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清宮秘檔 > 清宮秘檔 > 正文

秀女與后妃(探索發現2004-235)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6日 13:14

  沿著縱貫紫禁城的禦道一直向北,穿過雄渾空闊的外朝大殿,通過了乾清門,就來到了皇帝的內廷。這裡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大臣以及讀書習字的地方,也是他和后妃們起居活動的場所。

  乾清宮和坤寧宮是屬於皇帝和皇后的,東西十二宮則是其他嬪妃的居所,它們星辰一般簇擁著象徵天、地的乾清、坤寧兩座宮殿。

  清代的后妃制度是在明代后妃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到了康熙以後,後宮的位號就有了具體的規定:一共分了八個等級,其中皇后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兩名,妃四名、嬪六名,另外,地位比較低的貴人、常在、答應等不限人數。

  清朝選秀女是從順治皇帝開始的,從八旗女子中挑選出中意的少女作為內廷的后妃,順治皇帝的這一作法從此代代相傳,成為清宮的一個制度。

皇后冊文

  八旗選秀女,每三年一次,由戶部主持,選中的秀女就作為皇后、妃嬪的候選人,或者選配給王公貴族。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選一次,由內務府主持。這些人中雖然也有一部分後來升為妃嬪,但絕大部分都成為後宮妃嬪的使女。

  參選的秀女要成為清宮后妃,要想住進這金碧輝煌的宮殿,必須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考察和挑選。

  首先,要嚴格審查她們屬於哪個旗,年齡有多大。

  因殘疾而不能入選的,由族長層層上報到都統,也就是這個旗的旗長,説明原因,報戶部上奏皇帝後,才可以免除應選,自行婚嫁。如果違犯了這一規矩,就要被追查治罪。

  在選秀女之前,先由戶部奏報皇帝,獲得批准後,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級將適齡女子的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匯總。最後戶部上報皇帝,由皇帝決定選閱日期。

  各旗選送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在選秀女的前一天,她們乘坐的騾車由本旗的基層長官參領和領催排定次序。

太和殿筵晏圖

  日落時騾車開始出發,入夜時分進入地安門,停在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的外面,等待宮門開啟以後,選送的秀女,仍然按照上車前排好的次序下車,然後由宮中的太監領著她們進入順貞門。

  皇宮的禦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選秀女的場所。選秀女時,通常是五六個秀女站成一排,由皇帝、太后親臨現場挑選。如果看中了誰,就留下她的名牌,叫做留牌子,沒選上的將名牌丟棄,就叫撂牌子。

  這是同治帝選閱秀女所用的綠頭牌,這位名叫阿魯忒氏的秀女,就是後來同治皇帝的皇后。

  在現代人的想象中,秀女們一定是傾國傾城,一個比一個美貌嬌艷。可是看到這幾張清末應選秀女的照片時,人們難免要大失所望,實在看不出這些面孔漂亮在哪。

  這是因為,清朝明確規定,八旗秀女接受選閱時,必須穿旗人服裝,嚴禁穿時裝。並且,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萬惡淫為首,“好色”是極不名譽也不道德的。所以,清朝統治者公開的兩條選秀標準,一是品德,二是門第。

  初被選中的裏邊還有絕大部分人要被淘汰,也就是所謂的撂牌子。

禦花園堆秀山選秀女處

  然而,走的與留的,哪個是福,哪個是禍,實在很難説清楚。

  清代從順治皇帝到光緒皇帝九朝,選秀女80多次,按後來入葬陵寢的后妃統計,共214人。在這些后妃之中,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可算是一位幸運者。富察氏是乾隆在做皇子時的嫡福晉也就是正夫人,十年後,乾隆登極,她也當上了皇后。

  乾隆十三年正月,富察氏跟隨皇帝和皇太后東巡,前往山東曲阜祭孔,三月十一日,死在了返京途中的船上,年僅37歲。乾隆為此悲慟不已,連續九天,乾隆每天在皇后棺材前三次擺上供品,並用富察氏生前所希望的“孝賢”二字來作為她的謚號。

  孝賢皇后的靈柩安放在裕陵地宮後的四年多,在這段時間裏,乾隆皇帝共為她奠酒一百多次,並寫下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賦》:“悲莫悲兮生別離,失內佐兮孰予隨?”意思是説:我是多麼的悲痛啊,這樣地生死離別,失去賢惠的內助,從今往後誰來陪伴我呢?

