不同船的風俗,也應該淡化很多吧。

  曲波:淡化了許多,確實淡化了許多,那麼你現在到,榮城的船隊去看一看,像父子同船,同胞兄弟在一條船上,這種情況很普遍,但是現在的船長,和過去的船長相比,過去的船老大,他能耐再大,他比現在的船長,也差得遠了。

  田樹法,曾是榮成西霞口村有名的船老大。他的名字總是與過去村裏最大的船聯絡在一起,不過當時所謂最大的船,也只有60馬力。如今,他退休了,陪伴他的只有這艘15馬力的小船了。

  採訪:田吉豹

  駕駛這艘4000噸巨輪的船長是田樹法的小兒子田吉豹。他現在駕駛的這艘船又是村裏最大的。從父親那裏學來的航海技術,讓他24歲時便成為了一名船長。老船長田樹法幾乎和二十年前一樣,還是每天照常出海捕魚,在他的生活中,大海就象自己的家。與大海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只要海風一吹,老船長就知道大海在説什麼。

  兒子田吉豹就沒有這麼輕鬆了,高中畢業以後,雖然學會了駕船出海,可是當他真要把這艘巨輪從日本開回來的時候,才發覺自己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現在打魚,對於田樹法來説,一天打多少已經不是很重要了,他只是習慣了吃自己打的魚。與當年在大風大浪中捕魚相比,現在的捕魚可以説就是一種休閒了。

  對於這個小漁港,老船長是最熟悉不過的了,每個臺階,他都不知走了多少遍。

  這條回家的路,老船長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回了,就是在這不知不覺之中,小漁村變了,一排排高樓起來了,一座座現代化的建築起來了,小漁村也不再是過去的樣子了。

  近幾年,榮成憑藉漁業生産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村鎮建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漁民的住房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家家戶戶住上了讓城裏人都羨慕的別墅式的大房子。漁民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田樹法的家在村裏,算是普通的了。他的三個兒子,都在村裏工作。平常日子,兒孫也經常過來在一起吃飯。和這裡大多數漁民的生活習慣一樣,打魚回來以後,他喜歡喝一點酒,因為經常在海上作業,喝酒可以禦寒解乏,所以,這裡的漁民就養成了愛喝酒的習慣。尤其是碰到什麼高興的事情,更是要好好慶祝一番。這天,老船長聽説小兒子快要回來了,於是多弄了幾個菜。看到兒孫們都長大了,回想起自己過去的生活,他感慨萬分。

  採訪:西霞口村 老船長 田樹法

  我十六歲開始上船的,那時使的是帆船,那時候打魚遭罪,十六歲小孩,我孫子他十六,我那時不識字,就説 魚的一些種類,象魛魚 鲅魚 我全都畫畫,魛魚我畫一個刀,我自己認識就行了,比如説兩千斤,我就回家把帳一記。像現在兒子不用了,海圖一看,按照海圖跑就行了,跑南韓和日本。


  遠洋漁業現在已經成為榮成的支柱産業之一。田吉豹所駕駛的漁船主要在日本海作業。其他一些漁輪已經北到俄羅斯,南到南非,西到摩洛哥,東到太平洋。這種跨海作業,跨洋作業的現代漁業生産模式,更加接近市場,更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遠洋捕撈為村裏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把中國漁民帶到國際漁業市場競爭中。在日本,每賣掉的四船魚中,有一條就是榮成的。榮成人實現了就地捕撈,就地銷售的良性循環模式,大大提高了漁業生産的效率。兒子田吉豹駕駛的東陽號返航回來的時候,老船長也會偶而到兒子的船上去看一看。

  與自己的小船相比,兒子的船簡直就是一個龐然大物。

  兒子長大了,本事也大了,老船長田樹法站在船上,看著全村為之驕傲的大漁輪,心中有説不出的高興。

  登上船頭,村裏的一景一物仿佛都新鮮了起來。這對父子船長都是村裏的驕傲,如今兒子這一代新船長,將榮成的船帶到了世界各地,也將中國漁民的精神帶到了世界各地。

  洪濤:剛才我們看這對父子船長,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漁業生産發生的巨大的變化,還是一樣的海,一樣的打魚,但是方式和心情已經不一樣了,我想問一問您,我曾經聽説過,漁家還有一種風俗,就是過去女性是不能上船打魚的。

  曲波:老輩子的人,都認為女人上船不吉利,當地有很多説法,像什麼女人上船 船要翻,女人上船 魚不沾等等等等,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咱們漁家兄弟,為了作業時候方便,在打魚的時候,總喜歡把自己搞得赤身裸體的,要是一旦有一個女人在船上,恐怕不太方便。

