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田園智慧

———— 犁頭變成倆 剪刀一丈八

CCTV.com  2009年02月21日 13:3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接陌生人的電話有時會讓你感覺不錯,一位廣州日報的記者給我打來電話,向我推薦一個好東西,説是可以去拍一下,仔細聽上一聽,覺得不孬,後來就根據他提供的線索去拍了,我也就這樣認識了雙向單華犁的發明人岳光恩,後來才知道那個廣州日報的記者不是外人,是岳光恩的女婿。

  岳光恩胖乎乎的圓臉,十分富態的模樣,見人帶笑,叫他不好叫,我要是叫光恩,聽上去挺彆扭,要是叫老岳,我又成了人家的女婿,有時候乾脆不叫,直接上來提問:你這是個啥東西?

  岳光恩發明的東西一點都不複雜,卻絕對稱得上巧字。耕地用犁,自古而然,不過有一個問題卻是始終困繞著農民,這犁是朝一面翻土的東西,要是耕起地來,就會出現兩種情況,如果你從中間往四週耕地,轉著圈耕,中間就會形成一個“包”,如果你從四週往裏耕,中間就會形成一個坑,這還不算,耕地都是朝一面耕,去的時候朝北,回來的時候就會朝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農民只能是在北頭由東往西耕地往北翻土,再跑到南頭來由西向東耕往南頭翻土,這從北往南、從南往北的過程純粹是白白浪費功夫,一來一回中間那塊地都給壓實了。要是解決這個問題到底能給耕地提高多少效率,沒人算過,老祖宗就這麼幹,本來挺麻煩的事情,好像是天經地義的,大家早已習慣了。

  岳光恩是農民,是農民就得耕地;岳光恩當過農機站站長,對搗鼓農機並不陌生。兩下裏一結合,就給解決這個自古就存在的不方便提供了條件,有了條件再加上岳光恩一股子鑽勁,原來的單項犁終於改變了模樣,還有一個名稱叫轉盤式雙向單鏵犁,它配套于手扶拖拉機上,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耕作效率顯著提高,岳光恩還給它申請了專利。

  與傳統器具相比,岳光恩新發明的東西可以提高效率一倍以上,對農機戶來説,用上它節省了油料,減少了工時,與傳統犁相比,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油料,每天可以多耕二到三畝地,還能提高土地耕作質量呢。岳光恩的發明一點也不複雜,連我這個門外漢一眼也能瞧明白,它是由兩個犁體通過一個轉向定位盤,自由旋轉,地頭交換單犁耕作,達到了地頭回轉來去同一方向翻土的目的,往北耕地的時候,用左邊這個犁頭,土朝西翻,到了北頭用腳一蹬,另一面的犁頭通過轉向定位盤轉過來,這時候你把手扶拖拉機掉個個,耕地犁開始往南耕地,用的是左邊這個犁頭,土還是朝西翻,這樣一來,不論你更多少地,土都是平整地朝一個方向翻,最大的改變就是多了一個可以轉向的犁頭,而且轉換的時候方便的用不著手,用腳來回蹬就能達到轉向換頭的目的,用上它縮短了傳統機耕中地頭回轉距離拉長,只要挨著往下耕就是了,再也不用兩頭來回跑空車了,這樣同時也避免了耕作機械在往返的途中壓板土壤的問題,而且還耗油費時等缺陷。用上它以後,不需在地中線打墑或地兩邊劈墑的耕法,它可以隨地塊的形狀,任意地在地邊起犁順次耕完地塊,特別是對小型、陡坡、畸形地塊的耕作,不會因為地塊長短不齊存在拉空犁的現象。一句話,啥樣地也能耕,而且都是朝一面翻土,要是以前,平整的地都能耕出“包”或者“坑”來,現在有點坑坑洼洼,來回耕上幾遍都平了呢。

  岳光恩還跟我介紹了他的雙向犁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對於地瓜、花生地的扶壟、耕作改以前的四犁為現在的三犁就可以完成了,岳光恩給我專門演示了好幾遍,由於犁頭是可以來回隨意轉向的,往北耕地的時候,土往西翻,回來的時候不用換犁頭,土就往東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壟臺,再往北耕的時候換過犁頭來,土還往東翻,一來一去再加一來,三趟,一個地瓜溝成了,要是過去犁頭只能朝一個方向耕地,來來回回最少得四趟,而且還要不停地在一趟溝的兩邊跑空車。轉盤式雙向單鏵犁換犁頭的時候只要用腳或者伸手推動定位銷控制桿,兩個犁頭就可以自動旋轉,交換位置,單犁交替耕作。調節犁的螺栓可以達到調節耕地深淺的目的,一般平耕田地或扶地瓜壟,可以將撥犁桿調至扇型齒板,這樣可以清除傳統機耕中無法解決的壟邊緣留20公分耕不透的空白地的毛病。

  這個節目在山東電視臺統審組統審的時候,總編室副主任高力民看了點頭説好,從農村出來的高主任懂得耕地,岳光恩的發明在農村的實用性他一看便知,他當時就説,這東西太方便了,農民最願意看這樣的節目,你們以後要多拍這樣的片子。説實話,我對這種用處大卻不複雜的發明很有好感,不複雜的東西容易推廣,不複雜卻用處大的東西包含著最多的智慧和發現,總編室的領導既然如此肯定,那還説啥,以後繼續發現唄!

