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難童》 第十集 悲 歡
(探索發現2006-235)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6日 16:59 來源:CCTV.com

1941年初,保育總會與國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協商,決定在重慶附近成立一所專收保育生的中學,享受國立中學待遇,這就是國立15中,又稱保育中學。

保育院進行的是小學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兒童該讀中學了。

9月初,保育中學開始接收四川境內各保育院送來的學生,學生要經過嚴格的考試,成績優良的編入普通中學班,成績一般的編入職業班。

錄取的學生,學費與生活費由保育總會負擔,沒有錄取的仍然回到保育院繼續學習。

在中學裏,保育生是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從小脫離家庭,從小自力更生,從小就關注國家大事,因為他們都有切身體會,國家的安危與個人的命運緊密相連,所以一旦國家需要他們,他們就會義不容辭。

1942年7月,國民政府號召知識青年參加赴緬抗日遠征軍。

保育生李翎回憶説:就是兩條,第一是打日本,第二打完仗以後,回來繼續上學,就這兩條,大家都紛紛報名。

15中有70名同學報名參軍,當點名上車的時候,突然發現名冊注有給每個參軍人員多少錢的字樣,這使義務參軍的同學頓生懷疑。

保育生來健回憶説:結果,永昌這個縣政府把我們這20幾個同學賣了壯丁了,比如説農村出一個壯丁幾十萬塊錢,把我們頂他的壯丁。

李翎回憶説:後來知道以後,像潮水一樣打縣政府,打得他們沒處跑,那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呀。

來健説:我們知道這個事情以後,我領著人打縣政府,把牌子都打掉了,縣政府裏面的人都跑光了,以後,他們來報復我,我們大家都站出來。

這時,縣政府派遣警察鎮壓,這更加激起同學們的怒火,他們在縣城遊行示威。此事驚動了重慶軍政當局,當地縣長趙宗煒被迫離職。

國立15中參加遠征軍的72名同學,被分配到中印緬戰區司令部第38師,師長孫立人。他們于1943年10月24日進入緬甸北部野人山,配合英國軍隊多次與日軍血戰,後來大多數學生犧牲了,他們成為為國捐軀的第一批保育生。

保育生在歷次參軍活動中都非常踴躍,消滅日寇早日回家是當年保育生的最大願望,這其中一定另有原因。

國立20中原來設在湖南湘西的芷江,一個美麗的湘西古城。

校長是從重慶派來的一個叫濮德超的黨棍,他一上任就焚燒進步書籍,對進步青年進行迫害,特別是他把總會發給學生做衣服的美國布料,在重慶就地倒賣,使學生對他十分不滿,但由於濮德超的高壓統治,學生們敢怒不敢言。

一次土匪襲擊學校事件,使學生更加看清了濮德超醜惡的嘴臉。

故事還得從陳納德説起。

1938年,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倡議在芷江修建軍用機場,周圍11個縣的2萬民工參加了這項工程。1943年底,陳納德率領飛虎隊120人進駐芷江機場,利用芷江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出擊,飛虎隊除經常與侵華日機進行空戰外,還擔負著掩護從機場起飛的重型轟炸機實施對華北、華中日軍駐地的戰略轟炸任務。

