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田野智慧

——蘋果套啥?套瓶!

CCTV.com  2007年12月13日 12:27  來源:  

  剛來山東電視臺新聞部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面臨著很大的障礙,那就是手頭沒有新聞線索。這真是一種非常難受的感覺。那段時間,只能靠著組裏的領導和同事們的“接濟”勉強過活,新聞部新聞部,一個沒有新聞線索的記者在這裡生存的艱難可想而知。沒有新聞線索的原因有二:一個是沒有報道實踐,各有關部門、基層電視臺、各地市、各鄉鎮沒有熟人沒有朋友,因此也就沒有新聞來源,沒辦法,到了新聞部幹上了記者這個行當,你就的經歷這樣一個漫長的積累和實踐。再一個也很重要,那就是由於沒有報道功底,兩眼一抹黑,沒有一雙明亮的新聞眼,隱含著新聞價值的各種新聞事實有時真的來了,恨不能撞的耳朵眼睛生疼,也楞是發現不了,這不能怨天尤人,怪就只能怪自己學藝不精。

  等到幹了幾年下來,熟人逐漸多了,線索也不那麼缺了。可還是犯愁,愁什麼?愁沒有好的選題,那些驚天動地、振聾發聵、精彩奪目、繞梁三日的選題咱咋就碰不著呢?總琢磨這樣的事兒,心裏就跟貓抓的一樣急,久了,整的人跟特務似的染上了職業病,走哪兒眼睛都跟鉤子似的,別人拿了一雙草鞋進來,馬上就湊上去打聽,哪個村産的?進超市了嗎?銷得怎麼樣?都銷售到哪兒了?還有其他樣式嗎?是不是解決了當地稻草轉化的問題?生産製作的農民是不是都發了?一溜問題把人家問的直髮蒙,這人神經病嗎?這不就是一雙草鞋嗎?嗨,你瞧瞧。

  一直以來的那種執著也使我受益匪淺。那一天,我在機房匆匆走過,合音間裏傳出了一位播音員優美恬靜的播報聲,就在經過合音間門口的那一剎那,“高青農民在每一個蘋果上都套了個瓶……”,一句話悠悠的傳來,什麼什麼?是瓶、瓶嗎?我立刻停腳鑽進了合音間。是瓶,沒錯。原來是淄博電視臺往我臺傳的新聞片,鏡頭上,蘋果樹剛剛挂果,一個個锃明瓦亮的玻璃瓶挂在上面,瓶子透明乾淨,小蘋果崽兒安靜地睡在裏面曬太陽,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嘿!這事兒新鮮。種蘋果的咱可見多了,這套白袋、套黑袋、套雙層袋、套浸藥液的袋我都見過,套瓶?為啥?

  幾天后,我扛著機器來到了高青縣唐坊鎮的大片果園,蘋果這時候還跟雞蛋差不多大,按説拍攝起來不太上鏡,可我的心裏挺著急,早嘛早地趕來一探究竟。其實在機房的合音間裏我已將關於蘋果套瓶的新聞片看了幾遍,大體意思我也了解個八九不離十,我這次來一個是衝著題材新鮮,心思巧無公害,做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再一個這次來也是想利用這個機會,變一變以往做這種節目的路數,想著把這種介紹新品種、新技術的片子做的活一點,可是性強一點。

  高青縣唐坊鎮有種植蘋果的傳統,這兩年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他們也在不斷地更新品種、更新傳統的管理方式,這裡的蘋果我聽説品質相當不錯,可即便這樣,在市場上還是賣不上價去,而且呀,銷售價格還連年下滑,2000年下蘋果的時候,運到淄博市的價格大約是五、六毛錢一斤,這裡的蘋果品種主要是紅富士,你想,拋去運費、成本,剩下的真是沒幾個錢兒了。有道是蘋果賣價不高,高青農民想招!一開始他們為了提高蘋果的品質,用兩毛錢一個的進口套袋,後來用自製的紙套袋,再往後用七厘錢一個的塑料袋,成本是一降再降,可這效益卻還是越來越低,2001年蘋果一挂果,唐坊人好像是發了狠,啥袋也不套了,人家改成了套瓶,成本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卻大大地增加,一個蘋果一個瓶,一個瓶的價格是一塊四!聽聽挺嚇人,一個瓶就一塊四啊,一斤蘋果才幾毛錢,賣給誰呀?還有啊,誰要啊?

