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馬克西莫夫畫作(2007/06/15)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5日 13:43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有評論家認為,在這幅作品中似乎能感受到中國水墨畫的味道。

  今天出現在《傳世檔案》裏的藏品,是一位外國藝術家的傑作。這位藝術家在半個世紀以前,從遙遠的國度來到中國,兩年以後,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載譽而回。那麼這位藝術家是誰呢?他的傑作又是什麼呢?

  2007年5月28日下午,一批年過花甲的老人,從全國許多地方聚集北京,在這家畫廊參加一個重要的紀念活動。紀念活動上,展出了一批珍貴的油畫。當老人們看到這些作品時,一個個顯得十分激動。那麼這些油畫是什麼人創作的呢,他們為何能讓老人們如此動情呢?

  1954年的一天,剛剛落成的北京展覽館,正在舉辦一個大型的美術展覽,有一位興高采烈的青年,背著畫夾到這裡臨摹作品。青年名叫靳尚誼,是中央美術學院的研究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我選擇了一張肖像臨摹,這個肖像是一個蘇聯的科學院院士的肖像,這個肖像後來我才知道是馬克西莫夫作的。

  第二年春天,中央美術學院迎來一位個子不高的外國人,這個人就叫馬克西莫夫。他是來自蘇聯的著名油畫家,此次到中國是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的顧問,主持 “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業內稱之為“馬訓班”。

  這些老人都是當年“馬訓班”的學生,現在他們都已成為著名油畫家,今天大家參加的這個活動,就是紀念自己的老師─馬克西莫夫中國執教50週年。讓老人們動情的這些油畫,正是馬克西莫夫的作品。

  馬克西莫夫1913年出生於蘇聯的一個農民家庭,曾就讀和執教于莫斯科蘇裏科夫美術學院,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中晚期以後以肖像畫創作活躍在蘇聯畫壇,曾兩度獲得過蘇聯文藝的最高獎。1955年來他來到北京主持“馬訓班”,為新中國的油畫創作和教學步入正規培養師資力量。

  馬訓班學生、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我們馬訓班當時是20個人左右吧。有兩組模特,大家都在畫,馬克西莫夫在油畫作業的時候,也跟我們一塊畫,他也是選擇他喜歡的模特參加畫,那麼他的作畫對我們啟發是很大的。

  馬克西莫夫的素描教學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結構”的概念,同時他在色彩教學中十分重視“外光”,在馬克西莫夫的的指導下,這批青年畫家開始改變了建國初“土油畫”的創作面貌。當年馬訓班的學生,著名油畫家詹建俊先生説,在沒有進“馬訓班”前,他的大學畢業作品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油畫,僅僅是一張年畫。

  中國油畫學會主席詹建俊:我最近作為個人展覽,裏面的第一張就是我那個畢業作品,是個年畫,是1953年本科生畢業的,那麼後來在馬克西莫夫先生班畢業的,就是《起家》是油畫真正的,正規的按照油畫創作的。

  據馬訓班學生回憶,馬克西莫夫經常帶學生外出寫生,在此期間,他自己也創作了很多作品。

  馬訓班學生、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他自己到北京的街道很多地方,也去畫風景,他畫過正陽門,早晨還有畫過北京的城墻,街道都畫過,當然畫農村的風景很多。郊區的麥收,畫的打場,還有很多農村的街道這些風景,畫了不少。

  這次所展出的馬克西莫夫油畫,其中有一些類似的題材。那麼它們是不是馬克西莫夫當年所留下的呢?

  據介紹,馬克西莫夫于1957年夏天,完成了馬訓班的教學任務回國,當時他帶走了在中國創作的所有作品,包括他的學生中,至今沒有一個人收藏有他的作品。那麼今天展出的馬克西莫夫的油畫,多達三十幅,它們是從哪來的呢?

  2001年的一天,在德國舉行的一個畫展上,有位中國學者看到了一幅馬克西莫夫的油畫,於是他把這個信息告訴給了國內一位喜歡收藏俄羅斯油畫的朋友。馬克西莫夫的油畫為什麼出現在了德國的畫展上?作品現在的主人是誰呢?國內這位收藏愛好者委託自己的朋友進行了多方打聽和尋找。

  收藏愛好者郭安:最後真正找到了馬克西莫夫的小兒子的兒媳婦。那馬克西莫夫他是1993年去世的,他去世的兩三年之內,他的夫人和他從事繪畫的小兒子都相繼去世了,那他的小兒媳婦,據説就把他的繼承下來的遺産,就帶到了歐洲德國。

  通過接觸,馬克西莫夫的小兒媳表達出這樣一個心願:就是希望父親的一部分作品,特別是在北京主持“馬訓班”時畫的一些油畫,能由中國朋友來收藏。這樣郭安先生就陸續從她手中收藏到了一部分馬克西莫夫的作品。

  收藏愛好者郭安:那麼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收藏了七、八十幅這樣的畫,都是從歐洲收藏到的。