20中位於清水江的北岸,一到夏季學生們都到江裏游泳,居住在芷江機場的陳納德將軍也常常駕車來到這裡,陳納德得知學生的生活艱難,又是宋美齡主辦的學校,便有心幫助。

一次,陳納德從重慶駕機返回芷江機場時,把在重慶接受的慰問品空投到20中的所在地,周圍的百姓便傳言,陳納德的飛機從重慶給20中老師運來幾大箱薪金。災難從此降臨。

董之宜回憶説:那是民國33年3月3日,那天晚上我們毫無準備,半夜打槍了,高中部跑了個學生,説那邊土匪來搶了,我們嚇得都不敢出去。

那個夜晚,土匪進入學校見無錢財可得,十分氣惱的匪徒們隨即轉向女生宿舍,準備搶幾個女生回山,一位住校老師衝出來進行阻攔。

董之宜説:這個老師一干涉,土匪就給了老師一槍,老師當時就被打死了,就是王老師,後來聽説我們師範部女同學被拉走了好多。

吳勵之回憶説:那一次,搶走了18個女同學,打死了一個老師。

那天深夜,18位女生又哭又喊,縣城裏的警察和城防部隊無人出面阻攔。

校長濮德超想大事化小不讓學生報案,第三天才在受害者家屬逼迫下,通知了警察局。

幸好,土匪白天躲在山林中不敢走動,夜間才用匕首逼著女學生爬山過河,向土匪窩行進,直到5天后,一支警察部隊才追趕上土匪,救回了17位女生。

一位叫阮觀國的女同學因途中反抗,已被土匪殺害了。

這些女同學回校後,面對校長濮德超和當地政府十分氣憤,進行了集體絕食,這得到全校師生和許多社會人士的支持。

在保育總會的一再督促下,芷江縣法庭只好對沒有抓住的土匪開庭審判。

幾天后,警察局宣佈破案,在沅水岸邊槍斃了兩名學校的校工,而真正的土匪卻一個也沒有抓到。

徐秋水回憶説:官匪看來是互相聯絡,他們平常也不打土匪,土匪才會那麼猖狂。

此後,土匪仍不時在20中周邊騷擾,而日軍也開始轟炸芷江縣城,20中有兩名同學被炸死。芷江擁有的空中力量給侵華日軍及日本本土造成巨大威脅,日軍不斷派遣轟炸機飛臨芷江上空,並派遣突擊隊企圖消滅陳納德的飛虎隊。

不久,這裡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芷江戰役,芷江四週硝煙瀰漫,情況萬分危急。20中奉命疏散,西遷貴州玉屏縣,女子部併入貴州桐梓女中。

同學們都對學校的做法不滿,但畏懼濮德超的高壓手段,只好忍氣吞聲,但不久發生的一件意外事情,卻一下就激起了學生的憤怒。

1944年的春天,為了徹底打通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準備對緬甸北部日軍進行大反攻,國民政府又開始招收遠征軍了,由於是機械化部隊,主要面向機關學校,這天徵兵任務下達到了國立20中。

黎維新回憶説:青年人熱血沸騰,説我們還可以到遠征軍去,所以大家都報名,濮德超就答應大家説你們報名的話,還發給你們路費。

徐秋水回憶説:他就提出來説你們要參軍,走的時候還給你們一個人發8000塊錢的路費,歡送你們,提了一些優越的條件,有不少同學一是考慮到生活苦,一個是考慮到趁機報效國家,就參軍去了。

徐秋水回憶説: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同學抗議,你不放人,我們報名參軍的同學一個不走。

黎維新回憶説:所以後來就“驅濮”,我們一定要把濮德超趕走,我們要換一個校長,我們要好好學習,我們要衣穿、要飯吃,結果一個禮拜連菜都沒有。

20中同學的抗議使濮德超惱羞成怒,他指使國民黨息烽集中營的軍警對學生進行鎮壓,不少學生只好離開學校四處流浪。

報名參軍的這批學生懷著複雜的心情走向戰場。

從1942年到1945年,保育院共有500余人參軍入伍報效祖國,有300余人戰死沙場,其中有100名女同學。

1945年夏,保育總會作為這些保育生的家長,受到國民政府的嘉獎。

這一年的春夏之交,國際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納粹德國軍事上連連失利,日本大東亞之戰也走到了盡頭,中國的抗日戰爭正處於大反攻的前夜。

中國時局的中心問題不再是是否繼續抗戰的問題,而是抗戰勝利後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

