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組織起來(三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2日 17:04 來源:CCTV.com

  組織起來 一

  1943年11月29號,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招待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大會上作了題為“組織起來”的長篇講話。他指出,集體互助的辦法是群眾發明的,從前我們在江西蘇區綜合了群眾的經驗,這次我們在陜北又綜合這樣的經驗。這種初級的合作模式經過若干階段的發展,必將發展為蘇聯式的集體農莊。

  1943年2月6日,在毛澤東“組織起來”講話發表之前,山西平順縣西溝村的李順達聯絡同村的宋金山、路文全等六戶農民成立了勞動互助組。解放後,1951年3月,李順達向全國各地的互助組提出豐産競賽的倡議並得了廣泛的響應,李順達因此而成為著名的勞動模範。

  也是1943年,華北冀中平原春夏大旱,糧食絕收。旱情最為嚴重的是滹沱河南岸的饒陽縣一帶,據饒陽縣誌記載,最晚的莊稼蕎麥都有沒長飽粒,百姓以蕎麥皮、花生皮果腹。

  冀中平原跟山西平順縣一樣,也是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的活動非常活躍。1942年日寇在華北進行殘酷的五一大掃蕩,再加上43年的旱災,嚴重的饑荒在滹沱河兩岸蔓延。為了幫助老百姓生産自救,許多叫做“隱蔽經濟鬥爭組”的組織分佈在冀中的各個鄉村。耿秀峰就是饒陽五公村的隱蔽經濟鬥爭組的負責人。

  打麻繩是五公村人祖傳的手藝。在耿秀峰的勸説下,喬萬象、盧墨林、李硯田和李玉田四戶勞力比較少的人家組成一個打繩互助組。耿秀峰以隱蔽經濟鬥爭組的名義從饒陽縣委借來200斤小米作為他們的本錢。

  1943年年底,在耿秀峰的推動下,五公村成立了八個副業互助組。五公村49戶人家平安地度過了那個災難性的冬天。饑荒過去了,其它七個互助組都解散了,唯有喬萬象的打繩互助組還在繼續。開春的時候,耿秀峰找到喬萬象,試圖説服他們把各自的土地合在一起耕種。第二年年春天,第一個“土地合夥組”在五公村就這樣成立了。

  但事情不久又發生了變化,李玉田的退出了。因為四戶人家的土地和勞力大不相同,為了平衡各家的利益,耿秀峰花了三天的時間草擬出一份土地合夥章程。結果,因為李玉田的地多,他算來算去總是覺得自己吃虧了。

  這時候,沮喪的喬萬象突然想起一個人來,他就是後來跟西溝李順達同樣出名的勞模耿長鎖。據説,耿長鎖二話沒説,背著20來斤打繩用的麻秕子、麻經子就加入這個不被村民們看好的土地合夥組並且成了他們的領頭人。後來,大夥都稱他們為“老四戶”。

  耿長鎖不光割麥子是把好手,也是五公遠近聞名的打繩人。為了把繩子賣個好價錢,耿長鎖挑著繩子西至河南林縣,東到河北滄州,也算見過一些世面。雖説老四戶都是窮戶,但在他的帶領之下,生活漸漸有了起色。但是,土地合夥畢竟是個破天荒的事情,村裏人的議論一直就沒有停止過,也少不了等著看笑話的人。

  老四戶22口人,40畝土地,沒有牲畜,生産工具不過三把大鎬。1944年,耿長鎖土地合夥組的糧食畝産達到了創紀錄的223斤,比一般單幹戶高出五、六十斤。耿長鎖和他的組員們終於嘗到了組織起來的甜頭。

  1945年,抗戰勝利了,耿長鎖的土地合夥組這時候發展到17戶人家,土地擴大到228畝。新的合作章程在冀中行署的指導之下重新制定,其中把原來勞力和土地對半分紅的方法改為人六地四,理由是按勞分配,而吃土地紅利帶有剝削的色彩。新章程中出現了大量的帶有福利性質的條款,土地合夥組也改名為農業合夥組,被冀中行署看作是一棵社會主義的新苗。