  像孝賢皇后這樣的幸運者並不多,絕大多數的皇后、妃嬪是在孤獨寂寞中度過一生。

  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圖,叫消寒圖,以九個九筆的漢字組成,每一筆代表一天,每個字代表一九,從冬至開始,每天填一筆,九個字填滿即出九,冬去春來又過了一年。長夜難眠,百無聊賴,填注這種“消寒圖”就成為她們打發漫漫寒冬的消遣方式,日子過得這樣了無生趣。

秀女照片

  即使得到了皇帝的寵幸,也難以持久。因為皇帝喜惡無常,從順治皇帝開始,清宮裏廢後為妃、降妃為嬪的屢見不鮮。僅道光一朝,20位后妃,竟有10位受到了降級處分。

  乾隆皇帝的第二個皇后烏拉那拉氏,在乾隆做皇子時就陪伴著他了。她不僅深得皇帝寵愛,而且頗受皇太后喜歡。然而,在乾隆三十年年初乾隆第四次下江南的途中,剛剛過了48歲生日的皇后,在杭州卻突然從伴駕的行列中消失了。

  據這份清宮檔案記載,閏二月十八日,皇后在行宮吃早飯時還得到皇帝賞賜,到了晚飯時皇后卻不見了蹤影。

  清宮的《上諭檔》:“閏二月十八日,奉旨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后由水路先行回京。”是駙馬福隆安由水路把她先送回京師的。至於為什麼被遣送回京,野史裏説是皇后勸阻皇帝不要出去尋歡作樂,因而惹惱了乾隆皇帝。這種説法可能出自想象,但皇后惹惱了皇帝是肯定的。

  從此以後,烏拉那拉氏就被冷淡在一邊。第二年,乾隆皇帝正在承德木蘭圍場打獵時,烏拉那拉氏終於在清冷的深宮中走完了49歲的人生之路。乾隆聽到消息後,並沒有停止打獵,他平靜地打發那拉氏的兒子回京辦理喪事,併發下一道諭旨:“喪儀……照皇貴妃例行。”也就是説,要降一個等級為烏拉那拉氏舉行喪禮。

故宮後宮西六宮

  對於秀女們來説,留了牌子不過是取得了一張進入皇宮的門票,如何博取皇帝的歡心則是她們一生的生活課題。

  爭得皇帝的寵幸已經很難了,何況宮廷的權利鬥爭既複雜又激烈,即使在皇帝那裏得寵,也不能萬事大吉。人們最熟悉珍妃的故事了,她不是深得光緒皇帝寵愛,被視為紅顏知己嗎?但是她卻不討慈禧太后的歡心,在八國聯軍進逼北京時,她被慈禧下令丟進了井裏。慈禧專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就連兒子、兒媳也不例外。

  同治十一年,六歲繼位的小皇帝同治已經長成17歲的翩翩少年,慈禧太后不得不放棄垂簾,把政權交給他的兒子同治。而在挑選誰為皇后的問題上,東太后、同治皇帝與慈禧太后出現了分歧:東太后看中了翰林院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忒氏。而慈禧太后則看中了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

  由於同治皇帝也傾向於立阿魯忒氏為後,慈禧太后敗下陣來。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兩宮太后頒布懿旨,選阿魯忒氏為皇后,同時,封富察氏等三人為慧妃、瑜嬪、珣嬪。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由此也埋下了慈禧與皇后關繫緊張的禍根。再加上阿魯忒氏生性不茍言笑,更令慈禧太后耿耿於懷。

  在同治皇帝死後,阿魯忒氏失去了最重要的保護傘,最終因不堪忍受慈禧太后的淫威,在同治皇帝死後不到一百天就被迫自盡了。

孝賢純皇后像

  死了的倒是一了百了,沒死的呢?

  皇帝的后妃時而封,時而廢,不斷降,不斷升,後來者雖然説不上一個比一個漂亮,卻絕對是一個比一個年輕。當道光皇帝69歲駕崩時,他的妃嬪們大多正當年華。更不必説那些短命皇帝,如順治活了24歲,同治活了19歲,他們的后妃們無疑都正是風華正茂的時候。

  皇帝一死,后妃們就得“守節”,那些風華正茂的寡婦,只好從原來居住的地方,搬進專為皇帝遺孀安排的院落——慈寧宮、壽安宮和壽康宮,就是人們常説的紫禁城裏的寡婦院。從此,秋雨梧桐,白雲蒼狗,這裡的座座佛堂和裊裊輕煙,成了她們未來日子的主要內容。

  后妃們的命運如此,貴為天子的皇帝也不見得都能得到美滿婚姻。

消寒圖

  光緒皇帝的大婚典禮是清王朝的最後一次婚禮,儘管它的場面恢宏而熱烈,但也是清代皇室婚姻中最為不幸的一場婚姻。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