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敦煌的誘惑》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0日 17:06 來源:CCTV.com

  編導:張潔 攝像:韓曉輝 方振國

  1900年6月22日,貯滿從公元四世紀到十世紀將近十個朝代文獻典籍和藝術珍品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在塵封了千年之後,于道士們清理積沙的偶然中,破壁而出,顯現於世了。莫高窟現存的490多座洞窟裏的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200多身彩塑是世界藝術之林中不可多得的財富。然而出自藏經洞的那些中華文明的瑰寶現今大多散藏于英國、法國等13個國家的博物館、圖書館中。這些出自敦煌的歷史珍藏曾經吸引了兩位生活在蘭州的藝術家。從1979年開始,甘肅省藝術學校校長高金榮頻繁西行,誘惑她的是圍在沙海中的敦煌,是藏在莫高窟中的珍寶。(同期聲) 高金榮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舞蹈委員會副會長

  我們省出現的“絲路花雨”這個舞劇,對我是直接的影響,我一看“絲路花雨”我覺得那麼多都是取自敦煌的一些造型,所以敦煌對我來説又是神秘,我又覺得這是非要去不可,因為它肯定有很豐富的舞蹈資料,所以説這就是引發我要去研究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

  1982年,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裏,連續幾天出現了一個中國人的身影,他就是當時中國甘肅省歌舞團《絲路花雨》劇組的樂隊演奏員席臻貫,誘惑他的也是藏在這裡的來自中國敦煌莫高窟的珍寶。他在圖書館裏看到了發現于藏經洞“敦煌遺書”中惟一的樂譜、編號P.3808的中國國寶敦煌曲譜。古譜生澀難懂,但對於從事民族音樂多年的他來説是一種擋不住的誘惑。於是,他拿出了手中僅有的400法郎。(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在法國當時的野馬表是60法郎一塊,但是他捨不得買,他是用400法郎買了兩本書,一本就是《敦煌曲》,另一本就是《清四史樂志研究》。古代甘肅處在隴右,河西地區是中國古代的歌舞之鄉,“敦煌舞”、“西涼樂”遐邇聞名,這些歌舞大多已經失傳,所能保留的,除了“敦煌遺書”中的曲譜外,就是保存在敦煌莫高窟裏已經凝固了的這些壁畫和彩塑。(同期聲) 高金榮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舞蹈委員會副會長

  到了敦煌以後確實是太震撼了,我都根本想象不到的,我覺得特驚奇,從古代我們的先人怎麼這麼偉大,多豐富的歷史資料都在上面能夠保留,所以我很感動。貯留在墻上的舞姿讓高金榮激動不已,然而從舞蹈教學研究角度看,要讓這些造型動作舞起來、動起來,需要其內在律動,要完全復活它們,需要有歷史和社會背景依據。這對高金榮來説,不是件容易的事。

  從法國回到蘭州的席臻貫原想儘快開始研究帶回來的無價之寶,哪知事情並不那麼簡單。他仔細研究了古譜,才發現古人記錄音樂採用了很多特殊的符號,看上去確如“天書”,要想破譯解讀,談何容易。其實,早在多年以前,中國著名學界前輩劉半農、任二北、葉棟、陳應時以及日本學者林謙三等人就曾對敦煌古譜進行過研究、破譯。但仍留有空白領域,並在可聽性上存在很大的缺憾。倔強的席瑧貫選擇了艱難,開始了獨自破譯“天書”的歷程。他無數次地鑽進圖書館,查閱了大量專業資料,期間抄錄了500萬字的資料和卡片。

  (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不管風吹雨打下雪,他是堅持了幾年,他到圖書館去抄,其中有一本叫《姜白石詞編年箋校》,還有一本就是任二北的《敦煌曲初探》,這兩本書是他親自用手抄出來的,當時他還比較風趣地説,他説我抄一遍勝讀五遍。

  (同期聲) 許 琪 舞劇《絲路花雨》編導之一 時任甘肅敦煌藝術劇院院長

  84年以後一個階段我們就發現他經常匆匆忙忙的一直到九十年代,他老是提著一個包早早地就出去了,完了眼見他的頭髮就慢慢花白了,而且我們説席臻貫那個人可摳了,老是小蔥拌豆腐,而且抽的煙是一毛八一盒的煙。

  (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每個月他是固定要從我們的工資裏面抽出200元,他要買書,當時這200元對於我們來説應該還是比較管用的,所以我們在吃菜上面還是比較清貧的。

  而席臻貫仍然義無反顧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在這些古譜中,有一種符號始終困繞著席臻貫,那就是這種在樂譜中每隔一段譜字旁就會出現的小方塊,它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前輩們視這個符號為板號,並把它譯為小節第一音,但席臻貫有異議,他想古代樂人把這個很顯眼的小方塊放在樂譜中,會不會有別的意思呢?

