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頻道 > 鄉約 > 正文

華西吳仁寶

央視國際 (2006年04月28日 12:38)

  華西吳仁寶  被譽為“天下第一村”華西,是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也是外國人觀察中國農民生活的一個“窗口”。這個僅有0.96平方公里的江南小村,剛好是共和國土地的千萬分之一,就在這片土地上,寄託著一個普通農民吳仁寶半個世紀的美好夢想。   今年76歲的吳仁寶,有22年是在苦難中度過的,他11歲就給財主放牛,做長工。好容易熬到16歲,他借了點錢,做起了賣布生意,夢想有朝一日也富起來,然而小本經營,風雨飄零,不滿一年就蝕了本,他走投無路,不得不重新去做長工。新中國成立了,窮人當家作了主,吳仁寶終於擺脫了當長工的命運。入黨不久,他心裏就萌發了一個強烈的願望:要讓村上的窮人兄弟們都富起來。1964年,他為村裏制定了個發展生産,改變華西面貌的規劃,立志用15年時間,平整土地,興修水利,科學種田,實現畝産1噸糧,讓農民住上新瓦房。在吳仁寶的帶領下,男女老少的華西人不分晝夜地幹,結果提前7年完成了15年規劃。到1972年,全村200戶農民全部住進了新蓋的瓦房。   這以後,吳仁寶又帶領村民走上了農副工綜合發展的新路。1985年8月,他帶領100多位華西村農民兄弟在南京雨花臺宣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苦戰三年,實現億元村。村上先後辦起了40多個企業,全村95%勞力投入二、三産業。在這種精神的帶動一,不到兩年時間,華西的工農業總産值突破了1億元,成為江蘇省第一個“億元村 ”。   隨著生産的發展,吳仁寶開始一步步實現他多年來的夢想。   80年代初,袁養和採訪吳仁寶時,説到今後的打算,吳仁寶説:“我想在華西造一個公園。”   “公園?農民也要造公園?”袁養和不勝驚異。農民造公園,這實在是開天闢地從未有過的新鮮事!   “是的。我就想造個農民公園。”吳仁寶説得果斷有力,“城裏人有公園,為啥鄉下人不能有自己的公園呢?城裏人可以在公園裏談情説愛,我們鄉下的姑娘小夥子也應該有個約會的地方。”   一年之後,袁養和再次來華西時,華西的農民公園已經對外開放了。九曲橋上一座又一座造型別致“長壽亭”,外地的參觀者無不嘖嘖稱奇。聽説西哈努克親王和莫尼克公主,也在華西的農民公園流連忘返,合影留念。每到黃昏時分,公園裏不時飄出青年農民喁喁的情話。   江南黃梅季節,陰雨連綿不斷。一天,吳仁寶指著屋外淅淅瀝瀝的小雨對袁養和説:“城裏下雨,走在柏油馬路上可以不穿膠鞋,鄉下就麻煩了。這些天,我在思量,華西村能不能做到下雨天不打傘呢?”   “下雨天不打傘?”袁養和在為驚訝,“這恐怕城裏人也難做到!”   “我想,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要超過城裏人!”吳仁寶豪情滿懷。   半年後,一條縱貫全村南北的一華里長的走廊在華西問世了。這以後,那富有民族風格的畫廊如蜿蜒的長龍,在華西村各處延伸,日積月累,竟綿延10公里,把村上的住房、商場、賓館、公園、工廠全連結起來,四通八達,總長超過了頤和園長廊!如今,下雨天在華西村上行走,無論跑到哪兒,都不用打傘。   吳仁寶提出的許多設想,總是那樣出人意外,然而第一件事,又總是辦得那樣精彩,那樣圓滿。   80年代末,吳仁寶對村民説,等到1991年華西村建村30週年時,他要讓那些為華西出過力、流過汗的功臣上天看看華西的新面貌。當時,不少人半信半疑,有的人還説是吳仁寶頭腦發熱,説胡話!到了1991年,吳仁寶果真租了一架直升飛機,讓30多位老人乘了上去。當這些老人從天上看到華西村一片花團錦簇的景象時,一個個高興得熱淚滿面。   時隔不久,吳仁寶又提出:要讓華西農民家庭有小轎車。1993年3月30日,50輛吉達牌轎車組成的長龍,從東北長春一路浩浩蕩蕩開到了華西,一時震動大江南北。中國農民擁有轎車的新篇章,在華西揭開了。   這以後,吳仁寶又説,華西農民在國內已瀏覽了不少地方,下一步該出國觀光開眼界了。1994年春,華西農民果真圓了出國夢。