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65歲老人身患絕症 8年搶救遭車禍的傷者340名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08日 16:53 來源:CCTV.com

  李樹文,今年65歲,大家都叫他“老鼻句巴”,1998年初又被確診為肺心病、肝硬化晚期。1995年1月,在他廠子門前的102國道上,發生了一場三車相撞的車禍,一輛“213”汽車被一輛大貨車追尾,大貨車又把對面駛來的一輛轎車撞了,轎車被撞癟了,車裏的三個人一死兩傷,傷者都被撞昏了,傷口血流不止,生命危在旦夕。他在屋內透過窗戶看到撞車了,一面用電話向交警報案,一面下令全廠停産救人。他顧不上自己鼻句巴氣喘,帶領20來名工人火速趕到現場搶救,指揮工人撬開變形的車門往外搶救受傷人員往醫院送。兩位受傷人員被他們及時送往醫院,經搶救都脫離了危險,事故現場也被他們清理得乾乾淨淨,使102線又恢復了正常交通。這時候,他實在挺不住了,氣也上不來,臉上直冒虛汗,癱坐在地上,被兩名工人攙回了辦公室。雖然他的病情又加重了,但他救了兩條人命,心裏感到特別舒暢。後來他才知道,他救的兩位是市政協常委——一位青年私營企業家和他的妻子。如果不是搶救及時,他們也就沒命了。象這樣的事,他從1993年創辦汽車修配廠到1997年,就有10多起。

  1998年1月,他又大病了一場,被送到醫院搶救。醫生診斷為肝硬化晚期和肺心病,説他沒幾天活頭了。當時他的心情很沉重,經常含著眼淚望著外面美好的世界,回想自己的一生。他是靠黨的好政策才過上的好日子,可惜這樣的好日子很快就不屬於他了。對死他到不怕,人總是要死的。但想想他這一生得到的多,為社會奉獻的少,總覺得好像欠下點什麼似的,就這樣躺在病床上等死,他還真不甘心。他應該在自己的余生為社會做點好事,來回報黨和人民,這樣就是死,他也能閉上眼睛了。做點什麼好事呢?他想了很多很多。他想,他們葫蘆島是個沿海開放城市,遼寧的西大門,國道102線貫穿全境,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過往車輛就有兩萬多輛。車多,難免出交通事故。如果象他過去一樣,一發現交通事故就對受傷人員進行及時救助,不但能挽救重傷人員的生命,減少交通肇事造成的損失,還能在全國人民面前樹立葫蘆島的良好形象。於是,他就下決心把他余生的事業定在公路交通事故的無償救助上。

  想好了,説幹就幹。2月份,他不顧醫生的勸阻出了院,進行籌劃。3月初,他在自己的3輛價值20多萬元的汽車車體上噴上“救死扶傷交通事故義務施救車”幾個大字,配備了擔駕和氧氣袋、止血帶等急救物品,聘用了8名施救人員,又在自己的辦公室安裝了專用電話,為施救車司機配備了傳呼機,並將電話和傳呼機號碼通過新聞單位向社會公佈。從此,他的3台施救車、8名救護員,每天早晨5點到8點、晚上6點到11點各出兩台車,白天出一台車,在西至興城、東至高橋、北至楊杖子和鋼屯的公路上巡視,遇到下雪、下雨、下霧等惡劣天氣,他們還要增加巡視次數。只要發現交通肇事,就馬上實施義務施救。1998年3月19日,一輛山東車與遼寧車相撞,山東的車主于清仁被撞得血肉模糊、生命垂危。他們的施救車及時趕到,將他送往市中心醫院搶救,把他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廠裏又派出17名工人將事故現場清理乾淨。車主于清仁傷好後,帶著錢、土特産和高級香煙,專程從山東來葫蘆島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他説:“你的心意他領了,但錢和東西他是不收的。咱搞救死扶傷,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只想給大夥做點好事。你能死裏逃生,他比什麼都高興”。于清仁感動得跪下給他直磕頭,鼻涕一把淚一把地説:“葫蘆島人真好!他一輩子也忘不了你們的大恩大德。”通過義務施救,看到傷者獲救,家屬和社會的讚揚,他越發覺得自己做得對。他為自己能在別人危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愛心為傷者帶來生的希望,感到説不出來的高興。心情一好,病情好像也減輕了,比以前還精神。從1998年3月到1999年3月,一年中他共救助了近30起交通事故的受傷人員34人。他救死扶傷的行為在社會上産生了很大的反響,他們的義務施救車在葫蘆島市也出了名,他“老鼻句 巴”成了新聞人物。説真的,就他這個歲數,又是病得快要死的人,出了名有什麼用?他就是想用他的行為告訴社會、告訴人們,他們的社會需要愛,需要奉獻精神。只要大家認為他做得對,對得起家鄉的父老鄉親,他就幹!──

