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用生命植樹的女人:18年汗水潤澤,6萬畝沙漠變綠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7日 18:27 來源:CCTV.com

  個人檔案:殷玉珍,女,漢族,現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1965年出生於陜西省靖邊縣東坑鄉伊當灣村。因治沙造林成績顯著,2000年後,先後獲內蒙古自治區“三八”紅旗手、勞動模範、“雙學雙比”十大標兵、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綠色獎章、中華環境獎提名獎、第四屆全國十大女傑、全國治沙標兵、自治區治沙十大標兵殊榮。

  殷玉珍,今年三十八歲,老家在毛烏素沙漠南邊的陜西省靖邊縣。家中姐弟六人,五個丫頭,最小的是個小子,她排行老四。她摸樣長的俊,還心靈手巧,會做衣服,還做的一手好菜,最拿手的是那一口陜北小曲,惹的多少小夥子圍在她家門口轉悠。來説媒的人都踏破了門檻,可是她自有自己的打算:到城裏去見見世面,做個小買賣。

  可是人的命運往往陰差陽錯,他卻被父親許配給了沙漠中的老白—──白萬祥。這事兒還得從頭説起:1969年,8歲的白萬祥和父親從陜西逃荒到了毛烏素沙漠,一住就是幾十年。殷玉珍的父親外出放羊路過這裡,常來歇歇腳,討口水喝。一來二去,兩個老人就結拜成了兄弟。那時一個宿命的年代,一杯濁酒,殷玉珍就被父親許配給了白萬祥。殷玉珍少女時的夢想破滅了。幾件衣服、一個木櫃子就是她的全部嫁粧。一頭土灰馬駝著一個19歲的姑娘一步步走到了沙漠深處。

  正如一首詩中寫的:土細沙明色復黃,隨時起風集成梁。遠望千里無根草,只有馬蹄三兩行。説起來令人難以置信,借沙梁的硬巴處掘開一個地窖,一個人須貓著腰才能進去,裏面鋪上柴草和枯枝,兩個人在裏面都轉不開身。這就是殷玉珍的新房!那真是一段慘痛的回憶,今天殷玉珍一講起來仍然淚光隱隱。

  更可怕的是風沙對生存的威脅。鋪天蓋地的黃沙隨時都有把小屋吞噬的危險。風一停,一家人便趕快用鐵锨把門口的沙一點一點挪開,這樣的情景幾乎天天可以遇到。沙棉蓬、沙蓬子、沙米、沙蓋是主要下炊之物。有時丈夫從靖邊縣撿回來的死豬、死羊,竟是全家的一頓美味,剝下的皮子還要做皮襖穿。“我現在一聞到這些東西就想吐”説到此,她已如鯁在喉。

  對於一個19歲的姑娘來説,最難以忍受的不是生活上的貧困和艱難,最難以忍受的是沙海中無邊的孤獨。殷玉珍清楚的記的,在她過門的第40天時,才看見一個人從她的家周圍經過,待她驚喜的跑過時,那人已經走遠了,她就回家拿了個盆,把腳印扣住,每天來看上一次。那些日子,就是這個從未謀面的人寄託了她對外界的所有幻想。談到這裡時,殷玉珍仿佛從惡夢中醒來:那咋會才知道什麼叫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當地有一首“信天遊”體長詩是這樣寫殷玉珍的:坐在沙梁望娘家,咋就把我往這裡嫁。拋一把黃沙抹一把淚, 咋就叫我活受這個罪。號哭一聲挖一把沙,仔細盤算不活拉。心像刀扎眼淚淌,快快離開這個鬼地方。

  性格決定命運。在採訪中我們看出殷玉珍的性格裏充滿了剛強好勝,隱忍開朗,甚至有些桀驁不訓。等她擦乾眼淚以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種樹,“寧肯種樹累死,也不叫沙欺負死”。可是在這幾乎與世隔絕的沙漠上種樹談何容易,到哪去找樹苗?風沙埋了怎麼辦?光種樹全家人的生活怎麼辦?

