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國家地理 > 見證影像志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影響中國》叢書總序

CCTV.com  2007年10月18日 16:24  來源:  

  高峰

  《紀錄片》欄目開播已經兩年了,現在讀者看到的文字是這個欄目一些優秀節目的結集。紀錄片的創作是一個系統工程,特別是一些系列片,投資大,週期長,選題獨到,動用的知識資源也是全方位的,因此受到觀眾的普遍喜愛,這裡收錄的一些節目如《蕩滌塵埃》《外國記者眼中的中國風雲》《發現曾侯已墓》等播出後不斷收到觀眾的電話和來信,要求購買相關節目的VCD或錄像帶,並索要節目解説詞。看來,電視媒體和平面媒體的結合是一個值得很好探討的課題。在電視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充分利用電視媒體的資源和優勢,將是開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如果將電視資源與圖書出版結合起來,其廣闊的前景將相當客觀。對電視人來説,也就是要尋找一種影視媒體平面化的方式,電子媒體與平面媒體互動會大大拓展收視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説,《影像中國》系列叢書的出版可以説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在現階段,歷史的傳承和文明的積澱需要多種媒體的共同參與。從二十世紀最後10年開始,中國的知識界進入明顯的轉型期,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把思想資源轉化為電視資源。中國紀錄片的崛起,是知識界的一種資源回歸與創新的結果。中國紀錄片的成熟正以愈加有力而有效的方式參與著對轉型期的當代中國文化的構造過程。它既得利於電視文化的迅速擴張和繁榮,又依賴於斑駁多樣而生機勃勃的文化格局。對近十年來中國紀錄片的意義和價值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紀錄片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日常生活和民間文化形態的構造者和主要承載者,其中蘊含著深層的文化想象方式和創造方式,在建構和變革文化形態和價值觀念方面,正起著填補知識界某種空白狀態的作用。這本書裏收錄的紀錄片文本大部分是關於歷史的,“觸摸歷史,實錄變遷”一直是欄目的基本定位,兩年來的實踐,《紀錄片》欄目已經探索出一條創作歷史紀錄片的有效途徑,也培養了一大批固定的觀眾。中國是一個“史傳”傳統濃厚的國度,近二十年來,幾乎每一部回顧歷史的紀錄片都在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這反映了中國觀眾對電視人文化趨向的期待。“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節目精品化”已經成為是中國電視改革和發展的戰略共識,在我看來,人文頻道或人文化欄目的受眾將越來越多,並逐步趨於穩定,這是值得電視人珍視的資源。

  《紀錄片》欄目在中國知識界頗受好評,一些優秀的學者像李輝、尹吉男;著名作家如馮驥才、劉心武、方方等一直在與欄目合作。這種良好的學術背景和濃郁的文化氛圍極大得提高了片子的品位。同時,欄目對於中國紀錄片人來説更是有著很好的感召力,書裏收錄了數十位中國紀錄片優秀導演的訪談,他們的坦誠和對紀錄片的熱愛是令人感動的。

  書籍閱讀具有鮮明的個人性、選擇性和隨意性,文字的深沉也是別的媒體無法比擬的。相對於一閃而過的屏幕,讀書就顯得從容許多。《影像中國》是一套有趣的書,圖文並茂,敘述生動,隨便翻翻,開卷有益,所以我很樂意向讀者推薦這本書。

責編:李紅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