  (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每天回到家裏以後,他就是研究到深夜,而且他就覺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是他思路最集中的時候,而且也是最能出東西的時候,所以他幾乎天天都是到清晨四五點,他才開始休息,接著第二天還要繼續上班。經過多次嘗試,席臻貫最後把這個小方塊定為“句讀”符號,在自己的譯譜中以小節的最後一個音來處理,果然效果不錯。將近十個春秋,席臻貫就是這樣用他的汗水和心血擦洗著蒙在千年古譜符號上的沙塵,從外圍逐漸走向核心,最終譯出了全譜。被喻為“天書”的古譜,有了新的席氏譯本。為了了解席臻貫譯本的特色和價值,我們請教了有關專家。

  看一下葉棟把這個方塊當作強拍的樂譜節奏,再聽席臻貫譯譜,他把這個方塊當作句讀最後一個音來譯的。前中國音協主席呂驥先生他最喜歡席臻貫的譯譜,呂老認為席臻貫的學説可以成立,而且他的譯譜可聽性很強,呂老認為一個音樂作品的可聽性是它的靈魂,如果不好聽,可以説這個音樂作品是不成功的,呂老甚至認為敦煌曲譜的解譯到席臻貫這兒就可以告一段落,除非以後有新的東西出土。

  高金榮常説敦煌對她的誘惑不僅是壁畫和彩塑,還有一批博學的敦煌專家、學者。在他們的指導下,高金榮開始臨摹描畫不同洞窟、不同朝代的舞姿,當時很多洞窟尚未開通,高金榮常常在別人的幫助下搭梯子冒險爬進洞窟,搜尋壁畫上的舞蹈場面。那滿墻或婀娜或剛烈或歡騰或飄逸的舞姿常令她目不暇接。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百一十二窟,一百一十二窟的反彈琵琶,那是一個最特殊的舞蹈,它反彈,現在大家已經都不新鮮了,但是在當時來説特別的新鮮。然而讓高金榮不解的是:古人究竟為什麼要採取這種很反常的方法來彈奏呢?我國著名的音樂學者杜亞雄這樣提醒高金榮:“瞎子阿炳曾説,舊時為了招攬生意,嫻熟的演奏者往往採用出人意料的姿勢去拉、去彈、去吹,以期吸引觀眾,而畫工們肯定是有過這樣的生活經歷才把它畫進壁畫的。”聽了這番話,高金榮對壁畫上的反彈舞姿有了新的理解。

  (同期聲) 高金榮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舞蹈委員會副會長

  我當時就衝著她反復反復地模擬,怎麼還到不了她那個感覺,她那個繪畫水準怎麼就這麼高,就覺得她的身體和它的心,以及她的眼睛就全部一致地表達出來,這個舞姿到了極致的美。在莫高窟第三窟內的壁畫上有一幅“千手千眼觀音圖”,看上去與舞蹈無關,可高金榮卻怎麼也忘不了它,一連幾天,她都看著壁畫發呆。就在這個時候,著名敦煌學者常書鴻先生給高金榮講了公元366年,樂樽和尚來到敦煌,突然看到三危山金光燦爛,烈烈颺颺似有千佛躍動,便發願在這裡開窟造像,使之成為佛教聖地的故事。這讓高金榮頓時聯想起了那幅千手千眼觀音像上千手揮展的形象。壁畫的生命是寂靜的,用來説話的便是這些靈動的手。就在那一刻,高金榮仿佛讀懂了佛陀的手勢,她從壁畫上看到了一隻只揮繞靈動、意味無窮的手,看到了一個五光十色,百態千姿的手的世界。還是在那一刻,一組舞蹈“千手觀音”的壯觀影像升成在高金榮的腦海中,也讓她隱隱約約觸摸到了敦煌舞的整體風格。

