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法治頻道 > 人與社會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心靈還有一扇窗

CCTV.com  2007年10月15日 21:07  來源:  
     
    [內容速覽]22歲的張明是一個智商不及六歲兒童的腦癱患者,在父母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不僅能站立行走,而且還學會唱歌,19歲那年他舉行了個人演唱會,他嘹亮的歌聲中傳遞出來的生命的力量感染了很多人。

  主持人:各位好,歡迎收看《人與社會》系列節目《同一片天空》。這些天在上海正在舉行第十二屆國際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我們都知道,這個特奧會的宗旨是希望通過體育運動,讓智障人士走出家庭,步入社會,建立信心。我們不少人都聽説過這樣一句話説,當上天給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一定為你打開一扇窗。其實很多智障者的身上,同樣有著巨大的潛力,體育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今天我們節目的主人公,一齣生就遇到了命運無情的打擊,可是他就在音樂世界當中找到了信心,找到了幸福感和成就感。

  解説:2005年5月,在北京市宣武區的鑫融劇場,一場特殊的個人演唱會正在上演。這場演唱會的主角,不是什麼著名歌唱家,而是一個叫張明的十九歲青年。更加令人驚訝的是,張明的智商只相當於六歲的兒童,他是一個終生無法治愈的腦癱患者。在演出現場,所有的觀眾都被張明深深地感染了,不僅因為他演唱的功力和技巧,更因為他嘹亮的歌聲中傳遞出來的生命的力量。

  解説:眾所週知,絕大部分腦癱患者,都有行為障礙、語言障礙和智力障礙,也就是説,他們可能終生都無法像常人一樣行走和説話。然而,張明的表現卻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他不但可以行走説話,甚至還可以讀書寫字,只有在穿衣服,特別是識別襪子的前後的時候,才能讓人們感覺到他與常人的差異。

  同期:(張明) 沒找著襪跟。

  同期:(劉玉榮) 脫下來重穿,甭怕失敗。

  解説:對於張明來説,他十九年的生活,就是在失敗和成功的不斷交替中進行的,他用了十二年學會洗臉刷牙,用了十六年學會寫字,這一切對於常人來講,也許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可是對於一個腦癱患者來説,這無疑是一個奇跡,而為了搭建這個奇跡,明明的父母,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

  解説:1986年,懷孕已經七個月的劉玉榮突然出現了妊娠中毒,生命危急,不得不做了剖腹産手術,小張明提前了兩個多月來到了這個世界。他出生後體重只有二斤七兩,並且患有六種以上的新生兒疾病,為了挽救兒子,父親張經華先後為他輸了8次血,小張明終於從死神邊緣被奪了回來。可是,這個遲到的幸福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劉玉榮和丈夫就發現,小張明的身體軟得像麵條一樣,都已經三歲了,竟然還站不起來,張明的父母再次抱著孩子來到了醫院。

  同期:(劉玉榮) 大夫就跟我們説了,左小腦發育不全。按咱們的俗話説就是腦癱,我説大夫不會吧?他説而且這孩子還智力低下。

  解説:智商只有64,且終生不可治愈的腦癱,診斷書上的每一個字都像子彈一樣,無情地擊打在張明的父母的心上。這不僅宣判了張明和其他孩子的不同,而且預示著他的人生將註定充滿艱辛。面對這樣一種狀況,張明的父母非常沮喪,甚至以淚洗面,但是對孩子的無限憐愛和父母的責任,讓他們振作了起來,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把孩子養大。

  同期:(劉玉榮) 九,十,好,歇會。

  解説:為了使孩子軟綿綿的雙腿能夠有點力量,十八年來,張明的父母每天都會花兩個小時為他按摩雙腿,在張明四歲時,他終於慢慢站了起來,並一點點地學會了走路。可當時的小張明依然有很大的語言障礙,以至於連幾個最簡單的詞都説不清,直到有一天,正在給張明做按摩的劉玉榮,突然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同期:(劉玉榮) 我們不得給他做按摩嘛,他特疼,有時候。他一聽電視演《渴望》,他就安靜下來。他一聽見唱他就特興奮,他就跟著啊啊地,他就能哼下來把這歌,還不到十集呢,他就能把這片頭曲和片尾曲他自己能夠唱下來了。

