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少兒頻道 > 童心回放 > 正文

陽琳:讓我們一起聆聽吧

 

CCTV.com  2008年01月25日 18:24  來源:cctv.com,  

每天我們與許多人擦肩而過,彼此問候……有多少人願意停下匆忙的腳步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講出自己心裏那些深藏的故事,有多少人還會去回憶那些早已遠去的時光,傾訴屬於個人的過往記憶。

感謝命運讓我與《童心回放》結識:讓我有機會去聆聽那些成功長者深藏心底的故事;感受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相同的快樂與感動。能成為觀眾們與嘉賓交流的中間者,在無數次的聆聽與回放中得到感悟,倍感榮幸。

音樂家陳鋼、劇作家魏明倫、作曲家雷蕾、演員王剛、導演張建棟……這些我採訪過的嘉賓無論他們現在從事什麼職業,事業上何等成功,當聽説要來參加《童心回放》的節目時都很樂意的接受,並且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感謝嘉賓們無私地將自己的故事奉獻給了觀眾。而我能第一時間了解這麼多事業上、藝術上碩果纍纍的長者的成長歷程,聽到他們講述兒時看電影的有趣故事更是快樂無比。

人們常説電視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創作後,節目成形,此時再回頭看看,會意識到,應該能做得更好。而每一期節目製作過程中惟有反復結構與思考才能完成我們的使命。從前期採訪、到錄像、到後期製作,這都是我們導演需要全程參與把關的。而在我們欄目這是相對比較長的一個週期,大概在三個月左右,也就是説在這幾個月裏,我們從第一次的採訪記錄到節目成形播出,腦海裏都是嘉賓們的故事。而反復幾次後,我們會發現在不同的階段對嘉賓的認識會有所不同。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電視的手段,通過我們對人物的把握與節目需求將真實的故事呈現給觀眾。如何能在觀眾面前呈現他們精彩的童年故事與各具特色的觀影經歷,這是我們每一個階段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我編導製作的眾多節目中,圍繞著影視導演張建棟童年觀影故事製作的那期節目,在不同階段的感悟值得一提:

那是我剛到《童心回放》時做的一期節目,自然張導就是我最早接觸的嘉賓之一了。張建棟導演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的教授,曾執導《不要和陌生人説話》、《刑警本色》等電視劇,而我作為初出茅廬的訪談節目編導,對於首次的採訪難免有些忐忑。

張建棟導演爽快的接受了我們節目的邀請,組裏另一位成熟的導演王娣姐陪我一同前往採訪,為我這顆不安的心吃了一粒定心丸。我們前往了張導的工作室,此時的他正處於計劃籌拍新片的階段。一走進工作室,整齊、安靜的氛圍籠罩在整個房間,張導一邊打著電話一邊示意我們坐下,我上下打量著這位生於六十年代的著名影視導演。他聲音非常有磁性,看來和我所掌握的一樣,學過表演的人都是有臺詞功底的。再看看工作室都是他所攝製的電視劇、電影作品海報,其中我看到了他早期參與拍攝的電影《童年的風箏》,這部電影曾在1996年獲得華表獎優秀兒童片獎,看著這個海報我心中暗想,他參與這種兒童題材的電影拍攝對童年是否有獨特地感念。

張導打完電話,熱情地接待著我們。開始話題,我拿出筆記本,記錄著。我們試圖從那部1995年他參與拍攝的兒童電影入手,展開話題,而他卻淡淡的一帶而過。下面的話題相續提到了他在山東老家度過的童年記憶、學習表演的歷程、轉行從事導演工作的故事,而當我們試圖從他那裏得到一些和其他嘉賓不一樣的童年經歷和觀影故事時,他卻告訴我們,反正那個年代男孩子也都差不多,就那些事情。啊!這個“都差不多”讓我覺得很是頭疼,怎麼辦呢?