  “這樣的地方我也受夠了,可是為了讓子孫後代別再受這些洋罪了,也不能自己跑掉”殷玉珍堅信“老天爺會長眼睛”

  殷玉珍家裏最大的財産是一隻羊羔和一隻三條腿的羊。1986年春天,殷玉珍用那只三條腿的羊換回了600棵樹苗,把它種在房子周圍,每天細心的照料著,那時殷玉珍每天除了給樹澆水,其餘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呆呆地瞅著這些小樹中度過的。冬去春來,經歷了風霜和乾旱之後,載下的600棵小樹只活了100多棵。這時的殷玉珍,並沒有感到失望,反而看到了希望。“就是10棵裏活一棵我也要載下去”看到這些在沙漠裏生長的並不茁壯,在風沙中飄搖的小樹,殷玉珍和丈夫感受到的卻是希望。從此一場持久的人沙戰鬥就開始了。

  沒有錢買樹苗,殷玉珍就從娘家借了300塊錢買了幾頭豬仔。希望能換點錢。丈夫也到外面給人掏糞、蓋房子、幹農活。殷玉珍和丈夫也是非常有心計的人:他們打工不要錢只要樹苗。因為幹一天活最多也就掙五塊錢,他幫人家幹完活,人家樹上修理下來的樹枝他就背回家,趕緊栽上。

  靠打工掙的樹苗還實在太少了,殷玉珍一家的收入除了勉強填飽肚子之外全投入到治沙上了。可是投入卻又像一個無底洞,經常剛栽下的樹苗很快就被風沙吞噬了,再栽,再吞,再栽、、、沙漠中的綠色就這樣一年年艱難的擴張著。

  1989年,殷玉珍一家的好運來了。丈夫白萬祥在爾林川打工的時候,聽做飯的老頭説,村大院裏堆了好多苗子沒人要。因為當時政府號召大家植樹,還下撥了5萬株樹苗。可是植樹帶不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沒人願意幹這活。這下子他們可如獲至寶。他們借了三頭牛,一連十多天,每天淩晨3點鐘就從家裏出發,趕到苗圃時,冬方才泛出魚肚白,把苗條一駝上就急著往回趕,不料途中狂風大作,行動更加艱難,又累又餓的殷玉珍實在走不動了。就抓著牛尾巴,一步步在沙海裏挪動著,翻過一道道沙梁,大風一次次把苗垛子刮到坡底,她哭著鼻子一次次重新抬上牛背,回到家,已經是下午了,累得真不想動彈了。可是不當天栽上樹苗就會枯萎的,連飯都顧不上吃,喝口水就借著幹活了。栽完樹,就已經天黑了,夫妻倆簡單吃點。第二天接著幹。

  每年的春節的喜慶氣氛還沒有散盡,殷玉珍和丈夫就開始忙起來了。剪枝、扎林、背苗條、土一消通,他們就沒黑沒白的勞作在沙海深處。累了就躺在沙裏歇一會,餓了就在沙海裏架上鍋、燒水、熬粥。夏天就啃點從家裏帶來的幹饃、喝點涼水。大風揚起的沙子打到臉上、刮到飯裏、鑽到嘴裏、耳朵裏、頭髮裏。大風起時,遮天蔽日,有時都找不到回家的路。有一次,他們在狂風中迷了路,夫妻倆摸索了半天,結果越走越遠,幾個小時過去了,他們又轉回了原處。正在著急的時候,突然他們聽到了自家的狗叫聲,循著叫聲,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家。

  夏天到了,大漠的烈日把沙子都曬得紅通通的。一切生命在這個炙熱的世界裏都會顯得特別的脆弱。半夜殷玉珍和丈夫就要起來挑水澆樹苗,挑到中午十點鐘的時候,他們就回家休息了,因為大漠中炙熱的沙子,會把腳燙傷,把臉曬傷。

  秋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收完地裏的莊稼、把樹葉採下來留作牲口的飼料,緊接著就開始秋季造林了。到北風來了,北方沙漠中的氣候也變得非常寒冷。殷玉珍一家才能開始歇一下。

