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田野智慧

——粉筆救了絲瓜大鎮

CCTV.com  2007年12月13日 12:28  來源:  

  “菜種多了賣不出去怎麼辦?哎,有辦法,作廣告啊。作廣告又沒有那麼多錢怎麼辦?這,可就難辦嘍!不過呀,人家棗莊市山亭區半湖鄉務後村農民卻想出了高招”。當我來到棗莊市半湖鄉務後村的時候,我心裏還是在犯嘀咕,那滿山遍野種植的絲瓜,竟是靠著小小的粉筆,寫出了一個大市場。

  半湖鄉務後村農民有種植絲瓜的習慣,這絲瓜好管理,不佔地兒,産量還不小。不過,隨著産量的不斷增多,銷售又成了老大難的事兒,多的時候賣不出去,有人就蹬著自行車、三輪車一趟趟地到棗莊市場上去賣絲瓜,幾十里地就那麼騎過去騎回來,換來的,往往還頂不上個功夫錢!務後村的一位大爺跟我説,那時候費勁巴力、起早貪黑地去賣絲瓜,有時候一毛多錢一斤都不好賣,跟白送差不多了。

  怎麼辦?這絲瓜還種不種?種出來又咋想法賣出去?全村的絲瓜多了,這事兒牽扯的面可挺大,不坐下來好好合計合計是不行。一天夜裏,天兒很熱,正是下絲瓜的七、八月份,村幹部邀請幾位從事蔬菜運銷的大戶,在村委辦公室的房頂上擺了個茶几,那兒涼快兒,大夥兒倒上茶、點上煙,專門就絲瓜銷售的事兒展開了討論,話匣子一打開,啥點子也能想出來。有人想著往大城市裏的大單位去送,可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是説送就能送的啊。有人乾脆説不能再種了,可不種絲瓜又種些啥呢?村裏一位頭腦靈光的小夥子隨口説了一句:咱們得作作廣告,上報紙、電視什麼的,把咱村的知名度、咱村的絲瓜打出去。嘿,真是站著説話不嫌腰疼。那廣告是説説就能作的嗎?你全村的絲瓜加起來也作不了幾次!等人家見了廣告來買你的絲瓜了,怕是還賺不回個廣告費呢。見過世面的運銷大戶一啦廣告費,這作廣告的事兒差點兒就泡了湯,不過,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廣告是死的,辦法是活的嘛!啦著啦著,一種省錢的廣告便叫他們給想出來了。

  一位長的瘦巴巴的老人喝了一口茶,一語驚人!“我看,咱們可以作作粉筆廣告嘛”。啥叫粉筆廣告?嗨,就是拿著粉筆在路口、在電線桿子上、在過往的大貨車上、在菜市場裏的墻壁上寫出的廣告唄。粉筆廣告這詞兒一齣,一下子大夥兒可就來了精神:“對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呢?這粉筆廣告省錢啊,我就經常見過”,這一位話音剛落,那一位繼續補充:“要寫啊,咱們就去周圍的大型的蔬菜批發市場去寫,在那些去南方、去東北的大型貨車上寫,這樣的效果肯定好”。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夥兒看來對粉筆廣告的事兒産生了共鳴:“對,對,還有咱村路上那些電線桿子一定要寫上”。“要寫就得把咱村的地址寫上,還有聯絡電話和價格”。大夥兒你一言我一語地越啦越興奮、越啦越細緻,最後確定了廣告語:“半湖鄉務後村絲瓜大豐收,有意者歡迎洽談。電話…,地址…。”別説,廣告詞寫的中規中矩,還真有那麼點樣。廣告詞都寫完了,還有啥事兒沒有?突然有人問了一句:“寫粉筆廣告要不要辦什麼手續啊?”這話算是把大夥兒問住了,要説粉筆廣告算是亂寫亂畫,肯定不合規矩,可作廣告這樣的事兒該歸哪些地方管呢?廣告咱可沒做過,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相互之間搖了搖頭,不知道。

  鼻子底下有張嘴,不知道可以問嘛。經過一番折騰,務後村的幹部們得到了當地工商部門關於粉筆廣告的默許,有了上方寶劍,很快20位能寫會畫的年青人叫來了,每人到村小學領上一盒粉筆,帶上乾糧,分頭到嶧城,棗莊,滕州等地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繪製他們的粉筆廣告去了。三輪車在路上顛簸,一路上凡是顯眼的地方,大筆一揮,務後絲瓜的字樣便躍然墻上,就這樣茫茫活活地下來,手上、身上、臉上都是各色的粉筆灰,雖説有些狼狽,但你不得不承認,那可都是咱務後村的第一批廣告人呢。

