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是光榮的八大員》第三集 理髮員——塑造美麗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8日 11:43 來源:CCTV.com

  解説:2006年9月5日,在首都北京某豪華酒店裏,正進行著一場特殊的髮型秀。


四聯五十週年店慶舉行的髮型秀

  解説:這場髮型秀囊括了建國以來各個時代髮型的變遷,而舉辦這次髮型秀的企業正是在北京美發業中有“中華老字號”之稱的“四聯美發”。

  “四聯美發”在首都火了五十年,同時也見證了新中國美發事業的發展歷程,而四聯的幾代師傅們,兢兢業業為人們打造了半個世紀的美麗,親身經歷了從理髮員到美發師的時代變化。

  解説:吳永亮十三歲就入了行,是五十年前四聯成立時年紀最小的理髮師傅,1956年春末,十九歲的他同其他六十多位上海理髮界同行一起,坐了36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北京。

  吳永亮同期:


  公私合營,因為上海所有的理髮店比較多,但是北京,首都,理髮員比較少,也不多,但是總體下來,把上海的一些服務行業都支援北京。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就 我們四家,湘銘、華新、雲裳、紫羅蘭,這四家,四家,1956年就七月份,七月份遷京。

  解説:上海這四家名理髮店,每一家在當地也都是響噹噹的角色,更甭説四家合到一塊兒辦的四聯理髮店了。 那會兒,京城有點名兒的理髮館剪個頭四毛錢,到四聯理髮八毛。但是,四聯貴有貴的道理:解放後,京城理髮行裏技術確實落了伍,連會使電推子的都沒幾個。四聯一開張,從上海帶來的十把純正的美國理髮椅在全國都是獨一份。不過,最招人的還是上海師傅能理出新式髮型,單是一手滾刷一手吹風的手藝就讓顧客們讚嘆不已,服務態度還特好,大家看待四聯師傅們的眼光就不一樣了。

  顧客:


  就感覺他們不像個,跟其他理髮店不一樣,理髮員,像個學者;

  顧客:


  我燙的時候還有點害怕,他們説不要緊,燙不著;

  顧客:

  有文化,很有氣質。

  解説:可別小看了大家對四聯師傅的這番評價,他們能得到這樣的讚賞可是來之不易,早年間一般幹理髮的,在人們心目中可不是什麼有地位的好職業。

  張有旺同期(北京美容美發行業協會副會長):


  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所以理髮就排到第六位,就因為你是站著給人服務,就是比人低上一等。

  吳永亮同期:

  服務行業理髮的修腳的搓澡的,都被人看不起。理髮員還是解放後,尤其是理髮員,公私合營以後,公私合營以後,1956年以後,後來改名字就改成理髮員,理髮員了,八大員裏面有理髮員一員。

  解説:為大家規整個人衛生,讓每個人都活得漂漂亮亮的,結果還被人看不起,你説當個剃頭匠冤不冤。但是,就這樣一份誰也離不了,被人看不起的職業還不是誰都做得了的,想學手藝還得能吃苦、肯用功才行,做學徒的必須經過三年多的磨練,從打雜的慢慢做起,然後歷經技術和人品多方面考核才能算是出師。

  吳有亮:

  1950年的時候,真的師傅不是輕易地教技術,先幹雜活,當然你在這個行業裏面時間長了吧,一點點看著師傅做,你做下手的,輔助的,輔助的,你也看見了,慢慢慢慢一年多以後,你感覺到這個行業的什麼情況,做的事情怎麼做的,慢慢的。那麼學技術,開始的時候不會,不可能拿顧客來説,過去那是六毛錢,幾毛錢,理髮錢,解放後。不可能給顧客理,就是到什麼地方去練呢?就是現在咱們屬於,現在這個社會上,就是説擺地攤的,擺小攤的,賣水果的,賣,上海話叫,陽春面的,賣這些的,鍋貼的,他們理髮不捨得花錢。

  張有旺:

  我搞衛生每天早上都起得早,人家沒起我起來了,然後那時候有時候我一掃地,墻根底下有兩毛錢。我説怎麼誰,我以為客人誰掉兩毛錢,完了給掌櫃的,我説今早上掃地,墻根那兒有兩毛錢。他説:行,擱這兒吧。等到就過一段呢,後邊有燒熱水的,爐臺上,就那爐臺上,又擱兩毛錢。我説這是不是買菜又落在那兒了,一交。那時候腦子沒有説,這錢,我瞅著我就擱起來拿起來。實際上,後來我想實際是考驗我,就看你是不是這個有沒有愛貪小便宜,手不乾淨這個,有沒有這個。

  解説:張有旺,河北三河人,和吳永亮同年,也是打小就入了理髮這個行當。但是除了鑽研技術之外,他對改良理髮工具很有興趣。説到這個理髮的工具問題,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可沒有像現代美發師有這麼多方便的用具,一個吹風機大家輪著使,稍不注意安全上可能還會出問題。

  張有旺:

  吹風機來講也是,開始都是從,也是咱們國産的也沒有,都是國外的一些,德國西門子,銅皮的那個。理髮師那時候都搶這個吹風機,因為你一個店不可能每人都有,因為我們那店那時候當中,是八個椅子,理髮椅子,做髮型的,八個椅子當中前面四個插座,這個使這吹風機就能使,後面的四個就不能使。為什麼,因為那天那個經理他把那吹風機,線頭接錯了,等到第二人姓程的,(心想)]我就不信你們前面能使,(因為我在前面幹活)後面為什麼就不能用,拿過來以後,插上插銷以後,它還是不轉,不轉以後,他就用手來去摸這個,他一摸就整個吸住了,就抱著這個吹風機了,當時給電死了。


張有亮設計的吹風機草圖

  解説:也許是這場事故刺激了張有旺,此後張有旺對技術革新用上了心, 一心琢磨著要發明一個新式的吹風機。

  張有旺:

  鼓風機,用鼓風機,燒鍋爐的鼓風機,擱墻外頭,使咱們現在的煙囪,順到屋裏來,順那墻邊上,墻邊上以後呢,從那兒打個孔,用焊煙那焊給它焊幾個這麼粗的筒,下來以後使那吹風機的熱力絲,擱那裏頭,然後呢用那綢子布,套在那上頭,把人腦袋盤完卷以後,套上了,然後開吹風機,綢子,反正風就不跑,熱風就不跑了嘛,就吹乾了。

  解説:張有旺的設計果然巧妙,這樣的吹風設備可以省去不少人力,不過現代的美發工具經過幾代更迭,吹風機早已成為最普通得美發用具,人們再也不用為工具的安全性操心。

  不過甭管怎麼説,吹得再好的頭髮,洗一洗也就散了,燙髮才是保證頭髮持久美麗的最佳方法。據説早在古埃及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烙鐵使頭髮和鬍鬚變得彎曲,於是千百年來,人們為了美麗,想盡一切辦法讓頭髮形成理想的彎度。建國之初,人們生活雖然簡樸,但是仍然放棄不了對髮型的追求。

  吳有亮:

  五十年代就是做大花,你像我到上海去,師傅們卷,師傅們卷,我呢,卷了一個卷一個卷,你看就這麼卷,卷成一個一個大花,大花一梳開,你看那個《一江向東流》,那個演員,前面高起來,後面卡起來,那種,卡起來,也挺漂亮的,上面什麼,上面都是平的,全是花,大花,大花就是一個卷你梳開了就行了,也挺漂亮的。

  解説:然而到後來,理髮員們的好技術沒了用武之地。有那麼一段時期,把燙髮與否的問題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文革十年,允不允許燙髮?誰有特權燙髮?都成了衡量政策的風向標。

  張有旺:

  電燙,所有的都沒有了,吹風機都沒有了,就是洗洗剪剪。

  吳有亮:

  女活不做,我們已經下到北京市機關裏去剃男活去了。

  張有旺:

  在那期間當中呢,誰要燙髮也行,北京市呢,指定幾家,你比如説四聯,西單第一,還有西單第一第二,美白,鼎新,這類的,得要文藝屆的,需要你燙髮的,演員需要燙髮的,比如出國也好,代表團訪問的,得要你單位開證明。

  中美協閆會長:

  只要一看是卷髮全剪,所以那會兒自然卷的人很苦惱,那麼在改革開放之後呢,就是當時呢就是,這個美發美容行業的主管部門吧,也就是商業部的飲食服務業管理司,當時向國務院提出申請,能否恢復燙髮業務,當時有些領導還不太敢批,最後還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領導做了個批示,可以燙髮。

  解説:1983年的北京,個體髮廊悄然興起。這些新潮前衛的私人理髮店打著廣州師傅的招牌,做的髮型也是以前沒見過的。電影《珍珍的髮屋》就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這種情況。


  影片《珍珍的髮屋》

  解説:面對新式的美發美容店,好奇的年輕人們都願意去試試。這一試不打緊,國營店的理髮員們發現顧客一天天少了。

  張有旺:

  從1984年到1988年,四年時間,就一個區來講,發展了將近八十多家,在這個情況下當中,國營店來講,紛紛的,客人來講就逐步減少,逼著你必須要提高技術水平,提高審美觀念,可是他思想觀念又轉不過來,又不好意思向人家學習。所以我那時候搞行業工聯,我就搞一個,你不是不好意思向人家學習,我給你們出一主意,就搞一個首屆個體髮廊的技術比賽。那時候要吹高頭髮簾,不會,包括翠園美發廳,包括西單,包括四聯都吹不了,因為他們沒有見過這個,但是這個發簾是從廣州那邊,沿海過來的,那個時候有這麼一個説法,北京是學上海,上海是學廣州,廣州學港澳,港澳學日本。

  解説:如今,從髮廊到美發廳到美發沙龍,説白了就是私人理髮店,倒是越來越多,而國營店呢,只有像四聯這樣的老字號,大浪淘沙後一枝獨秀,繼續綻放著,其它的,大多都倒閉了,究其原因還是觀念落後,跟不上時代。現在年輕的美發師們就不同了,他們走得多,看得多,眼界也要開闊得多。

  解説:徐凱,中國十大髮型設計師之一,如果要總結他成功的經驗,恐怕只能用“遊走”兩個字來形容。從家鄉,東北的小城市走到北京,從北京走到廣州,廣州為他打開了窺視世界的一扇窗口,而當他真正遊走於世界各地時,他獲得了成為一個頂尖髮型設計師的技術與靈感。

  徐凱同期:


  在廣州看到的時候,是有一個髮型師,就是美國的。他們兩個人做表演,那個時候那個表演的印象,是非常非常深刻那種印象,在台下一點都不動,沒有去動,長的頭髮,在臺上來去,五分鐘的時間去把它去做完了,他表演得不是特別花哨的那種,很有大師的風格那種感覺,真的是很穩重,可是他做得動作也快,動作也很漂亮的,當時看到時候,有一天我也要做到這樣。

  解説:這次觀摩讓徐凱看到了自己的目標,他開始琢磨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技術突飛猛進。1997年,法國沙宣開始進入中國,在它的髮型秀上,僅靠修剪而不用吹風來造型的新式方法讓徐凱著實又興奮了一把。1998年,徐凱決定走出國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徐凱:

  然後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是韓國,然後就開始去蒐集,注意每一個地方,去後,每一個國家它們最基本的教材,最基礎的教材,然後從韓國,然後去了法國,然後去意大利,這樣去把每一個國家去了以後,把它們基礎的東西,剪頭髮的最基礎的東西,全部都蒐集回來。蒐集回來之後,就開始把它給翻譯,不懂的這樣的文字全都去翻譯出來,一本書那個時候最貴都花了兩萬八千塊錢。我記得很清楚,回來自己去看。看完以後,把它真的去研究它。然後,自己去剪,試一試,試剪。

