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禦生堂藏珍-藥臼(2007/06/06)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2日 20:06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可以對於它異常沉重的分量,依然籠罩著謎團。

  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中醫藥在我國已有7000年曆史,今天我們鏡頭聚焦的器物,是一件中醫常常用到,在中醫房裏常常可以看到的東西,但因為一些特殊的機緣,流傳至今,它已經成為了一段歷史的見證,成為了珍貴的文物。那它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

  這裡是北京禦生堂中醫藥博物館,這件器物,就端放在清乾隆20年皇帝親筆題寫的“禦生堂”牌匾之下,在博物館收藏、陳列的數萬件歷代中醫用具、中藥、醫案中,它似乎不是最出眾的。

  一次偶然的搬運,洩露了它的離奇身世。

  當時,有人想要轉動它欣賞一下,卻發現它異常沉重,像生了根似的,根本就挪動不了,看它的體量並不大,材質打眼看來似乎尋常,為何沉的蹊蹺?它,究竟是什麼鑄就的?塵封著什麼往事?

  這件器物,顏色為鐵灰色,口徑31厘米,底徑25厘米,高23厘米,內有一杵,高34厘米。在器物背面赫然鐫刻著“重80余斤”的字樣。究竟出於什麼需求,要特別標榜文物的重量呢?


  李經緯教授:醫生比方説,附子它要搗碎,或者是什麼果實的這個仁要搗碎,那麼這些它都按醫生的囑咐來把它搗碎了,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有藥臼了,藥臼就是説一般的就是搗碎就可以。它要求的就是要搗的這個更細一點的話,也用酒就可以搗就可以,也有用其他的器皿來加工。所以這個藥臼的使用在藥店裏説沒有一個藥店,沒有這個器物的。

  對中草藥的採集、加工、使用可以説是中醫的一大特色。這件異常沉重的器物,竟然是藥店裏必不可缺的藥臼,用來搗碎堅硬東西的。早在新石器時代,醫祖神農已經可以辨認幾百種中草藥,開創了此後數千年,中醫藥的輝煌時代。而藥臼,這種專門用來加工中草藥的器具,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廣泛運用呢?

  李經緯教授:像張仲景時期,那個時候還是醫囑就是藥來了以後,要切碎怎麼的,它不能用刀,要用牙齒把它咬碎了來煎藥,最早的時候,中醫治病都是自己自採藥,自己制藥,沒有藥店,過去沒有藥店的,有些人賣藥的話也都是自己採了以後再接著賣,就是那幾味藥,所以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藥臼。

  唐代李商隱的詩裏説:“嫦娥搗藥無窮已,玉女投壺未肯休。”詩人描寫的嫦娥,想來應該是利用藥臼在搗藥,其實,早在晉代,在《擬天問》中就有:“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在傳説、詩歌中,關於“搗藥”的描寫很多,而“搗藥”也是常見的藝術創作形象,其實想要傳達的是,人們驅除疾病、身體健康的良好願望。事實上,在神話時期,乃至之後較長一段時期,醫生用來加工藥材的工具,僅僅是自己的牙齒。

  李經緯教授:在西漢時期有了這個藥臼,實際上那個時候兩用的,就是生活上,你比方説我們搗蒜也是用藥臼,就是形式是一樣的。這個實際上這個藥店大約産在宋代前後,有了藥店,有了藥店,這個藥臼就必備的,因為這個醫生開了處方,這個時候醫和藥就分開了,醫生他就不自己採藥了,就給病人開了處方,病人拿著處方到藥店裏去開藥,因此在處方上就註明要搗碎。

  藥臼的産生,大大減輕了醫生的勞動強度,到宋代時藥店的産生,承擔了中藥的製作工作,給中醫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條件。醫生可以更自由的開處方,而不必承擔搗藥、蜜制、醋制、土炒等繁複的加工。

  從最初用生鐵鑄的藥臼,到現代,2000多年的時間裏,藥臼也有了大發展,材質有銅、鐵、陶、瓷等各種,形制各異。

  這件珍藏在北京禦生堂中醫藥博物館中的藥臼,粗看來是鐵制,可是80余斤的分量,説明它絕不可能單純是鐵鑄就的,再次搜索藥臼的背面時,發現上面還鐫刻有“光緒19年、吉月吉日造”的字樣,在1893年,也就是光緒19年,曾發生什麼事情,在人們認定是吉月吉日的那天,鑄就這件藥臼,它記錄的是哪一段不能忘記的故事?


