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古代玉器》(探索發現2006-71)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4日 14:15 來源:CCTV.com

和田玉石

  北京最大的古董市場是潘家園,在這個市場裏,一樓最好的門面大多都經營著玉器。這裡買賣紅火,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到這裡來淘寶,在他們看來,這些漂亮的玉器是奇貨可居的寶物,而在考古學家的眼裏,這些東西卻是文明發展史的見證。

  上世紀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赤峰附近的興隆洼發掘出了一個8000年前的文化聚落,被稱為“華夏第一文化聚落”,和這個古老部落同時浮現出來的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玉器,這些玉器以配飾為主,可以看出當時的玉器加工已經初具形態。

  考古證明,在接下來的3000年的時間裏,中國的玉器發展非常緩慢。

  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委員會副秘書長古方介紹説,到了距今5500年的時候,玉器的發展似乎突然爆發了,人們發現,在北方的紅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中間有山東大汶口和龍山文化,竟然都在普遍地使用玉。

  紅山文化出土了100多件玉器,包括工具、禮儀、飾物、動物和人物等五大類,紅山玉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神似,熟練的線條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藝,把動物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古樸蒼勁,極具神韻。

  最具代表性、最珍貴的就是一個勾形的玉龍,它用整塊墨綠色的軟玉雕成,長26厘米,身體蜷曲呈“C”字形,全身上下光素無紋,通體磨光,看上去如蟒似蛇、生氣凜然,這種無足、無爪、無角、無鱗、無鰭的特點,符合早期龍的形象。

  但是細看它的頭部,卻令人不解:玉龍鼻子扁平,嘴巴前伸,眼睛上翹,卻很像野豬的頭。

  在另一個墓葬裏,還出現了一種叫玉豬龍的玉器,它的身體也呈環形,有寬厚的雙耳和肥碩的軀體,但頭部也有豬首的特點,有的玉豬龍還有露在嘴外的獠牙。


紅山玉豬龍

  為什麼在龍的形象裏會出現豬首的特點?它就是傳説中的龍嗎?遠古時期,野豬已經被馴化成家畜,古人除了把豬作為食物外,還把它當作“水畜”,在各種祭祀活動中作為祭品,當這些信仰觀念反映到玉器造型中,就出現了豬龍合一的形象。

  經證實,C形玉龍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的形象,它也因此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1986年5月30日下午,浙江余杭,考古專家在一個叫反山的古墓進行挖掘,在墓坑的東北角,發現了一些白色的小顆粒,經驗豐富的考古人員立刻意識到,這是距今非常遙遠的年代留下的信息。

  然而天氣並沒有體會到考古人員的激動心情,接踵而至的暴雨打斷了挖掘工作,雨一下就是2天。第三天的下午,雨過天晴,發掘隊的全體人員就聚集在墓坑的邊上,突然,在坑下作業的人員大喊了一聲,原來,在挖掘出的泥土中,露出了一個帶有溫潤光澤的綠色器物的一角。

  從泥土中清理出的這個器物,是一件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員很快辨認出,這是在史籍中有過記載的良渚文化的玉琮。

  以往的遺存中雖然也有玉琮出土,但像這麼大、這麼精美的玉琮卻從沒有見過,現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

  在這個墓坑中,一共出土了700多件玉器,有60多個種類,其中的玉鐲、玉璜、玉串、帶鉤等很顯然是作為飾物,佩戴在人的身體和衣服上的;而一些形制較大的玉冠形器、三叉形器、錐形器、柱形器等,應該是在舉行儀仗時使用的。

  讓人不解的是,這些玉器從頭到腳圍繞著墓主人,擺放十分講究,似乎在表達著某種信仰和理念,那麼它們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

  在良渚玉器中,玉琮是最典型的代表。玉琮幾乎都是內圓外方的柱形體,琮體分若干節,上大下小,以四角為中心雕刻的獸面像,立體感強烈。

  專家們對玉琮的功能有各種各樣的解釋。有的認為是女陰的象徵,或是男陽和女陰的組合,體現了古人的生殖崇拜;也有人認為是良渚人的圖騰崇拜;更多的專家則認為它是原始先民對宇宙的認識和崇拜。

  在中國古老的宇宙觀中,一直有“天圓地方”的説法,即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從保留下來的中國古代祭壇中,我們可以看到,祭天的天壇是圓形,祭地的地壇是方形。


良渚玉琮

  玉琮的圓,應該也是象徵天,方則象徵地,內圓外方上大下小,正好是天與地的幾何圖形標誌,象徵著天地的貫穿,而玉琮上雕刻的神獸,便是溝通天地的使者,看起來玉琮是良渚人祭祀天地的宗教法器。