  書寫粉筆廣告的時候,大夥兒都很注意在蔬菜批發市場裏的那些長途大貨車上留下字跡,大貨車跑的遠,絲瓜豐收的信息也相應的傳播的遠。可貨車不比電線桿,每寫一條廣告都得經過人家大貨車的司機的允許,遇到脾氣好的司機你乾脆啥話別説,麻利地抓緊寫上算完。也有脾氣不太好的,但人家的貨車是專門跑大批發市場的,那就得費上一番週折,給人家買煙買瓜,好話説盡,別説這些年輕人還真有些外交能力,把務後説的挺慘,人心都是肉長的,一般情況下那些大貨車司機也不是鐵石心腸。我在當地的一個蔬菜批發市場上就問到一位大貨車的司機,人家司機説的挺實在:“我看他們挺不容易的,就算是幫個忙,寫就寫吧,要是有人對廣告感興趣,對我們運輸的生意也挺有好處”。

  就這樣,天南海北的大貨車,帶著務後村的流動廣告開走了,還有那些墻上的、電線桿上的廣告,在炎熱的夏季裏昭示著過往的行人。三輪車突突突地開回村裏,大夥兒的心裏直打鼓,如此這般忙活一通,換來的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半湖鄉務後村的村民任誰也想不到,不到一個星期,蘇州,杭州,上海等地的蔬菜批發商便把電話打到村裏,電話裏,務後村的村幹部激動地忙著介紹絲瓜的品質和價格,又過了幾天,第一輛加長的貨車開進了務後村。面對我們的鏡頭,村支書有些自豪地給我介紹:“當天每斤六角錢的價格賣了五、六噸,當時棗莊市場才三毛錢一斤”。正值絲瓜豐收的季節,粉筆廣告寫出了一個廣闊的市場。打那以後,收絲瓜的貨車算是認準了半湖鄉務後村,差不多平均每天收8000-10000斤,一口氣兒連收了57天,寫粉筆廣告後平均每畝多賣了500、600元錢。

  很快,粉筆廣告帶來的效應,化成當地農民與各地市場、批發商的頻繁往來。由於這裡絲瓜的批發價格高於棗莊各蔬菜批發市場的價格,連棗莊各市區的絲瓜也紛紛雲集務後村呢。當地農民為此編了一條順口溜:“條條大路通小康,千萬別小看了絲瓜秧”。由於市場供不應求,務後村農民最大的問題從銷售難變成了應酬生産難。半湖鄉人多地少,當地村民就連這河道兩旁也利用上,用來種植絲瓜了。七、八月份的務後村是絲瓜的世界,河道上方密密地挂滿了絲瓜秧,我從房頂上拍攝務後村的全景,到處是蔥鬱的瓜蔓,一片片金黃的絲瓜花從遠處看上去,煞是好看。荒灘,荒坡,房前屋後,麥田套種……,一切能利用的地方都能見到絲瓜,廣告打通了銷售渠道,半湖鄉大部分行政村都被帶動起來,種上了絲瓜。銷售旺季,這裡每天能賣上三、四萬斤絲瓜,平均價格按五毛錢一斤算,每畝絲瓜少説也能收它個三、四千塊。節目拍攝到這兒,我也來了精神,和棗莊電視臺的李名山老兄脫了鞋,站在河道中央的淤泥裏拿著話筒出開了現場。我記得很清楚,斑駁的光影中,當時河道中央挂滿的絲瓜顯得翠綠油亮,遠處模糊的絲瓜花在我的背後像點綴的繁星。我相信,我們哥倆可能是都被人家務後村村民的聰明才智打動了。

  有了粉筆廣告,半湖鄉很多農民因此發了絲瓜財,原來的絲瓜大鎮成了棗莊市有名的絲瓜銷售中心,現在大夥兒更加意識到了宣傳的重要。鎮上的宣傳委員激動地對我説:“如果不作廣告,這絲瓜根本賣不出去,宣傳太重要了”。鎮黨委書記更是善於總結:“絲瓜子種在山溝裏,與大市場、經銷商聯絡的手段是什麼呢?我們現在意識到是宣傳,而且不是單一的宣傳。現在,我們已著手利用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當地農産品的知名度,儘快增加農民收入”。

  粉筆廣告的故事拍攝播出的都很順利,我的心裏卻一直有一個疙瘩,拿著粉筆四處寫廣告,我總是擔心引起誤導,拍攝前後我都給有關部門打過電話進行諮詢,我知道,對於半湖鄉務後村的村民來説,這粉筆廣告的做法省事兒、省錢,效果極佳,救活了當地的絲瓜種植,算得上是聰明之舉。可電視一播出,滿世界的墻上、電線桿上、貨車上都是粉筆廣告也不是那麼回事,臨沂市工商局的一位同志在電話裏跟我説,這種情況必須到當地的工商部門申請登記,我記得他還告訴我,好像有一個相關的規定馬上就要出臺,粉筆廣告的效果的確是不孬,不過要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説,還是規範些更好。

責編:鄉約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