一個多小時的採訪結束後,幾個關鍵詞在我腦海中閃現:部隊大院、玩水槍、翻墻看電影、攢煙標、王心剛、表演、電影《海鷹》。回來後我整理著這次的採訪筆記,真有點無從下手,心想:是不是對於長期創作現實生活題材的張導來説,對許多東西都覺得平淡無奇了呢。可是策劃在繼續著,為了能更好的完成這次節目,我進行了第二次的前期採訪,可這次的採訪除了拿回幾張嘉賓的童年照片以外,似乎也沒有太多收穫,我有些一籌莫展……我繼續和張導保持著聯絡,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裏不斷構思策劃、前往報國寺舊貨市場尋找著節目中需要的相關道具,欄目組內導演王娣姐也不斷的為這期節目出謀劃策,這樣我這期節目的構思與策劃才算出來了。

幾個星期後,錄像如約而置,在演播室現場讓我們出乎意料的是:主持人張澤群與嘉賓張建棟的對話:兩位生於六十年代的同齡人回憶起他們的童年經歷十分投機,一張張煙標更拉近了同一時代孩子們收集的快樂記憶。尤其是張導在談起兒時如何從機關大院翻墻到部隊大院看電影,為看電影和那些站崗的軍人無數次“做鬥爭”的經歷,更是生動有趣。

節目中一組22大明星的照片勾起了張導對老電影演員無限的懷念與景仰之情,少年時期的他和同學將收集22大明星照視為最時尚最有意思的事情。而當他談到22大明星中最喜歡的演員王心剛時,肅然起敬,激動不已。老電影《偵察兵》、《海鷹》、《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鬥古城》中王老師塑造的不同形象深深的烙印在了他的記憶中。節目最後張導點播了由王心剛老師主演的電影《海鷹》與觀眾們一同分享。

談話內容按照我們的前期策劃有條不紊的錄製完成了。張導臉上燦爛的笑容也讓我由衷的感到童心無界限,這期節目嘉賓的健談也讓我感到意外。我常常想是什麼力量讓忙碌的他們欣然走進《童心回放》?又是什麼讓他們在演播室裏敞開心懷?如今的我漸漸明白因為他們不曾遺忘那顆單純而透明的童心,不曾忘記為他們童年帶來美好夢境的電影。當嘉賓走進我們的演播室聽到那一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看見一幅幅老電影海報時喚起了他們無數的美好與純真回憶,這個舞臺童心常在。

一期節目到此,只完成了二分之一,到了後期製作更是關鍵的時刻,是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整個訪談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則要從他們的談話中截取最精華的20分鐘呈現給觀眾。這是考驗導演能力的關鍵時刻。反復的看著這一個多小時的談話,製片人艾東老師嚴謹的工作態度深深地影響著我,每一個階段的工作她都親自審看並指導,提出寶貴意見,而對於年輕的我,她則不斷的鼓勵:“年輕的你,需要補課,繼續努力吧”。是呀,需要補課,不斷地汲取!感謝艾東老師、王娣姐的幫助與指導,才使我這期節目得以順利完成。      

到這個階段我對嘉賓的認識則更深入了一些。影視導演張建棟在節目中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那一次次有趣的觀影經歷,還有這一代影視人對上一代影視人的崇敬之情。

這一次的採訪現在仔細回想已經是一年前的事情了,而經歷了屢次的採訪、聆聽了這麼多嘉賓的故事後,讓更深刻的認識到了《童心回放》的真諦:電影作為嘉賓與童年回憶的仲介者是最恰到好處的,而童心則是我們永遠不能遺棄的話題。

在每一個製作週期裏,每一位嘉賓的談話我們聽過十遍、二十遍、甚至更多更多,往往嘉賓的一些説話語氣、談話方式、以及思想會潛移默化的根植于腦海。嘉賓們帶給我的是那段過往的歷史故事與人生的啟迪,而作為一個生於八十年代的年輕導演,能帶給嘉賓的只有真誠與現代電視人的朝氣。讓我們用共有的童心與對電影的熱愛去與嘉賓交流、和觀眾分享。

工作中無數次的聆聽為的是將節目中最好的精華呈現給觀眾,勾起人們對電影、對童年共同的美好記憶,找回那顆久違的童心。感謝嘉賓、感謝觀眾,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吧……

2008年1月 北京

 

責編:白秀穎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