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164期記者手記:惱人的標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15日 18:10 來源:CCTV.com

  最開始接觸汽車安全膜的時候,只是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題,並沒有真正覺察這個市場存在的問題有多嚴重。因為凡是開過車的人都知道汽車玻璃上要貼膜,但是很少有人真正關注膜的質量問題。

  大概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調查了解汽車膜的市場,令人沒想到的是,越是了解的深入,問題暴露的也就越多。幾乎很少有人會想到,在諾大的汽車貼膜市場上竟然有百分之八就使得膜是來路不明的劣質産品。

  最初的不在乎也隨即轉變成了興奮,大概每一個記者在遇到一個自己認為比較好的題目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於是經過報題審批等一系列的程序後便開始節目的製作了。

  本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大量準確無誤的無可爭辯的確鑿無疑的證據了,做起節目來應該是很輕鬆的了。但是當真正開始進入採訪狀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正陷入一個由標準構成的陷阱,而且越是想擺脫陷得就越深。

  汽車安全膜産業在我們國家開始興起大概只有十年左右的時間,和一部汽車身上大大小小幾千個零配件相比,汽車玻璃膜顯得那麼微不足道,記者查詢了國家標準委的網站發現沒有相關的質量標準,而從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得到的消息更叫人心涼,因為連制定相關標準的計劃都沒有。

  做過《每週質量報告》的記者大概都知道,要説一種産品質量有問題,首先就要對産品做檢測,看檢測的結果和相關的標準由沒有出入。標準也成了《每週質量報告》記者手中的殺手锏。

  然而沒有了標準,記者也就失去了最具威力的武器。那麼是就此罷手還是繼續調查下去呢,當記者了解到每年將近300億人民幣的貼膜市場竟然只有30億的産品是正規渠道的産品,記者的責任感告訴我節目一定要繼續下去。

  沒有標準就從其他方面入手,經過大量艱苦的調查記者發現世界上有資格生産安全膜的企業只有十幾家,而國內市場上大量的安全膜産品都假借國際品牌的中國代理在銷售,這裡一定有漏洞可以發現。最後當記者撕掉假冒産品宣傳材料上的不幹膠條,露出另外一個企業的名字的時候,曾經由於沒有標準而對偽劣産品束手無策的當地工商人員立即對銷售劣質産品的企業進行了處理。並查扣了銷售的安全膜産品。

  儘管結果是令人欣慰的,但是相對於有標準的産品,這個節目的製作無疑是更加艱難的。過程也無疑是更加漫長的。(記者:陳君亮)

責編:劉棣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