  這事兒要從頭説起,這兩年唐坊農民眼瞅著蘋果效益不斷地下滑,一直在琢磨招兒,想著怎樣提高蘋果的效益,2000年冬季,大棚葡萄本來在市場上每斤賣八塊錢,鎮上的領導給它搞了個精包裝,沒承想竟然在市場上每斤賣到了30多塊錢的高價,這事兒給他們啟發很大,唐坊鎮的黨委副書記郭慶虎對我説:“我們考慮種植蘋果要有好的效益,必須上檔次,上檔次必須具備幾個條件,無公害、標準化、精包裝還有高品質,最重要的還要有獨創性,只要有了這個獨創性,在市場上就會有競爭力,才能提高蘋果的經濟效益”。這俗話説的好:“一招鮮吃遍天”。所謂的一招鮮指的就是這獨創性。2000年春節前夕,高青縣林業局的副局長崔新花家裏有一位拐彎抹角的親戚,跟人家新加坡的客商挂上了鉤,經過接觸,人家説只要你這裡的蘋果個個兒套上瓶,能夠達到六兩沉,人家呀一個就收三美元,掰著指頭算算術誰不會啊,三美元就是20多塊呀,那可是一個蘋果呢。為啥能賣這樣的高價?還不就是因為在蘋果上套上了一個瓶子,蘋果還是那個蘋果,套上了一個瓶子還真算是有點獨創性,而有了獨創性就更有可能賺到別人賺不到的錢。人家崔副局長的愛人就是唐坊鎮的鎮長,聽説這事兒可來了勁頭,為了掌握套瓶的效果,他們首先在梨上做了試驗,結果非常成功,有了成功的經驗和銷售保障,2001年一開春唐坊鎮就上外地組織生産了一批蘋果專用套瓶,套瓶算不上複雜,可道道不少。套瓶呈圓型,直徑大約在十公分左右,瓶口很小,只能塞進去大拇指的樣子,瓶子地下還留著一個小孔作為通風口,蘋果一挂果就套上瓶子,就固定在挂果的枝條上,然後拿上塑料袋把瓶口塞緊,這樣一來,蘋果就有了一個可供生長的小環境,打藥打不上,玻璃瓶還不影響光照,密封程度好下雨也淋不進去,就算是淋進一些雨水也很快能從下面的通風口流走。諾大個果園,無數個玻璃瓶挂在樹枝上,晶瑩閃亮,有點像一個個飄逸的水泡在林中隨風盪漾。