全村300戶農民,每家出一個代表,參加要走上組織的農民出國旅遊團,到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公費遊覽了10天。   在農村,最難辦的事莫過於環境衛生。華西村也常常為此而苦惱。別的不説,就説那每天數千名參觀者腳下要揚起多少灰塵!1998年春天,記者來到華西,剛偏下不一會,就聽到一種只有在都市深夜的大街上才能聽到的悠揚動人的樂曲。呵,灑水車!華西也有了灑水車!記者懷著驚喜飛奔出門,只見華西村頭的長廊下,一路都是濕漉漉水跡。鄉村夜晚空氣是那樣的清閒,記者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大口。   華西農民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許多家庭樓下是地板,樓上有地毯。家家都裝上了空調和電話,用上了液化氣,配備抽水馬桶,洗澡時,龍頭一開,熱水嘩嘩地流淌。   在這裡,説慣了吳中土話的“鄉巴佬”如今也學起了英語、日語和法語。原來連柴油機都不會開的“土包子”,如今能熟練地操縱電腦。還有的農藝跨出國門,到日本、美國去留學,專攻國際貿易。   “鄉村裏的都市”,這是人們對華西的讚語。有一對從北方來的離休幹部在華西住了一宿,臨走時感慨萬千地説“想不到城裏的劉姥姥,如今進了鄉下的大觀園!”   “城裏人的好日子,我們鄉下人也要過;城裏人有的,我們鄉下人也要有!”在一次談心時,吳仁寶向記者吐露了心跡。這話,就如一根閃光的紅線,把吳仁寶的一生貫穿起來了。要讓鄉下的農民都過上城裏人的好日子,這就是他半個世紀來時刻都在追求的夢想呵!這些年來,華西所做的一切,不都是為了填平鄉村與城市之間的鴻溝麼?   有人説,吳仁寶是一位了不起的農民改革家,他用自己的實踐,在華西的土地上年年月月創造著動人心弦的新聞。吳仁寶説,華西村城市化,這是他和華西村的農民共同創造的“新聞”。從昨天來看,華西的今天是個夢;今天的華西,也確實幸福得像個夢。夢想變成現實,歸根到底靠兩條:一靠老百姓翻身做主人,二靠黨中央方針政策靈。有了這兩條,農民的創造力就像開了閘門的水一樣奔涌而出了。   “天下第一村”   華西村48年“紅旗”不倒,是我國知名的“老典型”,幾十年來曾吸引數以千萬計的參觀者,面對浩浩而來的人流,精明的華西人決定發展旅遊業。近年來,村裏組建了旅行社,到南京、上海等地“賣旅遊”,還舉辦了兩屆旅遊節。華西依託“天下第一村”在國內外的巨大影響,緊緊扣住江南田園風光旅遊中心,發揮特色農村遊,向海內外展示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風貌,先後建起了華西公園、華西金塔、龍鳳廣場、華西民族宮等80多個旅遊景點。   今天的華西人,家家住上了四五百平方米的別墅,每戶最少資産都在100萬元以上。華西村新建12幢農民別墅,每幢的造型與風格都不一樣,面積達到600多平方米。這些也成了獨具魅力的景點。乘著這次作節目的機會,我也跟著一個旅遊團走進一戶趙姓村民家中,看到的是一幅現代化的家居圖,豪華的裝飾,新潮家電,自動車庫,室外花木扶疏,綠草如茵,面前的情景不僅迷住了我,也傾倒了絡繹而來的遊人。   聽説,今年華西村推出“工業觀光遊”、“三農基地遊”等系列旅遊項目,推出了牛車水、人車水、垂釣等江南傳統農事,讓遊客親歷,契合了國際參與式的旅遊新時尚。每天都吸引了兩三千人前來,其中包括很多海外遊客,最多的一天達到1萬多人次。今年國慶黃金周,排隊等待上金塔的遊人,一等就是2個多小時。   到華西的遊客除了觀光,還有參觀取經這一層目的,就是城裏人,也想見識中國現代化的農村是什麼模樣。華西村根據遊客的這種特殊的旅遊需求,充分挖掘華西發展的經驗和“黨史、村史、家史、個人成長史”等內容,先後建起了建業窯、華西之路等景點,不斷豐富旅遊教育。村黨委書記吳仁寶集中給遊人做簡短的報告,華西人自己組建的華西藝術團,編演了反映華西發展之路的文藝節目,讓遊客享受豐富的旅遊文化。去年來華西的遊客達到104萬人次。   現在的華西村,有星級賓館、園林山莊、世界公園這三大特色、三種層次的接待網絡,能同時安排3500名遊客食宿。  

責編:肖闊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