中國共産黨提出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得到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熱烈響應。特別是長大成人的保育生,他們多麼希望有一個民主強大的國家,今後不再有戰爭,不再有四處流浪的難童,但不久後他們卻再一次陷入失望與憤怒當中。

育才學校設立在重慶北碚的一個小鎮裏,學生主要是來自各個保育院的保育生,育才學校70%的經費由保育總會負責。

蔣介石也許不明白,從前線搶救出來的第二代,幾年後怎麼都成為他的反對者了呢?這是他當初怎麼也沒有預料到的。

8年抗戰生活,使保育生懂得了什麼叫恨,什麼叫愛,恨侵略中國的日本兵,也恨國民黨派到保育院來的特務,愛她們的老師和同甘共苦的兄弟姐妹。

在保育院,孩子們從國民黨和共産黨分別派來的老師對他們迥然不同的態度上,明白了誰是真正的好人,應聽誰的話跟誰走,做怎樣的人。

後來,有不少保育生克服困難,跑到了延安。

也有不少保育生在前往延安途中,遭到特務和國民黨官兵的攔截,受盡了殘酷的折磨。

延安保育院的孩子們應該是那個年代最為幸運的孩子。

黃義先回憶説:那時候中央領導經常到我們學校來,尤其周總理,一到延安的時候,總得要到我們那兒去一下,大家都很歡迎他。還有林伯渠,他也經常到學校去,那個朱德是最喜歡小孩的,還有個照片呢。

蔣祖慧回憶説:一見了朱司令就好像見了我們自己的爸爸媽媽似的,我們後來聽老師講,他對我們的生活特別關心,當時有點吃的不好,他把部隊節約一點,讓我們吃的好一點,他説這些娃娃將來都是我們後代,將來還要靠他們,所以我們今後就是革命的後代這一點,在我們腦子裏烙印也比較深。

延安保育院的孩子多為軍烈屬子弟,老師對他們有些嬌生慣養。

毛澤東發現後,立即找學校領導指出:“這樣的想法與作法,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會害了他們。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在保護孩子們安全健康的同時,認真、嚴格地教育和鍛鍊他們,決不要嬌養。”

延安保育生是幸運的一批,也是不幸的一批。

1941年以後,日本集中60%的侵華兵力進攻華北抗日根據地。保育院經常接到孩子父母陣亡的消息,共産黨的高級幹部經常來看望孩子們,儘量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李大立回憶説:領袖和孩子也是非常親密,對我們真的是非常喜歡的,特別是有一些父母沒有的,都到蔡暢、鄧穎超那個地方去,所以在延安我們都是蔡媽媽、鄧媽媽這樣稱呼。

蔣祖慧回憶説:當時私有觀念比較小,有什麼大家互相分,另外,就是你的爸爸是多大首長我們不關心,反正是你的爸爸等於也是我們的伯伯叔叔,這種大家庭的氣氛非常濃。

延安民主平等的政治氛圍、軍民平等的現象,更是影響了這些保育生們,正是因為如此,延安成為當年國統區保育生心目中的一塊聖地。

1945年6月,一支從緬甸戰場撤退回國的中國遠征軍,奉命駐紮在中條山一帶。其中一批保育生軍人得知,他們的任務是時刻準備進攻延安,保育生們聽到這一消息紛紛脫下軍裝逃離部隊,成為當時轟動一時的事件。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終於結束了,那一天,延安城沸騰了。

歐陽代娜回憶説:日本投降給我們中國人民帶來的那種喜悅、那種狂喜,大概在解放區和國統區都是一樣的,覺得8年抗戰不容易,咱們終於勝利了,但是緊接著很快延安就討論一個問題了,説抗戰勝利以後怎麼辦。我記得當時我還寫作文,老師給我們出作文題目,日本投降以後我們向何處去,所以當時都是議論一些很大的事情。

抗戰勝利後,延安保育小學大班的孩子們不少分配到黨中央擔任機要秘書,由於中國政局的變化,他們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就承擔起與他們年齡不相符的重任。

