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論節目主持人的新聞操守

CCTV.com  2007年12月13日 12:44  來源:  

  古希臘哲學家羅塔哥拉説:“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是至理名言。電視的大眾化、通俗化、廣泛化的特點,決定了節目主持活動中的素材收集、題材取捨、主題提煉、結構安排、風格追求以及其他審美要求和藝術構建,總要隨著觀眾不同層次、不斷變化的需求而不斷調整完善,沒有一定之規。然而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卻要始終體現穩定的欄目定位、相對固定的個性彰顯,這需要主持人除了要準確客觀地報道事件發生過程,更要學會通過事件的因果之間、事件與事件之間、事件的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邏輯關係,來把握本質,揭示報道內容的發展方向,這是一個節目主持人能否成功駕馭節目的根源所在。主持人敬一丹説“走過初級階段的主持人,便不再刻意研究某個詞句、某個姿態,而更注重自己的整體狀態。”的確,在我們追求話語、服飾、舉止、神情等個性化魅力與特徵的過程中,決定著質的穩定性和確定性的所謂整體狀態,來源於節目主持人的新聞操守。

  新聞的真實性與真實表露

  有人説電視的第一本質在於對新聞的傳播,那麼新聞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滿足人們的知曉欲,而真實便是新聞的生命。電視傳播要求節目主持人做到對事實的還原,這種還原是否具有感染力,取決於主持人是否緣事而發、有感而發。眾所週知,一個人的氣質性格是由人對於周圍現象的不同態度所決定的,而這種態度是由現實的影響、周圍的環境、直接參與事件而形成的。羅丹曾説:“只要注意一個人的臉,就能了解一個人的靈魂”。觀眾是要讀主持人的臉的,主持節目的過程中,他所表現出的對節目獨特的理解與表達方式,是其精神個性的外化,這要求主持人對報道內容有直接的價值判斷和真切的感受。

  農業報道中有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四季歌,唱好這四季歌是農村節目主持人的本分,説起來這不算太難,時間長了便可信手拈來:“觀眾朋友你們好,又到了穀雨時節,農諺説的好:穀雨時節種谷天,南坡北洼忙種棉。今天我們就給您介紹一種彩色棉。”電視屏幕前主持人與觀眾交流中的表情、姿態、語音、語調等等非語言符號,真實地表露著節目主持人的內心活動,與有關報道內容的各種信息一起充分地展示在觀眾面前,同樣一段話語,如何説的質樸而具有親和力?一聲問候、一段農諺、一則故事如何説的春風化雨、娓娓道來?一絲微笑、一個眼神、一個手式如何能夠做到分寸適度、打動人心?信手拈來的主持詞説出來容易,説出門道來卻是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功夫。這需要主持人具有對新聞事實真實的認識與理解,也需要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能夠有真實的感受貫穿始終。在微山湖採訪時,我同一位放蜂人在湖邊的帳篷裏同吃同住,身上被蚊子咬了一百多個包,兩條腿都被撓爛了,真實地體驗帶給我的是對放蜂生活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在人們的印象中,放蜂人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就在我見到陳宜鬥之前也是這樣想,而在微山湖畔,當我與這位放蜂老人共同渡過幾天放蜂生活之後,卻深深地被他精湛的技藝、執著的追求和樂觀的人生態度所感染,我想説:他的生活是精彩的”。真實立體地展示報道事件中的所思所想,你的喜悅,你的急切,就會被理解被接受,你的一顰一笑才能引起共鳴。

  傳播學家們説:“世界上沒有純客觀的報道。”不錯,人們想要報道什麼,這本身就是思想的産物,主持人語言的準確與鮮活,情緒的流暢自然,事實的選擇運用,都會有主觀情緒與感受的滲入。一般情況下,主持人節目是以事實作為表述的載體,通過事的來龍去脈引導人們探究事物的因果關係,與此同時,隨著畫面的旁白,主持人的採訪和尖銳的質詢以及深刻的評説有機結合,構成了論點論據相結合的定向推進論證過程。在精心鋪設的邏輯鏈條背後,人們會始終感受到一種一以貫之的觀點的存在。同樣是香港回歸,中央電視臺的主持人報道: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後,港人生活如常,過渡平穩。英國媒體則報道:7月1日香港人的一切跟過去沒什麼兩樣,沒有出現大陸人那種愛國狂熱。我想沒有人否認這兩條新聞的真實性,但中國新聞立足香港政權過渡平穩,意在反映港人對一國兩制充滿信心,英國的新聞卻立足港人無回歸熱情,意在暗示港人留戀英國的殖民統治。