  在北京禦生堂中醫藥博物館裏,陳設著各種藥臼,有漢代石質的,明代青花瓷的,清代銅質的等等,相信它們都曾為治病救人奉獻過一份力量。不過要論起個頭,哪個都沒有光緒19年鑄的這個大。

  李經緯教授:根據他這麼大的形體來看的話,不是一個普通藥店,或者醫生自己所用的,而是要滿足傳染病流行的,那麼吃藥的人不是三個兩個,而是三五十甚至一百二百,這種情況下這種藥加工,搗就不是我三錢五錢,或者一兩,這個時候要用幾斤來搗,小的藥臼就適應不了這個要求。

  看來,在光緒19年的時候,曾有很多人需要救治,這個藥臼在當時,擔任了大批量加工草藥的工作,時至今日,我們已很難洞悉當時疾病蔓延的確切狀況。不過,在藥臼的一側,我們還是找到了鑄有事發地點的文字。

  “裏望莊”這行字告訴了我們,光緒19年時,在位於山西運城的裏望莊,有種流行性傳染病曾危及百姓,很多人發病。在這種情況下,醫生難以做到一個人一個人的來下處方,所以用大方劑,用大藥臼來批量加工,煎煮了以後分給大家吃。疾病最後想必是治愈了,而這個藥臼作為一段歷史的見證,留存在了北京禦生堂中醫藥博物館中。

  在博物館中,醫案、中藥、中醫用具等品類應有盡有,其中有的器物,在當年是實用器,到了現代要讀説明才知道是何用途。不過,每一件陳列的文物,都記載著一段醫者與病者之間的救助故事。這些中醫藥文物,都靜靜展示著傳統醫學的魅力,只是,關於這件藥臼,雖然已知它的年代、用途,可以對於它異常沉重的分量,依然籠罩著謎團。它,究竟是用什麼鑄就的?一段段文字,記載的不僅僅是一場疾病。

  這些牌匾,記載了一段段醫者的榮譽,禦生堂始創于明代萬曆36年,是有400年曆史的老藥鋪、老商號、老字號,原址位於山西榆次縣城,到清代時行醫遍及山西、河北、北京,這裝飾金彩的禦生堂三字,就是清乾隆20年皇帝親筆題寫的。端放在下面的藥臼,據回憶,是在瘟疫爆發那一年,裏望莊的醫生忙著開方子來救人,而尚未獲病的百姓,則自發開展了捐款救助活動。

  李經緯教授:是募捐的,大家捐的錢很多,那麼有黃金有白銀。

  捐出來治病的錢,多數是銅板,可也有一些銀元、金條等,數量遠遠超過了預計,有人建議,把治病用不完的錢,鑄個藥臼,一方面是可以紀念這次善舉,再者當時也確實需要一個大藥臼來給大家加工草藥。可是,工匠提出,這些錢,就是鑄十個藥臼也用不完呀!

  一時間,陷入了困境,沒有人肯拿回自己的捐款。

  不是有金鍋銀鏟之説嗎?的確,在中醫學中,使用金、銀等貴重金屬材質,可以幫助藥效更穩定的産生效用。就這樣,大家迅速達成了共識,將治病用不完銅、金、銀等貴重金屬,融化,鑄進了這個大藥臼中。

  奇跡的確發生了,在醫生的盡力救助下,裏望莊的每個人都喝到了藥臼裏搗出的藥,傳染病也逐漸停止蔓延,全部恢復健康的人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個藥臼,驚愕的發現,這個藥臼異乎尋常的重,加鑄在它裏面的金、銀等貴重金屬成分,使藥臼擁有了異常沉重的分量。

  如今,這件藥臼不再承擔搗藥的工作,作為一段歷史的承載者,它極具文物價值,安靜的珍藏在北京禦生堂中醫藥博物館中。

責編:藝術品投資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