  在一年多的義務救助過程中,他發現有些被搶救的受傷人員送醫院後,因家庭困難沒有能力支付住院押金和醫療費,每年光市中心醫院就有幾十萬元醫療費沒處去要,交警、巡警、地方民政和醫療部門無力解決,他自己的資金也有限。他考慮,要想把義務施救活動堅持下去,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把政府有關部門、醫療部門和他們的義務施救活動結合在一塊,聯合行動,救助資金的來源問題就好辦了。為此,他上書市政府,彙報他一年來的救助情況,建議成立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葫蘆島市交通事故救死扶傷聯合會,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為公路交通事故中的特困傷員提供醫療費用。同時提出自己的想法:把肇事的部分車輛送到他的汽車修配廠修理,所創利潤作為救死扶傷基金,全部上繳聯合會,用於無償救助行動。他並鄭重地向社會承諾,聯合會一不拉贊助,二不搞募捐,三不收會費,只求做好事,做善事,為社會分憂,替政府解愁。

  他的行為和倡議,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長張東生在他的來信上批示:“李樹文同志在身患重病的情況下,樂於奉獻,救死扶傷,充分展示了一個私營企業家的高尚情操,精神可嘉。他在信中所提問題,請公安、交警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並予答覆。”4月2日,由他倡議的救死扶傷聯合會召開籌建協調會,市直有關部門的領導參加了會議,市領導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他為精神文明建設所做出的貢獻,號召社會各界支持他救死扶傷的義舉,支持聯合會的工作。當時把他感動直掉眼淚,不知説啥好。1999年5月11日,在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葫蘆島市交通事故救死扶傷聯合會”正式成立,有108位市、縣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副科級以上領導欣然應聘為聯合會名譽顧問、名譽會長,近百家單位成為聯合會團體會員單位。從此以後,以往他個人的救死扶傷行為,變成了一種社會行為。那一陣子,不知咋的,他工作起來特別有勁。各級領導的支持,圓了他余生所追求的夢,這等於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如果圓不了這個夢,恐怕他早就倒下了。他發自內心地感謝各級領導、有關部門所給予他的這一切。

  聯合會成立之後,救死扶傷不再是他一個人跳光棍舞了,市交警、交通、醫院、保險等聯合會成員單位互相配合,把救死扶傷這臺戲唱得熱熱鬧鬧。就在聯合會成立的當天晚上10點多鐘,他們的巡路車在新區公園附近發現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輛“212”吉普車和一輛農柴車相撞,農柴車司機當場死亡,“212”吉普車2人受傷。市交警、保險公司和他們先後趕到,三家聯合救助。他們去了2台車、8個人,硬是用撬棍撬開車門,把傷者和死者拉了出來,等他們把受傷人員送往醫院,通知殯儀館把死者送到火葬場後,已是第二天淩晨一點多了。這是聯合會成立後救助的第一起交通事故。

  僅隔一個月,6月15日淩晨2點,他們的施救車到102國道巡查,當車行駛到塔山鄉紅旗營子村上坡處時,發現河北省一輛大貨車發生重大車禍。這輛車當時是上坡,往錦州方向去,迎面的車是下坡。發生事故後,下坡的車因損傷較輕跑掉了,而上坡的這臺河北車的駕駛樓整個被撞癟了,駕駛室內的3個人被死死地擠在駕駛樓裏,其中一名叫孫文峰的傷勢最重,腸子都斷了,昏迷不醒。4名施救人員配合先期到達事故現場的公路巡警塔山中隊民警共同施行緊急救助。2點10分,塔山中隊民警火速將傷勢最重的孫文峰送往醫院,5分鐘後,他們聯合會的施救車將第二個、第三個受傷人員也及時送往醫院。這批受傷人員都在聯合會會員單位連山區醫院進行搶救,聯合會副會長、院長李秀章和副院長李德華當即決定,先救人,後辦手續。手術時血漿不夠,李德華自己掏出1000元錢,派人到其他醫院購買,為傷員及時進行了手術。這一天,他們派出20名工人護理傷員、看護商品,廠子全部停産。在醫院,10名工人抬著傷員上樓下樓,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搶救;另外10名工人將肇事車上的500多箱價值30余萬元的商品倒放到施救車上,運到廠裏代為保管。在以後的一段時間裏,他們抽出4名女孩子義務看護這3名傷者,每天為他們送飯送菜,24小時守護。孫文峰當時天天發高燒,幾個女孩子就把水袋放冰櫃裏冷凍後,幫助他降溫。第三天,他父親來了,看到他們護理得這麼週到,撲通一聲給幾個女孩子跪下了,感動得在場的醫生、護士都流出了眼淚。第四天,孫文峰因傷勢過重離開了人世。當天晚上,孫文峰的愛人來找他,跪在地上哭著説,李大叔,求您再幫幫他,無論如何把他的愛人送回河北老家。他又尊重家屬的意見,聯絡來殯儀館的運屍車,墊付了3000元的運屍費,把孫文峰送回了老家。在這場事故中,他們還捐助了5000多元錢。事過兩個月,傷亡人員的家屬來處理善後,給他們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葫蘆島精神文明好,助人為樂扶危幫困”,還帶來了煙酒等物品答謝他,他只把錦旗留下了,煙酒沒有收。以後,他們又來了兩次,對他一再表示感謝。他説,不用多謝,這件事不但他能做,葫蘆島人都會這樣做。