  我是主持農村節目的,在下鄉採訪過程中常能聽到這樣一首詩:“朝辭賓館彩雲間,千里採訪一日還。群眾呼聲聽不到,小車已過萬重山。”我以此詩為戒。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坐在農家的炕頭上,同農村大叔大嬸啦一啦,最有可能聽到農民真實的心聲。我知道,節目主持人真實地流露、質樸的由來,源自對農村生活的深刻而細緻的體味。對真實性的恪守,對真實感的把握,是主持人能否流露真情實感、能否打動人心的基礎。

  新聞敏感是個性化的前提

  公路上的車禍,天橋上的乞丐,是真實的但不一定有價值。而節目主持人只有在不斷傳播具有新聞價值的事實中,才會構成語言的表現力,才會形成具有影響的個性魅力。這需要一個節目主持人具有一定的新聞敏感。新聞敏感是一個人發現和識別新聞價值的能力,它表現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是對所報道的事件一種迅速、綜合的反應判斷能力。節目主持人在鏡頭前與觀眾進行思想交鋒、信息傳遞時,新聞敏感作為基本的素質,是主持人交流、採訪、表述、發揮的基礎,是形成個性化的前提。

  節目主持人要體現個性化的觀點,必須要説出自己想説的話,這樣才能體現個性化的氣質形象和語言風格。“文為物,自然靈氣,恍惚而至,不思而至。”在很多情況下,主持人是在沒有太多準備的時候進行採訪或對觀眾進行介紹的,需要主持人能夠迅速判斷事物的典型意義和指導意義,能在事件現場眾多的事實中,迅速判斷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實,能判斷事物是否為群眾所普遍關心和感興趣,“有時候機遇帶給我們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有那些很有理論造詣、新聞敏感的人才能看到小事的意義所在”。也就是説,知道該説什麼,主持人才能進行成功的表述。而不知道該説什麼或分不清主次,個性化主持無從談起。

  節目主持人的個性發揮是以對所報道的新聞事實的選擇和衡量標準為前提的。傳統的選擇新聞價值的標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興趣 、影響、接近、及時、顯要、異常、衝突。隨著大眾傳播方式的多樣發展,出現了“生活方式”報道形式,新聞價值要素又得以濃縮和補充。1984年,美國出版的《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寫作與製作》一書,將電視新聞的價值要素歸納為四個:影響、興趣、信息、可視性。我們發現這四個要素是圍繞著現代電視傳播的功用而形成的。現如今,提供信息、溝通社會、服務觀眾、指導生活是電視各檔節目的準則。以上新聞價值的4個要素同這些具體功用的發揮是密切相關的。新聞價值標準從傳統到現代的變化反映了新聞價值觀念上的發展,新聞判斷力作為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素養是根據時代的發展、觀念興趣點的更新,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和提高的。“如果一個城市聰明而有效地處理了垃圾,成為新聞評論的對象,那時因為可能有太多的城市沒有成功地處理垃圾,這些廣泛意義的負面背景,就自然成為可以引入的參考因素”。這兩年,在主持採訪過程中,我一直對無公害生産一事比較關注,關於無公害農産品的市場、生産技術、制約因素等情況的思考,使我認識到關於無公害生産觀念的宣傳是頭等大事,這是一件持續長久、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系統工程。自從歐盟實施了綠色壁壘後,我國的大量農産品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茶葉受到了最大的衝擊,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我在浙江龍井村採訪時,便從茶農、茶商的觀念入手,採訪中始終扣者觀眾的興趣點:名村、名茶、效益、市場。注重表述有效信息:國家863計劃推廣産品。著力渲染生産無公害茶帶來的整體影響。正是因為始終敏感於報道內容的價值所在,才會使得採訪表意深刻、自然流暢,主持語言巧發微中、至言不繁,“多少年來,龍井茶以色、香、味、形四絕而著稱於世,增加産量始終是龍井人增加效益的前提,這兩年,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

  新聞敏感對於個性化的形成還在於它注重比較與預見,使指導性、前瞻性的有效信息與主持人獨特的表達方式、人文關懷相結合,對觀眾形成強有力的震撼。新聞敏感一般表現為一種頓悟性的思維活動,作為一種職業嗅覺,它能充分調動節目主持人的綜合素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識以領之,方能中鵠。”使準確深刻的認識與主持人獨特的氣質形象和諧統一,最終形成完美的個性風格。

  立體的新聞思維觀

  電視線性傳播的特點制約著觀眾只能按照時間順序來閱讀,而不可能向看報紙那樣能夠翻閱重讀,因此事件的播報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情況下,節目主持人要有對整體的新聞事實與背景一個俯瞰全局的觀察與判斷,所謂“提領一頓,百毛皆順。”有了宏觀的觀照,才會有正確的微觀應對,作品的氣韻疏密,敘述的張馳節奏,結構的輕重緩急,需要節目主持人有由表及裏、由外到內的提煉,要有超越形式和內容平面性、片面性、孤立性的佈局過程,也就是説,作為節目主持人,要有立體的新聞思維觀。