  好多個夜晚,當殷玉珍在燈下縫補夫子的衣服的時候,常常暗自落淚。甚至有些後悔。一家人為種樹付出了太多!多年的勞累使丈夫感染了肺炎、氣管炎。就是89年春節前,農曆的臘月25,他從一個放羊的老漢那裏借了50塊錢,到靖邊縣醫院給丈夫看病,只到臘月28才回到家中。“你不知道那個年我們是怎麼過的”。一説起這個殷玉珍就有些哽咽了。

  那是一段滴血的記憶。一提起孩子殷玉珍就充滿了深深的歉疚和傷痛。在懷孕的時候,殷玉珍一直沒有耽擱種樹,第一個孩子,在背樹苗時流産了。第二個還是在種樹時早産了,幸運的是這個孱弱的孩子竟然奇跡般的活了下來。玉珍給他取名國林。孩子還沒滿50天殷玉珍就又去種樹了。孩子大些,就用樹樁定在炕上。自己心一狠就種樹去了。“我在十幾裏外的沙漠裏種樹的時候,耳朵裏總覺著孩子在哭,有時我就瘋了似的跑回家,抱一抱,喂一喂,還得放下孩子去幹活,不是我不疼孩子,一家人要吃要喝呀!”説到這裡,殷玉珍忍不住轉過身去抹眼淚。

  18個冬去春來,當初用來插眼撒樹籽的鋼釬被磨掉了一尺多,6萬畝沙漠變成了綠洲。當年的新媳婦已經人到中年,三個娃也慢慢長大了。18年的汗水潤澤,昔日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一個綠色的小王國。滿坡的綠樹成蔭,滿圈的牛羊成群。不可思議的是,這裡的氣候也變了。風沙小了,也少了,起風時只有樹葉沙沙響,不見風沙刮滿坡;降雨也多了,樹苗的成活率也高了。莊稼也長得好了,原來每畝莊稼只收十來斤,現在能有幾百斤。房子蓋起來了、電通了、一條簡易路也修起來了,一家不算牛羊,光莊稼就能收入十多萬…

  後記:

  當我把一組近景和遠景的沙漠鏡頭接起來的時候,當配樂響起來的時候,毛烏素沙漠的壯美在我的心中卻異常沉重。新世紀早已來臨, 在飄逝的一頁頁日曆裏有多少美好的東西正在飄然逝去。

  50年前,毛烏素沙漠還是水肥草美的天然牧場。五十年代風吹草低見牛羊,六十年代濫墾亂牧鬧開荒,七十年代沙逼人退無處藏。“五畝之宅,樹之以桑”自神農發明嘉禾以來人們就懂得愛護土地、精耕細作、防風固沙。人類歷史的輝煌和未來美好的前景都是土地的恩賜。然而人類對養育自己的大地母親卻變得異常貪婪,甚至於掠奪。於是她變得千瘡百孔。這個被稱為地球的小行星,正面臨著土壤的消失。我國荒漠化的面積已接近40%,並且每年還以2460公里的速度擴張。

  古老的絲綢之路已被黃沙淹沒,神秘的樓蘭古國也長眠于漫天風沙。歷史的輝煌與榮耀已經成為傳説。家鄉兒時釣魚摸蝦的的小河已經乾涸了,陰雨天也聽不到蛙聲一片了。無休止的開荒種地,無數的誘惑,已經使人類變得短視。人類在毀滅土地,也在毀滅物種,最終也將毀滅自己。

  幸運的是,人類在付出沉重的代價過後,開始反思自身,意識到只有種草植樹才能留住土地。國家出臺了一些重大舉措遏制生態的惡化。殷玉珍,作為一個個體,雖然受到環境和認識的局限,只能站在個人的角度,處於樸素的,“寧願治沙累死,也不讓沙子欺負死”的考慮,不惜勞累,年復一年的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終於造出了一片綠洲,圓了她的綠色夢。正是這個綠色夢,折射出當今時代的偉大精神。

  本文采訪線索由央視七套《鄉約》欄目提供,詳細內容請登陸央視國際網站CCTV-7《鄉約》欄目查閱。

  注:CCTV-7《鄉約》欄目播出時間:每週六21:52分 重播時間:每週日13:30,節目時長45分鐘,無限精彩盡納其中,屆時敬請收看。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