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六集 送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30日 17:05 來源:CCTV.com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西湖邊楊柳依依,水波艷艷,沒有比西湖更合適送別的場景了。1918年的春天,38歲的李叔同雇了一條小船,離開東岸的浙江第一師範學校,他的日本妻子聞訊趕來送別。十年前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與妻子結識,此後應該也經歷了多次的聚散離合。這次李叔同要去的地方並不遠,只不過是南岸的虎跑寺,但這已經是最後的告別,李叔同決定離開這繁華世界,皈依佛門。

李叔同把手錶交給妻子作為離別紀念,安慰她説:“你有技術,回日本去不會失業。”岸邊的人望著漸漸遠去的小船失聲痛哭,船上的人連頭也沒有再回過一次。

五年前,李叔同在杭州填寫的《送別》這首學堂樂歌,在五年後成為他自己離開時最合適的注腳。

15年前李叔同接觸到學堂樂歌,當時他是從天津到上海來的翩翩濁世公子。和北方的開闊荒涼不同,清代末年的上海已經是十里洋場,萬國風情,彎彎繞繞的街巷河道旁,西洋風格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遊走其間的不僅有各地來的商賈名流,還有來自世界各國到東方來淘金的冒險家,中國傳統和西方文明之間的碰撞更讓這座都市充滿活力。憑藉著詩書的才華,弱冠之年的李叔同很快成為上海灘上的名士,用他自己的詩句説是“二十文章驚海內”。

吸引李叔同的還有更新更有趣的東西。

男兒第一志氣高,年紀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來做兵隊操。兵官拿著指揮刀,小兵放槍炮。龍旗一面飄飄,銅鼓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體好。將來打仗立功勞,男兒志氣高。

清代末年,中國最早的一批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帶回從西方學來的新式教育理念,現代音樂教育也就此在中國萌芽。1903年,上海南洋公學附屬小學裏傳出來中國的第一首學堂樂歌《男兒第一志氣高》,樂歌課老師沈心工從日本留學回國後任教于上海南洋公學附屬小學,在借用日本兒歌《手戲》曲調的同時,已經對原曲做了創造性地改編。

這首歌很快從學堂傳唱到街頭巷尾,對新的藝術形式有著天生敏感的李叔同記錄道:“學唱歌者音階半通,即高唱‘男兒第一志氣高’之歌;學風琴者手法未諳,即手揮‘5566553’之曲。”把歐美特別是日本的歌曲曲調,填上中國的詩詞,一些和李叔同一樣的知識分子也開始嘗試創作學堂樂歌,寄託學習現代文明的緊迫感,和對國家興亡的責任感。

1906年年初,李叔同來到日本。二十世紀初,像李叔同這樣官宦世家的子弟,出洋留學算得上是時尚。1906年,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達到創記錄的八千人左右,其中官費生約兩千八百人,其餘大多數均為自費生。脫掉長袍馬褂,剪去長辮,換上洋裝和服,留一個三七分的西式髮型,這是典型的留學生的打扮。能接觸到的西方文明讓李叔同如魚得水,他的藝術才華在東京美術學校得到充分的發揮。李叔同也開始嘗試創作學堂樂歌。

從李叔同的水彩畫和油畫中,可以感受到他百年前得到新鮮知識時充沛的靈感,他創作的歌詞也充滿了青年時期李叔同詩文中常有的那種豪氣,一切都像是啟蒙時代告別閉關鎖國和愚昧的歡歌。

但是隨著殖民主義的槍炮進入古老中國的,還有不平等條約和對中國傳統農業經濟毀滅性的衝擊。

李叔同到日本求學的這年,十歲的沈德鴻看到了自己家紙店的衰落。浙江烏鎮本來是水陸要衝,沈家的“泰興昌”經營紙張簿本,兼營印字櫃,用手工印刷描紅紙,店舖的資産價值一千五百兩銀子。隨著上海到杭州的鐵路開通,從上海運來的機械化生産的洋紙讓“泰興昌”的生意日漸蕭條。再加上沈德鴻的父親身患骨結核,家裏的生活越來越拮據。

國民須用本國貨,製衣須用本國貨。土布堅良耐久著,洋布脆薄容易破。

學堂樂歌中雖然有號召國民抵制洋貨的歌曲,但沈家的紙店還是破産了,沈德鴻也不可能繼承家業,成為江南小鎮上的小店主。

27年後,沈德鴻根據童年的生活,寫作了一篇小説,描寫了由繁華到蕭條的江南集市,由小康而敗落的林家舖子。小説《林家舖子》在1959年被搬上了銀幕。這時沈德鴻使用的筆名叫茅盾。

穿越了百年的時空,這首歌曲依然能打動人心。100年前,隨著新學的興起,培養受過現代教育的師資成為當務之急。1906年是清光緒三十二年,杭州高級中學的前身,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在原來的貢院落成。學校佔地136畝,有二層教學樓7幢,可容納千人,另有附屬小學以及風雨操場等建築物,為當時全省規模最大的新式學堂。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滿清政府被推翻,隨後,新的國民政府徹底廢除沿襲千年的科舉制。從1904年到1914年,全國學堂的數量由4222所增加到32438所,學生人數則由1905年前的約26萬人增加到1912年的約300萬人,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也改名為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914年秋天,16歲的鄉下少年豐仁從浙江建德考入一師讀書,在學校,他認識了藝術教師李叔同,這時他才知道,以前學唱的好多歌曲,原來就是這位老師創作的。豐仁對李叔同先生的最初印像是:“李先生高而消瘦的上半身穿著整潔的黑布馬褂,露出在講桌上,寬廣得可以走馬的前額,細長的鳳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嚴的表情。這副相貌,用‘溫而厲’三字來形容,大概差不多了。”

