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總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7日 17:44 來源:CCTV.com

  編導:畢 丹 涂 華

  2005年8月,《鄉約》赴撫順約見了雷鋒當年戰友喬安山。拍攝前,我和他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保持著電話溝通,透過他的聲音和在這之前通過各種途徑蒐集到的一些關於他的信息,我在心中摩畫著他的樣貌。一見面,我發覺,他看起來比我想象中的還要矍鑠一些。

  喬安山今年六十多歲,身體硬朗,步伐穩健。和他面對面地談話,談到激動處,他還會神采飛揚。這不禁讓我想到,這十幾年來他受邀請各地做巡講對他的鍛鍊。這鍛鍊竟也生生使當年一個大字不識的他變成了一個聲情並茂的講演家。這樣的説法未免過於膚淺,如果你再深入一點觀察和體悟,也就會發現,他生命裏那份激揚與慷慨,其實源於幾十年前他人生過往中的一個人,一段情。

  四十七年前,他和他同在鞍山鋼鐵公司當工人,四十三年前他和他一同報名參軍來到了解放軍某部汽車連他們相濡以沫,情同手足,時間整整四年。那四年,他對他像大哥哥,他敬他如師長。而四十幾年前的一天卻將他和他這段友情永遠地凝結在那裏,喬安山生命中的這個人就是長他一歲的雷鋒。1962年8月15日上午,喬安山和雷鋒駕車返回駐地,在他們發動汽車到九連炊事班洗車的時候,車身突然在一段狹窄的過道上一斜,旋即撞倒了一根連隊晾衣服的桿子,將在一旁指揮的雷鋒打倒在地

  雷鋒犧牲後,喬安山悲悔交集,他甚至想過用自己的命去換雷鋒的命。雖然當時組織上對雷鋒的犧牲做了結論“因公犧牲”,喬安山“沒有直接責任”,但這段歷史一直使他抬不起頭

  從喬安山轉業到1997年,日子一晃就是33年。33年,喬安山從部隊到地方,從撫順到鐵嶺,很少有人知道他與雷鋒當年那段不同尋常的關係。他拒絕見記者,拒絕參加任何形式的雷鋒精神報告會,喬安山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但這33年,喬安山無論走到哪,周圍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死心眼”的人,死心塌地地堅持原則,死心塌地地助人為樂

  1997年,一部以喬安山為原型創作的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在全國公映,許多觀眾為之動容。喬安山在運輸公司當司機,因為堅守原則,遭到領導報復;數九天路上救人,因為好心惹上了麻煩,被救老人兒女反誣喬安山是肇事者也許有人會説這或許是碰巧,碰巧遇到了那樣的事,碰巧遇到了那樣的人,每一個不失良知的人在遇到這樣情形的時候,都會出手相幫,可這樣説的時候,我們回過頭來想想,如果把這一個個巧合貫穿起來,所得到的,又是怎樣的一種人生?

  節目在撫順拍攝的幾天,心裏有一種淡淡的滋味,不知道是原來那份地氣就頗為親近,還是觸摸這樣一段人生情懷,內心升起了敬意,那段時間,我有時在想,一種信念之於一個人、一個社會是何等重要。那幾日,不覺將幾年前大學在校時,從中文系老師口中獲知的儒尚“君子五德”,在腦海中搬弄出來,那五德便是仁、義、理、智、信。儒家五德雖不免局限,但它作為中華民族對於美好品格的憧憬和嚮往,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不會失去它的文化根基。那有五德的君子不也是上善若水,浩然正氣嗎?這樣看來,人們對於美好品格的呼喚,是從古至今未曾衰竭,也未曾休止的。然而,畢竟今天的生活和古時相比,情況要複雜得多,但經濟發展不應以打破人們的美好道德為代價,相反,應該呼喚出更高的道德標準。可這樣説的時候,我的內心不免又升起忐忑,因為許久以來,耳邊也聽到很多“人心不古”、“人情淡漠”。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現實果真有過些許不盡人意,那麼你是否也曾為它做過些什麼呢?

  喬安山這十幾年來一直在各地巡講,問他原因,只有一個,産生於計劃經濟時期的雷鋒精神,在市場經濟時期更要大放光芒,因為它是實現人們追求和諧人際關係這個共同理想的美好道德準繩。

  節目殺青之時,節氣已是初秋,身邊不免幾分蕭瑟。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這樣的季節最是勾人愁緒。可我在卸下了節目製作的擔子之後,又多了一分欣喜,那是因為,我漸漸清晰地感受到,從選題策劃到製作完成,那種縈繞在我心頭的情緒,原來,是一份深深的敬意已是初秋,我們節目播出以後,這個選題也就徹底告一段落,我卻在想,喬安山老人明天的講演不知什麼時候啟程,這段縈繞在他身旁的半個世紀的情懷,又將伴隨他怎樣的生活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