  解説:這個發現讓張明的父母欣喜若狂,於是,倆人決定買一台錄音機,錄下電視劇《渴望》裏的插曲,讓兒子通過學唱歌來學會説話,為此,他們連續一個多月,三頓飯只吃包子,終於從牙縫裏把買錄音機的錢攢了下來。

  同期:(劉玉榮) 當時就上天橋商場,就把這臺小錄音機給我兒子買回來了。你知道他進門,那欣喜若狂的勁兒,兒子,爸爸給你買一個錄音機回來,你快看。兒子也特高興,雖然他當時還是特軟,走路也不利落什麼的,但是他就知道在床上啪,啪,拍巴掌,我有錄音機了,我有錄音機了。湊到他爸爸跟前兒,就這樣一摟爸爸,叭,親了他爸爸臉一下,當時他爸那眼淚就下來了。

  解説:最初設計用來學説話的這臺錄音機,不僅讓張明學會了説話,還成為了他的音樂啟蒙老師,跟著錄音機學唱歌成了他最開心的事情,5歲時,張明就能夠完整地唱完六七首歌曲,小學四年級時,學校舉辦六一聯歡會,小張明第一次走上了舞臺。

  同期:(劉玉榮) 他就唱了《一封家書》,我們誰也沒有為這孩子準備臺詞,你知道他在臺上説什麼嗎?這首歌呢,是獻給我最親愛的爸爸媽媽。

  同期:(張明)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

  同期:(劉玉榮) 我們真是高興極了。他爸就抱著他兒子,就親他兒子,兒子,誰説我們兒子傻呀,我們兒子是天才,我們將來是音樂家。

  解説:2003年,對於張明來説,是人生出現重大轉變的一年。因為就在那一年,明明在一個小型歌唱比賽中,認識了北京市宣武區文化館的副館長,歌唱演員王春來。

  同期:(王春來) 明明那孩子,是一個很真誠的孩子,説王老師,我唱得好不好?我説好,非常好。那您能教我嗎?我説可以呀。

  解説:從那之後開始的每個週末,明明的父母都會帶著他去王春來家學習聲樂,考慮到張明家的經濟狀況,王春來沒有收取一分錢學費,對此,張明的父母非常感激,而明明則親切地稱她為王媽媽。

  解説:在開始上課以後,王春來發現,明明連什麼是吸氣,什麼是呼氣都分不清楚,於是就和明明互相手把手摁在對方的腹部,用這種直觀的方法教會明明如何運用氣息。

  同期:(王春來) 我能感受到他正確與否,他能感受到我的腹肌氣息,這氣息是怎麼運用的,我們經常是這樣練。

  解説:王春來老師由於負責文化工作,經常被很多單位請去指導唱歌,她走到哪都把張明帶在身邊,每次,張明都主動要求給大家演唱,王老師為張明帶來了音樂,而音樂給張明原本灰暗的人生帶來了光明。

  同期:(張經華) 他越來越膽大了,越來越敢接觸人了,包括熟人,他那就是真是放開聲音地大唱。生人也沒關係,他也是問你一下,叔叔,阿姨,我給您唱首歌行嗎?他能夠主動地去問人家了。

  同期:(張明) 哥哥,明明能給你唱首歌嗎?