  (同期聲) 高金榮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舞蹈委員會副會長

  怎麼樣建立風格,建立風格不是光靠造型而是要靠它起承轉合,和它的造型相吻合。怎麼樣和它相吻合,我不能説用古典舞那咱們來個雲手,不是山膀而是這樣,那簡直是驢唇不對馬嘴了,所以我覺得不可能這麼簡單地去搞這個研究。

  如醉如癡、欲罷不能的高金榮先後五次去敦煌,在許多專家的幫助下,最終捕捉到敦煌舞特有的律動,復活了敦煌壁畫與彩塑所呈現的敦煌舞全貌。讓原本塵封在石窟中、凝固在墻面上的飛天、觀音、伎樂們破壁而舞。又將各類舞姿進行歸納,最終創編了整套的《敦煌舞基本訓練教學大綱》。高金榮把自己的研究目標定位在教學成果上,而席臻貫也清楚,為了證明自己在古譜解譯上的突破和成功,就必須要把它演奏出來。

  (同期聲) 李槐子 時任甘肅音像出版社副總編

  大概是1992年春節剛過,席臻貫有一天拿著他的“敦煌古樂”的解譯譜來到音像出版社,我覺得比以前別人解譯的樂譜要好聽,另外調式感也比較明確,那麼當即就聯合甘肅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藝社來共同出版,他們出書我們來出音帶,這是我們甘肅人在敦煌的故鄉搞出的一個對這個譜子的研究成果,特別有意義。

  出版《敦煌古樂》錄音帶的計劃立項後破例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投資支持,席臻貫和李槐子總編決心把事情做大,將古樂錄製定位在國家水平,在北京、上海組織錄音,並把目光投向國內一流的音樂家,請他們來完成配器,演奏和配唱,最終完成了由原名“敦煌卷子譜”的古譜,席臻貫的新譯譜、論文專集以及三盒錄音帶組成的作品套裝《敦煌古樂》。從敦煌回來的二十多年裏,高金榮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推進到了實施階段。她在自己先後擔任校長、名譽校長的甘肅省藝術學校裏專門開設敦煌舞專業班,實施《敦煌舞教學大綱》,培養學生。當初經過艱難過程連貫起來的各種敦煌舞姿,在這裡又被分解為呼吸、手姿、手位、腳位等各種舞蹈元素。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有的被送入北京舞蹈學院進一步深造,有的則進入省內外專業文藝團體從事舞蹈表演。北師大、中央民大、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也都先後啟用了高金榮創編的這套教材。

  教學大綱實施以後,高金榮多次應邀赴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港澳地區訪問、講學,並曾和席臻貫一道參加了1990年在敦煌召開的敦煌國際學術討論會。出自敦煌的舞蹈、音樂,再一次受到世界的關注。同時,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古典舞的流派之一敦煌舞,高金榮和同事們先後為學生編排了“莫高女神”“鼓與琵琶”“六臂伎樂”“千手觀音”等多個舞蹈節目,從1986年開始先後在蘭州、敦煌、北京、天津及海外演出。

  敦煌古樂的問世,給席臻貫帶來的是新的激勵。雖然這時候他已經患了膀胱癌,但他已經顧不了自己了。在他看來,把自己解譯的古樂搬上舞臺,呈現給世人才是當務之急。因為敦煌古樂最大的特點就是歌、樂、舞三位一體。

  (同期聲)許琪 舞劇《絲路花雨》編導之一 時任甘肅敦煌藝術劇院院長

  他來找我,他就拿出他解譯的這個敦煌藏經洞的就是伯希和的3308的這個卷子,他解譯了一個,已經要出版的書,但是沒有出版,已經打出小樣來的給我看,他説許琪我給你談件事情,我有一個想法,我想把這個曲譜搬上舞臺,他説我考慮再三覺得你是最理想的合作人。

  1994年,第四屆中國藝術節在蘭州舉行,由甘肅省敦煌藝術劇院以敦煌古樂為基礎創作的《敦煌樂舞》作為整個藝術節的第一場演齣劇目,于8月18日晚在蘭州黃河劇場演出。當時的席臻貫,由於病情惡化已經住在醫院。他當時跟醫院簽訂了生死合同,醫院配了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陪同他一起到了劇院。古樂裊裊、妙舞翩翩,而為這一天耗盡心血的席臻貫此時卻只能坐在輪椅上用自己最後的一點心力去感受這一刻。