  洪濤:那也確實是這樣,既然船上沒有女船員,那可能也就不會産生女船長了。

  曲波:但是洪濤你知道嗎,咱們的榮成人總是喜歡創新,他們骨子裏總有一種不服輸的那種精神,當年就是在榮成大魚島有這麼一個好強的姑娘,她叫宋立芬,就是這位,她就是當年帶領了一群漁家姑娘!愣是搞了個“三八”號,她和男船員一樣的出海,一樣的頂風破浪,而且他們漁業産量,勝過了男船員駕駛的漁船,在當地一時傳為一個美談。

  洪濤:這些當年叱吒風雲的姑娘們,她們現在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

  宋立芬和當年的船員姑娘們現在還經常來到碼頭,她們一邊看著現代化的漁船,一邊聊起往事,也就有説不完的話了。

  採訪:大魚島村 女船長 宋立芬

  現在船的設備肯定比原來好多了,以前的船最好的設備是個電臺,現在是衛(星)導(航)、測向儀、定位儀這套設備都全了。再一個,原來咱們的船很短,現在的船也比原來長,馬力也比以前大。

  這些普普通通的漁家婦女曾經也只是在家裏操持家務,是什麼原因讓她們走上漁船,揚帆出海的呢?

  採訪:大魚島村 女船長 宋立芬

  這些船員都是大魚島人,大魚島的女職工,那時發展漁業的時候,正好這幾個人都比較年輕,當時我才21,所以思想比較開放,男同志能辦到的事,女同志也能辦到,最主要是在這個主導思想的啟發下,我上的船。

  當年憑著一股衝勁,宋立芬她們創建的“三八號”女子船,打破了傳統的觀念,婦女們第一次掌舵出海了。姐妹們齊心協力,在洶湧的大海中,“三八號”毫不遜色于男船員駕駛的輪船。有了宋立芬她們&&,許多姑娘放下針線包,開起了大輪船。也許連宋立芬自己也沒有想到,她們身上所代表的榮成人的創新精神在今天仍然充滿著活力,在這種精神的帶動下,榮成開創了新型的立體漁業模式。

  宋立芬現在所在的造船廠,是一個為漁業生産配套的企業。她是這家企業的工會主席,雖然工作變了,但是心中那種積極開拓的勁兒,始終沒有變。宋立芬每天還是很忙碌,現在不像以前那樣要和天氣鬥,要和大海鬥了,但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一點也不輕鬆。

  榮成的漁業模式就是在市場中摸索出來的。在八十年代,這裡還以打魚為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多種漁業生産模式建立了起來。這種新模式是對傳統的單一的生産型漁業進行整合。把許多邊緣産業集合起來,形成新的創收能力。在沿海地區,大規模經濟海洋生物養殖漸漸成為創收的主力。榮成先後建立了海帶生産基地,海珍品養殖基地,象鮑魚,牡蠣,海膽等一些高附加值的海産品,為榮成的漁業生産增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依託海洋資源,榮成人又搞起了深加工,引入高新技術,把單純的資源産品,加工成有科技含量的新産品。企業壯大了,漁村富裕了,名氣也有了,這裡也成為了附近的魚産品銷售中心。每天忙忙碌碌,進進出出的船隻,載著各種各樣的海産品,銷往了世界各地。

  2001年10月18日,對於榮成的西霞口村來説,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一條新的從韓國著名貿易良港平澤港駛到這裡的國際航線開通了。西霞口村有了國家一類開放港口龍眼港。對於一個小漁村來説,這不能不説是一件改寫歷史的事情。

  這條7000噸的輪船,叫“大龍號”,第一任船長是從韓國請來的,當他第一次踏上龍眼港的時候,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他説,他做船長去過很多地方,但像西霞口村這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還是不多的。

  思路打開了,榮成人把自己家鄉的山山水水變成了旅遊勝地,一個小漁村,建起了相當規模的野生動物園。遠近的客人紛至沓來,這裡一下子熱鬧起來了。

  旅遊帶動了經濟,旅遊帶動了國際交往。隨著榮成對外交流的增多,這裡建成了一個獨立的中國邊防口岸。每天都有大批的外國遊客,從這裡踏上中國的土地。

  榮成走向了世界,小漁村變成了大港口。一箱箱貨物從這裡起航,一輛輛貨車又從這裡運走生産需要的資料。

  現代立體漁業開發見到了成效。榮成擺脫了過去小漁村的痕跡,正向著現代化的文明城市邁進。

  曲波:洪濤,我們威海本來離東北亞,韓國,日本,都非常近,現代化的漁業生産模式,更加縮短了這種距離,我們榮成漁民頭一天晚上打的魚,第二天早晨,一大早就能蹦到人家日本人的餐桌上去。

