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國家地理 > 清宮秘檔 > 清宮秘檔 > 正文

李蓮英其人其事(探索發現2004-185)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24日 15:36


李蓮英墓誌銘拓片

  李蓮英出生在清代的直隸省,也就是今天河北省的河間府。根據墓誌銘的記載,他生於道光二十八年,9歲入宮。清宮檔案也證明,他確實在咸豐七年,由鄭親王端華府上送進皇宮當的太監,但不是9歲,而是13歲。

  李蓮英入宮後的名字叫李進喜,他進宮14年的時候才由慈禧太后起名連英。他先後在奏事處和東路景仁宮當差,直到同治三年16歲時,才調到長春宮慈禧太后跟前。

  此時,正值太監安得海被慈禧太后寵愛,紅得發紫。後來,安得海因少年得志,過分張狂,終於以“違背祖制,擅離京師”的罪名,在同治八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砍了腦袋。

  這件事使李蓮英得到了深刻的教訓。他是一個十分聰明乖巧的人,很快就明白了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李蓮英不僅學會了揣摸主子的脾氣和愛好,能夠千方百計地討主子的歡喜,同時還能時時處處謹慎小心。正像墓誌銘中説的那樣:“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

北京舊址

  同治十三年的時候,年僅26歲的李蓮英開始任儲秀宮的掌案首領大太監。這個職務一般需要進宮服役30年才有資格擔任,可是李蓮英這時候進宮剛滿17年。

  光緒五年,李蓮英出任儲秀宮四品花翎總管。隨著他的主子慈禧太后日益大權獨攬,他的聲望地位也一天天變得顯赫起來。李蓮英31歲時,已經可以和敬事房的大總管也就是清宮太監的總頭目平起平坐了。

  到了光緒二十年,46歲的李蓮英被賞戴二品頂戴花翎。清朝的二品文官,級別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副部長。對太監來説,二品頂戴只是一種榮譽的象徵。雖然如此,李蓮英還是在太監中創了一個從未有過的先例。因為早在雍正時期,雍正皇帝規定太監的品級以四品為限,不能再高出這個等級。

長春宮

  令人不解的是,李蓮英雖然受盡了慈禧太后的恩遇寵愛,卻始終未能離開慈禧太后的身邊,當上清宮太監的總頭目敬事房大總管。

  在慈禧太后與李蓮英之間,幾十年所形成的主仆關係與感情非同一般。幾十年來,慈禧身邊的奴婢換了一茬又一茬,能善解人意的,除了早年被丁寶楨處死的安德海,恐怕就只有李蓮英了。

  在《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晚清宮廷太監劉興橋這樣描述李蓮英與慈禧太后之間的感情:“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他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進得好’ ‘吃得香?’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太后還經常來找李蓮英:‘蓮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李蓮英便出來陪她去玩。他倆走在前邊,其餘的人遠遠地隨在後面。慈禧太后有時還把李蓮英召到她的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

  這是一段十分生動的記述,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李蓮英這時候實際上成為晚年慈禧太后生活中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伴”。

  慈禧太后對李蓮英的寵信與日俱增,引起了朝野的議論和不安。

儲秀宮

  光緒十二年四月,當時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以北洋海軍已經訓練成軍,奏請朝廷派大臣前來檢閱。慈禧太后派總理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奕譞去北洋各海口巡閱。

  奕譞是當時光緒皇帝載湉的生父,身份高貴,因此要加派太監、御醫隨行。奕譞是一個城府很深而且非常謹慎的人,在慈禧太后召見時,他主動要求派太后身邊最得寵的李蓮英隨行,以減少太后對自己的猜忌。

  光緒十二年四月十三日,醇親王奕譞抵達天津,會同李鴻章一起乘軍艦出海,先後檢閱了大沽、旅順口、威海衛、煙臺等處,五月初一回到北京復命交差。

  這時候朝廷中已經是一片不滿之聲了。監察御史朱一新向光緒皇帝奏了一本,批評派李蓮英隨醇親王視察海軍,還説,説李蓮英妄自尊大,結交地方官員,收受賄賂,理當查處。

  清代文人、著名的維新派人士王照則另有一番説法。

北京東興隆街52號 李蓮英宮外住宅之一

  王照説,醇親王離開京城以後,每次接見文武官員,都讓李蓮英作陪。意在避免他要攬權的嫌疑,李蓮英可以為他作證。而李蓮英一直記著安德海的教訓,每天穿著樸實,替親王拿著一支旱煙袋,隨時裝煙,遞煙。回到住處則關門閉戶不見一個來訪的人。