  解説:也許對於張明來説,唱歌已經成為了他的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他不僅可以對著自己的老師父母,還可以對著舞台下的觀眾,甚至任何一個陌生人,展現自己的歌喉,唱出美妙動聽的樂曲,在這個過程中,張明的性格也發生了轉變。

  解説:和大多數殘疾人一樣,少年時代的明明是敏感而脆弱的,外界微小的刺激都可能給他們留下永久的傷痕,因此他們大多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裏,不肯輕易地向外邁出一步。如同其他殘疾孩子一樣,張明也曾經受過人們的恥笑,甚至侮辱。

  同期:(張明) 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個男生追著明明去廁所,結果終於有一天,這個男生就追上明明了,把明明死死地摁在了廁所的坑裏,讓明明喘不上氣,結果明明那個身上,胳膊上,頭髮上都是血,佈滿了血印,真的。當時的那一幕,爸爸很難過。

  記者:明明恨他嗎?

  張明:現在不恨了,以前我是真特別恨他。我這樣的一個孩子,憑什麼欺負我呀?

  解説:在沒有學習音樂之前,由於自卑和對外界的恐懼,張明一直不願意跟人交往。張明的小屋裏,收藏了一百多副各式各樣的象棋,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雖然由於先天的殘疾,他這輩子可能都無法真正地下一盤棋,對於書中的內容也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正是這些象棋和書,陪伴他走過了很長的成長道路。

  同期:(張經華) 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發現他,一直到十六七歲的這一段時間內,他自卑心理特別強。在不熟悉的場合上,不抬頭,低著頭,看人這樣看,這樣看,他不敢正眼瞧人,如果一次面沒有見過的人,他絕對不説話。他且看著你呢,用他那種心態和心理,且琢磨你呢。這個叔叔願意跟我説話嗎?

  解説:可是,在學習唱歌之後,張明的父母發現,在音樂的疏導下,明明有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僅體現在他完全打開了自己的世界,可以主動和別人進行溝通,更重要的是,他變得懂事多了。

  同期:(張明) 爸爸和媽媽經常跟明明説的一句話就是,明明,爸爸和媽媽早晚死在你前頭,你知道什麼叫死嗎?我説死就是沒了。你知道什麼叫亡嗎?亡,我説也是沒了的一種。他們的目的呢,就是讓明明一天比一天會做,自己會做的事。


  解説:通過在北京市宣武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習,張明在16歲時,學會了寫字,這是當時他寫下的一段日記。

  同期:(張明) 媽媽病了,今天媽媽沒去上班是因為媽媽生病了,她頭痛,發暈,渾身難受。我心裏很著急,上學前我給媽媽準備好藥,倒了一碗水,端到媽媽床前,媽媽説,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還告訴我,兒子別著急,我吃完藥就好了。上課時別總想著媽媽,要專心聽講,別走神。

  同期:(陳莞) 通過這個唱歌,他的發育,他的智力,他的那種對人的交往,他的語言,他的肢體等等,都通過這個音樂給他帶來的信心,給他帶來的訓練,最後給他帶來的成長,所以它改變的不僅是他的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

  解説:2005年2月,張明參加中華青少年精英演藝人才選拔賽獲得銅獎。同年5月,在張明所在的北京宣武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倡議下,北京宣武區有關部門為他舉辦一場個人演唱會,張明實現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夢想。兩個小時全神貫注的演唱,十九歲的張明終於戰勝了人生帶給他的種種磨難,在屬於自己的音樂舞臺上,上演了一場完美的演出。

  主持人:對於張明來説,音樂不僅僅給他帶來了快樂和幸福,也不僅僅為他編織了一個夢想,最重要的是音樂改變了他的人生,為他原本暗淡的人生帶來了光明。不過,明明一直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能夠見到自己心目當中的偶像,並且有機會和自己的偶像一塊登臺表演,那麼明明的偶像到底是誰呢?他又能否完成這個心願呢?我們明天的《人與社會》的節目,將繼續為您講述明明的故事。明天同一時間歡迎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再見。

  首播 10月5日18:46

  重播 10月5日23:55 10月6日11:55

責編:王姍姍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