  在我們拍攝農村致富能手的時候,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對致富的原因進行簡單化的定義,有時更是為了便於具體操作,還往往擇其一而不及其餘。 而表現在新聞報道上,“新聞點”“視角”就應當多一些“立體的新聞思維觀”。要注意將致富的結果與它的歷史、與它的周圍環境進行比較,並在比較的過程中與它取得成功的具體措施聯絡起來,比如一位致富的農民,既搞種植又搞養殖,還不斷引進新品種,那麼他有沒有種養殖的絕活?引進的新品種都有哪些優點?種養的産品如何與市場對接?在加工、包裝、運輸、儲藏等方面是否有過人之處?這種多側面、多層次的新聞思維觀,也將使新聞報道發掘出令人信服的道理來,真正給觀眾以指導性。而體現在採訪主持的過程中,會使你與被採訪者的交流主題明確、深刻豐富,不斷揭示出聞所未聞的新特點來。

  立體的新聞思維觀還可以使節目主持人在把握報道事實過程中,巧妙地設置結構。現在受眾缺少的已不是獲取信息的渠道,而是對信息的有效梳理、整合和深度加工,視角的不斷創新、素材的巧妙安排,恰恰就是對新聞資源進行有效梳理和深加工的過程。“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從觀眾對事實真相的渴望出發,不斷展示事件的不可預知性,將材料組織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正是主持採訪的魅力所在。有嘎然而止且含義豐富的導語,有讓人一打眼就能投入進去、欲罷不能的生動情節,才會使人産生意猶未盡的那種審美愉悅。在不久前我採訪製作的節目《王學文的綠色夢》中,開頭的導語便設置懸念:“出道題,考考你。買菜怎麼買?有人跟我説這買菜得買帶蟲眼的,蟲子敢吃咱也沒事,再就是得聞聞看有沒有農藥味,這買韭菜的買發蔫發黃的,不能買太肥太綠的,你看,如今這農藥殘留都把人嚇成什麼樣了。有沒有一種簡單的辦法能滿足人們方便快捷的檢測要求呢?陽谷縣農民王學文告訴你:有!”而節目的一開始又是出乎意料,一位與王學文素不相識的大娘前來道謝,感謝他為社會做了一件大好事,襯托發明的社會意義,引起大家的關注。然後主持人帶領觀眾進入王學文的家,從參觀一貧如洗的家中開始採訪王學文的發明,使發明成果神奇特殊的功能與發明環境形成鮮明的對照。最後是介紹王學文辦廠,産品供不應求,並已有共商部門拿者檢測器在市場上清理了很多藥殘超標的銷售者,表現出産品廣闊的市場前景。節目中主持人看似隨意的發現、介紹與提問,使得觀眾興趣盎然,這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結果。如今是網絡時代、遙控器時代,受眾對媒體的一分一秒都很苛刻,節目主持人如何用立體的新聞思維觀,巧妙地利用疑問、感嘆、驚訝、煽情,環環相扣地組織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是當今節目主持人不得不面臨的新的挑戰。

  立體的新聞思維觀可以賦予節目主持人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在宏觀定位準確的情況下,一種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思維發現過程,會使主持人面對蕪雜的感性事物,清楚地把握整體中的內在聯絡,準確地辨別一些突發事件所能夠表現的主題,也能夠判斷同一事物中哪些事實最有價值,從哪個事實著手作切入點去報道。它表現在現場觀察中因事因人的有感而發,也表現在採訪報道中因人因事的茅塞頓開。立體的新聞思維觀能夠使主持人善於發現所報道事物的特點,新品種“旱稻2號”,耐旱、耐鹼、産量高、品質好,在全國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的時候,耐旱無疑就是它最有價值的特點。立體的新聞思維觀還能夠使主持人能夠捕捉新聞事實中生動感人具有表現力的細節,“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需多。”在拍攝《山雞蛋金蛋蛋》節目時,主人公竟與送雞蛋的農戶吵了起來,很多人勸我們暫時回避一下,而主持人卻及時地介入並採訪,抓住了現代農民有著極強的質量意識與品牌意識的生動細節,使報道一下子增強了感染力。

  節目主持人在屏幕中主要體現的是他的形象、神韻,那其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諦究竟是什麼?這是很多主持人一直在思考、甚至還要思考下去的問題。出水才看兩腿泥!在豐富的實踐大潮裏,這樣的思考雖然常常是搔首問天、寥寥苦語。然而它卻能使節目主持人自身所構建的理論體系,不斷趨於嚴謹深入,也會使節目主持人的認知與感悟經過有效整理、積累和沉澱,逐漸形成穩定的風格魅力。“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在新聞的意義以及它所蘊含的理念,正在成為從業人員基本素質的今天,時代氣息濃郁的新聞操守,會使節目主持人在主持採訪過程中,語言生動豐富、神情真實引人、思想準確深刻。

責編:鄉約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