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往期節目查詢

泰山《石刻文寶》(下)9月1日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6日 14:47

  古往今來,人們為了追求永恒,在泰山上借助石頭歌功頌德,抒發情懷,留下了2516處石刻,石頭和文字書法刻工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在人類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觀。踏上登山盤道,沿途很多摩崖刻石非常引人注目,登山初步,登高必自的刻石迎面而立,昭示人們,應具有腳踏實地,胸懷大志的精神。


  "登高必自"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碑,你要登高要從低處往上走,這就是"登高必自",表面含義像是爬山從低處爬,更深的意思不是指爬山,一個人做任何事情,你的事業,學業,你的工程,都得從底下做起,第二層意思更深,整個泰山很多題詞都是,表面意思好像是爬山,實質上有更深的意思,一個人的境界越高,胸懷就寬廣了,那麼登了泰山就可以小天下了。

  登高必自是一種務實進取的思想,大概是為了突出這種思想的神聖性,孔子登臨處也被篆刻在這裡,由此登山,便可以隨著孔子的足跡,同登聖人境界了。

  登高就像一個人學好和從善,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在快活三里,當我們快活了一陣,而又再次面臨攀登之苦的盤道時,從善如登的刻石,便及時當道而立。

  民諺有"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就是從惡很容易,"崩"一下就完了,從善可不容易,就像爬山一樣,整個泰山刻石特意強調"登"字,反映實幹,向上,奮發的思想,中華民族的文化還有另一面,除"從善如登"還有"水流雲在",是從杜甫詩裏摘的兩句,叫做"水流心不兢,雲在意俱遲"水在流,我的心如止水,不跟水流,"雲在意俱遲"雲停在這兒,我的意念也停在這兒,這正好反映我們文化的另一面,一種淡泊,寧靜的思想。

  松風吹冷塵心這塊刻石,明確的表達了題刻者回歸自然,寧靜淡泊的生活情趣。

  提起丈人峰還有段故事,唐玄宗封禪泰山時,曾任命中書令張説為封禪使,主持封禪,封禪中,張説把女婿鄭鎰安插在活動中,鄭鎰原是九品官,官職比較小,但張説利用這個機會,給他提成五品官,封禪過程中,唐玄宗就發現了這個情況,問這是怎麼回事,弄得張説非常尷尬,不好解釋,旁邊有個同僚叫黃幡綽,婉轉地説,此泰山之力也,這怎麼成了泰山的力量,他不靠泰山,他沒有這個機會濫用職權,把女婿提拔上來,因為他當了封禪使,利用這個機會安插他女婿,把九品官提成了五品官,是這樣,此泰山之力也,從此人們把泰山和丈人聯絡在一起,現在,有時候還稱老丈人為泰山,就從這兒來的。

  據説,當年清代乾隆皇帝站在這裡,看到白雲裊裊,流水滔滔,他靈機一動,命令臣下把他的《咏朝陽洞詩》刻在玉峰崖上,這塊泰山最大的摩崖碑,遠遠望去,恰如天然圖畫上的一枚大印章。看上去那些字剛勁有力,有我們中華民族不怕堅辛的精神,在上面寫字不容易,因為無法登上去,所以不知用什麼辦法達到的。

  泰山石刻中既有帝王的御筆,也有平民的手跡,這個象形字的作者李和謙,就是泰安客棧裏跑堂的小夥計。書中包含了形象,書中藏畫,漢字最初是象形文字,現在書法寫時,把形象滲透進去。如意的形象,還有"風月無邊",你看像"蟲""二",沒有周圍的框框,所以説"風月無邊",把"風月"外面的框子去掉了,這都是讓遊人産生愉快的情緒,讓你在那想象,在西方,路邊上寫的都是廣告,中國人能把路邊的石頭,變成詩變成書法。

  泰山石刻書法,真草隸篆,代不絕書,把一座樸素自然的大山,裝點成為中國石刻書法藝術的天然博物館。雲步橋周圍是遊人小歇的天然所在,因而石刻很多,共有50多處,泰山石刻中,很多詩句都是取之典籍,或者名人名篇名句,書法家有書法家的認識,美學家有美學家的理解,詩人則有詩人的解釋。

  説到詩,就不能不提到唐朝大詩人杜甫的《望岳》,這首杜甫早年的作品,千百年來一直是描寫泰山的上萬首詩篇中,對泰山精神闡釋得最精彩的一首。

  杜甫講的"齊魯青未了",泰山的青影響了整個齊魯,這十個字表現了泰山的精神,我們中華民族就是博大,雄偉,就是硬骨頭,幾千年來,經過那麼多磨難,我們的國家還是巍然不動,泰山可以代表這種精神。


