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禦生堂藏珍-黑釉藥壇(2006/06/07)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2日 20:15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在運輸的過程中,醒目的“內府”二字卻賦予了它們神聖的地位。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黑釉大壇子,壇子是我國陶瓷中最常見的器形,但這個壇子卻成為北京一家中醫藥博物館非常珍貴的藏品,那它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是一個十分罕見的黑釉大壇,它的年代,經過資料的考證,燒制于宋代。體積碩大,胎體厚重,外施黑釉,具體的窯口到現在已無法考證,但上面的“內府”二字卻依然清晰可見。


  王建華:“內府”二字的意思可以與“宮廷”二字等同,就是宮廷裏使用的東西。內府二字也寫得非常好,非常周正.它有一種氣勢,有一種古樸,厚重,有一種皇家的氣勢.

  這麼大一個壇,它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它又見證過一段怎樣的歷史?推開這扇塵封千年的大門,身旁的大壇引導著我們,走向那熟悉又陌生的,它曾經久久居住過的,那個叫做宋朝的地方。

  中國歷代的皇帝沒有不希望長壽的,於是,煉製長生不老的仙丹各朝各代都有。但相對來講,由於漢代唐代都有因為服食煉丹而短命的情況,到了宋代,這種服食煉丹的風氣便減少了許多。宋代的皇帝越來越講究實際,特別是對醫藥的倡行和積極參與。在宋太祖趙匡胤時,就下令組織醫官們修訂了宋代第一部藥典《開寶新詳訂本草》,還開創了皇帝為醫書寫序的先河。宋太宗趙光義在未登基前就喜愛醫術,還收藏了千余條名方,而宋真宗趙恒又是一個非常重視養生的皇帝,他甚至挑選了兩本經典的養生書籍印刷發行,頒布天下,把養生之術推廣到民間。可以説,宋朝是中國醫學史上一個非常輝煌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藥酒作為一種保健品,它的釀造開始盛行。在這一時期的醫藥巨著如《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秘要》,《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中,都收錄了大量的藥酒配方和制法。

  在宮廷之中,配製藥酒的材料有嚴格的規定。

  李經緯: 因為這個皇帝他們用的藥都是由各地供奉的送到京城的,所謂貢藥,這個藥呢都是由各地地道藥材,比方説這個貝母是四川的川貝,這個甘肅的甘草,內蒙的麻黃等等都是最好,比方吉林的人參,都是這個地道藥材,它這個通過一定的渠道保證它的質量,保證它的安全,送到京城的。由禮部收。

  而配製中所使用的酒,也是跋山涉水,從千里之外運到宮廷的上好美酒。

  當朝廷向地方下達需要貢酒的文件,當地的窯場便開始燒制這種缸瓦胎的瓷器,由於體積碩大,燒造工藝極其不易。瓷器燒制完成後,便被直接運往酒廠。之後,這一個個裝滿貢酒的大壇,便走上了漫長艱苦的旅途,旅途的目的地只有一個,那就是,宋朝的首都:開封。

  有人不禁會問,這麼大一個壇,本身的重量已經不輕,再裝滿酒,這無疑增加了運輸的困難。然而你可曾想到,在那個只能用騾馬或是船隻運輸的時代,這些大壇需要抗擊無數的災害,唯有自身的堅固,才能最終抵達皇宮。

  雖然,這些大壇不是由官窯燒造,它們來自於民間,只是作為地方向朝廷進貢酒類的容器,然而在運輸的過程中,醒目的“內府”二字卻賦予了它們神聖的地位。

  王建華:當時只有用人力的情況下,車走到哪,老百姓看到“內府”二字,知道是給宮廷用的東西,當地的政府,還有老百姓等等,都是要讓道的,而且有的地方路不平,老百姓還要把路填平,讓車過。

  這些渾厚,古樸的黑釉大壇,透著皇家的氣勢和莊嚴,跋山涉水一路顛簸,它們中的大部分最終還是沒能抵達皇宮,在半路便損壞了,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幸運的落地在宮墻之下,由四個人用四隻桿,抬進皇宮。

  禦藥院是宮中的御用藥房,掌管著宮內藥品的採購、保管以及加工製作,設有典禦、藥童、匠等崗位。藥酒的配製就是在這裡進行的。禦藥院的藥酒方子大部分出自於歷代屢用不爽的名方,在加工製作時,御醫們還融入了不少獨到的經驗。這些裝著貢酒的大壇被送到這裡,御醫們按照不同的藥方,將藥材放入大壇,然後密封儲藏,有的甚至要埋入地下,經過一段時間,等到藥效完全發揮出來,便可飲用。

  藥酒由禦藥院製成後,必須進行試嘗,之後才能進給皇上,嬪妃,以及皇室子孫。由於責任的重大,直接管理者又增加了由內侍省派來的太監,由他們進行監察,檢查最後的成藥和處方上的分量、調劑方法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藥理,稍有差錯,禦藥院的御醫就會被處以嚴厲的懲罰。

  當藥酒喝完之後,這些大壇一部分將作為皇帝的賞賜,賞于大臣,而另一部分要麼留在宮中繼續使用,要麼運回酒廠,以備明年進貢之用。作為實用器皿的大壇,在頻繁的使用中,儘管年年都有新替,留下來的卻還是少之又少。

  斗轉星移,朝代更替,幾百年過去了,沒有人知道,它們究竟如何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在幾百年之後完好無損的敲開了紫禁城的大門,並且深留皇宮之中。

  青蔥歲月,關於這些宋代黑釉大壇後來是否被清朝宮廷繼續使用,我們不得而知,但據史料記載,這種器型的大壇,始於宋代,到了清代仍有燒造,作為宮中酒類,醋,油等液體的存放器皿。

  可是,這大壇子又是怎麼流出宮外,又怎麼會在禦生堂裏出現呢?

  故宮以及宮中文物的命運始終隨著國運與時局的變化而動蕩起伏。清朝晚期,朝廷處在一片末日的混亂當中,一批太監開始伺機盜寶,大量文物流散到民間。當時地安門一帶新開了不少古玩店,而且生意都很興隆,而這些店舖的後臺老闆大多是宮中的太監。禦生堂從一個小太監手裏買去了這個大壇子。而在往後的歲月裏,為了保護大壇,禦生堂的主人在壇子外面摸上泥掩蓋住“內府”二字,扮作裝米和鹹菜的器皿,才得以將它保存下來。

  如今,這只大壇靜靜的陳列在北京禦生堂中醫藥博物館裏,依然那麼渾厚,古樸,透著皇家的氣魄與莊嚴,稍小的口與碩大的肚子,仿佛知道許多往事,卻只字不語。或許,它們不像青花粉彩那樣惹人喜愛,因為它們畢竟來自於民間,但是,它們出出入入皇宮,從宋至清,見證了千百年的皇室風雨,最終依然傲然於世。

  李經緯:這個是非常難得的。據我所知,我們博物館一件,但是這個比較小,比他這個,我們那個是50多厘米,上海有一件,上海它那個內府兩個字還比較完整,我們那個內府不知什麼原因,我們是從山東買來的。這個內府兩個字已經被鑿了,但是還是可以清楚可見。

  這只大壇就這樣靜靜的陳列在這裡,正如它最初的使命,將歲月如藥酒一樣,慢慢塵封起來。或許在某一天,我們又會像今天一樣,把它開啟,那些過往的歲月,便會如一陣酒香,撲面而來。

責編:藝術品投資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