  (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當時坐在我們前後左右的外國友人,還有好多(人)他們知道敦煌古樂的破譯者親自來參加這個晚會,所以他們當時非常非常的感動,全都過來和他握手,在這樣的一種精神支撐下,他就看完了這場演出,他説我對國家研究出的這個東西現在已經搬上舞臺了,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東西,現在讓世人都認可了,大家都看見了,我的心願已經了卻了。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謝幕時,人們把體重只有60斤的他抱上舞臺,與演員合影。

  (同期聲) 許琪 舞劇《絲路花雨》編導之一 時任甘肅敦煌藝術劇院院長

  當時他上臺以後演員們都圍著他,我們非常珍貴的有一張照片就是演員圍著他,他在輪椅上坐著,但是席臻貫先生他那時候一句話都説不出來,他也沒有説一句話,我看到他的時候當時我也是熱淚盈眶,他的眼眶裏也是含著眼淚,總算就是把他的宿願實現了。

  (同期聲)李槐子 時任甘肅音像出版社副總編

  1994年國慶節剛過,我和人民出版社的馬林楠同志給他去送稿費,但沒想到我去的時候他已經不會説話了,當時我要出差,我説,最後的時光我還要陪老朋友過幾天,但沒想到我回來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我覺得他這個人應該給他授予民族英雄的稱號,我覺得他是當之無愧的。

  1994年10月6日淩晨,席臻貫,這位從江南為追隨中國大西北文化積澱而來甘肅的音樂工作者,敦煌學家,受盡癌症折磨悄然去世。他把自己53歲的年華拋灑在尋覓千古絕響的天路上,卻在天書破解,妙音迴旋,古樂精髓自如而個性地綻放之時,無聲而悲涼地離去,只把很多的精彩凝固在了人們的視野中。2005年的秋天,對高金榮來説是又一個豐收的季節,她為學生編排的舞蹈“千手觀音”再一次走出國門,先後赴泰國、馬來西亞演出,在海外為中華古文明贏來一片喝彩。

  敦煌的誘惑

  編導:張潔 攝像:韓曉輝 方振國 製作:黎謙 黃桂英

  1900年6月22日,貯滿從公元四世紀到十世紀將近十個朝代文獻典籍和藝術珍品的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在塵封了千年之後,于道士們清理積沙的偶然中,破壁而出,顯現於世了。莫高窟現存的490多座洞窟裏的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200多身彩塑是世界藝術之林中不可多得的財富。然而出自藏經洞的那些中華文明的瑰寶現今大多散藏于英國、法國等13個國家的博物館、圖書館中。這些出自敦煌的歷史珍藏曾經吸引了兩位生活在蘭州的藝術家。從1979年開始,甘肅省藝術學校校長高金榮頻繁西行,誘惑她的是圍在沙海中的敦煌,是藏在莫高窟中的珍寶。(同期聲) 高金榮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舞蹈委員會副會長

  我們省出現的“絲路花雨”這個舞劇,對我是直接的影響,我一看“絲路花雨”我覺得那麼多都是取自敦煌的一些造型,所以敦煌對我來説又是神秘,我又覺得這是非要去不可,因為它肯定有很豐富的舞蹈資料,所以説這就是引發我要去研究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

  1982年,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裏,連續幾天出現了一個中國人的身影,他就是當時中國甘肅省歌舞團《絲路花雨》劇組的樂隊演奏員席臻貫,誘惑他的也是藏在這裡的來自中國敦煌莫高窟的珍寶。他在圖書館裏看到了發現于藏經洞“敦煌遺書”中惟一的樂譜、編號P.3808的中國國寶敦煌曲譜。古譜生澀難懂,但對於從事民族音樂多年的他來説是一種擋不住的誘惑。於是,他拿出了手中僅有的400法郎。(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在法國當時的野馬表是60法郎一塊,但是他捨不得買,他是用400法郎買了兩本書,一本就是《敦煌曲》,另一本就是《清四史樂志研究》。古代甘肅處在隴右,河西地區是中國古代的歌舞之鄉,“敦煌舞”、“西涼樂”遐邇聞名,這些歌舞大多已經失傳,所能保留的,除了“敦煌遺書”中的曲譜外,就是保存在敦煌莫高窟裏已經凝固了的這些壁畫和彩塑。(同期聲) 高金榮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舞蹈委員會副會長