豐仁入校的兩年前,李叔同應校長經亨頤的邀請,到浙江一師擔任美術和音樂老師。在來學校之前,他要求校長為每個學生準備一架風琴,繪畫室石膏頭像、畫架也不能有缺少。經校長想盡辦法,弄到大小風琴兩百架,排滿了學校禮堂四週、自修室和走廊。

在浙江一師任教期間,李叔同的音樂創作也進入了最輝煌的階段,《春遊》是中國作曲家創作的第一首分聲部合唱歌曲。

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裝束淡于畫。遊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薺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

在李叔同的主持下,學校的藝術教育氣氛十分濃厚,一師的畫室裏,第一次採用人體模特進行美術教學。這和豐仁之前的職業期待大相徑庭,選擇藝術作為職業,在當時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一條好路。

豐仁後來回憶:“圖畫、音樂兩科最被看重,課程表裏的圖畫、音樂鐘點雖然按照當時的規定,並不增多,然而課外的圖畫、音樂學習的時間比任何功課都勤。下午四點以後,滿校都是琴聲,圖畫教室裏不斷有人在那裏練習石膏模型木炭畫,光景宛如一藝術專科學校。”按豐仁考學的成績,他可以選擇去商業專科學校。照當時的觀念,學堂裏的學生畢業後,應該去從政、經商或者做學問。

1913年,在浙江江蘇的第一師範學校曾經有一次對學生的特殊測試,要求學生回答他們崇拜的人物是誰。結果在三百名學生中,崇拜孔孟的佔三分之二,其他的則從諸葛亮到馬丁•路德不等。其中孫中山排在孟子之後,得票十七,高中“探花”。

豐仁到杭州上學的時候,廣東梅州少年李惠堂隨父母來到香港,當時他才10歲,身體還單薄得很。父親希望李惠堂能成為一名商人,這的確是一個務實的想法。上個世紀初香港的港口裏,停泊著懸挂各國國旗的商船,碼頭上西洋建築風格的倉庫中,堆積著發往世界各地的貨物。但李惠堂的興趣愛好和父親對他的期望相去甚遠,他喜愛上了洋人帶來的另一件東西,足球。

20世紀初,香港已經有了職業足球聯賽的雛形,這個洋玩意讓李惠堂的少年時代充滿了樂趣,也充滿了和父親的對抗。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足球,李惠堂只好用柚子當球光著腳丫子苦練,放學後李惠堂在球場上耽誤的時間太多,回家經常連冷飯冷菜都吃不上。脾氣暴躁的父親知道後,少不了把不務正業的小球迷痛打一頓。但球場上的歡呼才是李惠堂想要的。李叔同創作的學堂樂歌《春郊賽跑》正能表達喜愛足球的少年人的心意。

跑跑跑,看是誰先到。楊柳青青,桃花帶笑,萬物皆春,男兒年少。跑跑跑跑跑,錦標奪得了。

十多年後,李惠堂成為中國最著名的職業球員,代表中國參加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足球比賽。《良友》雜誌社請他撰寫文章時,李惠堂依然為自己的職業選擇感到自豪:“我雖然有了牢不可破的球癖,但是,在學生時代,我從未逃過一次學,而且從未有想著逃學的念頭。我希望現在的家庭,不要學我從前的家庭管束過嚴,因為我恐怕能像我般不畏艱苦奮鬥到底的小童,良心上説一句,一定不見得很多罷。”

少年李惠堂迷戀足球時,在浙江一師,許多學生都受李叔同的感召而愛上藝術,劉質平和吳夢非最喜歡的是音樂。李叔同每週課外都單獨輔導他們和聲學及作曲法兩次,學生們後來這樣描述李叔同的溫和而不失嚴厲:“我們的先生——他似乎是不吃飯的——早已靜靜的等候在那裏。大風琴上的譜表與音栓都已安排妥貼,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齒而蹲踞著,在那裏等候我們的到來。”

秋去冬來,在李叔同和一師其他老師的努力下,杭州逐漸成為中國藝術教育的重鎮。另一名學生曹聚仁並不喜歡音樂和美術,但他回憶在浙江一師上學時寫道:“他作為我們的美術老師,不獨他的藝術天才在我們眼前閃光,他的語默動止都感化了我們。我自知對於美術並不感興趣,也曾經為他所鼓舞,發瘋的一早起來唱音階。”

豐仁迷戀的是美術,這也和李叔同的言傳身教分不開。一天晚上,豐仁到李叔同的房間裏去彙報學習情況。當他彙報完畢正要退出的時候,李叔同叫住了他,並且用很輕但極認真的聲音,和氣地對他説:“你的圖畫進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 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人……”這時的豐仁已經改名叫豐子愷,他後來回憶這個晚上給他一生帶來的改變:“這一晚一定是我一生中一個重要的關口,因為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

1918年春天,李叔同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決定斬斷俗世塵緣,皈依佛教。豐子愷和劉質平一起到虎跑寺為老師送別。

在出家後的書信中,李叔同這樣評價自己的教師生涯:“任杭教職六年,兼任南京高師顧問者二年,及門數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紹家業者,指不勝屈,私心大慰。”

1921年,李惠堂加入香港南華球會,成為一名職業球員,走出他傳奇足球生涯的第一步。

1918年,沒有當成江南小店舖老闆的茅盾從北京大學肄業,在商務印書館找到一份當編輯的工作,開始了他一生的文學跋涉。

1919年夏天,豐子愷畢業後,與浙江一師的校友一起,創辦了上海專科師範學校,豐子愷擔任美術教師,吳夢非和劉質平擔任音樂老師,這是中國最早的藝術專科院校之一。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