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探索 | 探索發現 | 收藏歲月  
收藏精品
第一集 國慶典藏
這樣的畫面對每一個中國人都不陌生,10月1日是我們心裏銘記的一個日子。歷屆國慶典禮的參加人數都有數十萬之巨,可孩子們手裏的氣球總是在同一時間升向天空,這一準確無誤的經典是誰創造的呢?當年組織氣球放飛工作的就是這個老人,他叫李永明,今年已經70多了,從1958年調入北京團市委從事少年先鋒隊組織工作以來,四十多年,他親歷了每一次國慶盛典。懷著對共和國歷史的濃厚情感,他退休後搞起了收藏,藏品就是他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國慶請柬。

 
建國十週年大慶

 
手舉鮮花的孩子們

 
天安門前的舞會
第二集 票證生活
從五十年代走過來的人們對這些票證都很熟悉,那時家家都能看見它們,票證在當時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二十世紀末,票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由生活的主角轉化成懷舊形式的收藏品。經歷過酸甜苦辣的歲月,有些人淡忘了,有些人卻刻骨銘心無法忘懷,把過去的日子收藏起來成了他們紀念生活、感懷青春的方式。劉豐就是這樣一個收藏歲月的人,在北京票證收藏界中小有名氣。他最常去的地方是北京城南的報國寺文化市場,這裡曾成就了他無數的快樂夢想。

 
票證收藏家劉豐

 
糧票是必不可少的

 
買襪子也需要購貨券
第三集 人在組織
淩晨三點,城市還在沉睡,趙慶偉已經在路上了,每週六到京城東南的潘家園舊貨市場,這個習慣他已經堅持了十年。在京城收藏圈裏,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趙慶偉。因為他很特別,他收藏的不是古玩器皿,也不是名人字畫,他要的東西一般人都視為垃圾。此時的潘家園是京城裏最擁擠的地方。趙慶偉關注的都是些沒人要的舊文件、舊檔案,在收藏這一行裏,大家把這些東西叫“紙片兒”,這些平常人認為的“廢紙”到了趙慶偉手裏都是寶貝,每次來他都不會空手而歸。

 
一張張履歷表

 
樸素實幹的號角

 
趙慶偉的收藏
第四集 玩樂童年
風車的嘎嘎聲總是在童年的記憶裏唱響,在北京白塔寺附近,有一位老人也酷愛風車,在街坊四鄰的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老頑童”。他叫梁祖望,今年已經八十高齡了,玩耍起風車還是興致高昂。每天的清晨或黃昏,這樣的鈴聲就回蕩在這個靜謐的小四合院裏。走進梁祖望的家,就像走進了一個小型的玩具博物館。幾十年來,他陸陸續續收藏了上萬件具有民間特色的玩具。在老北京,逢年過節,賣耍貨兒的人就會舉著插滿玩具的竹竿,搖著波浪鼓走街串巷,孩子們聽到聲音,便急急地從家裏跑出來紛紛去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擁擠打鬧是少不了的,買不起的孩子,看看也高興。

 
新奇玩具引來的羨慕

 
陪伴了他一生的玩具

 
“小喇叭開始廣播啦”
第五集:影像年華
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不像文化中心北京、上海那樣喧鬧繁華,卻一樣沉澱著歷史的厚重。家住青島市大學路的收藏愛好者江祖龍,他的藏品見證了中國電影文化的發展過程。從少年時代起,他就把用過的電影票,在背面寫上影片名,然後夾在書本中。這些小小的紙片,記載著一幕幕往事,也記載著歲月的痕跡。這是一張1949年的老照片,排隊看電影,是幾十年前中國人娛樂生活的縮影。這張定格的畫面記錄了這種開端,也記錄了中國電影史的艱難起步。

 
東北電影製片廠

 
電影院前排隊的人群

 
《五朵金花》
第六集 流聲魅影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是我國著名的國家級話劇院,這裡薈萃了許多名聲在外的明星大腕兒。在北京人藝也有這樣一個人,他既不是導演,也不是演員,卻也在京城內外頗有名氣,他叫杜廣沛,他的工作是司幕,説白了,就是拉大幕的。司幕在劇院裏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幕後輔助工種,可35年下來,凡是北京人藝有重要劇目上演,導演都要點名讓他親自拉大幕。但這還不是讓杜廣沛名聞遐邇的原因,真正讓他出名的是這積攢了50年的4000多種話劇的戲單子。

 
人民唱片

 
杜廣沛一生鍾愛話劇

 
5000多張老唱片
第七集 年歲風景
1950年的春天,有這麼一張年畫被貼在了中國城鄉家家戶戶的門上,它的名字叫做《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內容是勞動模範趙桂蘭得到了毛澤東的接見,她是為了保護工廠的財産不受損失而負傷的。這幅作品從一面世就一直受到美術界的好評,被認為是一幅“民間年畫,也是延安時代以來的新年畫進一步發展的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後來出版發行在百萬份以上,並不斷參加出國展覽,而且在各時期的總結報告中都是工作業績和藝術成就的重要例證。

 
八十年代初泳裝掛曆

 
宣傳畫攤位

 
明星掛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