  到了敦煌以後確實是太震撼了,我都根本想象不到的,我覺得特驚奇,從古代我們的先人怎麼這麼偉大,多豐富的歷史資料都在上面能夠保留,所以我很感動。貯留在墻上的舞姿讓高金榮激動不已,然而從舞蹈教學研究角度看,要讓這些造型動作舞起來、動起來,需要其內在律動,要完全復活它們,需要有歷史和社會背景依據。這對高金榮來説,不是件容易的事。

  從法國回到蘭州的席臻貫原想儘快開始研究帶回來的無價之寶,哪知事情並不那麼簡單。他仔細研究了古譜,才發現古人記錄音樂採用了很多特殊的符號,看上去確如“天書”,要想破譯解讀,談何容易。其實,早在多年以前,中國著名學界前輩劉半農、任二北、葉棟、陳應時以及日本學者林謙三等人就曾對敦煌古譜進行過研究、破譯。但仍留有空白領域,並在可聽性上存在很大的缺憾。倔強的席瑧貫選擇了艱難,開始了獨自破譯“天書”的歷程。他無數次地鑽進圖書館,查閱了大量專業資料,期間抄錄了500萬字的資料和卡片。

  (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不管風吹雨打下雪,他是堅持了幾年,他到圖書館去抄,其中有一本叫《姜白石詞編年箋校》,還有一本就是任二北的《敦煌曲初探》,這兩本書是他親自用手抄出來的,當時他還比較風趣地説,他説我抄一遍勝讀五遍。

  (同期聲) 許 琪 舞劇《絲路花雨》編導之一 時任甘肅敦煌藝術劇院院長

  84年以後一個階段我們就發現他經常匆匆忙忙的一直到九十年代,他老是提著一個包早早地就出去了,完了眼見他的頭髮就慢慢花白了,而且我們説席臻貫那個人可摳了,老是小蔥拌豆腐,而且抽的煙是一毛八一盒的煙。

  (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每個月他是固定要從我們的工資裏面抽出200元,他要買書,當時這200元對於我們來説應該還是比較管用的,所以我們在吃菜上面還是比較清貧的。

  而席臻貫仍然義無反顧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在這些古譜中,有一種符號始終困繞著席臻貫,那就是這種在樂譜中每隔一段譜字旁就會出現的小方塊,它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前輩們視這個符號為板號,並把它譯為小節第一音,但席臻貫有異議,他想古代樂人把這個很顯眼的小方塊放在樂譜中,會不會有別的意思呢?

  (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每天回到家裏以後,他就是研究到深夜,而且他就覺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是他思路最集中的時候,而且也是最能出東西的時候,所以他幾乎天天都是到清晨四五點,他才開始休息,接著第二天還要繼續上班。經過多次嘗試,席臻貫最後把這個小方塊定為“句讀”符號,在自己的譯譜中以小節的最後一個音來處理,果然效果不錯。將近十個春秋,席臻貫就是這樣用他的汗水和心血擦洗著蒙在千年古譜符號上的沙塵,從外圍逐漸走向核心,最終譯出了全譜。被喻為“天書”的古譜,有了新的席氏譯本。為了了解席臻貫譯本的特色和價值,我們請教了有關專家。

  看一下葉棟把這個方塊當作強拍的樂譜節奏,再聽席臻貫譯譜,他把這個方塊當作句讀最後一個音來譯的。前中國音協主席呂驥先生他最喜歡席臻貫的譯譜,呂老認為席臻貫的學説可以成立,而且他的譯譜可聽性很強,呂老認為一個音樂作品的可聽性是它的靈魂,如果不好聽,可以説這個音樂作品是不成功的,呂老甚至認為敦煌曲譜的解譯到席臻貫這兒就可以告一段落,除非以後有新的東西出土。