  洪濤:是嗎,那這種現代化的漁業生産模式,應該説讓榮成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

  曲波:在過去的漁村,到處都可以看到什麼景象呢,海草房,籬笆墻,綠樹枝上挂魚網,但是現在遍地都是現代化的樓房,你在榮成的海邊,你雖然看不到都市裏的村莊,但是村莊裏的都市,卻是到處可以見到的。

  洪濤:是呀,現在榮成應該説根本看不出漁村的模樣了。

  在青山綠水之間,漁民自己建起了新的住房,過上了安定幸福的日子。過去的茅草房經過重新設計改造,成為了特色旅遊渡假村。也成為了榮成的一個獨特風景。它是保留下來的一種漁家文化。

  這裡的漁民,家家都養花種草,既美化了生活,也為漁村增添了一抹綠色。閒暇時,親朋好友聚到一起,品嘗著自家産的水果,感覺更加有味道。

  榮成的一些漁村,依靠自己的力量,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家家戶戶進入了小康生活。雖然漁民的一些生活習慣沒有什麼大的改變,但是心情和以前大不一樣了,因為他們不再為生活而奔波,不再為養老而發愁了。

  這些老夥伴都是當年一起打魚出海的,如今退休在家,沒事的時候,就聚到海邊一起唱唱京劇,這一板一眼的,看起來,還真像那麼回事。


  孫玉坤是大魚島村的老漁民,唱京劇只是他業餘愛好的一部分。他平時喜歡和朋友們聊聊天,回到家裏,那些花花草草便是他最好的朋友了,以前乘風破浪的那股勁頭化為了對新生活的熱愛。

  採訪:大魚島村 老漁民 孫玉坤

  我們的生活逐步地有了提高,過去我們住的房子都是小草房,茅草屋,現在我們一般都住上了瓦房,而且我們村裏蓋的居民樓,都搬到樓房去了,所以現在我們的生活比過去是大有提高,我們這些老年人,退休以後除了在老年活動中心娛樂以外,有時候我們組織老年人到海邊去,去唱唱歌,婦女去跳跳舞,來活躍我們漁村的生活。

  榮成漁村的婦女現在比以前輕鬆多了,過去不用説跳舞,就是在家做活也要時不時看看天氣,而今,那種憚驚受怕的日子少多了。

  採訪:西霞口村 村民

  現在丈夫出海也不用擔心,都有手機,有電話,通訊挺方便,船上的生活挺好,吃的都比以前好得多,比在家吃得也好。

  採訪:西霞口村 村民

  所以我們現在婦女都生活得很幸福,丈夫在外面也很安心,看現在我們村綠化搞得很好,各種福利設施,優惠政策都很好,我們都沒有一點後顧之憂。

  榮成變了,小漁村變了。這不僅僅是村莊面貌的變化,而是整個生活質量的改變。以前的漁民每日圍著大海轉,現在有了老年活動站,漁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了。過去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幫父母做這做那,而現在座在寬敞的教室裏,學習著最先進的知識。村裏的各項生活設施也十分齊全,大大方便了漁民。

  生活質量的提高還來源於對生活趣味的追求,一些漁村裏,有人還玩起了收藏。張世廉就是一位藏石家,在海邊長大的他,從小就對大海有著特殊的感情,三十多年前,他便開始收集海邊的石頭,這些石頭是大自然的濃縮,為張世廉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漁民們過上了讓城市裏人都羨慕的生活。漁村現在成為了一種新時尚。過去的漁船、過去的漁網,成為了一種景致。其實,人們看到的變化是外在的,漁民還保留下來了許多傳統。那是一種難忘的情結,那是一種固有的習慣,每逢過年過節,漁民又回到了那熟悉的習俗中。

  大海依舊波濤起伏,過去的漁村現在只留下了一些點滴的痕跡,讓人們找回那些淡忘的記憶。榮成的漁民,經歷過海風的吹拂,經歷過海浪的顛簸,現在他們靠大海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舊的漁村是遠逝了,但漁民的世界更廣闊了。

  離不開大海的老漁民們,他們可能不再出海了,但是一看到遠航的輪船,就不由自主地喊起來當年雄壯的號子。如今,古老的號子已經隨著歲月腳步,在現代漁民的生産中漸漸消失了,但漁民對大海的情懷卻永遠不會消失。

  洪濤:曲先生,看了剛才的節目,真的是覺得漁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物質生活豐富了,同時精神生活也豐富了。

  曲波:是啊,雖然是一些傳統的東西正在逐漸的消失了,比方説像漁家號子吧,它是在傳統的勞動方式當中産生的,但是又是在現代的勞動方式當中,逐漸消失的,但不管怎麼説,它現在已經成為具有民俗審美意義上的一種美好的回憶了。

  洪濤:是啊,漁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想沒有變的是漁民們那種豪爽的性格,還有他們對大海的依戀,謝謝您。觀眾朋友,感謝大家收看我們今天的節目,明天同一時間走遍中國,我們再見。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