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説者千鈞力 聞者始動衷

CCTV.com  2007年12月13日 12:43  來源:  

  電視是一種苛刻的鏡頭藝術,觀眾會通過直覺的觀形、查神、聞聲等審美觀照,判斷他們眼中的主持人,因此,節目主持人的形象對節目的成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説一個農村專欄節目的主持人,應該具備怎樣的形象,我實在説不好,但我知道,欄目對主持人的要求不僅僅在於情緒強弱的把握、節律齊散的處理、流程張馳的駕馭,他還應該做到外觀形象、氣質形象、聲音形象、人格形象的和諧綜合,這體現在主持農村節目的過程中,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看好節目的要求

  特殊的觀眾群體有著共同的審美取向,年輕人喜歡活潑瀟灑,老年人喜歡寧靜安祥,體育愛好者喜歡跳躍動感。而主持農村節目恐怕就得要帶點“土”味了!這“土”味不是憨也不是傻,而恰恰是該節目對主持人的要求,一位觀眾在信中寫到“你主持的節目有那兒一點‘土’味兒。我生在農村,長在農家,‘土’味十足,而農業節目主要面對的是‘土’裏‘土’氣的農民,他們的生活積澱,要求他們的節目主持人,必須以他們的方式、形式、態度甚至意念去把他們需要的東西傳達給他們。因此我就很喜歡你主持的節目。”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新聞規律的要求、政策的要求、欄目定位的要求、觀眾的要求,才能使自己與主持的節目內容相得益彰。

  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主持人要努力追求樸素、平易、親切、和善的形象氣質,在播音語感的把握上要準確貼切、細膩豐富,主持語言要真實由衷、莊諧並俱。在用詞上多用口語詞、響聲詞、象聲詞、感情詞和雙聲疊韻詞,在句式上流暢自然多用簡短明快的句子,修飾語及並列成份不要太多,句子中間句子之間,平仄聲的交錯使用要有起伏、有抑有揚、抑揚頓挫……。

  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主持人不僅要用形體和語言介入節目,更要以自己的思想意識,以及自己對農村生活的獨特認識和感受駕馭節目,列夫托爾斯泰説過“藝術是這樣的一項活動:一個人用某種外在的標誌(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語言)有意識地把自己體驗過的情感傳達給別人,使別人也能體驗到這種情感”。節目中曾有這樣一段主持詞:“不用化肥不用農藥,肥城市過村鎮的農民採用有機栽培方式生産的蔬菜,成了國際市場的搶手貨,打個比方説,別人的菜賣五毛,而他的菜賣七毛,你説這事怪不怪”。如果沒有對農村生産生活的了解,沒有完成與農民情感上的溝通,沒有與農民朋友靈魂意識上的貼近、理解,這一句普普通通的問話無論如何也説不出那種具有農民親兄弟似的“土”味來!

  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主持人還要根據特定的節目內容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表情,喜悅!莊重!沉思!驚呀!過渡得自然流暢,情真意切。羅曼羅蘭説過:真誠,只有大的真誠,才能把人引向崇高。也只有真誠,才能使你無論在3.15打假特別節目還是三下鄉晚會、揭批法輪功還是國慶50年報道中,情緒舉止把握的恰到好處,因為真誠的流露是最自然的表現形式,它能準確反映你的個性特點,也必將被大多數觀眾所接受。

  説好自己的語言

  節目主持人作為一種職業,自有其職業的規範:面目端莊,舉止大方,口齒伶俐,善於交流,表情親切,思維敏捷,長于表達,知識豐富,易於溝通……。但所有的主持人都規範成一個面孔,一個腔調,這當然是不足取的,因為失去了個性,規範便無所依附與表現,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應在遵循統一行為的前提下,努力突出“我”的形象,尋找自我的位置,正如趙忠祥所説:要在屏幕上樹立一種毫不矯飾的自我而又不完全是自我的“我”!這要求主持人説好自己的語言。

  説好自己的語言要求主持人以個人獨立的思想意識和對農村生活獨特感受為動力去主持農村節目,主持人的個人因素才會滲透進節目的每一個細節胞,並與節目血肉相溶、相生相長,形成自己的風格,為個人找到一種準確的表現方式是一個主持人能否被觀眾接納,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風格的形成是在長期主持節目的實踐中表現出的穩定的個性特徵,美國著名主持人靳羽西説:我所具有的東方味是我成功的秘密武器。這需要不斷地實踐,探索與總結,一切模倣、虛俘的個性偽裝都無濟於事。”