  高金榮常説敦煌對她的誘惑不僅是壁畫和彩塑,還有一批博學的敦煌專家、學者。在他們的指導下,高金榮開始臨摹描畫不同洞窟、不同朝代的舞姿,當時很多洞窟尚未開通,高金榮常常在別人的幫助下搭梯子冒險爬進洞窟,搜尋壁畫上的舞蹈場面。那滿墻或婀娜或剛烈或歡騰或飄逸的舞姿常令她目不暇接。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百一十二窟,一百一十二窟的反彈琵琶,那是一個最特殊的舞蹈,它反彈,現在大家已經都不新鮮了,但是在當時來説特別的新鮮。然而讓高金榮不解的是:古人究竟為什麼要採取這種很反常的方法來彈奏呢?我國著名的音樂學者杜亞雄這樣提醒高金榮:“瞎子阿炳曾説,舊時為了招攬生意,嫻熟的演奏者往往採用出人意料的姿勢去拉、去彈、去吹,以期吸引觀眾,而畫工們肯定是有過這樣的生活經歷才把它畫進壁畫的。”聽了這番話,高金榮對壁畫上的反彈舞姿有了新的理解。

  (同期聲) 高金榮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舞蹈委員會副會長

  我當時就衝著她反復反復地模擬,怎麼還到不了她那個感覺,她那個繪畫水準怎麼就這麼高,就覺得她的身體和它的心,以及她的眼睛就全部一致地表達出來,這個舞姿到了極致的美。在莫高窟第三窟內的壁畫上有一幅“千手千眼觀音圖”,看上去與舞蹈無關,可高金榮卻怎麼也忘不了它,一連幾天,她都看著壁畫發呆。就在這個時候,著名敦煌學者常書鴻先生給高金榮講了公元366年,樂樽和尚來到敦煌,突然看到三危山金光燦爛,烈烈颺颺似有千佛躍動,便發願在這裡開窟造像,使之成為佛教聖地的故事。這讓高金榮頓時聯想起了那幅千手千眼觀音像上千手揮展的形象。壁畫的生命是寂靜的,用來説話的便是這些靈動的手。就在那一刻,高金榮仿佛讀懂了佛陀的手勢,她從壁畫上看到了一隻只揮繞靈動、意味無窮的手,看到了一個五光十色,百態千姿的手的世界。還是在那一刻,一組舞蹈“千手觀音”的壯觀影像升成在高金榮的腦海中,也讓她隱隱約約觸摸到了敦煌舞的整體風格。

  (同期聲) 高金榮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舞蹈委員會副會長

  怎麼樣建立風格,建立風格不是光靠造型而是要靠它起承轉合,和它的造型相吻合。怎麼樣和它相吻合,我不能説用古典舞那咱們來個雲手,不是山膀而是這樣,那簡直是驢唇不對馬嘴了,所以我覺得不可能這麼簡單地去搞這個研究。

  如醉如癡、欲罷不能的高金榮先後五次去敦煌,在許多專家的幫助下,最終捕捉到敦煌舞特有的律動,復活了敦煌壁畫與彩塑所呈現的敦煌舞全貌。讓原本塵封在石窟中、凝固在墻面上的飛天、觀音、伎樂們破壁而舞。又將各類舞姿進行歸納,最終創編了整套的《敦煌舞基本訓練教學大綱》。高金榮把自己的研究目標定位在教學成果上,而席臻貫也清楚,為了證明自己在古譜解譯上的突破和成功,就必須要把它演奏出來。

  (同期聲) 李槐子 時任甘肅音像出版社副總編

  大概是1992年春節剛過,席臻貫有一天拿著他的“敦煌古樂”的解譯譜來到音像出版社,我覺得比以前別人解譯的樂譜要好聽,另外調式感也比較明確,那麼當即就聯合甘肅人民出版社,敦煌文藝社來共同出版,他們出書我們來出音帶,這是我們甘肅人在敦煌的故鄉搞出的一個對這個譜子的研究成果,特別有意義。

  出版《敦煌古樂》錄音帶的計劃立項後破例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投資支持,席臻貫和李槐子總編決心把事情做大,將古樂錄製定位在國家水平,在北京、上海組織錄音,並把目光投向國內一流的音樂家,請他們來完成配器,演奏和配唱,最終完成了由原名“敦煌卷子譜”的古譜,席臻貫的新譯譜、論文專集以及三盒錄音帶組成的作品套裝《敦煌古樂》。從敦煌回來的二十多年裏,高金榮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推進到了實施階段。她在自己先後擔任校長、名譽校長的甘肅省藝術學校裏專門開設敦煌舞專業班,實施《敦煌舞教學大綱》,培養學生。當初經過艱難過程連貫起來的各種敦煌舞姿,在這裡又被分解為呼吸、手姿、手位、腳位等各種舞蹈元素。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有的被送入北京舞蹈學院進一步深造,有的則進入省內外專業文藝團體從事舞蹈表演。北師大、中央民大、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單位也都先後啟用了高金榮創編的這套教材。