  當時直隸、山東的一些地方官員,確實想要巴結這位太后身邊的大紅人,但都大失所望。從李蓮英一向小心謹慎的表現來看,王照的這種説法是較為可信的。

  慈禧找醇親王問明情況後,把朱一新的奏折一通好批,並下令將朱一新降職一級,由御史降為主事。

  光緒二十年,在甲午戰爭的時候,清朝北洋海軍吃了大敗仗,全國輿論一片譁然。可是人們不敢直接去批評慈禧太后,於是就把矛頭指向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同時也捎帶批語了李蓮英。

安維竣奏折原文

  朝臣們對李蓮英的抨擊批語,都沒什麼結果。主要還是因為攻擊李蓮英的人,都是僅憑著一些道聽途説,拿不出什麼真憑實據,這當然無法動搖慈禧太后對李蓮英的信任。

  説李蓮英干預政事雖然證據不足,但是説李蓮英貪財,那是千真萬確的。曾經當過懷來縣知縣的吳永寫過一本書,叫《庚子西狩叢談》,書中記述了他在庚子年時的一段親身經歷。

  這一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后率光緒皇帝及文武百官倉惶出逃。吳永回憶,到了山西以後,太后的排場越來越大,一切費用都要地方承擔,而宮裏的太監就趁機找地方勒索錢財。

  不僅如此,李蓮英等還千方百計地敲詐勒索朝廷中的辦事官員。

慈禧西逃回京圖

  光緒十二年八月初三,江寧織造駐京人員來煜寫給江寧織造廣厚一封信,信中説:昨天李蓮英總管又把我叫進大內,在寧壽宮的穿堂對我説:向來你們來拿圖樣,都要打點打點的,這一次準備如何辦理?我馬上回答這就寫信回去讓人送來。他説,既是這樣,那就寄120兩銀子來吧!

  以慈禧太后的精明老練,她不可能不知道身邊太監有些胡作非為,但只要他們不干預政事,把她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太監們貪點錢財在她的眼裏根本算不了什麼。

  慈禧太后已經年邁,光緒皇帝雖然有病,但畢竟年輕,如果沒有意外情況出現,慈禧太后死在光緒皇帝之前是必然的。李蓮英這樣精明刁滑,對於他來説,兩面討好,八面玲瓏的做法,是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和自我保全的一種策略。

  參與過維新變法的晚清文人王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炎涼世態不堪論,蔑主惟知太后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嗚咽老黃門。”詩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慈禧與李蓮英扮戲像

  庚子那年,慈禧率光緒和文武百官出逃後,第二年準備回京。他們走到保定住下。太后睡覺的地方,被褥鋪陳都很華美,李蓮英住的稍差一點,但也很不錯。而光緒皇帝的睡覺的地方卻很悽慘。李蓮英侍候慈禧太后睡下後前來探望,見光緒在燈前枯坐,一問才知道他竟然鋪的蓋的都沒有,時值隆冬季節,根本無法睡覺。

  李蓮英看到這個情況跪下抱著光緒的腿,痛哭説:“奴才們罪該萬死!”並且把自己的被褥抱過來讓光緒使用。光緒回到北京以後,回憶西逃的苦楚,就曾經説:“若無李諳達,我活不到今天。”

  據説,戊戌變法後,李蓮英出言謹慎,沒有鮮明地表態站在慈禧一邊。雖然沒有讓慈禧懷疑他的忠誠,但從此感情上有些疏遠了。所以李蓮英的墓誌碑上寫道:結束西逃回到北京後,李蓮英 “自思可告之無罪,已萌退志。”。

李蓮英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死於北京西苑的儀鸞殿。李蓮英辦理完慈禧太后的喪事,于宣統元年的二月初二,離開生活了51年的皇宮。內宮主政的隆裕太后,準其“原品休致”,就是帶原薪退休。

  李蓮英死於宣統三年,時年64歲。他死時,得到了清朝宮廷的1000兩白銀,在北京恩濟莊的太監墓地修造了一座豪華墳墓。不過在30年前被破壞了,只有墓誌銘的拓片還保留了下來。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陳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