  光線正好,該採訪的人就在左右,我們開始幹活了。為了表現出一種誇張的感覺,攝象機的鏡頭離我很近,我一邊向前走一邊介紹筆劃,攝像孫希超一邊拍一邊往後退,一段七、八米長的路,我給走成了七、八十米,反反復復地來了好多遍,在旁邊看著等著的鎮上有關領導,沒過多一會就服氣了,沒見過這麼拍節目的,這不是拍電視劇嗎?原來,這段七、八米長的路,我需要拐上好幾個彎,而攝像還要左歪右扭讓鏡頭均勻地左右搖晃,我在後期製作的時候,加上了一段民族樂器樂琴的伴奏,曲調詼諧幽默、簡潔明快,跟鏡頭的搖晃與我在蘋果園中的穿梭介紹,節奏相得益彰。最難的是這一段不算短的現場介紹結尾的時候,要正正好好地停在一個我們預先選好的套瓶前,少走一步多走一步鏡頭上看著都不舒服,倒還真是有些難度。在拍著一段採訪的時候,我們為了達到一種搖臂的效果,我讓小孫在一個有套瓶的枝條前斜著自上而下輕輕地蹲下,演練了好幾遍後我們正式開始了,小孫深吸了一口氣,“搖臂”開始工作,在即將經過那個套瓶的枝條前,猛然間喀嚓一聲,我們一瞧,無論如何也無法按捺了,放聲大笑。原來果園裏的一位老農,看著我們從上而下地拍攝,覺著那個枝條很是礙事,這不是擋鏡頭嗎?演練的時候他拿著剪子就想給我們“幫忙”,一直沒敢動,等到真的開始拍攝的時候,那位老漢覺著該給我們幫點忙的時候到了,在鏡頭即將經過的一剎那,老漢手急眼快,用多年剪果樹練就的準頭上去就是一下子!嗨,我們還全指著那個枝條出效果呢,這下子讓人家老漢全攪和了。

  蘋果套袋技術,由日本傳入我國,作為生産優質高檔水果的一條重要途徑,早已被廣大果農所認可接受。目前所用的套袋種類很多,一是遮光紙袋,包括雙層紙袋、單層紙袋。二是塑料袋、塑膠袋。我還見過由煙臺市果樹試驗站研究的一種無色透明紙袋。使用這些套袋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産生如下問題:一是袋內溫度過高,夏季常常發生日灼或導致果實發青不良;二是套袋蘋果果皮薄,著色淺,儲存期果實容易失水皺皮和褪色;三是摘袋後容易産生二次污染。使用塑料袋、塑膠袋的蘋果,因塑料、塑膠袋本身有毒副作用,對蘋果的品質還有一定的影響。相比之下,使用套瓶雖説成本高了一些,好處卻有很多。首先是無公害,蘋果座果後,立即套上瓶子,整個兒生長期、采收、運輸都是在瓶子裏,沒有農藥污染、人為污染,病蟲害當然也大大減少。再就是品質好,蘋果在瓶中生長屬自然狀態,套上瓶子後,晝夜溫差大了,易於糖分的積累,而且由於瓶子是透明的,還很堅硬,減少了外界的刺激,有利於光照,使果品的著色好,果皮光滑,大大改善了果品的外在品質。還有,套瓶蘋果從樹上連瓶帶果地摘下來,當地果農立刻用皮塞子將小小的瓶口蓋嚴蓋死,底下的通氣孔用蠟把它抹死,全封閉使得蘋果能夠保持住水分,儲藏時間也大大延長,聽説比一般蘋果保鮮期延長了三到四個月,減少了冷藏。運輸的時候沒有碰壓,減少了損耗,不用打蠟,還能減少摘袋的用工呢。

  我們來採訪的時候,蘋果還小,可我看了看,要是按照人家外商的要求,每一個蘋果必須達到六兩的話,蘋果就會把陶瓶塞個滿滿噹噹,我要是想吃蘋果可怎麼辦呢?原來唐坊人的蘋果套瓶是一次性的,銷售的時候帶瓶銷售,你要是想吃啊,也很簡單,在每一個瓶中的中央,有那麼一溜細槽,銷售時每一個套瓶蘋果都配一個小小的砂輪,拿著砂輪在細槽中輕輕地一拉,然後拿著套瓶向兩邊一掰,一次性的套瓶就完成了它的使命。高青縣唐坊鎮耿家村的村支書張志正跟我説,套瓶的時候也得小心在意,一般瓶與瓶之間的間距不能少於30公分,為的是防止颳風的時候瓶子撞擊。其餘的就和正常管理蘋果樹一樣了,沒甚麼區別。

  近幾年,隨著蘋果種植面積的擴大、産量的增加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由數量型消費向質量型消費轉變。綠色無公害的套瓶蘋果,能夠得以賣上那樣的高價,就很説明問題。

責編:鄉約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