  教學大綱實施以後,高金榮多次應邀赴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港澳地區訪問、講學,並曾和席臻貫一道參加了1990年在敦煌召開的敦煌國際學術討論會。出自敦煌的舞蹈、音樂,再一次受到世界的關注。同時,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古典舞的流派之一敦煌舞,高金榮和同事們先後為學生編排了“莫高女神”“鼓與琵琶”“六臂伎樂”“千手觀音”等多個舞蹈節目,從1986年開始先後在蘭州、敦煌、北京、天津及海外演出。

  敦煌古樂的問世,給席臻貫帶來的是新的激勵。雖然這時候他已經患了膀胱癌,但他已經顧不了自己了。在他看來,把自己解譯的古樂搬上舞臺,呈現給世人才是當務之急。因為敦煌古樂最大的特點就是歌、樂、舞三位一體。

  (同期聲)許琪 舞劇《絲路花雨》編導之一 時任甘肅敦煌藝術劇院院長

  他來找我,他就拿出他解譯的這個敦煌藏經洞的就是伯希和的3308的這個卷子,他解譯了一個,已經要出版的書,但是沒有出版,已經打出小樣來的給我看,他説許琪我給你談件事情,我有一個想法,我想把這個曲譜搬上舞臺,他説我考慮再三覺得你是最理想的合作人。

  1994年,第四屆中國藝術節在蘭州舉行,由甘肅省敦煌藝術劇院以敦煌古樂為基礎創作的《敦煌樂舞》作為整個藝術節的第一場演齣劇目,于8月18日晚在蘭州黃河劇場演出。當時的席臻貫,由於病情惡化已經住在醫院。他當時跟醫院簽訂了生死合同,醫院配了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陪同他一起到了劇院。古樂裊裊、妙舞翩翩,而為這一天耗盡心血的席臻貫此時卻只能坐在輪椅上用自己最後的一點心力去感受這一刻。

  (同期聲) 龔仁蘭 席臻貫夫人

  當時坐在我們前後左右的外國友人,還有好多(人)他們知道敦煌古樂的破譯者親自來參加這個晚會,所以他們當時非常非常的感動,全都過來和他握手,在這樣的一種精神支撐下,他就看完了這場演出,他説我對國家研究出的這個東西現在已經搬上舞臺了,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東西,現在讓世人都認可了,大家都看見了,我的心願已經了卻了。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謝幕時,人們把體重只有60斤的他抱上舞臺,與演員合影。

  (同期聲) 許琪 舞劇《絲路花雨》編導之一 時任甘肅敦煌藝術劇院院長

  當時他上臺以後演員們都圍著他,我們非常珍貴的有一張照片就是演員圍著他,他在輪椅上坐著,但是席臻貫先生他那時候一句話都説不出來,他也沒有説一句話,我看到他的時候當時我也是熱淚盈眶,他的眼眶裏也是含著眼淚,總算就是把他的宿願實現了。

  (同期聲)李槐子 時任甘肅音像出版社副總編

  1994年國慶節剛過,我和人民出版社的馬林楠同志給他去送稿費,但沒想到我去的時候他已經不會説話了,當時我要出差,我説,最後的時光我還要陪老朋友過幾天,但沒想到我回來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我覺得他這個人應該給他授予民族英雄的稱號,我覺得他是當之無愧的。

  1994年10月6日淩晨,席臻貫,這位從江南為追隨中國大西北文化積澱而來甘肅的音樂工作者,敦煌學家,受盡癌症折磨悄然去世。他把自己53歲的年華拋灑在尋覓千古絕響的天路上,卻在天書破解,妙音迴旋,古樂精髓自如而個性地綻放之時,無聲而悲涼地離去,只把很多的精彩凝固在了人們的視野中。2005年的秋天,對高金榮來説是又一個豐收的季節,她為學生編排的舞蹈“千手觀音”再一次走出國門,先後赴泰國、馬來西亞演出,在海外為中華古文明贏來一片喝彩。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