  穿越5000多年的時光隧道,遠古的年代的圖景似乎清晰可見。每當有重要儀式時,人們就圍坐在篝火旁,全身佩戴玉飾的巫師在篝火旁手舞足蹈,嘴裏唸唸有詞,顯貴們手持玉器儀仗在一旁跪拜,場面莊嚴而神聖。他們通過這樣的儀式和這些玉器與神靈溝通,祈求上天和太陽的庇祐。

  我國有幾個産玉區,分別是新疆的和田、遼寧的岫岩、河南的獨山、陜西的藍田。其中,品種最多、質量最好、産量最大的玉石就是新疆的和田玉。古方副秘書告訴我們,實際上在距今4000年到4500年左右,中國的玉料實際上處於一種枯竭狀態,要是沒有和田玉的話,中國的玉料就枯竭了。

  和田玉來自崑崙山。

  它産生於5億年前的寒武紀,在距今4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崑崙山隆起,因地球岩石演變形成的軟玉礦帶被抬升到海拔4000米以上,隨著歲月滄桑,風化剝蝕,一些玉石崩落山澗,隨著河流來到了和田,長年被水沖刷,磨掉了原有的瑕疵,留下來的精華便是最好的玉。

  “冰清玉潔”的和田軟玉由此成為玉石中最美麗、最珍貴的品。

  中國王朝始建於夏,商代是奴隸社會最興盛的時期,史書記載,在商代最繁盛的武丁時期,郡王武丁曾經和一個叫鬼方的民族進行了長達3年的戰爭,但他們究竟是為何而戰,一直是一個謎團。

  1976年,河南安陽發掘出了武丁妻子婦好的墓葬,古墓一齣土,立刻轟動了中外,因為這是唯一一座沒有被盜掘過的商代王室墓,學術價值非常高。墓室裏的陪葬品異常豐富,人們甚至要用籮筐來搬運,其中的玉器更是讓考古學家眼前一亮。

  安陽出土了755件玉器,直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墓葬出土的玉器,從數量上能超過婦好墓。

  這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好的商代玉器,距今有3000多年的歷史,讓考古學家感到異常興奮的是,玉器裏第一次發現了來自新疆的和田玉,千里之外的和田玉是怎麼來到中原的呢?專家立刻想到了那場戰爭的對手鬼方。


清代玉雕

  1956年冬天,在黃河下游的三門峽市,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處神秘的古代墓葬群。

  在墓葬群中最大的一座墓葬裏,考古人員發現,墓主人的棲身之所擺滿了隨葬品,有大型禮樂器,各種兵器和車馬雜器。

  顯然,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木棺連同墓主人的骨骼已經全部腐朽,只留下了灰末,這使得灰末上面幾十件零亂的玉器更加引人注目。這些密密麻麻的玉器混雜在一起,早已辨別不出當時的形狀。

  復原後的玉器讓人感到眩目:一組七璜聯珠組玉佩,由374件顆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飾件連綴而成,這不是普通的裝飾品,而是一種特殊身份的標誌與象徵,是儒家思想中君子的化身。

  大約2000年前的西周是中國古代用玉制度初步完善和發展的時期,並最早賦予玉以道德內涵,玉的光潤溫暖常被用來形容君子的溫良品德。貴族都要佩戴玉飾,以顯示自己的地位和道德,玉器的使用也逐漸有了等級區別。

  東周以後,諸侯爭雄,戰爭頻繁,社會處於大動蕩時期,但是分裂的政治格局並沒有阻礙玉文化的發展,相反卻促進了多種藝術風格的融合,在這一時期,玉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態勢。從三門峽出土的這串聯組玉佩來看,不論是玉飾的數量還是雕刻的精美程度都非常罕見,這應該是一位諸侯的墓地。在其它出土文物的銘文上,人們多次發現一個“虢”字。考古學家證實,這個墓葬的主人正是西周初年虢國的國君虢季。除了組佩上的玉飾之外,考古人員發現,還有一些形制特別的玉片覆蓋著墓主人的面部,這些玉片的用途是什麼呢?一開始,連經驗豐富的文物修復專家都感到困惑。

  經過艱難的比對和復原,人們終於看到了這件玉器的原樣,它們被雕琢成眉毛、眼睛、耳朵、面頰、下顎、鬍鬚、頭髮等形狀,組成了一個“綴面玉罩”,罩在墓主人的臉上。

  與其他裝飾性的玉器相比,這個“綴面玉罩”明顯有著特別的意義,實際上,這正是中國古代喪葬用玉的一種重要形式。

  在河北省保定滿城縣城西南約1.5公里處,有一座形似靠椅的小山丘,名叫陵山。1968年,就是在這裡,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中山靖王劉勝和他的妻子竇綰的墓穴。