  組織起來 二

  1947年秋天,土改工作隊來到五公村,他們的任務是消滅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將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從地主富農手中剝奪,重新平均地分配土地;另外一方面,上級批評華北農村黨支部在過去的減租減息運動和執行五四指示的過程中犯了右傾錯誤。

  張玉昆領導的土改工作隊忠實地執行了上級的階級分析理論,執行五四指示不利的村支部書記耿長鎖靠邊站了。復查之後,全村387戶人家中的71戶劃為富農,而且家門被封,其中包括土地合夥組的創始人耿秀峰,以及一年前剛剛受到邊區政府表揚的耿長鎖農業合夥組。

  47年的冬天,耿長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想,自從組織起來以後,土地合夥組年年豐收,添置點牲口、農具是為了進一步發展生産。這是毛主席指的道兒,也是響應縣委的號召,怎麼就成了剝削呢?

  幸好在糾偏之後,五公村的富農由71戶減到3戶。耿長鎖重新當選村黨支部書記,農業合夥組的方向得到肯定,而且又分得了16畝土地。

  對剛剛翻身的農民來説,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期,土地平均分配,連續兩年糧食豐收;但是,這也是一個令人困惑的時期,“組織起來”的號召和“發家致富”的口號並行不悖,讓農民和廣大的農村幹部無所適從。合作社時而被斥為農業社會主義的烏托邦,時而被認為是農村發展的方向。

  1951年春天,土地合夥組改名為耿長鎖農業生産合作社,也就是後來人們説的初級社。耿長鎖受到表彰,先後被評為河北省勞模和全國勞模。

  1952年11月7日,十月革命35週年紀念日,中蘇友好集體農莊在山西長治的郊區宣告成立。這時,蘇聯電影《幸福的生活》無疑給集體農莊的莊員們描繪了一個鼓舞人心的美好未來。他們熱切地接受著全新的社會主義教育,但是,他們也心懷惴惴,剛剛分到手的土地、牲畜和農具難道又一去不復返了?當集體農莊成立的時候,許多人都面臨著一種抉擇,要麼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喝牛奶吃包,要麼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最終,大部分比較貧窮的人選擇了集體農莊,這些連初級農業社也沒有經歷過的莊員們用“一步登天”來形容他們興奮的心情。

  組織起來-3

  1952年,耿長鎖赴蘇聯考察,五個月的時間裏他參觀了無數的模範集體農莊,留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拖拉機和大規模的合作社,這些陌生的事物使耿長鎖對五公村的未來有了確切的目標。他回國之後,就在長治中蘇友好集體農莊成立的第二天,全村規模的耿長鎖農業生産合作社在五公成立,沒有入社的僅僅29戶。

  1952年,農業部在全國範圍內“重點試辦機器拖拉站11處”。其中五公村和中蘇友好集體農莊分別是河北省和山西省的試點。中蘇友好集體農莊由離長治城不遠的南垂、關村、捉馬和王村四個村莊組成。拖拉機和富裕的蘇聯集體農莊打消了許多農民的顧慮,尤其是那些土地和牲畜不多的貧下中農。

  拖拉機站成立之後,農莊出現了大批剩餘勞動力。這時,農莊積極調整了産業結夠,農林牧副開始全面發展。1953年,農莊成立了奶牛場,也是為了兌現當初動員時許下的喝牛奶吃麵包的諾言。

  在從農業初級社向高級社發展的過程中,涉及一個最為敏感的問題,就是土地的歸屬。互助組、初級社都是土地、牲畜和勞力入股,獲利按股分紅。高級社則是所有的生産資料歸集體所有,社員按勞取酬。耿長鎖農業生産合作社的發展相對來説比較順利,雖説1952年五公村合為一個大社,但是社員們仍然可以自由出社入社,土地和勞力都能夠獲得較高的收益。再加上政府的扶持,五公村較早地完成了農田水利配套改造,打繩人耿長鎖的精明的頭腦也使五公村的副業生産要遠遠超過臨近的村莊。成立高級社,土地歸集體所有反倒沒有給村民帶來多大的震動。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