  就在我努力尋找和發現那種在農村中有益於生産生活的智慧發明的時候,又一項發明闖入了我的眼簾,它同樣是點子巧,同樣是並不複雜卻解決大問題的那種,同樣是叫人一看就愛不釋手在農村很有市場的東西,而且,它與雙向單鏵犁是同樣一個發明人:岳光恩。

  岳光恩真不簡單,發明一個連著一個。這一回岳光恩瞅準了果農修剪果樹的剪子動開了心思,發明了一把長長的大剪子,叫“多向長柄液壓果樹剪”,要説這剪子有啥特別,咱得先説説過去的果樹剪都有哪些不方便,過去果農們修剪枝條,大部分為手動工具,總是手裏拿著那種剪刀彎彎的剪子,通過手力對果樹進行剪枝,咔嚓咔嚓的,有的時候枝條太粗,剪起來就很費事甚至還剪不動,而且由於不停地握來握去,時間長了手也受不了,每天剪上十棵樹的話,這手第二天就酸疼的沒法幹活了。另外剪枝的時候,身體還得不停地四處走動,即便這樣,仍然有不少枝條因為遠了高了夠不著,這個時候就得拿上一個梯子,梯子不輕,抗著它四處轉悠很耗費體力,有時候支上梯子進行修剪,還會碰斷枝條、果芽或碰落果子,無法達到果樹剪枝的要求。要説過去果農們會覺得剪枝這個活兒本身很累,沒人想到可能問題出在剪子上,這正是岳光恩的聰明之處,岳光恩經過仔細地觀察發現,如果把過去的剪子改上一改,或許就能給修剪果樹這個“累活”變成“輕活”!

  過去的剪子短,要剪哪兒手得跟過去,而且遠的地方高的地方夠不著,要是加以改進的話,得想法子把剪刀變成長的,這樣就不用再爬梯子了,高的地方遠的地方都能夠的著。過去的剪子必須要用手來握,不僅很容易疲勞,而且力量也不大,如果讓它用腳來踩力量一定能夠大不少,按照這樣的思路,岳光恩想著設計一種帶長桿的剪子,而且是用腳來踩的,不用手老是握來握去的,指哪兒剪哪兒,那感覺一定不錯,琢磨來琢磨去,岳光恩通過一年多的反復試驗,新式的剪子還真給他弄了出來。

  新式的長剪刀總重量十幾斤重,看起來沒什麼複雜的,可裏面的學問卻是不少。它由腳踏板、油泵體、液壓管、微型油頂、活絡把柄、拉簧剪刀、轉向節等主要部件組成。他是用腳踏式液壓為動力進行果樹剪枝,其剪刀的壓力強度可以達到200公斤以上,能剪掉兩年生長期、直徑2.5公分以下的果樹枝,這是傳統的果樹剪無法做到的。剪子的長桿是用可以上緊的鋁合金做成的,一節大概有一米多長,要多長就可以接多長,既結實有輕便。剪子伸出去方向不好把握,為修剪果樹枝帶來麻煩,岳光恩設計的剪刀可以調換方向,在剪刀的尾端設置一個轉向節,將剪刀向果樹枝上推拉就能達到理想的角度,不管任何方向的果樹枝,都能達到剪枝的要求。過去每天十幾棵的工作量,現在用上了長剪刀,一天可以剪上百棵呢,極大地減輕了果農的勞動強度,節省了勞動力,提高工效十幾倍,效益十分顯著。老岳的多項長柄液壓果樹剪刀適用面很廣,不僅能給果樹剪枝,也能在園林上用。高處不用登高,要是低了,也不用彎腰。大棚裏修剪桑樹,只要站在那裏,伸伸胳膊、跺跺腳,該剪掉的枝條就會喀嚓喀嚓地往下掉,遠不象以前那樣腰酸背疼的辛苦了。

  岳光恩向我介紹,在發明剪刀的過程中,最難的是剪刀的轉向問題,為此他試驗了好多好多遍呢,如今他的果樹剪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當地的果農對他的這一項新發明很感興趣,岳光恩説,他通過參加很多農機方面的會議,自己的新産品得到了不少果樹産區果農的青睞,曾經有雲南的客戶要求他供貨,他由於很多方面的原因給拒絕了,如今,岳光恩面臨的問題是資金緊張,不能迅速擴大規模,再有就是在營銷方面缺少經驗,本來都覺得是好的東西,怎麼才能迅速走向四面八方換來效益呢?

  第二次採訪岳光恩的時候,他明顯比上一次採訪的時候胖了許多,臉色也好,身穿老頭衫、燈籠褲、布鞋,看上去十分舒適愜意的樣子,我想他一定從他第一項發明裏賺了不少錢吧。聽岳光恩説,他的果樹剪刀市場更大,就拿果樹産區棲霞來説,幾十萬畝蘋果樹,要是一百畝用上一個他的剪子,可也是不得了的大買賣。岳光恩的的確確從他的發明中嘗到了甜頭,不過在我看來,從人們的生産生活入手,去發明高效實用的東西,這條路絕對走對了,只是岳光恩還遠遠沒有發現,好東西經過市場經營所能夠帶來的不可想象的效益空間。

責編:鄉約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