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探索 發現2004-168)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3日 14:59
|
|
|
八旗貴族射箭圖 |
清朝的歷史上,記載了康熙與乾隆都曾經六次下江南。
説起乾隆南巡,從官方的史籍到民間的野史中,都有許多描述:或是説他修築堤堰,功澤韆鞦;或説他把國家大事都扔給手下大臣,自己迷戀在江南美景中;或説他風流成性,揮霍無度……總之眾説紛紜,褒貶不一。
實際上乾隆南巡一開始就遭到有些大臣的反對。《清史紀事本末》中記載,乾隆即位不久,聽説蘇州的景色美如天堂,他很想去江南巡遊視察,並派大學士訥親去江南查看道路。
訥親從心裏就不贊成乾隆南巡,所以他在給乾隆的回奏中説:蘇州城外的虎丘還算得上名勝,實際上像一個大墳堆。蘇州城裏河道狹窄,糞便船隻擁擠在一起,過了中午就臭不可聞,根本不算什麼風景。乾隆聽了訥親的回報,只好暫時打消了南巡的念頭。
|
|
|
洪澤湖 |
到了乾隆十四年,江南地方官吏為了迎合乾隆,上奏請求乾隆南巡浙江,這一請求正合乾隆的心思,在當年的十月初五,乾隆宣佈兩年後舉行南巡。
康熙當年南巡主要是為了視察水利,乾隆也説,“南巡之事,莫大於河工。”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視察黃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視了浙江的海塘工程。當時,解決黃河水患的關鍵工程在江蘇的清口,和洪澤湖的高家堰,所以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到這兩個地方來看一看。
第一次南巡時,乾隆來到洪澤湖,視察水利工程,他了解到高家堰與蔣家壩之間的黃河大堤只有三座大壩,每年到了夏秋兩季,洪澤湖水位上漲,由於排泄不暢,很容易發生水災。河道總督高斌提了一個方案,建議再增加兩座壩,乾隆接受了這個意見。
這樣,高家堰就共有了五座水壩,分別被命名為“仁”、“義”、“智”、“禮”、“信”。每當洪澤湖水位上漲時,根據水勢情況,五座大壩可以及時分別調節水的流速和流量,非常有效地保證了大堤和下游的安全。
乾隆第三次南巡時,又制定了清口水志,規定:上壩的水位上漲一尺,下壩的閘門可以開到十丈。河道官員遵守這一規定,確保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下游的各州縣避免了水患的災害。
|
|
|
江蘇鎮江金山寺 原乾隆行宮 |
徐州附近黃河大堤也是乾隆要巡察的重點之一。乾隆多次來到這裡。根據乾隆的命令,這裡先後修築的防洪石堤大壩全長70多華里。
浙江的海寧州和仁和縣,是江海的交匯處,每天都要發生兩次大潮汐。一旦海堤被衝垮,整個江南將一片汪洋。早在漢朝的時候,人們就已開始在這裡修建海塘,以後歷代修築海塘,一直沒有間斷過。
到了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浙江又一次水情告急,而在海塘施工中又出現了石塘、柴塘之爭。究竟是修築石塘,還是修築柴塘意見不統一。
乾隆第三次南巡到達海寧的第二天,馬上親臨現場,親自試驗打樁。他看到如果修建石塘,必須從舊塘壩向後移數十丈才能打樁,這樣勢必會毀掉許多百姓的田地和村莊,乾隆看到這種情況説,本來想保護民眾,現在反而先害了他們。於是乾隆決定先修築柴塘,並要求每年用竹簍裝上石頭加固。
在第五次南巡時,乾隆見到堤壩的泥土被湍急的水流不斷沖走,裝石頭的竹簍都露了出來。於是乾隆決定在可以修建石塘的地方,都改建魚鱗石塘。
|
|
|
喀爾吉善奏折 |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最後一次南巡時,下令繼續修築范公塘石壩。海塘工程的建成,有力地保護了江南水鄉的繁華昌盛。
乾隆南巡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籠絡人心。凡是他經過的地方,都被不同程度地減免了賦稅。