西漢金縷玉衣

  劉勝,是西漢第四個皇帝景帝的兒子,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兄長,一位顯赫的諸侯王。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盧兆蔭介紹説,棺槨是放在一個棺床上,棺床是漢白玉的,棺床上面放著棺槨,但是經過了2000多年,棺槨完全已經塌陷,上面留有很厚的漆皮以及木頭腐朽的痕跡。

  人們細心地撥開腐爛的堆積物,希望能找到墓主人的遺骸。

  但是他們意外地發現了一件令人震驚的寶物:一套保存完好的金縷玉衣。

  古代中國人相信,冰涼潤澤的玉石能防止屍體腐爛,於是,常把玉塞進或蓋在死者的身上,到漢代更發展到用玉片做成玉衣,裝殮死者。但玉衣並不是誰在死後都可以穿的,在漢代只有皇帝和顯要貴族才有資格享用玉衣,並且規定,皇帝的玉衣用金縷穿連,叫金縷玉衣;諸侯王、貴人、公主用銀縷,再次一等的貴族用銅縷。

  陵山墓葬中出現的這套完整的金縷玉衣,是中國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堪稱國寶。考古人員測算了一下,劉勝的玉衣用了2498片岫玉,約1100克金絲。而製作玉衣的過程非常複雜,據推算,製作這樣一件玉衣,要花費一個玉工10餘年的工夫,相當於當時100戶中等人家的全部財産。

  漢代的葬玉之風達到頂峰,其琢玉之精美,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與中國人的用玉習俗相比,世界上還有兩個地方也善於琢治玉器,這就是中美洲的瑪雅人和新西蘭的毛利人,在瑪雅墓葬中同樣發現了頭、耳、胸、腕、踝等處的玉飾,特別是瑪雅人用於覆蓋死者頭部的玉質面具和口中的含玉,這一點與中國人的葬玉習俗極為接近。

  但這些玉器無論從造型、紋飾上,還是在延續時間和使用數量上,都遠遠遜於中國的古代玉器。

  隋唐以後,玉器的禮制功能消失,代之以鮮明的裝飾性和欣賞性,它的使用不再局限于統治階級,而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玉器的題材出現了大量的人物、花鳥以及飛天等宗教內容,並且越來越多地體現為生活用品。

  獸首瑪瑙杯,唐代玉製品中的絕美之作,玉匠充分利用玉材的俏色,將瑪瑙的各種顏色和紋理巧妙佈局,造就了這個充滿異域風格的藝術珍品,這種獸首造型在中國古玉中極其罕見,是唐代中西方文明交流融會的産物。

  宋代厚古之風盛行,達官顯貴爭相收藏古玉,因而玉器的發展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分支,這就是倣古玉。除了在材料和造型風格上仿製之外,仿製古玉的沁色是最為關鍵的技術。

  沁色是指玉器埋入土中,經過一定的年代,受土壤和其他物質的作用而産生的顏色上的變化。

  根據史料記載,宋代的古董商們已經會用一些植物的燃料來染色製造偽浸,而且陸續發明出很多的技法,這些手段五花八門,秘而不宣,甚至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經歷數千年的積澱後,中國玉文化終於在明清時期達到了空前繁榮。

  這時候玉器皿大量出現,題材廣泛,精品薈萃。明清時期,制玉業成為上流社會需求巨大的産業,大批的能工巧匠把中國玉器推向創新性和完美性的鼎盛時期。

  揚州,自古就是中國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這裡曾經遍佈制玉的民間作坊,有數不清的場肆和店舖專門買賣玉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和田玉,揚州工”代表著中國玉器的最高水準。

  山子,是清朝乾隆年間揚州玉工開創的玉雕品種,它將自然界的山水、人物、亭閣濃縮在玉石上,運用浮雕、圓雕、透雕、鏤空等各種技法,表現遠近、高低、上下不同層次的景物,實際上是運用立體和透視的藝術效果將中國畫的意境表現出來。

  山子雕是治玉技藝的最高水平,沒有世代傳承的經驗和特殊工具,琢治巨型玉雕是根本不可能的,當時,只有揚州玉工能琢治山子雕。

  回溯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玉已經深深融入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當中,大到祭祀天地鬼神,是鎮國安邦的禮器,小到作為個人品性的象徵,或為定情信物,或為傳家之寶。

  如今,玉已為尋常百姓所擁有了,玉的藝術性和裝飾性已將其有過的政治、宗教色彩淡化了,但玉所包含的思想,所包含的道德等方面的特定意義依舊潛在影響著人們的觀念。人們崇玉、愛玉、賞玉,認為玉能鎮驚、壓邪、治病、強身,玉主吉祥,會使人逢凶化吉,辟邪免災,這是人們內心深處對玉不變的情結。

  玉文化吸收積蓄了數千年來中國人特有的思想和文化精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體現。在世界文化藝術領域中,中國玉器也以其濃厚的傳統韻味,獨樹一幟,綻放出耀眼的光彩。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