  就在不久前的4月9日,天氣突然變化,又刮大風、又下雨雪,天空昏暗,視線模糊,路上又很滑,行車十分困難。根據他的經驗,這樣的天氣最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所以,他把3台巡路車全派了出去,到各主要幹線巡查。下午2點左右,他們的一台巡路車在老官卜鄉信屯村大嶺發現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輛桑塔那轎車與一輛中型貨車相撞,轎車司機的一條腿被撞斷,腰肋骨骨折,同車的另一個人頭部受重傷,胸肋骨斷了一根。他們迅速將這兩個人送往醫院。使他們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僅相隔2個小時,下午4點半左右,他們的另一輛巡路車又在塔山鄉塔山中學大門口附近發現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輛尼桑轎車與一輛大罐車相撞,轎車被撞癟了,車內的兩個人當場死亡。當時雨雪很大,現場圍了很多人看熱鬧,把路都堵死了。交警忙著處理事故,疏通道路,他們的施救人員就在那裏從車裏往外拉死者。因為車被撞癟了,死者被死死地卡在車裏,他們開始用鐵棍撬車門,但費了好大勁,就是撬不開。沒辦法,只得返回廠子取來撬棍和千斤頂等工具,他又增派了10個人去幫忙。最後,他們硬是用撬棍把車門撬開,把死者拉了出來。他們又與殯儀館聯絡,把屍體送往殯儀館,一直忙到晚上7點鐘。當他們的巡路車趕回廠子時,看到工人們渾身上下都被雨雪澆透了,凍得直打哆嗦,身上沾滿了泥水和血跡,但大家都顯得非常高興,好象剛打了一場勝仗回來一樣。

  聯合會成立至今,他們就救助了在交通事故中的受傷人員47名,協助交警抓獲交通肇事逃逸車3台,保住了價值60多萬元的貨物,贏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在他的辦公室墻上,挂著37面來自全國14個省、市被救人員送來的錦旗和鏡匾,上面寫著“葫蘆島人風格高尚”,“葫蘆島精神文明好”等字樣。更有桂林、杭州、山東、天津等地的群眾打來電話,詢問他的病情,有的提出自願拿錢請他去外地肝病專科醫院治病,有的拿出祖傳秘方前來送藥慰問或郵寄藥品,瀋陽市離休的著名老中醫安民老人還專程來葫為他診治,拉著他的手説:“現在社會就需要像你這樣的好人啊”。善良的人們都希望他能多活幾年。去年年末,有4位女大學生自願加入到他救死扶傷的行列。她們説:“很多人問他們,你們為什麼到那裏去?起早貪黑地巡路,奮不顧身地搶救傷者和死者,圖的是什麼?他們的回答很簡單,是李會長的事跡感動了他們。從李會長身上,他們看到了真正的人生價值。”

  他搞義務救助以來,也被人誤解過,有人説他是借救助之名為自己撈錢。聽到這些話,他真是又生氣又傷心。他已是患肺心病和肝硬化晚期的病人,還有幾天活頭?還有什麼可圖的?他搞義務救助以來,不但沒有從中撈到錢,相反,每個月花在油料、人員工資、墊付或捐助部分醫療費、給傷者買營養品等方面的費用將近2萬元,加上購買3輛義務施救車,一共投入了30多萬元錢。要説是為了掙錢,誰願意去幹這種賠錢的傻事!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家裏人的看法也不一樣。他大兒子今年春節結婚,他掏不出錢來為他操辦婚事,對他很有意見;家中侄兒侄女一大幫,沒借到他一點光,有的家要蓋房子,求他幫助,他也沒掏一分錢,他們對他很不理解。他滿足的是,他的老伴兒理解他、支持他,幾年來,都是她親自帶著巡路車,風裏來,雨裏去,每天堅持巡路,為他的事業吃了很多苦啊,卻毫無怨言。儘管現在他的汽車修配廠遇到一些困難,救助資金有些難以為繼,他的病情依然很重,每天靠吃藥、輸氧氣來維持,但只要他活一天,就要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戰鬥一天,把聯合會辦下去。

  到了2003年10月,已負債數十萬元的救死扶傷聯合會被迫關門了。但是李樹文癡心不改,他帶領妻兒到河北省黃驊市打工一年掙回60萬元後,重整隊伍,購買車輛,又開始上路救人了。從而2005年3月1日到現在他已救助了30多人。這八年間,李樹文已搶救因交通事故而受傷的人達340多人。

  就在CCTV-7《鄉約》欄目結束對李樹文采訪的第二天,這位老人因患結腸癌而送進了醫院。李樹文急需社會的救助。

責編:肖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