乾隆對接駕及辦差的官員大加賞賜,加官晉爵;將一些原來受過處分官員恢復原職。特別是對前來接駕的老臣,他問寒問暖,賞賜人參、貂皮等物品,還要賞賜他的子孫功名。
在南巡途中,乾隆一方面多次在各地的孔廟行禮,另一方面對前來拜見的文人士子,他親自命題考試。他出的不少考題,擺脫了科舉考試的八股陋習而注重實際應用。如浙江省大修海塘,他就以《海塘得失策》為題。取得一等成績的考生,立即授予官職,這樣就選拔了許多實用的人才。
由於江南一帶人才薈萃,讀書應試的人很多,乾隆下令給江蘇、安徽、浙江三省官辦學府增加名額。《四庫全書》告成後,他個人掏腰包讓人抄錄了三份,藏于揚州的文匯閣、鎮江的文宗閣、杭州的文瀾閣,並命令地方官吏允許學子們拿出來抄錄傳看。這些舉措,對江浙一帶的文化事業,起到了推動作用。
|
|
|
乾隆八旬萬壽慶典 |
閱兵也是乾隆南巡中重要的活動之一。滿族歷來有重視騎射,崇尚勇武的傳統,歷代帝王也都熟練掌握騎馬射箭。乾隆歷次南巡,都在杭州、南京等地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乾隆本想通過閱兵,訓練士兵,扭轉頹敗的風氣,並向江南人民顯示大清朝的力量。但沒想到,閱兵反而鬧了許多笑話。乾隆最後一次南巡閱兵是在杭州,嘉慶皇帝後來回憶那次閱兵時的情形説:射箭箭虛發,騎馬人墜地。一時傳為笑談。
乾隆南巡,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飽覽山川美景。所以他六次南巡每次都帶畫師隨行,將喜愛的江南景色摹繪成圖,在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倣建。
南京的瞻園、海寧的安瀾園、杭州的小有天園和蘇州的獅子林,這江南的四大名園後來都在圓明園中一一重新造了一座。
杭州的雷鋒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更是實景仿製,連景點的名稱都原樣照搬。
|
|
|
乾隆六次南巡時間表 |
蘇州的獅子林乾隆特別喜愛,於是又在避暑山莊倣建一所。搬進避暑山莊的,還有鎮江的金山寺、嘉興的煙雨樓和倣寧波天一閣而建的文津閣、倣無錫的雙湖夾鏡等多處江南名勝。
康熙南巡還是比較簡樸。他第一次南巡的時候,途中經過丹陽、常州、無錫,一路上沒有停留,晝夜行船三百六十余裏。
康熙南巡時,主要是住在地方官員的官邸,只有在揚州、杭州等地,建造了少量行宮。乾隆下江南就要比康熙南巡奢華得多了。從北京到杭州,沿途建造了三十個行宮。乾隆乘的禦舟被稱為安福艫、翔鳳艇,共有五艘,製作工藝極其精美。整個南巡船隊共約有一千多只船。一路上吃的、用的,就連喝的水,都由沿途各地事先做好準備。
儘管乾隆三令五申嚴禁鋪張,但地方官員為取得他的歡心,無不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投其所好。
“六度南巡止,他年夢寐遊。”這是乾隆第六次南巡寫下的詩句,他連做夢都在回味下江南時的情景,充滿了無限眷戀。但是,這六次南巡,排場一次比一次大,耗費一次比一次多,甚至造成國庫的枯竭,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朝廷中不乏有頭腦的官員,多次勸阻乾隆停止南巡,但卻多遭到嚴厲的斥責。
|
|
|
乾隆上諭檔 |
許多諫阻南巡的官員,都被懲處或罷官。在這種高壓下,大臣們誰也不敢再説話,眼睜睜看著國庫枯竭,國家走向衰敗。
民間傳説乾隆喜歡江南美女,每次南巡時少不了尋花問柳。所以皇后天天和他吵鬧,乾隆一氣之下,將皇后遣送回京。乾隆第四次南巡時,將皇后遣送回京確有其事,這在乾隆三十年《春季檔》中就有記載。
到了乾隆晚年,他才完全認識到南巡的錯誤。在《清史稿》的《吳熊光傳》中,記載了乾隆説:我當皇帝六十年,自認為自己沒犯什麼大錯。惟有六次南巡,勞民傷財,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乾隆南巡耗資巨大,以後的清朝皇帝再也沒人仿傚過。因為後來的清朝國庫已經承擔不起了。六次南巡,留給人們的是一個“康乾盛世”的奢華美景,此後,大清王朝開始一步步地走向衰落。
(CCTV《探索 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