  解説:同樣是1998年,結束了自己在日本的髮型屋生意,劉勃也回到了中國,在位於北京東單的銀街開了自己在中國的第一家美發沙龍——龍川小勃。

  劉勃:


  1998年的5月份,中國當時還沒有日式的髮型沙龍,日式髮型沙龍,我只是在這種繁華的商業街上做了一家日式沙龍,從風格上,裝修上,就有這種東西在裏面,比如説日式的屏風門,裝飾的屏風門,還有背景音樂,還有我們的服務。


劉勃在日本留學

  解説:1994年,二十四歲的劉勃來到日本留學,憑著愛美的天性,原本學財會的他半路出家,選擇了美發作為自己的專業。在日本,搞美發工作是件挺時尚,挺讓人羨慕的事。美發教育也相當正規,劉勃花了兩年時間,學習了包括美容美發理論,造型設計,衛生法規,物理,化學等專業課程,而燙髮,剪髮,美甲,皮膚護理,和服穿著,也都是他們的必修課程。能接受這樣正規的美發教育,是劉勃比當時國內很多美發師都要幸運的事,然而,正是因為長期受到日式美發的熏陶,剛剛回國時的劉勃卻總是和顧客鬧彆扭。

  劉勃:

  日式是什麼感覺,它是比較自然、舒緩,彎曲度比較優雅的,女性的。當時我1998年回來的時候,日式的東西和中國的差距就是在燙髮上在燙髮上,還有修剪的形上,跟中國的不一樣,當時那時候(流行的)還是燙彎比較死的,很硬的,頭髮要重重的,量比較厚的,我那個時候在燙頭的時候,我燙的是比較柔和,沒人接受,就是經常給顧客重復燙,就是顧客不滿意,一回家一洗就沒有彎了,到我這兒,我又給她一打水,手一抓又出來彎了,她説不行,這樣的,不行,所以説在打理過程中她也不會。那麼,那個時候自己也比較耿直,就跟顧客解釋呀説呀,最後顧客就吵呀鬧。當時不懂,也不是不懂,就是説不會,就是説自己確實認為自己沒有錯。

  解説: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國內基本上是港廣州師傅一統天下的時期,劉勃的日式風格讓大家一時之間難以接受。然而,在各種媒體、各種渠道的疏通下,各式各樣的美發時尚開始衝擊著中國這片廣闊的市場,劉勃面臨的尷尬局面也逐漸改善了。如今,劉勃已經擁有了幾家分店,成為一名日漸成熟的經營者。現在的他正努力地打造自己的團隊,希望把旗下的企業變成塑造美發精英的良好平臺。而徐凱一路走來也同樣意識到,現在的中國美發界迫切需要規範的教育,因此,在克服了諸多困難之後,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培訓機構也初具規模。總之,無論是劉勃還是徐凱,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嘗試著把自己感悟到的美發時尚帶入越來越多人們的生活。

  解説:就在各種時尚潮流在中國陸續站穩腳跟的同時,傳統與現代之爭在各行各業中都顯得那麼激烈,美發業當然也是如此,然而有一個人的經歷卻在告訴大家,這兩者之間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謝誼,一個從小就把成為美發師作為理想的人,從法國學成回國後也開辦了自己的美發沙龍,在他的沙龍裏,你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浪漫氣息,從四處佈置的小細節中,映射出各種文化與藝術的交集,它們並不喧囂地融合在一起,共同為來到這裡的人們營造著夢幻般的舒適環境。而謝誼融合了傳統和現代技術的創意也常常給顧客帶來驚喜。

  顧客:


  我把我的頭髮交給他做我特別的放心;他很用心,什麼都很用心,音樂很用心,然後他的環境很用心,然後再加上他做的髮型給人感覺很用心,所以我在這兒待得非常舒服。

  解説:高中畢業後,一心想做美發師的謝誼進入了國營理髮店做學徒,憑著熱情和天分,還有老師傅們的耐心教導,他很快成為了一名技藝精湛的優秀理髮員。然而,在國營店工作了一段時間後,謝誼開始感到了創作上的枯竭。對於他來説,美發從來都是一門藝術,而當自己面對藝術而不能思考時,他決定到時尚之都法國巴黎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在那裏一所充滿了歷史感的美發學校裏,第一堂傳統技藝課就讓他出盡了風頭。

  謝誼:


  一樣的,一樣的,有波浪,有手卷,我當時一看,這不是我的強項嗎?可能也是因為這樣很巧合,當時因為我受過極嚴格的訓練,當時上那節課的時候,我刷刷刷做完以後老師一看,(法文)説史蒂芬,説你簡直是太棒了,你這個你很好了,你可以考慮考慮幫助別的同學了,幫助我教學吧。

  謝誼:

  我記得特清楚,有一次老師講色系,他講,他給你寫了個作業,説我們,就寫了一個(法文)然後還寫了一個(法文),(法文)的意思就是這個綠色,他就告訴你一個春天,告訴你一個綠色,好了,你們去吧,我們今天要以這個主題為主,我希望大家能夠把你們所想象的,設計的理念,通通展現出來,通過作業。

  謝誼:

  我就寫了很多春天是綠色的,春天是漂亮的,是新的,那麼截剪了一些圖片,那麼到後來,到課堂上以後,同學們都拿出很多的東西,我都很驚訝,有的同學可能拿一個草貼在上面,確實是一根嫩嫩的草,一個綠葉子,那麼通過這個草以後呢,它有很多的線條,這些線條,他又拿出了一個頭髮,這個頭髮是這樣的線條,這個線條完了以後,他又有衣服,衣服裏面它也有綠色,各種各樣的綠色,那麼他結合拿出來的這些東西以後,那麼這個型,這個人是什麼樣的型,,同學們都做的非常非常地有創造性,我當時就被那些同學的作業,啊,我説他們怎麼這麼能想問題。


  解説:這些點點滴滴的事件讓謝誼很快明白了,自己在國內雖然是一名經過嚴格訓練和無數實踐錘煉出來的美發師,然而和法國優秀的同行相比,巨大的差距不是存在在雙手上,而是在思想上。

  謝誼:

  在中國的時候,學了很多的,跟著我的師傅學了很多的,學了很多的傳統技藝,我覺得這些傳統技藝,跟歐洲的一些老的設計師們都是一樣的,他們的技術也是非常紮實,我們的技術也是非常地紮實,但是有一點,就是他們的創造性和想像能力,和釋放空間都是非常廣闊的。


法國髮型秀

  解説:巴黎濃厚的藝術氛圍讓謝誼如魚得水,他終日沉浸在美的創造中,這段經歷與感受讓他獲得了對美發師這門職業更深刻的認識。

  謝誼:

  談到這句話,我想起我的導師,他叫,在法國有一個美譽叫剪刀手,叫剪刀手,他叫(名字),這個老頭,特可愛的一個老頭,那麼他告訴我,就説你是一個快樂的,創造快樂,創造愉悅,創造美的一個使者。

  吳有亮:


  我這一輩子我熱愛這一行,我很自豪,我是為顧客打扮美為女士打扮美的。

  徐凱:


  每一個人真的是嘗試你的作品,喜歡上你的作品的時候,那時候的那種成就感是非常的不一樣的。

  劉勃:


  給顧客帶來美,帶來歡樂,留住快樂的這麼一個職業。

  謝誼:

  我説我是一個創造者,我是一個藝術家,並且我也是一個踏踏實實的,能夠去捕捉到生活當中每一個細節的,並且,用心的來去做我的藝術品。

責編:李菁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