  在登山起點的岱廟,現存清代乾隆年間,泰安知縣何人麟草書的《望岳》詩碑。在這裡遙望泰山,正好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的朦朧感覺,登山初步,萬仙樓西邊又有清代光緒年間,著名金石學家吳大承篆書的《望岳》石刻。在這裡,可以品味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意境,山腰以上的對松山東崖,是清代嘉慶年間,山東巡撫兩江總督鐵保的真書《望岳》,此情此景,不正是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的形象説明嗎。最後,在岱頂仙人橋下,當代學者李一氓留下了行書《望岳》,這個地方正是體會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絕妙所在,四處石刻如此安排在泰山,恰到好處的再現了《望岳》詩的四個層次,也基本上囊括了中國書法的書體,這四位書家上下相隔二百年,絕無商討的可能,我們不禁要為這種心靈的默契大聲喝彩。

  泰山的雄偉博大,不僅震撼了孔子,孟子,李白,杜甫,震撼了中華大地,也震撼了四海鄰邦,這四個蒼勁的大字,是日本書壇泰斗——柳田泰雲先生的遺作。

  泰雲先生的父親叫泰麓,山麓的麓,他説在泰山的山麓上,把兒子起名為泰雲,泰山上的雲。泰山是書法家的聖地,漢字來自中國,作為書法家,不應把這個恩忘掉,在他去世的前一週,他説做了個夢,他的字已經留在泰山了,我們每次到這,就覺得泰雲在這裡

  一個外國人,由於愛好中國的書法,父子兩代都把名字改成和泰山連在一起,以至臨終前,做夢也想把自己的書法刻在泰山石上,這是多麼誠摯的追求,今天柳田泰雲,終於把他的書魂留在了泰山的雲彩之上,包括他的父親泰麓在內,所有柳田家族的人,都會為他感到榮幸的。

  泰山石刻中,最多的還是這些點景題名,每每都能達到毋我兩忘的絕妙境界,讓我們把幾塊和松、石、雲、泉,四大泰山景觀相關的石刻,組合起來,做一次人生追求的泰山神遊吧。中國歷代遊人用幾個字就把一塊石頭雕塑成了一種精神,他們仿佛站在歷史的源頭,觀山攬水,在亙古未老的山川雲氣之上,舒展縱觀古今的高遠氣概,在毋我不分的超凡境界裏,仿佛聽到了宇宙的和聲。在天人合一的氛圍裏,他們的整個生命都從自我狹窄的天地中涌出,隨著松濤轟鳴,隨著雲霧生騰,隨著溪流流淌。

  "源頭活水"很有意思,朱熹有首詩,詩裏最後一句話,他家房前有一塘水很清,"問渠哪得清如許"為什麼這麼清,"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又是兩層意思,一層説塘,實際上是説人要保持進步思想,要有源頭活水,要學習,進取,這就是"源頭活水"的意思。

  泰山石刻主要分佈在盤路兩側,所以登字自然就成了歷代題刻者的主題,泰山以其雄壯剛毅向上的精神,激勵我們去攀登,去探索,去感悟人生價值的更高境界。

  到了這裡,我們深切的領會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含義。我們曾經三百多次登上泰山極頂,只有到了這裡才會感覺到,天路並不遙遠,人生的理想並非高不可攀。雖然是到了很高的地方,還有一個境界在後頭,泰山壯美,不僅給你愉快,而且可以激勵人生,啟迪人生。

  力道無邊天做界,山登絕頂我為峰,此時此刻,我們從大自然中,突然發現了自然。泰山哺育了我們,我們和泰山一樣雄峙天東,昂首天外,以至於從心靈深處,萌發出一種陽剛之氣,果然似我。

  當我們在泰山極頂獲得了小天下的滿足之後,下山途中再多到經石峪浞浞雙腳,在那山洪咆哮的山谷裏,我們可以感覺到一顆古老心臟的強勁搏動。經石峪,金剛經大字,刻在兩千多平方米的自然石坪上,歷經1400多年的風波雨蝕,至今仍存1069字,堪稱中國書法史上的千古奇觀。經石峪大字,近看像尊尊佛像,遠望如雲鶴遊天,再襯以山林峭壁,流水鳥鳴,它在人與自然和諧並存的氛圍裏,融會了人生的短暫和山川的永恒。經石峪金剛經大字,字徑50公分,人稱大字鼻祖,榜書之宗,郭沫若登遊泰山時稱之為國寶,並揮筆寫下了“千年風韻在,一畝石坪鋪”的詩句。古人刻字時,儘量保護岩石原貌,即使遇到一字跨入石坎,也順坡就勢,任其高低,通天佈局,就像山崖上長長的流水。

  面對這人與自然合作的精品,冥冥中令人仿佛感到古人注視的目光,這時石刻和觀賞石刻的人,好像都成了大自然的作品,人也就有了一個與日月山川共存的靈魂。這就是我們的中華民族,他曾經把文明篆刻在石頭上,又把凝固的文明溶化開來,沿著無限遠大而光輝的路,向前流動。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