  説好自己的語言,要求農村節目主持人有較好的知識修養。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面對農業的多樣性、農村的複雜性、農民的多層性、環境的多變性,一個農村節目的主持人必須對複雜的問題加以分析,要有觀點,也正是如此,除了新聞專業知識外,宏觀的政策走向、農村文教衛生知識、農業政策法律知識、農村經濟、農田水利、土壤肥料、曆法節氣、文化風俗等知識主持人都應有所了解,羅蒙諾索夫曾説:認識模糊,説出來也模糊。在主持節目時,對相關的知識多了解一分,對感覺的把握與情緒的駕馭便會深入一分。

  説好自己的語言,要求主持人要有深入生活的經歷,做農村節目免不了要翻山越嶺、走村串戶,會遇到風霜雨雪、蚊叮蟲咬還有霧天的危險、雨天的泥濘、無休無止的下鄉出發……。記得有一次,採訪鄒平養牛的寇大嫂,不知不覺已到了吃晚飯的時候,一進飯店,服務小姐便捂起鼻子,再一瞧,真感到無地自容,原來人家高檔乾淨的地毯,已被自己踏上了最難清洗的牛糞,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説,咱這雙走鄉村的腳啊,啥樣的牲畜的糞便沒踩過?艱苦的磨煉,會使你在主持過程中能夠言之有物,較為容易地做到質樸平實、講農家話説農家事,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爽直坦誠,實實在在。你想呀,目中有人,心中有情,以情感人,自然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站好採訪的位置

  對於不同的人來説,發現、感受、體驗,以及截取生活的角度、方式都有不同,體現在藝術表現上也會大相徑庭,面對同樣的一片鄉村的土地,作家柯羅連柯看到了善良寧靜,畫家梵高感受到了抽搐痙攣,音樂家貝多芬卻聽到了不屈于命運的強勁呼喊……。那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在幫助農民奔小康的基本定位中,面對農村改革風起雲涌,農村新鮮事層出不窮,一個農村節目主持人該如何鎖定方向,選取並把握報道題材呢?這需要站好採訪的位置。

  學會提問——一個稱職的採訪者,首先應該學會通過指向明確的提問,打開問號,記得在一次生薑大王比賽中,我曾問到一個農民為什麼不參加評獎,他只回答“我種的不夠大”,而當我換一種問法問他看到別人捧回29寸大彩電是不是眼饞?在種植上差距在哪時,他卻滔滔不絕地大發感慨!提問的切入點應該從節目的立意出發,以具體為宜,節目主持人在進行新聞採訪之前,不妨從多個角度作些設想,也好在採訪中從容提問。

  善於傾聽——採訪既是有備而來,創意在先,就該知道什麼符合觀眾的要求,什麼離題較遠,而且有時被採訪者的某段談話即便與本次採訪並無大的關聯,卻可能由此引出新的採訪報道線索,或許這當中也有值得開採的“富礦”,在平邑縣採訪地方鎮果業加工時,我無意中聽到當地由於進行果品加工,帶動起制罐制蓋、運輸服務等産業,而且還能使果皮變廢為寶等情況,於是,《小鎮專吃果品 帶起百業興旺》的新思路油然而生。

  細心觀察——看與不看大有不同,是看表面,還是帶著問題看體現到節目主題上更是相去千里,一個稱職的節目主持人在採訪中不應只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應是由表及裏,靠自己敏銳的新聞洞察力,去分析,去發現,去篩選,以便在較為宏觀的新聞背景中尋找有價值的新聞。在棲霞市採訪蛇窩泊果品批發市場時見到的只是繁忙的收果銷果場面,這其中有什麼新聞嗎?有!你瞧:今年農民賣果用的筐為什麼全部加上了牛皮紙?而收果農民撿果時為什麼象拿瓷器一樣小心?這不説明農民的質量意識、效益觀唸有所提高嗎?再看看,一個好好的大紅富士蘋果,由於有了一個小小的斑點,立刻變成了三級果,每斤的價格相差五毛錢,好果必然賣好價,現實早已叫果農們在後期管理上不敢掉以輕心了。大市場的後面,體現的是當代農民的市場意識。節目主持人新聞採訪過程中應該學會居高臨下地對報道選題進行全局性的觀照,將其融入特定的社會大環境中,見微知著,這樣才能拓寬採訪者的視野,賦予我們的報道的新聞以應有大氣。

  齊魯鄉村山河秀麗,物産豐腴,齊魯農民勤勞耿直,渴望富裕,這是一個農村節目主持人內心深處創作動因與靈感的源泉。主持好農村節目,要深入鄉村,了解農業,走近農民,要時時留意社會縱情民生。古訓有雲:“吾日三省吾身”。——只有這樣不斷的自視和努力,才能派生出常新不衰、感人心魄的生命態勢,才能使我們的主持形象與所主持的節目發出它新聞報道的最強音。

責編:鄉約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