  這幅作品表現的是一個麥收場面,創作于1956年,它是馬克西莫夫帶領“馬訓班”學員到北京溫泉鄉寫生時所畫。在馬克西莫夫的畫冊裏,有這幅作品的速寫,但唯一不同的是,這幅油畫比原來的速寫稿中多出了畫面左下方的這兩個人物。那麼作品和原稿為什麼會存在這樣一個區別呢?當年一起參與創作的馬訓班學生魏傳義,向我們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馬訓班副班長、福建省美術教育研究會會長魏傳義:後面那個男的是補充的一個,畫了一個自己,畫了一個形象。我們基本上對這幅畫很熟悉,很有感情,就三個多小時,畫得很快。他畫完了,他放到工作室,後來多年,幾十年都沒看到過了,今天才看到的。

  在這幅作品中,馬克西莫夫把自己畫在了裏面,而站在他身旁的這位女性,其原型為張同霞。張同霞是著名油畫家聞立鵬的夫人,她在“馬訓班”時期,擔任馬克西莫夫的翻譯。所以評論家認為,這幅畫很有紀念意義。

  據介紹,馬克西莫夫在中國時,畫了多幅反映農村豐收景象的作品。早在2004年12月,北京一家拍賣公司舉辦 “當代俄羅斯油畫原作精品”拍賣會,這是俄羅斯當代油畫首次在中國市場拍賣,其中就有馬克西莫夫創作的《打春場─系列中國》油畫,作品最後以132萬元人民幣成交,當時,創造了畫家個人作品在中國拍賣的一個紀錄。

  在本次展出的馬克西莫夫油畫中,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北京公園裏的石橋,據説這是馬克西莫夫非常喜歡的一幅作品。

  收藏愛好者郭安:馬克西莫夫的小兒媳婦告訴我們,這張畫是當初馬克西莫夫送給他夫人的生日禮物。馬克西莫夫到中國來講學的時候,是帶著夫人來的,而他在中國的時候,生了他的第二個孩子,就是他的這個後來成為畫家的這個兒子。馬克西莫夫畫了這幅作品以後,送給了他的夫人,作為生日禮物。

  這幅油畫是馬克西莫夫離開中國以後創作的,有評論家認為,在這幅作品中似乎能感受到中國水墨畫的味道。那麼在馬克西莫夫的筆下,為什麼會有這樣風格的作品出現呢?原來馬克西莫夫在中國執教期間,很喜歡中國畫的一些技法,他與國畫大師齊白石曾有過交往,併為齊白石畫過肖像。回國以後,他借鑒中國畫的一些技法,嘗試創作了許多水彩畫。這幅作品被評論家認為就是屬於這一類型的作品。

  收藏愛好者郭安:這種水墨畫的表現技法和油畫融合在一起的一幅作品,所以我就把它收藏回來。

  在本次展出的馬克西莫夫的作品中,這是最大的一幅,為150厘米乘99厘米,它表現的是一位年輕軍人的形象,人物刻畫生動細膩。這是馬克西莫夫回國五、六年後創作的肖像畫。

  馬克西莫夫早在來中國之前的1954年,就創作過《拖拉機手薩什卡》等肖像畫代表作,在當時産生了很大影響。

  在來中國任教的兩年中,馬克西莫夫先後創作了《北京》《吳作人》《穿紫毛衣的女孩》等一批油畫代表作。而這幅表現前蘇聯軍人的油畫,也被專家認為是馬克西莫夫比較出色的一幅肖像作品。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靳尚誼:戰士的一個肖像人物,畫得不錯的。這幾張畫我以前沒見過。是他的風格,是嗎?是,沒有問題。

  馬克西莫夫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塑造過中國軍人的形象。2006年春季,北京一家拍賣公司上拍了馬克西莫夫的一幅油畫《祖國來信》,這幅作品中表現的是朝鮮戰爭中兩位中國志願軍戰士,那麼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出這幅作品的呢?

  1957年,“馬訓班”學生何孔德,以志願軍戰士在坑道中利用戰鬥間隙,閱讀祖國親人來信為題材,創作了畢業作品《祖國來信》。馬克西莫夫看了後,受到感染,也即興創作了一幅《祖國來信》,但二者構圖略有差別,此事一時傳為美談。

  在2006年北京春季拍賣中,馬克西莫夫的這幅《祖國來信》,以三百三十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賣成交。

  馬克西莫夫是一位不能被新中國美術教育發展史遺忘的畫家和教育家,但當年由於他的畫作沒有留下,此前人們僅在國內的拍賣會上,零星地見過他的幾幅作品,而這次展出的馬克西莫夫油畫,全部是從歐洲收藏到的,裏麵包括了中外人物肖像、風景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在中國執教期間所創作的,它們反映著那一時期馬克西莫夫的教學和創作思想,具有很高的學術與收藏價值。

責編:藝術品投資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