歐陽代娜回憶説:延安的孩子大半都是我們這樣的道路,可以説和平的時候我們學習,一旦戰爭起來就毫不猶豫地聽從分配,所以第一天跟我談話,第二天我自己背著行李到楊家嶺報道去了。

抗戰勝利後,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已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但她們暫時沒有解散,在觀望等待,抗戰勝利後中國政局忽然風雲驟起,使保育會的創辦者們憂心忡忡……

1945年8月14日至23日,蔣介石3次發電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主席要不要去,這一話題引起延安軍民的廣泛討論,延安保育院也不例外。

歐陽代娜回憶説:當時延安的人們都在討論到底該不該去,當時沒有一個人同意毛主席去的,都説不該去,幹部當中也説不該去,延安是99%的人都不同意去,只有1%同意去,這個1%是誰呢,就是中央政治局,首先毛主席自己説應該去。

8月28日上午11時,毛澤東、周恩來在赫爾利和張治中的陪同下,乘機飛往重慶。一月後國共兩黨簽訂了《雙十協定》,中國局勢得到暫時緩和。

這時的重慶保育總會,正在召開最後一屆保育院院長會議。

在抗戰8年中,宋美齡、鄧穎超、李德全、曹孟君、徐鏡平、趙鬱仙、杜彥桐、李家應等50名女士,由於保育難童有功,被國民政府授予勝利勳章。

在1988年保育會成立50週年紀念日裏,鄧穎超致函宋美齡,信中説:回首當年,國難方殷,夫人致力全民抗戰,促成國內團結,爭取國際援助,弘揚抗日民氣,救助難童傷兵,厥功至偉。

1984年,鄧穎超80歲生日時,宋美齡從美國託人將一隻水晶兔送給她作為生日禮物,時隔40多年, 宋美齡仍然記著鄧穎超的屬相。

1946年年初,曹孟君受保育總會委託,向社會公佈保育會8年來的工作,在抗戰當中,國共兩黨婦女精誠合作,共同拯救難童,表示欣慰;對戰時1000難童只救出千分之三,表示十分遺憾;對1939年至1940年期間,保育院每年死亡兒童400人以上,表示十分悲痛。

4月,保育院的孩子們由總會發給“保育生升學證”返回家鄉,他們持有此證可以在家鄉的學校免費繼續學業。找不到親人的孩子仍然留在原來保育院繼續學習。

抗戰勝利了舉國歡慶,這時保育院的孩子們想到的是早日回家,畢竟離家已經8年了。回家的孩子們先到重慶,然後分兩路東下到武漢,一路坐木船順長江到武漢,一路坐汽車由川湘公路經湖南到武漢。

難童們加入保育院時,大都是10歲以下的兒童,這時他們已長大成人,8年前的故鄉親人已經變得模糊不清。

保育生李翔回憶説:回來後,我認不出來哪個是我娘哪個是我嫂子,8年沒有喊過娘,所以我光瞪著個眼辨別誰是我娘,光往這想不知道喊,後來我小妹妹就叫我,哥你弄什麼了,你回來都不知道喊俺娘?我也沒有法解釋,你怎麼解釋呢?

武漢,是抗戰初期兒童保育會創辦之地,當時的武漢是一派高漲的抗日救亡景象,而抗戰結束後,這裡卻瀰漫著內戰的陰雲,國民黨的部隊通過武漢正被運往大江南北,這不禁使保育會的創辦者黯然神傷。

8年來,保育總會收容教育難童29849人,其中升入中學的6389人,升入大學的104人,在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的2382人。

1946年9月15日,兒童保育會在《新華日報》刊登了結束啟示。

曾經培育過128名保育生的陶行知先生這時也不幸去世。

保育會把無家可歸的兒童轉交國民政府社會局,由此,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退出了風雲際會的歷史舞臺。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